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神经根病变致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和治疗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r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骶神经根病变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13年11月手术治疗的27例骶神经根病变引起尿潴留和难治性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LUTS)患者的临床资料。27例患者中急性尿潴留4例,慢性尿潴留6例,难治性LUTS 17例;均有尿动力学异常,腰骶丛MRI检查均显示存在骶神经根单发或多发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行骶神经根病变切除术。

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多样化病理改变:单纯囊肿3例、节细胞神经瘤5例、囊壁炎症细胞浸润15例、囊壁玻璃样变15例、囊壁含退变神经纤维15例。27例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至少随访1年,10例尿潴留患者中9例恢复自主排尿,1例继续膀胱造瘘;17例LUTS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疼痛评分、生命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骶神经根病变可能是引起尿潴留和难治性LUTS的原因之一,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LUTS症状和生命质量。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改进精囊镜技术,提高精囊镜在精囊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9月到2013年8月,以头端弯曲的专利导管引导精囊镜经精阜隐窝进入前列腺小囊,于其底部5、7点处的侧壁上,以另一种专利导管穿刺、引导精囊镜进入到精囊腔内。对58例患者,包括42例顽固性血精和16例无精子症者,进行相应处理。结果本组应用改进方法自前列腺隐窝进到精囊腔的时间仅需2~3 min,顺利进镜到精囊腔内46例,占79%
目的探讨淋巴血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在初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高级别T1期膀胱癌中出现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初次行TURBT、术后病理确诊为T1期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且LVI阳性的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性别、年龄、病理
目的评估骶神经调节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大小便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14年12月32例接受骶神经调节体验治疗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体验治疗阶段患者临床症状改善>50%时,可将永久刺激器植入体内。体验治疗前、体验阶段以及永久刺激器植入后,采用排尿日记、残余尿量以及Wexner便秘指数评分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估。结果体验治疗阶段,骶神经调节对排尿困难的有效率
目的探讨单纯肠道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合并输尿管反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25例神经源性膀胱合并输尿管反流患者接受单纯肠道膀胱扩大术,同期未行输尿管再植术。25例术前均接受6个月以上的药物治疗无效。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均为脊髓损伤。术前评估内容包括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超声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25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输尿管反流。随访时通过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再次评估膀胱功能及输尿
期刊
目的探讨腹膜外逆行切除前列腺膀胱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行腹膜外逆行切除前列腺膀胱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65例。年龄33~85岁,平均71岁。Ta~T1期87例,T2期65例,T3~T4期13例。尿流改道术式:原位新膀胱Studer术50例,回肠膀胱Bricker术73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42例。全身麻醉,患者取臀部抬高过伸的仰卧位或截石位。取脐下正中
期刊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异位Skene腺体的病理特征。方法2013年5月收治女性膀胱肿瘤患者1例,术前B超检查提示膀胱0.9 cm×0.6 cm稍低回声占位,类圆形,内部回声均一,基底部可见血流信号。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果术中见肿瘤呈乳头状实体样,有蒂,位于右侧输尿管开口下方约2.0 cm处膀胱三角区右外侧膀胱黏膜层,大小约1.0 cm。术后常规病理提示在完整的尿路移行上皮黏膜下方可见由基底细胞和腺
目的评估骶神经调节术(sacral neuromodulation,SNM)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painful bladder syndrome/interstitial cystitis,PBS/I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21例PBS/IC患者接受SNM体验治疗。患者均曾接受行为治疗、口服药物治疗、膀胱灌注无菌透明质酸钠液、膀胱水扩张或膀胱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