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密林般的芦苇和碧绿的荷叶间,小小的一叶木船,缓缓从远处驶来。五六个背上捆着泡沫板的孩子并排坐在木船上,王升安紧握船桨,微弓着身子,努力地往前划着……
这是全国唯一的一所船上学校,也是王升安几十年行走在微山湖上的缩影。
一叶渔舟几小童,撑篙飞棹行船中
1978年,王升安高中毕业,被分配到家乡——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区的微西小学。这是全国唯一的一所船上学校。学生都是渔民的孩子。
微西小学的校舍是一艘飘荡在微山湖上的渔船。这天,王升安佝偻着腰走进了教室,一眼望去,损毁严重的门窗用几片破布遮挡着,旧船板拼凑的课桌破破烂烂,没有一个老师,也没有一个学生,剩下的只有斑斑驳驳空空荡荡的船舱。
学校条件太差留不住老师,本该上学的孩子们,有的趴在自家的船頭捞鱼,有的在帮大人拉网。随着王升安的到来,失学的孩子们陆续回校了。
教室净高1.6米,身高1.80米的王升安,每天只能低着头进教室,佝偻着身体讲课,稍不注意头就被碰出一个大包,痛得人龇牙咧嘴。
两周后,王升安接到调令去永胜中学。他很开心,终于能站直了上课。
到了新学校才三天,那天早上,王升安正在上课,教室外传来一阵夹杂着哭泣的吵闹声,原来是微西小学的孩子们找来了。全校46个孩子齐聚在教室外面声声呼唤:“王老师,回去吧,我们没有老师了。”“王老师,您不回去我们就不能上学了。”王升安心头一热,眼眶红了:微西小学留不住老师,如果连他也走了,微山湖的几十个孩子都得辍学。那个上午,他牵着最小的孩子的手,回到了微西小学。这一去,就是四十多年。
冬天,微山湖冷风刺骨,校船四面透风,老师孩子们冻得缩成一团,王升安连粉笔都捏不住。到了夏天,空荡荡的湖面上无遮无挡,校船被烤得像个蒸笼,人挤人的教室里,大家浑身冒汗,船舱内散发着汗臭味。
微西小学学生最多时达到200人,教室坐不下,高年级的只得搬到船顶上课。风吹日晒,遇到疾风暴雨,都淋成落汤鸡。
作为唯一的老师,王升安一人要教几个年级。上课时,他把学生按照年级分成几个组,一个组一个组地轮流来,每个组每次约讲20分钟。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曹桂英的到来。
1980年底,王升安相亲认识了江苏省泰州市姑娘曹桂英。曹桂英在老家是生产队保管员,她很欣赏王升安,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嫁给了以一条不到六平方米的破船为家的王升安。
出嫁那天,母亲拉着女儿,哭得说不出话。曹桂英安慰母亲说:“王升安虽然穷,但品性好,跟着他不会受欺负,我相信他。”一句“我相信他”,曹桂英在微山湖留了下来,相继生下了儿子王会昆和王力。
眼看着王升安每天放学后累得话都不想多说一句,曹桂英心疼他,主动向领导申请到船校来帮忙代课,从此,微西小学有了2名教师。
曹桂英结婚前从没来湖区生活过。在湖区不会划船,等于不会走路一样。放学后,王升安教曹桂英划船。王升安驾着木船,手把手教爱人怎么握桨,怎么使力,湖风微微地吹着,皎洁的月光下,水面有浅浅的波纹。他们摇着小船在微山湖溜达,顺便逮小鱼小虾。曹桂英细心,而王升安是土生土长的湖区人,却没有曹桂英会想办法,曹桂英笑话他“四肢发达,逮不着鱼虾”,两人愉快的笑声荡漾在湖面上。
曹桂英发现,有些孩子一天学都没上过。她对王升安说:“我得去找他们,一个都不能少。”曹桂英驾起小船在微山湖四处走访,看见船只就靠拢去探寻。原来,凌晨3点渔民就要出门,无暇接送,只好让孩子待在家里。曹桂英划着小船,一家一家做工作,说服家长让孩子来学校上学,并承诺接送孩子。
学生们的家分布在微山湖上,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微微斜阳下,夫妻俩几十年如一日摆渡学生,行程累计数万里,从未间断过。
1985年,村里在大运河买了一条报废的旧驳船,改造成新校舍,王升安才真正地直起腰杆教学。但多年养成的习惯,他在进教室时,仍然习惯性地低头,曹桂英每次看见,哑然失笑。
1989年期末考试的前几天,王升安发起高烧,为了不耽误孩子复习,他准备等考完试再去看病。
然而,星期四的上午,他突然感到视力模糊,头痛头晕,后来就昏厥了过去……等醒来时,他已经在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确诊他因高烧引发了急性角膜炎。因为就医不及时,他的右眼落下了残疾,终身戴上了茶色眼镜。
芦苇萧萧晚风吹,渔船长在风雨中
其实,这些年里,王升安曾有过好几次机会转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微山湖上的运输业开始发展,王升安大哥劝他去跑运输,他没同意。不久,一个狂风暴雨夜,王升安家的住船被打沉,得亏邻居蒋德景帮忙,一家四口才逃过一劫。
王升安大哥知道后,亲自买了一条运输船,并替他签好了合同,说什么也要让他离开学校。想着自己一家四口已无家可归,王升安同意了。
没过几天,王升安要离开学校的消息传遍了微山湖。那一天,本来他是去和学生们告别的,但他话还没说出口,学生们已经哭成一片,就和当年孩子们到中学要他回来的场景一模一样。王升安不禁眼圈泛红:“不哭不哭,我继续当你们的老师!”他蹲下身子,喉头哽咽,抚慰着哭泣的孩子。
王升安的日子又回到了从前。
“你就是吃苦受穷的命!”大哥驾着摩托艇来到他的船校,送来了一些生活用品。王升安一句话都说不出,曹桂英心里也难过。
生气归生气,大哥依然还是惦记着王升安。几年后,当得知当地渔政单位缺少机船驾驶员时,大哥再次想到了他:“有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渔政那边缺一个机船驾驶员,每个月工资是你现在的几十倍,你可别跟我说你不去。”王升安答应好好考虑。
亲戚们也纷纷劝他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着想。王升安左右为难:“我也想改变一家人的生活,可是孩子们怎么办?”曹桂英理解他,他走了,一所学校就垮了。艰难的取舍中,王升安再次选择留下来。这一次,大哥气得半年没理他。 既要顾学生又要顾孩子,夫妻俩商量后决定自救。此后每逢双休日和节假日,夫妻俩就划船去采莲蓬、扒野莲藕。在齐胸深的湖水里,荷梗小尖刺划得他们脸、脖子和腿上全是划痕。刚摘的莲子又嫩又脆,曹桂英饿得肚子咕咕叫,也舍不得吃一个。王升安悄悄地掰开一个大莲蓬,故意说:“呦呦,这个怎么破了?这卖也没有人要了,不如吃了吧。”他剥好白嫩的莲子就塞到曹桂英嘴里。
扒莲藕时,由于双手双脚泡在淤泥里,曹桂英指甲全部沤烂了,皮肤因为沾染毒素溃烂流出黄水,又痒又痛。第二天,王升安让她在家休息,她坚持要一起去,“我去帮忙,两人一起总比一个人快一点。”看见妻子和自己一起受累,王升安心里非常自责,但曹桂英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秋天,曹桂英和王升安去割蘆苇贴补家用。湖区蚊子多,成团地往人身上扎,曹桂英脸被蚊子咬起了很多包,奇痒难受。后来,她想办法用纱窗布包住头,但是蚊子还是咬得她满身都是红疙瘩。日子过得再辛苦,曹桂英也不埋怨。
1999年,王升安转为公办老师,他家的经济情况才有所改善。但家里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他们还经常资助家境贫困的学生,负担还是很重的。
为了彻底摆脱家里经济窘境,夫妻俩开始学习养蟹。由于本钱不够,他们只买了六两海米籽。放学后,王升安和曹桂英一起在鱼塘一角围起来十多个平方米的面积,满怀希望地将海米投放进去。
每天放学后,夫妻俩一个送学生,一个去给海米喂豆浆、蛋黄。曹桂英向养殖户学习养蟹经验,慢慢地,她也成了一名养蟹能手。十月,蟹长大了,一个不留神,蟹一个搂着一个往上爬,她守着鱼塘,整夜不敢合眼,防止蟹爬出网外……2003年,夫妻俩终于还清了外债,可以专心教学生。
长风万里送秋雁,丹桂飘香下一春
比教学更紧张的其实是课间,因为船的前甲板四周是水,稍有不慎孩子们就有落水的危险,并且有时候还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危险,随时都可能付出血的代价。
累得再狠,下课了夫妻俩也不敢放松休息,时时绷紧着安全这根弦。王升安规定,每个孩子身上都要绑着泡子(一种当地自制的救生衣)。
有一次,一位七岁多的女孩由奶奶送来上学,谁知船没完全靠拢,女孩就抬脚往校船上跨,“扑通”一声掉入湖中。王升安几步飞奔过去,跳下水将孩子举到校船上。这样的情况在王升安几十年教学生涯中数不胜数。夏季的微山湖随时都会有暴风骤雨。印象最深的是前几年秋天的一个午后,湖面刮起了大风,电闪雷鸣中,校船开始剧烈地摇晃,快速向大湖深处飘去,随时都有船翻人亡的危险。
学生们惊叫起来,有的吓得大哭:“老师,船是不是要翻了?我们该怎么办?”曹桂英一边安慰着孩子们,一边焦急地看着外面。王升安跑出教室一看:不好,船离锚了!他纵身跃进湖中,双脚站在齐下巴深的湖水里,紧紧踩着锚头,一层层波浪在他的头上咆哮而过,全身多处被划伤。
直到校船漂到一块芦苇地,船锚勾住纵横交错的芦苇根,校船才被控制住。王升安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爬上校船,浑然不觉身上多处被湖草杂物划破,鲜血直流。后来曹桂英多次夜里做噩梦,半夜醒来,眼角挂着泪珠。
2006年,在山东科技大学念书的大儿子王会昆生病住进了医院。接到校方打来的电话时,正是星期四,王升安夫妻俩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一直到周五放学才连夜乘车去看望孩子。看到孩子虚弱地躺在病床上,曹桂英止不住泪如雨下。在孩子身边,他们只待了一天多的时间,周日又匆匆赶回船校。
那一次,大儿子生病住院一个多月,儿子埋怨母亲眼里只有她那些学生,自己的亲儿子也不管。王升安愧疚地告诉儿子:“爸爸妈妈对不起你,但我们不回去,学校的孩子们就得停课!”曹桂英心疼儿子,离开时伤心地哭了一路。
2006年底,王家迎来了一件大喜事:小儿子王力结婚!很多渔民几代人都是王老师的学生,当天,每家每户自发把住船靠到一起,每条船都插上几面旗帜,连绵几里路红旗招展,场面很是壮观。
当天,曹桂英愧疚地对小儿子说:“力啊,妈妈对不起你,当年家里穷,只能供得起一个人读书,妈妈一辈子都对不起你啊!”王力也眼圈泛红,说自己正好不愿意读书,他就喜欢留在湖区做养殖。
2013年,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王升安置换了坏死的眼角膜,失明多年的右眼终于得以复明。曹桂英看到爱人眼睛恢复视力,喜极而泣。
2014年,微西小学换了第三艘校船。新的校船固定在湖边的一片空地旁,有8间房子,活动室、微机室一应俱全,彻底告别了风雨飘摇的时代,也有了外地教师来船校支教。
2016年10月,曹桂英无意中发现自己胸部有肿块,怕耽误上课,也就没有去大医院做检查。元旦放假时,曹桂英才去了徐州医学院附二医院。谁知检查后,医生判定是乳腺癌,需要立即手术。
王升安要守着船校的学生,只有小儿子王力在医院陪着曹桂英。做完手术后,要等切片化验结果,忐忑不安等待了三天,确诊是恶性肿瘤,曹桂英再次接受手术,医生切除了整个病灶。
学生们没有忘记曹老师,病重的曹桂英接到了学生从大学里寄来的慰问信:“您每天早上划一叶小舟来接我,脸上始终洋溢着亲切自然的微笑。您做的米饭、玉米面馍馍,香喷喷、甜蜜蜜,您家的小菜绿格铮铮,吃到嘴里,香到心里。真的,曹老师,从我离开您就再也吃不上那可口的饭菜了,只能把它作为美好的回忆……你们既是恩师又是大湖里的航灯,一个个渔家孩子在你们倾其一生的摆渡中走出大湖,走向美好的未来,老师您辛苦了!”
手术一周后,曹桂英就回到学校上课。她心里记挂着班级的孩子们,怕他们落下功课赶不上,更担心年纪小的孩子们,尿裤子了、大便脏了裤子没有人给换洗……手术导致右手抬不起来,她就换左手写,累了就躺在课桌边休息一会。
不到一周时间两次手术,王升安都没能陪着妻子。一边是学校的学生,责任重大,一边是相濡以沫的爱人,他分身无术,满心愧疚。
曹桂英的生日那天,王升安破天荒送了生日礼物给爱人:一只精心挑选的银手镯。那是他几十年来第一次给爱人送礼物。曹桂英埋怨他:“镯子吃不能吃穿不能穿的,乱花钱。”可她脸上的欣喜藏都藏不住……
40余年风雨同舟,王升安夫妻坚守船校,教3000多名渔家孩子读书识字,“摆渡”他们走出湖区,其中更有近百人考上了重点大学。
几十年的艰辛付出,感动了许多人。王升安先后当选为“山东省十大凡人善举”人物、“中国最美乡村教师”“感动济宁”十佳人物等。
繁华过后,把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都献给了船校的王升安夫妇,仍然守在船校旁边,静静地看着孩子们一茬一茬地来,又一茬一茬地展翅高飞。
编辑/李雪莲
这是全国唯一的一所船上学校,也是王升安几十年行走在微山湖上的缩影。
一叶渔舟几小童,撑篙飞棹行船中
1978年,王升安高中毕业,被分配到家乡——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区的微西小学。这是全国唯一的一所船上学校。学生都是渔民的孩子。
微西小学的校舍是一艘飘荡在微山湖上的渔船。这天,王升安佝偻着腰走进了教室,一眼望去,损毁严重的门窗用几片破布遮挡着,旧船板拼凑的课桌破破烂烂,没有一个老师,也没有一个学生,剩下的只有斑斑驳驳空空荡荡的船舱。
学校条件太差留不住老师,本该上学的孩子们,有的趴在自家的船頭捞鱼,有的在帮大人拉网。随着王升安的到来,失学的孩子们陆续回校了。
教室净高1.6米,身高1.80米的王升安,每天只能低着头进教室,佝偻着身体讲课,稍不注意头就被碰出一个大包,痛得人龇牙咧嘴。
两周后,王升安接到调令去永胜中学。他很开心,终于能站直了上课。
到了新学校才三天,那天早上,王升安正在上课,教室外传来一阵夹杂着哭泣的吵闹声,原来是微西小学的孩子们找来了。全校46个孩子齐聚在教室外面声声呼唤:“王老师,回去吧,我们没有老师了。”“王老师,您不回去我们就不能上学了。”王升安心头一热,眼眶红了:微西小学留不住老师,如果连他也走了,微山湖的几十个孩子都得辍学。那个上午,他牵着最小的孩子的手,回到了微西小学。这一去,就是四十多年。
冬天,微山湖冷风刺骨,校船四面透风,老师孩子们冻得缩成一团,王升安连粉笔都捏不住。到了夏天,空荡荡的湖面上无遮无挡,校船被烤得像个蒸笼,人挤人的教室里,大家浑身冒汗,船舱内散发着汗臭味。
微西小学学生最多时达到200人,教室坐不下,高年级的只得搬到船顶上课。风吹日晒,遇到疾风暴雨,都淋成落汤鸡。
作为唯一的老师,王升安一人要教几个年级。上课时,他把学生按照年级分成几个组,一个组一个组地轮流来,每个组每次约讲20分钟。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曹桂英的到来。
1980年底,王升安相亲认识了江苏省泰州市姑娘曹桂英。曹桂英在老家是生产队保管员,她很欣赏王升安,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嫁给了以一条不到六平方米的破船为家的王升安。
出嫁那天,母亲拉着女儿,哭得说不出话。曹桂英安慰母亲说:“王升安虽然穷,但品性好,跟着他不会受欺负,我相信他。”一句“我相信他”,曹桂英在微山湖留了下来,相继生下了儿子王会昆和王力。
眼看着王升安每天放学后累得话都不想多说一句,曹桂英心疼他,主动向领导申请到船校来帮忙代课,从此,微西小学有了2名教师。
曹桂英结婚前从没来湖区生活过。在湖区不会划船,等于不会走路一样。放学后,王升安教曹桂英划船。王升安驾着木船,手把手教爱人怎么握桨,怎么使力,湖风微微地吹着,皎洁的月光下,水面有浅浅的波纹。他们摇着小船在微山湖溜达,顺便逮小鱼小虾。曹桂英细心,而王升安是土生土长的湖区人,却没有曹桂英会想办法,曹桂英笑话他“四肢发达,逮不着鱼虾”,两人愉快的笑声荡漾在湖面上。
曹桂英发现,有些孩子一天学都没上过。她对王升安说:“我得去找他们,一个都不能少。”曹桂英驾起小船在微山湖四处走访,看见船只就靠拢去探寻。原来,凌晨3点渔民就要出门,无暇接送,只好让孩子待在家里。曹桂英划着小船,一家一家做工作,说服家长让孩子来学校上学,并承诺接送孩子。
学生们的家分布在微山湖上,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微微斜阳下,夫妻俩几十年如一日摆渡学生,行程累计数万里,从未间断过。
1985年,村里在大运河买了一条报废的旧驳船,改造成新校舍,王升安才真正地直起腰杆教学。但多年养成的习惯,他在进教室时,仍然习惯性地低头,曹桂英每次看见,哑然失笑。
1989年期末考试的前几天,王升安发起高烧,为了不耽误孩子复习,他准备等考完试再去看病。
然而,星期四的上午,他突然感到视力模糊,头痛头晕,后来就昏厥了过去……等醒来时,他已经在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确诊他因高烧引发了急性角膜炎。因为就医不及时,他的右眼落下了残疾,终身戴上了茶色眼镜。
芦苇萧萧晚风吹,渔船长在风雨中
其实,这些年里,王升安曾有过好几次机会转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微山湖上的运输业开始发展,王升安大哥劝他去跑运输,他没同意。不久,一个狂风暴雨夜,王升安家的住船被打沉,得亏邻居蒋德景帮忙,一家四口才逃过一劫。
王升安大哥知道后,亲自买了一条运输船,并替他签好了合同,说什么也要让他离开学校。想着自己一家四口已无家可归,王升安同意了。
没过几天,王升安要离开学校的消息传遍了微山湖。那一天,本来他是去和学生们告别的,但他话还没说出口,学生们已经哭成一片,就和当年孩子们到中学要他回来的场景一模一样。王升安不禁眼圈泛红:“不哭不哭,我继续当你们的老师!”他蹲下身子,喉头哽咽,抚慰着哭泣的孩子。
王升安的日子又回到了从前。
“你就是吃苦受穷的命!”大哥驾着摩托艇来到他的船校,送来了一些生活用品。王升安一句话都说不出,曹桂英心里也难过。
生气归生气,大哥依然还是惦记着王升安。几年后,当得知当地渔政单位缺少机船驾驶员时,大哥再次想到了他:“有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渔政那边缺一个机船驾驶员,每个月工资是你现在的几十倍,你可别跟我说你不去。”王升安答应好好考虑。
亲戚们也纷纷劝他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着想。王升安左右为难:“我也想改变一家人的生活,可是孩子们怎么办?”曹桂英理解他,他走了,一所学校就垮了。艰难的取舍中,王升安再次选择留下来。这一次,大哥气得半年没理他。 既要顾学生又要顾孩子,夫妻俩商量后决定自救。此后每逢双休日和节假日,夫妻俩就划船去采莲蓬、扒野莲藕。在齐胸深的湖水里,荷梗小尖刺划得他们脸、脖子和腿上全是划痕。刚摘的莲子又嫩又脆,曹桂英饿得肚子咕咕叫,也舍不得吃一个。王升安悄悄地掰开一个大莲蓬,故意说:“呦呦,这个怎么破了?这卖也没有人要了,不如吃了吧。”他剥好白嫩的莲子就塞到曹桂英嘴里。
扒莲藕时,由于双手双脚泡在淤泥里,曹桂英指甲全部沤烂了,皮肤因为沾染毒素溃烂流出黄水,又痒又痛。第二天,王升安让她在家休息,她坚持要一起去,“我去帮忙,两人一起总比一个人快一点。”看见妻子和自己一起受累,王升安心里非常自责,但曹桂英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秋天,曹桂英和王升安去割蘆苇贴补家用。湖区蚊子多,成团地往人身上扎,曹桂英脸被蚊子咬起了很多包,奇痒难受。后来,她想办法用纱窗布包住头,但是蚊子还是咬得她满身都是红疙瘩。日子过得再辛苦,曹桂英也不埋怨。
1999年,王升安转为公办老师,他家的经济情况才有所改善。但家里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他们还经常资助家境贫困的学生,负担还是很重的。
为了彻底摆脱家里经济窘境,夫妻俩开始学习养蟹。由于本钱不够,他们只买了六两海米籽。放学后,王升安和曹桂英一起在鱼塘一角围起来十多个平方米的面积,满怀希望地将海米投放进去。
每天放学后,夫妻俩一个送学生,一个去给海米喂豆浆、蛋黄。曹桂英向养殖户学习养蟹经验,慢慢地,她也成了一名养蟹能手。十月,蟹长大了,一个不留神,蟹一个搂着一个往上爬,她守着鱼塘,整夜不敢合眼,防止蟹爬出网外……2003年,夫妻俩终于还清了外债,可以专心教学生。
长风万里送秋雁,丹桂飘香下一春
比教学更紧张的其实是课间,因为船的前甲板四周是水,稍有不慎孩子们就有落水的危险,并且有时候还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危险,随时都可能付出血的代价。
累得再狠,下课了夫妻俩也不敢放松休息,时时绷紧着安全这根弦。王升安规定,每个孩子身上都要绑着泡子(一种当地自制的救生衣)。
有一次,一位七岁多的女孩由奶奶送来上学,谁知船没完全靠拢,女孩就抬脚往校船上跨,“扑通”一声掉入湖中。王升安几步飞奔过去,跳下水将孩子举到校船上。这样的情况在王升安几十年教学生涯中数不胜数。夏季的微山湖随时都会有暴风骤雨。印象最深的是前几年秋天的一个午后,湖面刮起了大风,电闪雷鸣中,校船开始剧烈地摇晃,快速向大湖深处飘去,随时都有船翻人亡的危险。
学生们惊叫起来,有的吓得大哭:“老师,船是不是要翻了?我们该怎么办?”曹桂英一边安慰着孩子们,一边焦急地看着外面。王升安跑出教室一看:不好,船离锚了!他纵身跃进湖中,双脚站在齐下巴深的湖水里,紧紧踩着锚头,一层层波浪在他的头上咆哮而过,全身多处被划伤。
直到校船漂到一块芦苇地,船锚勾住纵横交错的芦苇根,校船才被控制住。王升安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爬上校船,浑然不觉身上多处被湖草杂物划破,鲜血直流。后来曹桂英多次夜里做噩梦,半夜醒来,眼角挂着泪珠。
2006年,在山东科技大学念书的大儿子王会昆生病住进了医院。接到校方打来的电话时,正是星期四,王升安夫妻俩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一直到周五放学才连夜乘车去看望孩子。看到孩子虚弱地躺在病床上,曹桂英止不住泪如雨下。在孩子身边,他们只待了一天多的时间,周日又匆匆赶回船校。
那一次,大儿子生病住院一个多月,儿子埋怨母亲眼里只有她那些学生,自己的亲儿子也不管。王升安愧疚地告诉儿子:“爸爸妈妈对不起你,但我们不回去,学校的孩子们就得停课!”曹桂英心疼儿子,离开时伤心地哭了一路。
2006年底,王家迎来了一件大喜事:小儿子王力结婚!很多渔民几代人都是王老师的学生,当天,每家每户自发把住船靠到一起,每条船都插上几面旗帜,连绵几里路红旗招展,场面很是壮观。
当天,曹桂英愧疚地对小儿子说:“力啊,妈妈对不起你,当年家里穷,只能供得起一个人读书,妈妈一辈子都对不起你啊!”王力也眼圈泛红,说自己正好不愿意读书,他就喜欢留在湖区做养殖。
2013年,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王升安置换了坏死的眼角膜,失明多年的右眼终于得以复明。曹桂英看到爱人眼睛恢复视力,喜极而泣。
2014年,微西小学换了第三艘校船。新的校船固定在湖边的一片空地旁,有8间房子,活动室、微机室一应俱全,彻底告别了风雨飘摇的时代,也有了外地教师来船校支教。
2016年10月,曹桂英无意中发现自己胸部有肿块,怕耽误上课,也就没有去大医院做检查。元旦放假时,曹桂英才去了徐州医学院附二医院。谁知检查后,医生判定是乳腺癌,需要立即手术。
王升安要守着船校的学生,只有小儿子王力在医院陪着曹桂英。做完手术后,要等切片化验结果,忐忑不安等待了三天,确诊是恶性肿瘤,曹桂英再次接受手术,医生切除了整个病灶。
学生们没有忘记曹老师,病重的曹桂英接到了学生从大学里寄来的慰问信:“您每天早上划一叶小舟来接我,脸上始终洋溢着亲切自然的微笑。您做的米饭、玉米面馍馍,香喷喷、甜蜜蜜,您家的小菜绿格铮铮,吃到嘴里,香到心里。真的,曹老师,从我离开您就再也吃不上那可口的饭菜了,只能把它作为美好的回忆……你们既是恩师又是大湖里的航灯,一个个渔家孩子在你们倾其一生的摆渡中走出大湖,走向美好的未来,老师您辛苦了!”
手术一周后,曹桂英就回到学校上课。她心里记挂着班级的孩子们,怕他们落下功课赶不上,更担心年纪小的孩子们,尿裤子了、大便脏了裤子没有人给换洗……手术导致右手抬不起来,她就换左手写,累了就躺在课桌边休息一会。
不到一周时间两次手术,王升安都没能陪着妻子。一边是学校的学生,责任重大,一边是相濡以沫的爱人,他分身无术,满心愧疚。
曹桂英的生日那天,王升安破天荒送了生日礼物给爱人:一只精心挑选的银手镯。那是他几十年来第一次给爱人送礼物。曹桂英埋怨他:“镯子吃不能吃穿不能穿的,乱花钱。”可她脸上的欣喜藏都藏不住……
40余年风雨同舟,王升安夫妻坚守船校,教3000多名渔家孩子读书识字,“摆渡”他们走出湖区,其中更有近百人考上了重点大学。
几十年的艰辛付出,感动了许多人。王升安先后当选为“山东省十大凡人善举”人物、“中国最美乡村教师”“感动济宁”十佳人物等。
繁华过后,把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都献给了船校的王升安夫妇,仍然守在船校旁边,静静地看着孩子们一茬一茬地来,又一茬一茬地展翅高飞。
编辑/李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