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国传统诚信文化与非公企业诚信建设的历史背景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各种问题凸显,诚信危机更显得汹涌而弥漫。随着蒙牛“毒奶门”事件发生,“地沟油”事件屡禁不止,企业诚信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一系列“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及失信、失范行为的发生,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道德建设的正常进行。
(一)中国传统诚信思想
诚和信的含义有所不同,“诚”与“信”虽然都具有诚实守信的意思,但在表达的侧重点上却是有区别的。“诚”寓意不虚伪,强调内心的真实,看重表里如一,“心诚则灵”、“诚心诚意”等都取意于此。信更强调“内诚”外化,体现为个体除了在内心对社会道德的认同外,同时也身体力行地遵守社会道德。而“信”强调的是外显的真实,言语和行为的一致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重要需求。“信言不美“就是体现这一点。然而“诚”与“信”还是有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外在表现。“诚”与“信”的结合,体现着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诚为信之本,不诚则不信。不欺已曰诚,不欺人曰信。诚在实际生活中,更多地表现在人的品行方面,信则表现为个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比如对责任、义务的态度,诚信是“诚”与“信”的统一。
(二)非公企业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
1.企业诚信的含义
企业诚信是特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的行为做到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以信誉赢得顾客。作为微观的经济主体,企业在经济运行的信誉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诚信状况,也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全社会的诚信建设。克拉伦斯?沃尔顿曾指出,一个企业的经理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诠释企业的责任。可以这样说,企业不是赚钱的机器,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单元,企业更应讲信誉守信用,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感。
2.企业诚信建设的意义
诚信在现代社会是一种价值观,是企业的形象建设的一部分。在处理各种关系时,诚信往往是一条准绳,一个坐标。日升昌这样诠释诚信:也许一时的欺诈行为可以愚市弄民,可是不会有商家长远的发展是靠耍奸发展壮大的。同样,荀子在几千年前,便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严肃地指明,在商业活动中,诚信无欺将从根本上促进国泰民安建设。现代著名企业海尔,同样是靠诚实守信不断发展壮大,其产品过硬的质量以及周到诚信的售后服务闻名全国。很多企业的成功都说明了一个企业只有努力建设全体员工的诚信价值观并在任何条件下都遵守诚信道德,才会不断地自我创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从而建立强大的无形资产。
3.非公企业诚信建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企业迅速成长壮大,其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特点是传统国有企业不具备的优势,同时其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的优势更是让其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优势。不过我们也应看到,非公企业也有自身的不足,尤其是部分非公企业诚信的严重缺失已经影响到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首先,我国市场经济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守信的企业常常不能得到相应的经济利益。而失信的企业也看不到明显的经济利益损失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这会造成一种现象,就是守信的企业要付出高额成本,失信的企业不需要付出成本。另一方面,在非公企业的发展,由于受环境、竞争条件的制约,资金少、设备差,技术落后,人才紧缺,在这些关乎企业发展的硬软件建设方面,非公企业往往难以与同类型的大型企业抗衡。于是企业难免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就是努力用最低成本获取最高收益。在守信无用的情况下,失信行为的产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但是这种杀鸡取卵的行为,一定会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危害,比如银行贷款、企业招工等方面,正是由于企业诚信行为失范,其发展道路上才出现了难以逾越的“瓶颈”。若想获得长足发展,特色和信誉是重要的。然而若要形成特色,要受制于很多客观条件,可是诚信建设,却是一个企业可以努力创造的。有了诚信,企业的长远发展才会获得宝贵的信誉。由此可见,非公企业的诚信建设已是迫在眉睫。
二、中国传统诚信文化与非公企业诚信建设的内涵
(一)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含义
对于诚信,一般从以下角度理解:
1.诚信是重要的道德修养
《中庸》里提到:“君子诚之为贵。”对于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君子而言,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品质。荀子也曾说:“养心莫善于心诚。”就是说,修养良好的品德,诚信是首要的。周敦颐认为五常之根本在“诚,诚信是万事兴旺的源头所在。
2.在社会交往中,诚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孔子常常思考:“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待人是孔子人生重要的追求之一。“曾子杀猪”的曾参在教子方面教育孩子要诚信,而他自己,也要每日检点,自己是否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做到了诚信。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没有朋友,与朋友交往,就一定要言而有信。
(二)非公企业诚信建设现状
目前,有很多企业意识到诚信在经济活动中的战略作用,但只有部分企业开始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信用制度。所以,非公企业诚信管理水平不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首先,非公企业诚信管理没有形成制度化,专业管理人才不足。其次,非公企业诚信管理的程序及资源没有形成体系,专业化水平不够。再次,在非公企业管理中,诚信建设还没有信度高的标准和应用。再则,整个社会对非公企业在诚信方面的教育培训力度不足,信用体系建设相对薄弱。这体现在相关服务市场供求不平衡的问题。
三、传统诚信文化建设与非公企业发展的关系
(一)非公企业诚信缺失的负面影响
1.诚信的缺失,会增加企业交易成本
近年来,很多非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困难,因为不讲信用,破坏了正常的信用观念,企业之间的赊销、预付难以为继,进而发生拖欠民工工资,进而发生“用工荒”等现象。长时间不能缓解的相互拖欠使非公企业举步维艰,严重阻碍了非公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诚信的缺失,危及企业的品牌建设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品牌代表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信用是品牌的基础,没有信用,品牌就是无根浮萍,无法立足。有了良好的信誉,才有可能打造出出色的品牌。一旦失了信用,在市场大潮中,就是曾经成功的品牌也一样会被淘汰,享誉全球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就是让世人警醒的例子。 3.诚信的缺失,阻碍企业的发展
这种诚信缺失首先表现在资金使用方面,很多非公企业擅长做三本账,为了偷税漏税,送给税务局的账需要虚减利润,为了取得贷款,送给银行的账要虚增利润,再留一本账给自己,计算怎样能从员工报酬里再汲取部分利润。资金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一个企业只有信用好,才会吸引其他企业来投资,而有了良好的信用度,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银行也会积极协助其进行资金周转。相反,一个企业信用度低,就会逐渐失去社会的信任,从而失去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可能。
(二)以诚信为基础,建设和谐企业文化
1.诚信是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经济、道德经济基础之上的竞争经济,良好的企业文化需要始终如一的诚信品格。有了诚信这块基石,企业的生存发展才有了长盛不衰的保障,有了诚信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这样的文化内核,才是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应有的价值导向与坐标。
2.诚信是企业恰当处理各种关系的坐标
海尔的高层管理者面对不合格的冰箱毅然挥起大锤,砸在员工心上的是诚信的价值观。一句“不让一件不合格的海尔产品流向市场”的承诺让世人看到民族工业复兴的希望。而与之相反的是西门子冰箱门事件欲盖弥彰的行为,让消费者对这个品牌产生了根本的排拒与犹豫。一个缺少诚信的企业哪怕它有过奋斗与辉煌的历史,一旦失去社会信誉也终将在竞争中被淘汰。
3.诚信使企业文化建设有了生命力
企业要生存发展,诚信建设是重要内驱力。我们熟知的重庆啤酒的著名格言是:“企业发展依赖诚信”。有了诚信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风雨中岿然屹立,哪怕跌倒,也会迅速重新崛起,因为诚信是企业立足、生存、发展的命脉,是企业长足发展的内在力量。
四、构建诚信企业文化,建设和谐社会
(一)企业价值观要以诚信为重要内容
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以及其员工共同前行的方向和价值取向,也是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所信守的基本信念。从哲学角度理解,对象对主体有用性的观念就是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员工理解并支持的一切关于企业意义的有效判断。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就曾断言,未来的的商业竞争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 ,更重要地表现为文化上的挑战。长久以来“正直”、“诚实”一直是微软的核心价值观;而“诚信为本”同样是摩托罗拉的核心理念。非公企业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企业报等文化载体,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全体员工进行诚信教育,领导重视,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培养员工的诚信品质,营造人人诚信的氛围,打造以诚信为重要内容的企业价值观。
(二)企业道德规范以诚信为根本
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离不开成熟的、稳定可靠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管理学家吉母?柯林斯说:一个公司,只有建立了不断适应世界变化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长久地享受成功。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非公企业应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抓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有利契机,积极培育建立诚信的商业道德规范。我们熟知的同仁堂历经300年屹立不倒,就在于其以求珍品、讲信誉”为企业宗旨。诚实守信的行为是市场竞争的核心要求,企业的竞争要在公平交易、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道德基础上。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道德规范,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力量,从小事、从自身、从当下做起,优秀的企业道德的形成需要长期系统的培育,只有将诚信的观念渗秀到职工日常思想文化建设中,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道德规范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非公企业才能不断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诚信文化体系逐步形成制度化
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传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以科学合理的制度进行约束内化,才能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助力作用。
1.立足现实,制定企业的诚信规则
具有企业法律效力的文件会约束员工的行为,并逐渐内化为员工的自我要求,只有把诚信价值观渗透到日常的工作和管理之中,对生产对产品的认真与责任才会外显到企业具体的产品中。而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遵守诚信理念的行为将会使企业拥有更多忠实的客户,从而使企业拥有了最宝贵的无形资本,保证了企业占领市场并达到高效益持续发展。
2.完善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诚信制度
做到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制度化,就要使相关的制度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把对企业诚信行为的奖惩落到实处,切实激励每一个人诚实守信。同时,结合企业实际开展的诚信教育培训,也会使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深入具体的内容。所以应以规范完善的制度使诚信的观念深入人心,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与意识。只有全体员工的支持与参与,才有可能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3.科学规范,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建设
只有在制度上规范人们的行为,才会增强人们对诚信文化的认同感。每一个员工都应有一份诚信档案,每一次记录都是企业诚信奖惩的依据,是否具有诚信的品质将对他们的未来有重要的影响,遵守诚信管理制度会获得人生宝贵的尊重与机会,违反诚信管理制度的将遭受严厉的道德谴责并影响未来人生发展的空间与轨迹给以严惩,事实会告诉每一个人,失信成本远远高于守信成本。有了严格的考评制度,管理人员和企业职工就会在诚信的轨道上为企业加足马力,全力前行。
我国传统的诚信文化是民族的精华。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诚信文化的作用日益明显,能否建设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关乎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诚信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也是有中国特色的和谐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撑,只有立足于诚信的企业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所以,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方式方法,全力打造优秀的诚信企业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奋生.非公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08(02).
[2]李奋生.我国传统“诚信”伦理与现代企业诚信文化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08(07).
作者简介:王晓燕,女,山东海阳人,就职于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委党校,研究方向:政治学、社会学。
(责任编辑:刘晶晶)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各种问题凸显,诚信危机更显得汹涌而弥漫。随着蒙牛“毒奶门”事件发生,“地沟油”事件屡禁不止,企业诚信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一系列“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及失信、失范行为的发生,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道德建设的正常进行。
(一)中国传统诚信思想
诚和信的含义有所不同,“诚”与“信”虽然都具有诚实守信的意思,但在表达的侧重点上却是有区别的。“诚”寓意不虚伪,强调内心的真实,看重表里如一,“心诚则灵”、“诚心诚意”等都取意于此。信更强调“内诚”外化,体现为个体除了在内心对社会道德的认同外,同时也身体力行地遵守社会道德。而“信”强调的是外显的真实,言语和行为的一致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重要需求。“信言不美“就是体现这一点。然而“诚”与“信”还是有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外在表现。“诚”与“信”的结合,体现着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诚为信之本,不诚则不信。不欺已曰诚,不欺人曰信。诚在实际生活中,更多地表现在人的品行方面,信则表现为个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比如对责任、义务的态度,诚信是“诚”与“信”的统一。
(二)非公企业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
1.企业诚信的含义
企业诚信是特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的行为做到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以信誉赢得顾客。作为微观的经济主体,企业在经济运行的信誉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诚信状况,也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全社会的诚信建设。克拉伦斯?沃尔顿曾指出,一个企业的经理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诠释企业的责任。可以这样说,企业不是赚钱的机器,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单元,企业更应讲信誉守信用,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感。
2.企业诚信建设的意义
诚信在现代社会是一种价值观,是企业的形象建设的一部分。在处理各种关系时,诚信往往是一条准绳,一个坐标。日升昌这样诠释诚信:也许一时的欺诈行为可以愚市弄民,可是不会有商家长远的发展是靠耍奸发展壮大的。同样,荀子在几千年前,便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严肃地指明,在商业活动中,诚信无欺将从根本上促进国泰民安建设。现代著名企业海尔,同样是靠诚实守信不断发展壮大,其产品过硬的质量以及周到诚信的售后服务闻名全国。很多企业的成功都说明了一个企业只有努力建设全体员工的诚信价值观并在任何条件下都遵守诚信道德,才会不断地自我创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从而建立强大的无形资产。
3.非公企业诚信建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企业迅速成长壮大,其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特点是传统国有企业不具备的优势,同时其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的优势更是让其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优势。不过我们也应看到,非公企业也有自身的不足,尤其是部分非公企业诚信的严重缺失已经影响到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首先,我国市场经济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守信的企业常常不能得到相应的经济利益。而失信的企业也看不到明显的经济利益损失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这会造成一种现象,就是守信的企业要付出高额成本,失信的企业不需要付出成本。另一方面,在非公企业的发展,由于受环境、竞争条件的制约,资金少、设备差,技术落后,人才紧缺,在这些关乎企业发展的硬软件建设方面,非公企业往往难以与同类型的大型企业抗衡。于是企业难免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就是努力用最低成本获取最高收益。在守信无用的情况下,失信行为的产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但是这种杀鸡取卵的行为,一定会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危害,比如银行贷款、企业招工等方面,正是由于企业诚信行为失范,其发展道路上才出现了难以逾越的“瓶颈”。若想获得长足发展,特色和信誉是重要的。然而若要形成特色,要受制于很多客观条件,可是诚信建设,却是一个企业可以努力创造的。有了诚信,企业的长远发展才会获得宝贵的信誉。由此可见,非公企业的诚信建设已是迫在眉睫。
二、中国传统诚信文化与非公企业诚信建设的内涵
(一)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含义
对于诚信,一般从以下角度理解:
1.诚信是重要的道德修养
《中庸》里提到:“君子诚之为贵。”对于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君子而言,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品质。荀子也曾说:“养心莫善于心诚。”就是说,修养良好的品德,诚信是首要的。周敦颐认为五常之根本在“诚,诚信是万事兴旺的源头所在。
2.在社会交往中,诚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孔子常常思考:“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待人是孔子人生重要的追求之一。“曾子杀猪”的曾参在教子方面教育孩子要诚信,而他自己,也要每日检点,自己是否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做到了诚信。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没有朋友,与朋友交往,就一定要言而有信。
(二)非公企业诚信建设现状
目前,有很多企业意识到诚信在经济活动中的战略作用,但只有部分企业开始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信用制度。所以,非公企业诚信管理水平不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首先,非公企业诚信管理没有形成制度化,专业管理人才不足。其次,非公企业诚信管理的程序及资源没有形成体系,专业化水平不够。再次,在非公企业管理中,诚信建设还没有信度高的标准和应用。再则,整个社会对非公企业在诚信方面的教育培训力度不足,信用体系建设相对薄弱。这体现在相关服务市场供求不平衡的问题。
三、传统诚信文化建设与非公企业发展的关系
(一)非公企业诚信缺失的负面影响
1.诚信的缺失,会增加企业交易成本
近年来,很多非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困难,因为不讲信用,破坏了正常的信用观念,企业之间的赊销、预付难以为继,进而发生拖欠民工工资,进而发生“用工荒”等现象。长时间不能缓解的相互拖欠使非公企业举步维艰,严重阻碍了非公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诚信的缺失,危及企业的品牌建设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品牌代表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信用是品牌的基础,没有信用,品牌就是无根浮萍,无法立足。有了良好的信誉,才有可能打造出出色的品牌。一旦失了信用,在市场大潮中,就是曾经成功的品牌也一样会被淘汰,享誉全球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就是让世人警醒的例子。 3.诚信的缺失,阻碍企业的发展
这种诚信缺失首先表现在资金使用方面,很多非公企业擅长做三本账,为了偷税漏税,送给税务局的账需要虚减利润,为了取得贷款,送给银行的账要虚增利润,再留一本账给自己,计算怎样能从员工报酬里再汲取部分利润。资金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一个企业只有信用好,才会吸引其他企业来投资,而有了良好的信用度,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银行也会积极协助其进行资金周转。相反,一个企业信用度低,就会逐渐失去社会的信任,从而失去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可能。
(二)以诚信为基础,建设和谐企业文化
1.诚信是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经济、道德经济基础之上的竞争经济,良好的企业文化需要始终如一的诚信品格。有了诚信这块基石,企业的生存发展才有了长盛不衰的保障,有了诚信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这样的文化内核,才是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应有的价值导向与坐标。
2.诚信是企业恰当处理各种关系的坐标
海尔的高层管理者面对不合格的冰箱毅然挥起大锤,砸在员工心上的是诚信的价值观。一句“不让一件不合格的海尔产品流向市场”的承诺让世人看到民族工业复兴的希望。而与之相反的是西门子冰箱门事件欲盖弥彰的行为,让消费者对这个品牌产生了根本的排拒与犹豫。一个缺少诚信的企业哪怕它有过奋斗与辉煌的历史,一旦失去社会信誉也终将在竞争中被淘汰。
3.诚信使企业文化建设有了生命力
企业要生存发展,诚信建设是重要内驱力。我们熟知的重庆啤酒的著名格言是:“企业发展依赖诚信”。有了诚信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风雨中岿然屹立,哪怕跌倒,也会迅速重新崛起,因为诚信是企业立足、生存、发展的命脉,是企业长足发展的内在力量。
四、构建诚信企业文化,建设和谐社会
(一)企业价值观要以诚信为重要内容
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以及其员工共同前行的方向和价值取向,也是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所信守的基本信念。从哲学角度理解,对象对主体有用性的观念就是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员工理解并支持的一切关于企业意义的有效判断。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就曾断言,未来的的商业竞争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 ,更重要地表现为文化上的挑战。长久以来“正直”、“诚实”一直是微软的核心价值观;而“诚信为本”同样是摩托罗拉的核心理念。非公企业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企业报等文化载体,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全体员工进行诚信教育,领导重视,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培养员工的诚信品质,营造人人诚信的氛围,打造以诚信为重要内容的企业价值观。
(二)企业道德规范以诚信为根本
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离不开成熟的、稳定可靠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管理学家吉母?柯林斯说:一个公司,只有建立了不断适应世界变化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长久地享受成功。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非公企业应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抓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有利契机,积极培育建立诚信的商业道德规范。我们熟知的同仁堂历经300年屹立不倒,就在于其以求珍品、讲信誉”为企业宗旨。诚实守信的行为是市场竞争的核心要求,企业的竞争要在公平交易、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道德基础上。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道德规范,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力量,从小事、从自身、从当下做起,优秀的企业道德的形成需要长期系统的培育,只有将诚信的观念渗秀到职工日常思想文化建设中,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道德规范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非公企业才能不断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诚信文化体系逐步形成制度化
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传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以科学合理的制度进行约束内化,才能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助力作用。
1.立足现实,制定企业的诚信规则
具有企业法律效力的文件会约束员工的行为,并逐渐内化为员工的自我要求,只有把诚信价值观渗透到日常的工作和管理之中,对生产对产品的认真与责任才会外显到企业具体的产品中。而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遵守诚信理念的行为将会使企业拥有更多忠实的客户,从而使企业拥有了最宝贵的无形资本,保证了企业占领市场并达到高效益持续发展。
2.完善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诚信制度
做到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制度化,就要使相关的制度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把对企业诚信行为的奖惩落到实处,切实激励每一个人诚实守信。同时,结合企业实际开展的诚信教育培训,也会使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深入具体的内容。所以应以规范完善的制度使诚信的观念深入人心,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与意识。只有全体员工的支持与参与,才有可能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3.科学规范,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建设
只有在制度上规范人们的行为,才会增强人们对诚信文化的认同感。每一个员工都应有一份诚信档案,每一次记录都是企业诚信奖惩的依据,是否具有诚信的品质将对他们的未来有重要的影响,遵守诚信管理制度会获得人生宝贵的尊重与机会,违反诚信管理制度的将遭受严厉的道德谴责并影响未来人生发展的空间与轨迹给以严惩,事实会告诉每一个人,失信成本远远高于守信成本。有了严格的考评制度,管理人员和企业职工就会在诚信的轨道上为企业加足马力,全力前行。
我国传统的诚信文化是民族的精华。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诚信文化的作用日益明显,能否建设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关乎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诚信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也是有中国特色的和谐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撑,只有立足于诚信的企业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所以,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方式方法,全力打造优秀的诚信企业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奋生.非公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08(02).
[2]李奋生.我国传统“诚信”伦理与现代企业诚信文化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08(07).
作者简介:王晓燕,女,山东海阳人,就职于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委党校,研究方向:政治学、社会学。
(责任编辑: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