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题导入】
辩证分析,就是要从事物的两方面进行辩证思考,或一分为二地认识事物,或比较和其他事物的异同,或从侧面与全面、个别与整体的关系角度思考。古人的很多名言都闪耀着辩证思维的光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說明事物既有优点,也有不足;“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告诉我们事物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表明事物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启示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辩证分析有助于全面认识事物,从现象到本质地揭示事物特征,提出准确全面的观点,从而避免片面化和绝对化。
【技法梳理】
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既分析事物的这一面,又分析事物的另一面,还要分析两方面的联系、区别和变化,才能做到辩证分析,全面透彻。
第一,辩证立论的角度。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写好一篇议论文,一定要先立意,选取好的立论角度。例如怎样理解“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话?这句话一直被作为极端的个人主义的思想来批判,但是辩证地分析一下,里面也包含了一些合理成分。首先,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自扫门前雪,那也能营造一个很好的公共环境。如果自己的事情都没有完成,就不可能顾及他人,所以个人尽到自己的义务很重要。其次,“莫管他人瓦上霜”,却绝无肯定的地方。如果人人只为自己考虑,不管他人,这样整个社会就会变得冷漠,不再有团队合作精神,与我们当前和谐社会所倡导的理念相悖。这句话可以改成“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辩证分析“各人自扫门前雪”和“也管他人瓦上霜”的关系。
第二,辩证分析的思维。
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时,既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看到事物的那一面;在肯定某一观点时,多换角度,既看到它的正面,又看到它的反面。例如《友情与竞争》:
歌德与席勒的友情是足以照彻欧洲文学史半边天的传奇。年长成熟的歌德给了席勒安定的呵护,而年轻激进的席勒给了歌德新的创作热情,《浮士德》才得以跃出水面,它的火焰穿过历史的黑暗照亮了今天的天空。然而,天才相遇总不乏竞争。如果他们中任何一个人没有把握好友情与竞争的关系,他们就不会从相遇到相知,继而相辅相成。历史上有好多这样的事例,他们没有把握好友情与竞争的关系,虽然没有遗臭万年,却成为人们的笑柄。
2.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清代诗人赵翼在《论诗》中写下这样的诗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要被关进监狱,监狱长让他们一人提一个要求。第一个人要了三箱雪茄,第二个人要了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二个人天天与外界联系,生意增长了200%。同是住监三年,面临的是同样的选择,第一个人选择了满足于享受,没有从长计议;而第二个人选择了从长计议,创造财富。这件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既要看到事物的过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事物的现在,又要预见事物的未来,以正确把握当下。
3.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下面这段文字,从“一棵树”“一棵草”“一只鸟”“一块岩石”联系到“一只蚕”“一块煤”“一朵花”,最后联系到“人”,全面展开,合理迁移到“感恩回报”上来。
是一棵树就撑起一片绿荫,有树的地方就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甚至一棵小草,也以它卑微的躯壳,丰富着季节的内涵;一只小鸟,也以它柔弱的翅膀,抚摩天空的脸庞;一块岩石,也以它孱弱的肩膀,支撑着倾斜的山体。一只蚕,一块煤,一朵野花,都在尽它们的天命,用它们的热情,卑微而虔诚,小心又细腻,使无穷的大自然变得丰富而又美丽。那么,人呢?人活着,全靠自然、众生的养育和护持。这真是天大的恩泽,地大的恩情。我享用着这一切,竟不知道感恩回报。
第三,辩证说理的技巧。
1.假设和婉转齐飞。这种方法就是把心中想到的几种观点先假设并列举出来,这些观点从一个层面来讲是正确的,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又不够全面,然后婉转表达出作者的观点,让人易于接受。例如: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美好理想的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应该成为你自己。
作者先是列举了成为拿破仑、爱因斯坦、曹雪芹等情况,并且给予肯定,接着用“不过”委婉转折,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2.设问和强调共舞。面对一个关系型话题的几种相关观点,先设问,然后在回答时充分强调某种观点的荒谬性,从而证明这种观点的错误,以此来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例如:
“张扬,让阳光灿烂普照大地,让万物复苏;内敛,让月光撒下的清辉伴着失眠的人入睡;张扬,让滚滚长江水无休无止;内敛,让漫漫撒哈拉沙漠中的驼铃悦耳动听。张扬与内敛,孰是孰非呢?过于张扬,烈日会使草木枯萎;过于内敛,黑暗会让赶路的行人恐慌;过于张扬,江水会决堤;过于内敛,驼铃无法给迷路的人指明方向。原来,张扬与内敛谁也离不开谁。”
作者先分析“张扬”“内敛”的重要性,接着进行设问“孰是孰非呢”,用归谬法把“过于张扬”和“过于内敛”分别推导到明显错误的结果上去,最后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张扬与内敛谁也离不开谁。
3.对举和周全同行。这种方法即运用对举的方式辩证地分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得观点更容易被人接受。例如:
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清照低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或许,张扬属于男子,内敛属于女子。年轻人和老人都需要张扬也需要内敛;男子和女子既要懂得张扬也要懂得内敛。
用“苏轼和李清照”“年轻人和老人”“男子与女子”对举,表达人人都需要在该张扬的时候张扬,该内敛的时候内敛的辩证观点,很有说服力。
4.转折和例证相存。为了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作者常常用“正面论述——转折——举例论证——分析议论”的思路,使观点更全面、更辩证。例如:
内敛自己的个性,生活才会更安稳。然而过于内敛就成了冷漠,成了懦弱。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志士感慨着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呢?他们渴望着识千里马的伯乐,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像吕尚碧溪垂钓,得遇文王那般幸运呢?在期望与失望中等待,结果只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我们要学会在内敛中张扬自我。
作者先说“内敛”的好处,接着用“然而”一转,然后举例论证,最后明确“我们要学会在内敛中张扬自我”的观点。
5.辩证说理和语言技巧并举。要收到辩证说理的效果,还需要一定的语言技巧,如运用“诚然(确实)……不过……”“虽说……但是……”“其实……总之……”等结构,会使语言严谨、分析全面。例如:
也许你会反驳我说: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引文中“也许……不错……不过……”的运用体现了作者思维的缜密。
辩证分析,就是要从事物的两方面进行辩证思考,或一分为二地认识事物,或比较和其他事物的异同,或从侧面与全面、个别与整体的关系角度思考。古人的很多名言都闪耀着辩证思维的光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說明事物既有优点,也有不足;“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告诉我们事物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表明事物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启示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辩证分析有助于全面认识事物,从现象到本质地揭示事物特征,提出准确全面的观点,从而避免片面化和绝对化。
【技法梳理】
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既分析事物的这一面,又分析事物的另一面,还要分析两方面的联系、区别和变化,才能做到辩证分析,全面透彻。
第一,辩证立论的角度。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写好一篇议论文,一定要先立意,选取好的立论角度。例如怎样理解“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话?这句话一直被作为极端的个人主义的思想来批判,但是辩证地分析一下,里面也包含了一些合理成分。首先,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自扫门前雪,那也能营造一个很好的公共环境。如果自己的事情都没有完成,就不可能顾及他人,所以个人尽到自己的义务很重要。其次,“莫管他人瓦上霜”,却绝无肯定的地方。如果人人只为自己考虑,不管他人,这样整个社会就会变得冷漠,不再有团队合作精神,与我们当前和谐社会所倡导的理念相悖。这句话可以改成“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辩证分析“各人自扫门前雪”和“也管他人瓦上霜”的关系。
第二,辩证分析的思维。
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时,既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看到事物的那一面;在肯定某一观点时,多换角度,既看到它的正面,又看到它的反面。例如《友情与竞争》:
歌德与席勒的友情是足以照彻欧洲文学史半边天的传奇。年长成熟的歌德给了席勒安定的呵护,而年轻激进的席勒给了歌德新的创作热情,《浮士德》才得以跃出水面,它的火焰穿过历史的黑暗照亮了今天的天空。然而,天才相遇总不乏竞争。如果他们中任何一个人没有把握好友情与竞争的关系,他们就不会从相遇到相知,继而相辅相成。历史上有好多这样的事例,他们没有把握好友情与竞争的关系,虽然没有遗臭万年,却成为人们的笑柄。
2.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清代诗人赵翼在《论诗》中写下这样的诗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要被关进监狱,监狱长让他们一人提一个要求。第一个人要了三箱雪茄,第二个人要了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二个人天天与外界联系,生意增长了200%。同是住监三年,面临的是同样的选择,第一个人选择了满足于享受,没有从长计议;而第二个人选择了从长计议,创造财富。这件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既要看到事物的过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事物的现在,又要预见事物的未来,以正确把握当下。
3.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下面这段文字,从“一棵树”“一棵草”“一只鸟”“一块岩石”联系到“一只蚕”“一块煤”“一朵花”,最后联系到“人”,全面展开,合理迁移到“感恩回报”上来。
是一棵树就撑起一片绿荫,有树的地方就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甚至一棵小草,也以它卑微的躯壳,丰富着季节的内涵;一只小鸟,也以它柔弱的翅膀,抚摩天空的脸庞;一块岩石,也以它孱弱的肩膀,支撑着倾斜的山体。一只蚕,一块煤,一朵野花,都在尽它们的天命,用它们的热情,卑微而虔诚,小心又细腻,使无穷的大自然变得丰富而又美丽。那么,人呢?人活着,全靠自然、众生的养育和护持。这真是天大的恩泽,地大的恩情。我享用着这一切,竟不知道感恩回报。
第三,辩证说理的技巧。
1.假设和婉转齐飞。这种方法就是把心中想到的几种观点先假设并列举出来,这些观点从一个层面来讲是正确的,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又不够全面,然后婉转表达出作者的观点,让人易于接受。例如: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美好理想的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应该成为你自己。
作者先是列举了成为拿破仑、爱因斯坦、曹雪芹等情况,并且给予肯定,接着用“不过”委婉转折,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2.设问和强调共舞。面对一个关系型话题的几种相关观点,先设问,然后在回答时充分强调某种观点的荒谬性,从而证明这种观点的错误,以此来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例如:
“张扬,让阳光灿烂普照大地,让万物复苏;内敛,让月光撒下的清辉伴着失眠的人入睡;张扬,让滚滚长江水无休无止;内敛,让漫漫撒哈拉沙漠中的驼铃悦耳动听。张扬与内敛,孰是孰非呢?过于张扬,烈日会使草木枯萎;过于内敛,黑暗会让赶路的行人恐慌;过于张扬,江水会决堤;过于内敛,驼铃无法给迷路的人指明方向。原来,张扬与内敛谁也离不开谁。”
作者先分析“张扬”“内敛”的重要性,接着进行设问“孰是孰非呢”,用归谬法把“过于张扬”和“过于内敛”分别推导到明显错误的结果上去,最后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张扬与内敛谁也离不开谁。
3.对举和周全同行。这种方法即运用对举的方式辩证地分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得观点更容易被人接受。例如:
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清照低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或许,张扬属于男子,内敛属于女子。年轻人和老人都需要张扬也需要内敛;男子和女子既要懂得张扬也要懂得内敛。
用“苏轼和李清照”“年轻人和老人”“男子与女子”对举,表达人人都需要在该张扬的时候张扬,该内敛的时候内敛的辩证观点,很有说服力。
4.转折和例证相存。为了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作者常常用“正面论述——转折——举例论证——分析议论”的思路,使观点更全面、更辩证。例如:
内敛自己的个性,生活才会更安稳。然而过于内敛就成了冷漠,成了懦弱。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志士感慨着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呢?他们渴望着识千里马的伯乐,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像吕尚碧溪垂钓,得遇文王那般幸运呢?在期望与失望中等待,结果只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我们要学会在内敛中张扬自我。
作者先说“内敛”的好处,接着用“然而”一转,然后举例论证,最后明确“我们要学会在内敛中张扬自我”的观点。
5.辩证说理和语言技巧并举。要收到辩证说理的效果,还需要一定的语言技巧,如运用“诚然(确实)……不过……”“虽说……但是……”“其实……总之……”等结构,会使语言严谨、分析全面。例如:
也许你会反驳我说: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引文中“也许……不错……不过……”的运用体现了作者思维的缜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