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尧颂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如何挖掘利用各地的特色和创新优势,振兴中国的文化产业,任重道远。国庆前夕,有一台山西临汾的大型音乐舞蹈史剧《尧颂》在京上演,颇获好评。众所周知,尧是中国第一个有史记载、有据可考的贤明帝王。尧所倡导的禅让、和谐、法制、以民为本思想,超越了历史的局限,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古老的临汾蒲剧在中国戏剧界享有很高声誉,在上个世纪中国首届10位梅花大奖中,临汾独揽双奖,震动全国。一个地方戏剧对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创新的成功,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启示。
  


  
  “六亿神州尽舜尧”。
  这是毛泽东气壮山河的诗句。可见尧在一代伟人心目中的地位,更可见尧在“六亿”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尧是四千多年前华夏民族的杰出领袖,是中国第一个有史记载、有据可考的帝王。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赞誉“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刘合心先生在《尧陵一叹》中曾论述到“尧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人们视为仁君的典范,尧与其继任者舜所治理的时代,也被认为是最为理想的时代,后来人称颂某个时代政治清明时便誉之为‘尧天舜日’。”
  人们怀念尧、感恩尧,或诗或文,或歌或舞,但许多年来,却没有一部能完美塑造尧的形象、诠释尧的精神的大器之作,让人颇以为憾。作为尧之故乡的后裔,何以担当起弘扬尧文化的历史使命?在这种热切的期盼中,在党的十七大“弘扬尧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旗帜的引领下,在山西省临汾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尧文化研究与开发委员会主任刘合心的倡导下,在市委宣传部和人大科教文卫工委的精心组织和策划下,大型音乐舞蹈史剧《尧颂》应运而生。该剧以其精美的舞台艺术、经典的政治造诣、精湛的戏剧语言、精美的演绎诠释成为一部中华文明的辉煌史诗,成为尧文化的华彩乐章,令人击掌而叹、为之一振。
  由山西省临汾市知名剧作家孙岩创作、国家一级导演李学忠执导的《尧颂》,通过对传统蒲剧的推陈出新,对歌、舞、诗、戏及多媒体等多种元素的整合,将地域特色与现代艺术的有机融合,以一种全新的载体、全新的形式,对尧颂之容之,排演出一台既叫好又叫座的华美大剧,堪称尧文化的扛鼎之作。
  “尧颂”两个字,简单得了不得,但又宏大得了不得。“尧颂”,即颂尧之德、尧之才、尧之业,即为科学作颂、为民主作颂、为和谐作颂,这是一个大命题,也是一个大工程。
  《尧典》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尧颂》正是依了《尧典》的教旨,通过对中华文明的始祖帝尧其仁、其德、其智的褒扬,通过用音乐、用戏曲、用诗辞、用舞蹈与尧的对话、与尧的沟通,达到了观众与尧“神人以和”的功效。
  古往今来,写过尧的人不少,从王羲之到董寿平,从康熙到乾隆,更有尧庙“千尧壁”,千形百态,凤舞龙腾,唯有此一个“尧”字写得大,写得实,写得光彩。这就是《尧颂》之尧,它写出了尧之大德、尧之大才、尧之大业、尧之大器。
  何谓尧之大德?一是他的德行。二是他的德政,即民主思想。如同《尧颂》序幕中主题歌《帝尧颂》中所吟“茅茨土阶里,喷涌着纵揽日月的豪情;葛麻布衣下,澎湃着容纳天地的心胸!”作为一个帝王,首先要有包容天地的心胸,才能得天下之民心。在《康衢击壤》这一幕中,壤父的《击壤歌》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一片悠然自得,但他却不念“我们的好日子谁给的?”而是诘问:“帝力何有于我哉?”这岂不是大逆不道?剧中丹朱斥曰:“大胆壤父言不逊,诬蔑帝父太不尊!”而尧却宽宏大度,阻止了丹朱的蛮横,亲切地对壤父道:“尊敬的壤父莫听他论,你胸怀坦荡言词中肯,我愿常闻这样的声音。请帮我转告众黎民,官殿前树起木桩一根,在其上可褒可贬亦可训”。丹朱说,那岂不是为诽谤帝父开了方便之门?尧唱道:“诽谤?好!名字就叫诽谤木,漫评朝政和君臣!”寥寥数言,引出了华表的来龙去脉。尤其是“漫评朝政和君臣”这七个字,维护了百姓上访的权力,也广开了民主执政的渠道,从而保证了朝政的清明和君臣清廉,成为历代明君效敬的典范。正如剧中众人的合唱:“树起的是木桩一根,坦露的是尧宽广的胸襟。诽谤木,上面写着的是民声,下面凝聚的是民心!”
  华表自此立在民心之上,也从古至今,代代传承,成为天安门前中华文明的象征。
  尧之大才,则体现在他关注民生发展生产的大略之中,即科学理念。第一篇章《凿井惠民》就点出这个主题,尧追寻蚂蚁的踪迹,率领百姓掘井觅水,使百姓有了安居乐业的家园,并引伸出“市井文化”、“背井离乡”等名词和成语的寓意,给观众以深刻的启示。而在《观象授时》中更是展示了尧崇尚科学、改造自然的理念。他说:“羲氏与和氏啊,命你们敬顺天意,掌握日月星辰的运行和规律,制定完整的历法,教百姓按时令节气安排农事”。他还据此规定百官的职守,“百事俱兴兆丰年”,为百姓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尧之大德大才奠定了尧之大业的根基,即和谐社会。他命皋陶“制定法度,管理刑狱,辨析忠奸,惩恶扬善”;他命伯夷“掌管祭祀,晨恭夕敬,正直清明,心诚礼周”;他命后稷“把天下农事统管,教百姓稼穑百谷稻粱”确保“谷丰食足”……他把各项事宜安排得井井有条,通过君臣协力,百姓同心,“使人民生活富裕,天下太平谐和”,从而成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太平盛世的样板。
  通过尧的文明治理、协和万邦,平阳(临汾古称)成为了最早的“中国”,但尧并不把国家当作自己的家产,第八篇章《禅让天下》展示了尧崇高的精神境界。他不让丹朱继承自己的帝位,而是传给贤德的舜。儿子丹朱反问父亲“天下怎比宗室重?”尧开宗明义地唱道:“丹朱啊,你该懂,天下当比宗室重!帝位传给你,你一人得利天下苦;帝位传给舜,你一人失意天下幸!”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何等宽广的胸怀!正是有了尧的大度开明,才有了尧天舜日的千载美名,正如剧中所唱“帝尧为天舜为日,仁德圣明一脉承!”
  《尧颂》总策划刘合心在《中国临汾首届尧文化高层论坛》上所作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其一是中国之根,其二是文化之根,其三是文明之根,其四是血缘之根”。弘扬尧文化就是抓住了根祖文化的龙头,作为填补历史的一个空白,《尧颂》正是这样一部传承彰显根祖文化的经典之作。
其他文献
在中关村这片土地上,有千千万万个柳传志。他们永不放弃、永不言败,也永不服老。他们的脊梁和胆识凝聚成了中關村精神!    2006年12月,由中关村杂志社卫汉青社长主编了《中关村创新谱》,把中关村51位著名的企业家创业的光辉事迹汇编成一部著作,从陈春先、柳传志到王文京、张朝阳,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个传奇,每人的创业历程都是一章诗篇,汇集起来就是伟大的中关村精神。  今年10月12日中关村西区的广场上,
期刊
10月5日起,2009年的诺贝尔奖年度揭晓仪式陆续开始,当中,又出现了华人的身影——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由华人高锟和2名美国科学家共同捧获。  虽然说科学不分国界,但是科学家却有国籍。高锟是英美双重国籍,却不是中国籍,让中国人心喜的同时难免再生心痛之感。再联想起去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先生在接受中文媒体采访时所谓的“我并不是中国人”之类的话,中国人更加心痛了:诺贝尔奖,到底离中国人
期刊
10月13日,《2009胡润百富榜》在京发布。“电池大王”王传福名列榜首。“我们对于财富排行榜的态度向来是不关心、不参与”,比亚迪媒体公关人员表示。那么,他在忙什么?    10年,弹指一挥间。他,7年时间里成为饮誉全球的“电池大王”; 在第二个10年内他要成为“中国第一”的乘用车产销企业(2007年至2015年);第三个10年(2015年至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王……    “狂人”
期刊
  
期刊
通用汽车与四川腾中重工于美国东部时间10月9日正式宣布,双方就通用旗下高端全路面悍马车业务的出售签署最终协议。消息传来引起许多人的关注。有乐观其成者,也有批评质疑者。    综合几篇批评文章的观点,一些人主要质疑以下几点:  质疑腾中买了油耗大的悍马,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政策导向;  质疑腾中收购资金来源以及今后如何还债;  质疑騰中仅收购品牌商标所有权及专利使用权为什么不收购所有权;  质疑腾中缺乏
期刊
独特的DNA造型,昭示着中关村不断向上、勇攀高峰的发展轨迹,也象征着中关村生生不息的精神。      10月12日,修缮一新的中关村“双螺旋”雕塑在中关村西区广场重新落成,它将伴随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全新定位,揭开中关村发展的崭新篇章,也将成为中关村见证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一个标志。   位于中关村大街、中关村西区东南角的金黄色“双螺旋”雕塑,始建于1992年。17年来它已经成为人们所熟悉
期刊
北大教授张颐武在评述袁腾飞时,认为他的风格同易中天和于丹有所区隔,是以一种麻辣的、充满了周星驰“无厘头”的语言风格来讲述历史,比上述两位更加强烈地体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的一些特点。    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因讲课视频上网而被央视发现,登上《百家讲坛》、出书,就像当年的易中天,一下子红了。作为一位普通中学历史教师,从此开始了一段连他自己也无法控制的“腾飞”之路。他就是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期刊
尽管作为大型音乐舞蹈史剧《尧颂》的一名历史文化顾问,尽管亲历了从编剧到乐创、排练、舞美……但是大幕开启,光缕喷射,看着帝尧带着先民冲破洪水围困,获得新的生机,我还是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我为历史震撼,帝尧的业绩震撼着我!  我为大地震撼,滋生辉煌业绩的临汾大地震撼着我!  我为剧本震撼,孙岩笔下黄钟般的文字震撼着我!  我为导演、音乐震撼,他们的艺术光芒震撼着我!  我更为策划、创意、组织、排练者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这样一群年轻的艺术家,他们不满足于传统话剧艺术的保守与一成不变,以充满活力的创作姿态进行反思、批判,引领了实验话剧的潮流。孟京辉和廖一梅便是这一创作领域里不得不提到的人物。他们在探索实验戏剧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2009年10月,由孟京辉导演,廖一梅编剧的话剧《恋爱的犀牛》走进北大校园。这部十年久演不衰的实验戏剧,在代表先进文化的北大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这
期刊
“国进民退”成为时下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舆论的眼睛聚焦在几件国企兼并民企的大事件上:“山东钢铁”吞并“日照钢铁”;“中粮集团”对有“中国第一民企”之称的“蒙牛集团”进行整合;“中石化”旗下的“中化方兴”成为“戴红帽子”的新“地王”;还有山西煤炭行业整合将诸多的民营资本清理出场。  企业兼并和重组,本是市场经济中司空见惯的常态,不足为怪。问题是,我们见到的一些兼并现象有悖于市场经济“資源优化配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