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主人》教学片段品评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lalal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的主人》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袁鹰的一篇叙事性散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母亲河——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及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进而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
  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思路时,我将文本中描写“黄河”“羊皮筏子”“乘客”“艄公”的内容进行了整合,使之互为映衬,相辅相成。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收获,提升学生的情感认识。
  其中,进行第四板块——“艄公”的学习时,由于设计精心,引导巧妙,层层推进,四读“艄公”,读出了文章重点部分的精彩,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读
  师:读读课文6~8自然段,看谁能准确地找出描写艄公的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
  生: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大胆地破浪前行。
  生: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成为黄河的主人。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幻灯片。
  【评析】这是第一次读,通过读这3个自然段,整体上感受艄公的风采,在脑海里留下初步的印象。
  二读
  师:用心去读读这两段话,看看你能读出艄公怎样的风采?
  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
  生:我读出了艄公的沉着和镇静。
  生:我读出了艄公的机智和勇敢。
  生:我读出了艄公的经验丰富。
  生:我读出了艄公工作的认真。
  生:我读出了艄公技术的高超。
  生:我读出了艄公对乘客很负责任。
  师请回答问题的学生上台板书他们所说的词语,其他同学再读这两段话,去体验这样的感受。
  【评析】这是第二次读,给他们出示重点段落,通过读重点部分,深层次地整体感受艄公的风采。让学生自己板书,一来可以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二来可以锻炼学生写字的能力,三来可以更准确地关注学生,及时知道他们对这些词语的掌握情况。板书的同学有事做,其他同学则再读段落,要求从读中去体会,给了他们任务,让他们不是闲着没事做,而是朝着课文的目标挺进。
  三读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简简单单的两段话,居然让你们读出了艄公这么多值得赞颂的地方。再读一读,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艄公这样的风采?
  生:我从“小心”和“大胆”这两个词语可以读出艄公的镇静和机智。
  生:我从“专心致志”可以读出艄公工作的认真。
  生:我从“身系着乘客的安全”可以读出艄公对乘客很负责任。
  生:我从“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可以读出艄公技术的高超。
  生:我从“小小的筏子”和“险恶的风浪”可以读出黄河的凶险和筏子的危险,更加衬托了艄公技术的高超和经验的丰富。
  生:我从“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可以读出作者的担心,也从侧面衬托了艄公的经验丰富、技术高超。
  【评析】这是第三次读,让他们在说出对艄公整体的印象后再回到文本,并通过关键词语具体领会艄公的伟大精神。既可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可以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读课文,从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四读
  师:同学们能透过课文中的语言读出艄公的风采,读出课文的韵味。真了不起!可是,老师不理解了:这里既用了一个“小心”,又紧接着用了个“大胆”,不是互相矛盾吗?
  生:我认为不矛盾。因为“小心”是说艄公看黄河里的水势,“大胆”是指艄公根据水势作出准确的判断,比如该怎么撑这一篙,该怎么撑下一篙。
  生:我也认为不矛盾。因为“小心”说明了艄公的镇静和智慧,“大胆”说明了艄公的机敏和勇敢。
  【评析】学生各抒己见的回答,说明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认识了艄公的伟大精神。这里的说,其实也是在读的基础上的升华。
  师:对了,这里的“小心”和“大胆”并不矛盾,反而更体现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正是凭着这些,他才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同学们,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你们自己认真读书后的发现。
  师指着学生刚才的板书小结,并请学生根据这些板书回答上课伊始的问题:“艄公为什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
  学生回答。
  师:难道黄河的主人仅仅是指艄公吗?
  生:我认为黄河的主人还指其他能送乘客过河的人,比如船夫等。
  生:我认为黄河的主人还指能战胜黄河中的惊涛骇浪的人。
  生:我认为黄河的主人还指那些能征服黄河的人。比如住在黄河岸边的老百姓,他们靠黄河水灌溉庄稼,用黄河水养活自己。
  师:同学们理解得真深!是呀,黄河的主人不仅仅指文章中的那位老艄公,他应该指千千万万以老艄公为代表的优秀的中华儿女!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诗歌的形式,一起来赞颂这些值得敬仰和赞颂的黄河主人吧!
  出示诗歌(课文中的有关语句组建而成),生齐读。
  【评析】这是第四次读。这次的朗读,是在学生通过讨论后,深切地感受到黄河主人原来应该是指优秀的中华儿女,对文本理解得更深,对黄河主人的敬佩之情更浓。老师精心地将课文相关内容用诗歌的形式出现,让学生的感情再次升华。
  【教后反思】
  语文学习过程中“读”是第一位。读是吟咏品味,读是鉴赏领略,读是情感共鸣。课文的语言、意境、情感,都要在读中才能领受体悟。学生读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体验过程,是与课文人物、与作者间开展的一种心智交流的过程。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其魅力依旧光彩照人,也正因为有了它,语文才具备了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要想将语文课上得精彩,就应还给学生一片充分读的天地!
  本片段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更进一步了解:黄河的主人其实是指那些优秀的中华儿女。通过这四次朗读的指导,学生对文本理解更深入,感情得以升华,情操也得到了更深的陶冶。通过这四次不同要求不同体会的朗读,一位位以艄公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儿女跃然纸上。这样的课堂,就是充分读的课堂,就是读有目标,读有层次,读有收获的真正体现。
  (作者单位:南京市高淳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前沿阵地,是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前瞻性思考,是教学活动的规划与引领。教师备课是为学生服务,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老师们现在的备课状况如何呢?  1. “涛声依旧”型。课改的浪潮汹涌澎湃,教师的备课本上却是“涛声依旧”。购买《优秀教案集》,从书上“搬”到本子上,目标依旧,设计过程依旧。还有些教师“珍藏”着自己的“旧船票”——备课本,教同年级时,不辞辛苦地“复制”一遍,或干脆把备课本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在优胜劣汰规律的作用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加之我国企业的营销道德观念较为淡薄,一些企业采用违背法律和营销道德的手段去获
新课程改革中如何为教学目标精彩定位呢?笔者认为应该建立在教师对学段特点的准确把握上;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认真研读的基础上;建立在教师对学生主体发展的真正关注上。    一、 把握学段要求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课《语文课程标准》,要认真理解每个学段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要求,因为它是使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进行有机整合与渗透的依据,是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有机体现的依据;教师在教学
一线教师在解读文本,或者在实际的教学中都会碰到这样的困惑:有些教学内容,孩子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借助参考书弄懂了,也难以心领神会。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与反思,我发现:巧妙地挖掘一些课程资源,真的能做到化难为易,润物无声。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教学片段作些探讨。  片段一:《拉萨的天空》课始教学片段  师:(展示一幅拉萨的天空图:图上有布达拉宫和湛蓝的天空。)看看这幅画,知道是什么建筑,在哪里吗?  生1:是
(课例)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  师:(深情导入)春天又到了,当柳枝染上新绿,当连翘花举起小喇叭,当蓝天上风筝又起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生齐)我的刘老师。  【评析】既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简单回忆,也是对本堂课中理解人物形象的一次预设的铺垫,当然也是教师切入教学情境前的自然燃情。  师:文章选择了刘老师的三件事,在“放风筝”这件事中,你能感受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呢?请默读课
做学问有境界。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事与大学问者,无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听王崧舟老师讲,禅宗修行亦有三重境界: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反观自己的磨课经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5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以随机抽签方式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26例。研究组采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