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求精品“憎多粥少”的局面日趋明显,于是,市场上一些“仿品”纷纷进入投资者的视野,其中一些是“老仿”,人多数则是“新仿”,还有些自诩为“精仿”。作为投资者来说,妇伺区分这些“仿品”,对于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夫钉裨益。
“精仿”物品噱头多
上海市工商局近日发出2007年第一号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公告,提醒广大收藏品爱好者和消费者提防广告陷阱。被责令暂停发布的七则收藏品广告分别为:清明上河图(书画长卷复制品)、毛泽东金玉墨宝、世纪伟人金钻怀表、毛泽东彩色金银币、中国硬币(纪念册)、齐白石国粹生肖币大全和2007猪年贺岁币。 据了解,上述收藏品广告主要存在的虚假违法表现为虚构事实,抬高产品身价。偷换概念,混淆产品实质。使用他人名义,涉嫌违法或侵权。为能吸引购买者,广告中有多处违禁使用“外交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邮政总局”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名义。近年来,在收藏市场上,打着博物馆限量发售,文物协会监制等各种旗号的“国宝级”仿制品,令很多想踏入文物收藏行业的普通百姓目不暇接,其中涉及的种类从纪念钱币、宫廷瓷器到青铜器等各种门类。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有关专家表示,制作单位为了牟利赚钱,扩大宣传,夸大其词,实际上没有任何升值可能,反而会跌价。
“老仿”古玩身价高
在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有一类仿制品可谓是身价倍增,这就是清代、民国以及新中国初期仿制的一些古玩在拍卖市场上可谓大放光彩:在2006年香港佳士得的春拍上,清乾隆·仿哥窑釉双
如意耳壶,成交价达到了487.6万元;在2006年上海敬华的春拍上,民国仿清代珐琅彩花虫罐,估价8000至10000元,成交价达到了11万元。
仿古瓷生产古已有之,历史上后代仿前代,民窑仿官窑,此窑仿彼窑,仿古先例比比皆是。以景德镇为例,元代釉上红绿彩就仿自宋金时北方定窑、磁州窑,为景德镇日后釉上彩瓷的盛行开其先河;孔雀绿釉则仿自西亚同类产品,开创了景德镇低温釉彩的新纪元。自明代宣德始,历代官民窑仿龙泉、仿哥、仿汝、仿钧、仿定窑等,丰富了景德镇高温颜色釉品种,到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自明成化开始,官窑中出现了仿前朝宣德款的青花瓷,正德、嘉靖、隆庆、万历仿古之风渐兴,官、民窑相继参与,传世品中常可见到既仿前代造型、纹饰、款识,又留下了本朝工艺痕迹的仿古瓷。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历史上的仿古高峰。官窑仿古往往仿自“内发旧器”,民窑则从官窑落选瓷投放市场变卖中得到原件作为仿制对象。仿制品种涉及历代名窑名品,不少仿品几可乱真。清中后期,仿古瓷一直没有间断,以光绪时期成就最大。
民国瓷器指1911年清朝覆灭至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这一段时间生产的瓷器,作为一个历史阶段,民国瓷器虽然只经历短暂的几十年,但是,它却给中国陶瓷史留下民国仿古瓷,民国仿古瓷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高峰期之一,常见的仿品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青瓷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等都有,而最流行的是仿雍正、乾隆的瓷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赚取外汇,当时的一些权威机构曾经仿制过一批明清时期的官窑瓷器,作为艺术品出口海外。目前这些瓷器身价亦高,有些甚至被一些收藏者误认为是珍品从海外回流到国内的拍卖市场上。
除了瓷器之外,其他古玩领域的“老仿”也屡有精品,明清两朝,由于古玩业的兴盛,仿玉制造业更加发达,这一时期制玉名家辈出,制出的仿品也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留下了很多好作品。近几年由于收藏热的持续升温,古玉的价格也一涨再涨,而这些记载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文物藏品不能再生产,更使得仿古玉大量涌现。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的春拍上,清乾隆·御题诗浮雕饕餮纹古玉斧,带“乾隆壬寅御题”款,成交价超过了226万元。还有一种乾隆年间仿造宋代的藏经纸,尺寸、质地都刻意模仿宋代的原物,每张上都盖有“乾隆年仿金粟山藏经纸”的小戳,宫廷内用作名贵古书的包首,每张纸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价超过了3000元。
“新仿”文物仔细辨
虽然对于“新仿”的定义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定义,但我们可以将其认为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仿品,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地的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对于文物的仿制也从原先单纯用于研究、收藏,开始向商品化趋势发展,这也导致了整个仿制品市场“鱼龙混杂”局面的出现,也更需要投资者仔细辨别。
故宫曾经仿制过一批珐琅彩,为了成功仿制这些瓷器,故宫博物院在景德镇聘请了获得过国家级奖项的大师,并派专家蹲点在景德镇,全程指导和监督生产过程。瓷器制作完全采用清代传统工艺和原料,手工艺制坯、手:[绘画、柴窑烧制。一个小型柴窑烧一次需要70担(每担约50公斤)松柴,大型柴窑则需要几百担松柴。而松柴这一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今天已经越来越难买到。烧一次传统柴窑需要至少6个不同工序的艺人,分别完成坯入匣、钵入窑、封闭窑门、点火控温、比试照子、冷却出窑等工序。一次普通瓷的柴窑烧制,成品率大约为60%至70%;对于精品高仿瓷,合格率则不足5%。整个生产过程完全采用清代传统工艺和原料,包括采石、碎石、淘泥、洗泥、踩泥、揉泥、拉坯、修坯、吹釉、画坯、写款等几十道繁琐复杂的工序,无一例外的都是采用古人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最终以柴窑烧制。 2006年7月,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推出24件极高水平的仿古作品,博物馆馆长、著名瓷器专场马未都先生,从景德镇请了制作元青花的第一高手铙克勤先生,经过复杂的烧制过程,再现了元代制作青花器的工艺,这些罐子除了外表和原实物几近相同外,在罐子的内部增加了两个款识:“铙克勤”、“马未都”,每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高仿品的定价为10万元。
投资仿品關注四点
目前,投资者很少会主动收藏投资仿品,除非因为自己“打眼”,这无疑是具有一定偏见的。制作仿古求真的器物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首先要求对原件的各种构成因素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把握,然后现有条件下重现当年的艺术意境,物品的轻重需得宜,胎骨、器型、釉彩、纹样、款式等都要与真品保持一致,殊为不易,应有一定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就像上面提到的元青花仿品,目前市场上并不少见,但有收藏投资价值的并不多,关键就在于高仿元青花由于制作成本高,生产量低,成品不会出现在一般的市面上。因此,市场上流通的“元瓷”大多属于成本低、生产量大的低仿“元青花”及派生、臆造制品。“元青花”的派生制品还包括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及其他种类的仿元瓷。臆造品则是制作者毫无根据地模仿制作,这些制作者几乎没有接触过真正的元青花,仅根据图录资料,凭借制瓷经验,臆造出破绽百出的低仿品,比如常常可以看到层次多而体形小的“大罐”;上半部纹样与下半部纹样冲突;细部纹饰与整体纹饰矛盾;造型不顾纹样,反之是纹样不顾造型;等等,不一而足。
有关专家建议,购买具有投资价值的仿品必须关注四点:第一,工艺复杂、精致,代表了某一时期瓷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准,沿袭了传统工艺和文化;第二,高仿品的原作本身都是珍品、极品;第三,这些高仿品都是请当今顶尖级的高手制成,由权威部门全程监制,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第四,限量发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仿品的收藏空间。因此如果仅仅是在字眼上自诩为“精仿”的收藏品,不具备这些特点也没有收藏投资价值。
“精仿”物品噱头多
上海市工商局近日发出2007年第一号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公告,提醒广大收藏品爱好者和消费者提防广告陷阱。被责令暂停发布的七则收藏品广告分别为:清明上河图(书画长卷复制品)、毛泽东金玉墨宝、世纪伟人金钻怀表、毛泽东彩色金银币、中国硬币(纪念册)、齐白石国粹生肖币大全和2007猪年贺岁币。 据了解,上述收藏品广告主要存在的虚假违法表现为虚构事实,抬高产品身价。偷换概念,混淆产品实质。使用他人名义,涉嫌违法或侵权。为能吸引购买者,广告中有多处违禁使用“外交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邮政总局”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名义。近年来,在收藏市场上,打着博物馆限量发售,文物协会监制等各种旗号的“国宝级”仿制品,令很多想踏入文物收藏行业的普通百姓目不暇接,其中涉及的种类从纪念钱币、宫廷瓷器到青铜器等各种门类。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有关专家表示,制作单位为了牟利赚钱,扩大宣传,夸大其词,实际上没有任何升值可能,反而会跌价。
“老仿”古玩身价高
在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有一类仿制品可谓是身价倍增,这就是清代、民国以及新中国初期仿制的一些古玩在拍卖市场上可谓大放光彩:在2006年香港佳士得的春拍上,清乾隆·仿哥窑釉双
如意耳壶,成交价达到了487.6万元;在2006年上海敬华的春拍上,民国仿清代珐琅彩花虫罐,估价8000至10000元,成交价达到了11万元。
仿古瓷生产古已有之,历史上后代仿前代,民窑仿官窑,此窑仿彼窑,仿古先例比比皆是。以景德镇为例,元代釉上红绿彩就仿自宋金时北方定窑、磁州窑,为景德镇日后釉上彩瓷的盛行开其先河;孔雀绿釉则仿自西亚同类产品,开创了景德镇低温釉彩的新纪元。自明代宣德始,历代官民窑仿龙泉、仿哥、仿汝、仿钧、仿定窑等,丰富了景德镇高温颜色釉品种,到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自明成化开始,官窑中出现了仿前朝宣德款的青花瓷,正德、嘉靖、隆庆、万历仿古之风渐兴,官、民窑相继参与,传世品中常可见到既仿前代造型、纹饰、款识,又留下了本朝工艺痕迹的仿古瓷。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历史上的仿古高峰。官窑仿古往往仿自“内发旧器”,民窑则从官窑落选瓷投放市场变卖中得到原件作为仿制对象。仿制品种涉及历代名窑名品,不少仿品几可乱真。清中后期,仿古瓷一直没有间断,以光绪时期成就最大。
民国瓷器指1911年清朝覆灭至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这一段时间生产的瓷器,作为一个历史阶段,民国瓷器虽然只经历短暂的几十年,但是,它却给中国陶瓷史留下民国仿古瓷,民国仿古瓷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高峰期之一,常见的仿品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青瓷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等都有,而最流行的是仿雍正、乾隆的瓷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赚取外汇,当时的一些权威机构曾经仿制过一批明清时期的官窑瓷器,作为艺术品出口海外。目前这些瓷器身价亦高,有些甚至被一些收藏者误认为是珍品从海外回流到国内的拍卖市场上。
除了瓷器之外,其他古玩领域的“老仿”也屡有精品,明清两朝,由于古玩业的兴盛,仿玉制造业更加发达,这一时期制玉名家辈出,制出的仿品也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留下了很多好作品。近几年由于收藏热的持续升温,古玉的价格也一涨再涨,而这些记载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文物藏品不能再生产,更使得仿古玉大量涌现。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的春拍上,清乾隆·御题诗浮雕饕餮纹古玉斧,带“乾隆壬寅御题”款,成交价超过了226万元。还有一种乾隆年间仿造宋代的藏经纸,尺寸、质地都刻意模仿宋代的原物,每张上都盖有“乾隆年仿金粟山藏经纸”的小戳,宫廷内用作名贵古书的包首,每张纸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价超过了3000元。
“新仿”文物仔细辨
虽然对于“新仿”的定义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定义,但我们可以将其认为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仿品,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地的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对于文物的仿制也从原先单纯用于研究、收藏,开始向商品化趋势发展,这也导致了整个仿制品市场“鱼龙混杂”局面的出现,也更需要投资者仔细辨别。
故宫曾经仿制过一批珐琅彩,为了成功仿制这些瓷器,故宫博物院在景德镇聘请了获得过国家级奖项的大师,并派专家蹲点在景德镇,全程指导和监督生产过程。瓷器制作完全采用清代传统工艺和原料,手工艺制坯、手:[绘画、柴窑烧制。一个小型柴窑烧一次需要70担(每担约50公斤)松柴,大型柴窑则需要几百担松柴。而松柴这一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今天已经越来越难买到。烧一次传统柴窑需要至少6个不同工序的艺人,分别完成坯入匣、钵入窑、封闭窑门、点火控温、比试照子、冷却出窑等工序。一次普通瓷的柴窑烧制,成品率大约为60%至70%;对于精品高仿瓷,合格率则不足5%。整个生产过程完全采用清代传统工艺和原料,包括采石、碎石、淘泥、洗泥、踩泥、揉泥、拉坯、修坯、吹釉、画坯、写款等几十道繁琐复杂的工序,无一例外的都是采用古人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最终以柴窑烧制。 2006年7月,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推出24件极高水平的仿古作品,博物馆馆长、著名瓷器专场马未都先生,从景德镇请了制作元青花的第一高手铙克勤先生,经过复杂的烧制过程,再现了元代制作青花器的工艺,这些罐子除了外表和原实物几近相同外,在罐子的内部增加了两个款识:“铙克勤”、“马未都”,每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高仿品的定价为10万元。
投资仿品關注四点
目前,投资者很少会主动收藏投资仿品,除非因为自己“打眼”,这无疑是具有一定偏见的。制作仿古求真的器物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首先要求对原件的各种构成因素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把握,然后现有条件下重现当年的艺术意境,物品的轻重需得宜,胎骨、器型、釉彩、纹样、款式等都要与真品保持一致,殊为不易,应有一定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就像上面提到的元青花仿品,目前市场上并不少见,但有收藏投资价值的并不多,关键就在于高仿元青花由于制作成本高,生产量低,成品不会出现在一般的市面上。因此,市场上流通的“元瓷”大多属于成本低、生产量大的低仿“元青花”及派生、臆造制品。“元青花”的派生制品还包括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及其他种类的仿元瓷。臆造品则是制作者毫无根据地模仿制作,这些制作者几乎没有接触过真正的元青花,仅根据图录资料,凭借制瓷经验,臆造出破绽百出的低仿品,比如常常可以看到层次多而体形小的“大罐”;上半部纹样与下半部纹样冲突;细部纹饰与整体纹饰矛盾;造型不顾纹样,反之是纹样不顾造型;等等,不一而足。
有关专家建议,购买具有投资价值的仿品必须关注四点:第一,工艺复杂、精致,代表了某一时期瓷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准,沿袭了传统工艺和文化;第二,高仿品的原作本身都是珍品、极品;第三,这些高仿品都是请当今顶尖级的高手制成,由权威部门全程监制,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第四,限量发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仿品的收藏空间。因此如果仅仅是在字眼上自诩为“精仿”的收藏品,不具备这些特点也没有收藏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