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设好堤防、排涝站,是为了在雨季或汛期时,能够有效抵御洪水、保证排涝,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工农业生产。近年来,笔者通过参与防汛工作,发现堤防与排涝站建设中的几个问题,现简单浅析其基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堤防;排涝站;浅析问题;解决方法
1.引言
人类因生存发展需要,过度的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其他活动,导致山林被毁、水土流失、河流淤塞、洪水泛滥机率增加,水患灾害频发。加强堤防与排涝泵站建设非常重要,水利工程建设已不适应形势发展变化,为了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减少财产损失,保护农业生产,就必须解决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造成问题的几个因素
2.1 堤防标准过低 从近几年来发生的几次的洪涝灾害看,我们不难发现,基本上是五年一大汛,三年一小汛,但目前的小型圩堤标准仍按五年或十年的防洪标准设计,显然,现状的堤防标准没有考虑到汛情的实际变化。很多地方一味追求GDP增速,不惜牺牲生态环境,山林被毁;围湖、联圩造田侵占水面等现象屡禁不止,造成自然水系的破坏,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泥砂淤塞河道,致使河床逐年抬高,河湖容水量明显减少,汛期来水量暴增,水位不断刷新历史记录,洪水泛滥的机率明显增大。
2.2 施工队专业水准不高 近年来,由于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水利工程安排的项目比较多,专业施工队严重缺乏,难免小型施工队混杂其中,由于专业技术水准不高,多数没有取得相应资质,常出现搞房建的承揽水利施工现象,大多数采取借用资质或挂靠形式。有的通过转包方式取得施工项目,这种施工队很难做到按图纸规范施工,有的凭过时经验,充满随意性,不注重工艺,往往疏忽工程的关键环节,更有甚者,有的为节约成本获取暴利,不惜偷工减料,不顾工程质量,本质上降低了堤防安保工程标准,难以抵御洪水侵袭。
2.3 施工质量差 施工方在堤防加固时,有的投机取巧,采取就地取材,直接从临近堤防的背水坡侧或迎水坡侧河滩、河田内取土,由于这类土料含砂或含水量大,根本不适合用来修筑堤防。如淤泥土,含树根、砂砾土就不能用在堤身、堤心处等重要位置。有的堤段堤脚处的淤泥或软土清除不彻底,堤基处没有采用土质好的粘土。此外,在土方碾压时有的采用小挖机,重力明显不够,故无法压实;堤防和涵闸等构筑物交界处机械无法操作,又不采用人工夯实或碾压马虎,势必造成漏压或损坏建筑物,这样就给堤防度汛留下隐患,在雨季及洪涝时难免出现滑坡、塌陷、渗漏等险情。
2.4 工程建设监管缺位 工程建设过程中,有的工程,特别是小型水利工程缺乏有力的监管机制,工程在质量上无法达标。有的监理人员因经验不足,或因同时又忙于多个工地,不能长期在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监督或疏于指导纠正,没有把控好每道工序,特别是关键环节的现场监督;施工队或出于侥幸,不严格按图纸施工,或在施工中弄虚作假,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直接影响堤防、泵站的工程质量;乡镇业主和受益方很多不懂专业技术,或只知皮毛,故施工中出现问题也不易发现,由于工程监管的严重缺位,所以有些工程难以经受洪水考验,威胁当地的工农業生产。
2.5 排涝泵站管理机制不规范 有些排涝站从设计到施工阶段就没有严格把关,初选机电设备时没有经过认真勘察,如对受涝区的来水面积测算,这直接影响水泵排水量的精准选定,排水量不足则不能满足排涝需要;设备质量标准不高,就会影响其使用寿命;泵站没有建立专人检查制度,致使设备得不到正常维护和保养,特别是易损部件,由于非汛期机械设备处于停用状态,如果保养不及时,就会出现锈蚀、卡滞现象,导致故障多发,甚至引起部件损坏。这些均会直接影响汛期时应急使用,很可能造成农作物被淹和其他经济损失。
3. 解决办法
3.1 适当提高堤防标准 为减少水患灾害发生,近几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精力,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特别是针对生态环境、水土流失、侵占河湖水面等方面,从根本上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势头,减少了水土流失、延缓了河道淤塞的势头。由于历史的成因,河道淤塞严重,全面清淤疏浚又十分困难,唯有提高堤防标准比较切实可行。因此需要在堤防水毁重建的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变化和历史水位等因素,在原有堤防高程的基础上作适当提高,一改过去防五、十年一遇为防二、三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即可减少汛期洪水漫顶现象。在设计时,还应考虑到汛期为运送防汛人员和物料提供方便,加强二道坡建设及堤顶硬化工程,这样既能保证汛期防汛物料的及时运送,同时又方便防汛值班人员巡堤查险,为确保堤防安全,汛期堤顶应限制小型车辆通行。
3.2 重视堤防质量 首先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具有相应资质等级方可准入,杜绝借用资质取得施工项目的行为,准入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严格执行按设计图纸规范施工。修筑堤防必须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土质,含水、含砂量高的软粘土不可用在堤基、堤心或堤身上部,堤基和堤心尽量使用土质较好的粘土。在取土和施工建设时首先要清除树根、杂草、瓦砾等杂物,防止混入筑堤土料中。堵口复堤部位,要注意新、老堤的结合部,尽量采用与原堤类似的土质和工艺,结合部可采用锯齿形和平缓台阶咬合等方式。堤基清淤要彻底或达设计标准,堤基和堤心须层层碾压,严格控制填土层厚在30公分以内,并确保填土压实,涵闸等建筑物基脚附近填土,尽量采用人工夯实,防止漏压或损伤建筑物,以免汛期引发渗漏、管涌、滑坡等险情。
3.3 增强监管责任 为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应建立健全各级监管机制,业主、施工和监理各方均要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有效监督,可采取督查和不定期抽查方式,逐步形成施工有序,管理规范的监督机制。严格落实监理工作制度,监理人员要常驻工地,监督施工单位的每道工序,关键部位必须旁站,负责对进场材料、设备进行比对校验,严把材料、设备质量关。杜绝采用不合格材料及设备,对水泵和机电设备必须严格把关,工程的关键部位要监督到位,确保工程质量。监理人员必须增强责任意识,现场监督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施工图的问题,应及时会同各方补充修改。
3.4 建立排涝站管理制度 为充分发挥排涝站的功能,必须建立健全日常维护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进行常态化管理,经常对机电设备检护保养,如闸门和启闭机螺杆等部件除锈涂油养护,水泵轴承座要注油,联轴节每周盘车一次防止卡滞。配电线路设备维护和通风测量绝缘,汛前进行机电检护,启动机泵空转几秒,观察有无异响,发现问题及早处理。排涝时要安排专人值班,认真检查机组的运行状况,注意轴承润滑冷却以及电流的变化,特别是水泵吸水口处,要经常清理杂物,保证设备运行安全,防止水泵因吸杂物而损坏。
4. 结束语
加强堤防建设管理,适应变化的情况,适当提高堤防标准,满足汛期防洪需要。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增强施工和监理的责任意识,确保工程质量,防止出现劣质工程。加强排涝站的常态化管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少洪涝造成的损失。这些管理措施加强后,将会有效保护群众利益和促进当地工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张兴 水利工程堤防建设与防洪建设浅析,《水电工程》工程技术2016年11月第12卷;
[2]吴小忠 浅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科学导报》机电工程与经济发展2019年第31期。
(作者单位:雨坛镇人民政府)
【关键词】堤防;排涝站;浅析问题;解决方法
1.引言
人类因生存发展需要,过度的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其他活动,导致山林被毁、水土流失、河流淤塞、洪水泛滥机率增加,水患灾害频发。加强堤防与排涝泵站建设非常重要,水利工程建设已不适应形势发展变化,为了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减少财产损失,保护农业生产,就必须解决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造成问题的几个因素
2.1 堤防标准过低 从近几年来发生的几次的洪涝灾害看,我们不难发现,基本上是五年一大汛,三年一小汛,但目前的小型圩堤标准仍按五年或十年的防洪标准设计,显然,现状的堤防标准没有考虑到汛情的实际变化。很多地方一味追求GDP增速,不惜牺牲生态环境,山林被毁;围湖、联圩造田侵占水面等现象屡禁不止,造成自然水系的破坏,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泥砂淤塞河道,致使河床逐年抬高,河湖容水量明显减少,汛期来水量暴增,水位不断刷新历史记录,洪水泛滥的机率明显增大。
2.2 施工队专业水准不高 近年来,由于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水利工程安排的项目比较多,专业施工队严重缺乏,难免小型施工队混杂其中,由于专业技术水准不高,多数没有取得相应资质,常出现搞房建的承揽水利施工现象,大多数采取借用资质或挂靠形式。有的通过转包方式取得施工项目,这种施工队很难做到按图纸规范施工,有的凭过时经验,充满随意性,不注重工艺,往往疏忽工程的关键环节,更有甚者,有的为节约成本获取暴利,不惜偷工减料,不顾工程质量,本质上降低了堤防安保工程标准,难以抵御洪水侵袭。
2.3 施工质量差 施工方在堤防加固时,有的投机取巧,采取就地取材,直接从临近堤防的背水坡侧或迎水坡侧河滩、河田内取土,由于这类土料含砂或含水量大,根本不适合用来修筑堤防。如淤泥土,含树根、砂砾土就不能用在堤身、堤心处等重要位置。有的堤段堤脚处的淤泥或软土清除不彻底,堤基处没有采用土质好的粘土。此外,在土方碾压时有的采用小挖机,重力明显不够,故无法压实;堤防和涵闸等构筑物交界处机械无法操作,又不采用人工夯实或碾压马虎,势必造成漏压或损坏建筑物,这样就给堤防度汛留下隐患,在雨季及洪涝时难免出现滑坡、塌陷、渗漏等险情。
2.4 工程建设监管缺位 工程建设过程中,有的工程,特别是小型水利工程缺乏有力的监管机制,工程在质量上无法达标。有的监理人员因经验不足,或因同时又忙于多个工地,不能长期在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监督或疏于指导纠正,没有把控好每道工序,特别是关键环节的现场监督;施工队或出于侥幸,不严格按图纸施工,或在施工中弄虚作假,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直接影响堤防、泵站的工程质量;乡镇业主和受益方很多不懂专业技术,或只知皮毛,故施工中出现问题也不易发现,由于工程监管的严重缺位,所以有些工程难以经受洪水考验,威胁当地的工农業生产。
2.5 排涝泵站管理机制不规范 有些排涝站从设计到施工阶段就没有严格把关,初选机电设备时没有经过认真勘察,如对受涝区的来水面积测算,这直接影响水泵排水量的精准选定,排水量不足则不能满足排涝需要;设备质量标准不高,就会影响其使用寿命;泵站没有建立专人检查制度,致使设备得不到正常维护和保养,特别是易损部件,由于非汛期机械设备处于停用状态,如果保养不及时,就会出现锈蚀、卡滞现象,导致故障多发,甚至引起部件损坏。这些均会直接影响汛期时应急使用,很可能造成农作物被淹和其他经济损失。
3. 解决办法
3.1 适当提高堤防标准 为减少水患灾害发生,近几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精力,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特别是针对生态环境、水土流失、侵占河湖水面等方面,从根本上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势头,减少了水土流失、延缓了河道淤塞的势头。由于历史的成因,河道淤塞严重,全面清淤疏浚又十分困难,唯有提高堤防标准比较切实可行。因此需要在堤防水毁重建的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变化和历史水位等因素,在原有堤防高程的基础上作适当提高,一改过去防五、十年一遇为防二、三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即可减少汛期洪水漫顶现象。在设计时,还应考虑到汛期为运送防汛人员和物料提供方便,加强二道坡建设及堤顶硬化工程,这样既能保证汛期防汛物料的及时运送,同时又方便防汛值班人员巡堤查险,为确保堤防安全,汛期堤顶应限制小型车辆通行。
3.2 重视堤防质量 首先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具有相应资质等级方可准入,杜绝借用资质取得施工项目的行为,准入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严格执行按设计图纸规范施工。修筑堤防必须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土质,含水、含砂量高的软粘土不可用在堤基、堤心或堤身上部,堤基和堤心尽量使用土质较好的粘土。在取土和施工建设时首先要清除树根、杂草、瓦砾等杂物,防止混入筑堤土料中。堵口复堤部位,要注意新、老堤的结合部,尽量采用与原堤类似的土质和工艺,结合部可采用锯齿形和平缓台阶咬合等方式。堤基清淤要彻底或达设计标准,堤基和堤心须层层碾压,严格控制填土层厚在30公分以内,并确保填土压实,涵闸等建筑物基脚附近填土,尽量采用人工夯实,防止漏压或损伤建筑物,以免汛期引发渗漏、管涌、滑坡等险情。
3.3 增强监管责任 为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应建立健全各级监管机制,业主、施工和监理各方均要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有效监督,可采取督查和不定期抽查方式,逐步形成施工有序,管理规范的监督机制。严格落实监理工作制度,监理人员要常驻工地,监督施工单位的每道工序,关键部位必须旁站,负责对进场材料、设备进行比对校验,严把材料、设备质量关。杜绝采用不合格材料及设备,对水泵和机电设备必须严格把关,工程的关键部位要监督到位,确保工程质量。监理人员必须增强责任意识,现场监督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施工图的问题,应及时会同各方补充修改。
3.4 建立排涝站管理制度 为充分发挥排涝站的功能,必须建立健全日常维护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进行常态化管理,经常对机电设备检护保养,如闸门和启闭机螺杆等部件除锈涂油养护,水泵轴承座要注油,联轴节每周盘车一次防止卡滞。配电线路设备维护和通风测量绝缘,汛前进行机电检护,启动机泵空转几秒,观察有无异响,发现问题及早处理。排涝时要安排专人值班,认真检查机组的运行状况,注意轴承润滑冷却以及电流的变化,特别是水泵吸水口处,要经常清理杂物,保证设备运行安全,防止水泵因吸杂物而损坏。
4. 结束语
加强堤防建设管理,适应变化的情况,适当提高堤防标准,满足汛期防洪需要。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增强施工和监理的责任意识,确保工程质量,防止出现劣质工程。加强排涝站的常态化管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少洪涝造成的损失。这些管理措施加强后,将会有效保护群众利益和促进当地工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张兴 水利工程堤防建设与防洪建设浅析,《水电工程》工程技术2016年11月第12卷;
[2]吴小忠 浅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科学导报》机电工程与经济发展2019年第31期。
(作者单位:雨坛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