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张废纸条有什么用?大多数人都会说它只是废纸。可是,美国青年戴维·罗斯巴特不这样看,9年来他将7000张废纸条编成杂志、书籍,拍成电影,不仅开创出别具一格的废纸条事业,还发动粉丝刺探废纸条背后的秘密,帮人化解了危机。他的人生,因为不同的废纸条承载的不同故事而变得异彩纷呈——
与废纸条亲密邂逅
2011年冬,24岁的芝加哥青年戴维忧心忡忡,在过去的半年里,父母接连去世,他为钱担忧,为工作担忧,为女友是否会离开自己而担忧。
一天,戴维去拜访父亲的老友。老先生看出了他的迷茫与痛苦,拿起一张白纸扔到地上:“能告诉我,这张纸会有怎样的命运?”戴维不假思索地答:“一张废纸,这就是它的命运。”老先生又在纸上踩了几脚,再次问戴维同样的问题。戴维不解道:“这下它真的变成废纸了。”老先生捡起那张纸,把它撕成两半扔回地上,还是问他同样的问题。戴维彻底糊涂了,不知如何作答。
老先生再次捡起纸,在其中一张上画上一匹骏马,刚才踩下的脚印变成了骏马蹄下的原野,骏马在奔腾,充满力量。然后又掏出打火机,点燃剩下那半张纸,一眨眼,成了灰烬。
“戴维,生活是何面目,取决我们看它的心态,一张纸片,以消极的态度去看待它,它一文不值。如果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它,给它希望和力量,就能起死回生。人也是这样!”
戴维离开时北风呼啸,他快速钻进车里,准备发动,突然一张小纸片被风带到了他的车窗上。换作平日,他会任凭风将它带走,但那刻,老先生的话还在耳边萦绕,他下意识地将纸片捡了进来。
戴维看到纸上写着:“马里奥,我真是恨死你了。你说你要加班,那你的车怎么会停在她家门口?你真是个大骗子。晚点给我电话。琥珀。”
看来这是个坠入爱河的女孩,写给男孩的留言条。可以看出,她痛苦愤怒,却对恋情仍怀有希望。戴维猜测这张纸条为什么会被交付北风?是琥珀将纸条没放好,被风吹走,马里奥没看到,还是琥珀改变了主意,将纸条扔了?或是马里奥看后,不想对琥珀解释,将它丢弃?还是他紧张琥珀,怕她误会,而慌张将纸条遗落?
不管怎样,戴维体验到了独特的阅读快感。虽然他不认识琥珀和马里奥,但通过阅读纸条,他便与他们产生了某种神秘的联系,同时也知道:生活中不如意并非他一人。
回家后,戴维将纸条给弟弟皮特看。皮特热爱音乐,想出唱片,因父母去世等原因,也十分颓丧。可他看到纸条时,居然露出久违的笑脸。
戴维想:这张废纸条,遭遇北风和大雪,如果没遇到他,应该就烂掉了吧。可现在他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让它带给别人快乐。此后,戴维像着了魔一样,开始收集各种废纸条。他走路,坐地铁,上班,上公园,总是四处搜索。
几个月下来,他收获很大。便条、购物单、备忘录、账单、情书等应有尽有。其中不乏搞笑的,比如他在一所小学校园附近捡到张“勒索条”:“AJ,你的活页夹在我们手上。”“勒索者”要求“AJ”用3.5美元换回活页夹并警告他不许告诉老师:“如果你不服从,就别想再看见它了。”
也有让人心碎的:“亲爱的罗恩,我越想我的所作所为就越悲伤。我很抱歉,但我不认为我们应该保持任何关系了,至少是夫妻关系。我爱你,但当我们结婚后,感情就变味了。”
当然也有让人费解的,一张记录着TA每月的开支:租金600美元、手机费50美元、电气费45美元、食品500美元、酒600美元、可卡因药丸“快克”600美元、律师费250美元、儲蓄100美元。
戴维最喜欢这张,因为数字背后,是一个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可是他不明白TA,为什么每月要在酒精和精神药物上花费1200美元,而只存100美元,TA为何如此重眼前而轻未来!
戴维将捡到的纸条,由跟弟弟分享,到跟朋友分享,朋友要不被他逗得乐不可支,要不跟他一样的忧伤心碎,戴维想,既然纸条背后包含的故事能吸引朋友,当然也可能感动别人。他冒出个想法:将所有纸条集中到一块,编成杂志。
废纸条带来滚滚财源
戴维为这想法激动不已,但他很快意识到,纸条虽然数量不少,但能给人带来快乐和思索的并不多,根本不够做成一期杂志。他的一个朋友知道他的麻烦后,主动帮他寻找,随后更多的朋友加入,这使得戴维手上的纸条突飞猛进。戴维想,大家都生活在芝加哥,捡来捡去纸条毕竟有限,要想得到更多,必须发动其他城市的人捡。
戴维跑到伊利诺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报纸上刊载广告,邀请当地人们把发现的废纸条寄给他。广告刊登数天后,他的信箱里除了几个朋友寄来几张无关紧要的明信片和账单之外,没有任何惊喜。戴维有些失望,但一个多月后,从斯普林菲尔德寄给他的纸条便接连不断,甚至有从阿拉斯加和遥远的孟加拉国等地的纸条。戴维恍然大悟,挑选和邮寄都是需要时间的。看来,好事的发生总是需要时间的!
2011年6月,戴维和朋友詹森在数以万计的纸条中,精挑细选,经过剪切,粘贴,排版,一本废纸条杂志《发现》诞生了!之所以取名《发现》,是因为从寻找废纸条,到解读其背后的故事,都是一个让人兴奋的发现之旅。
戴维首先复印了10本,试着投入市场,奇迹发生了!杂志几分钟内一抢而空,随后是100本,500本,到1000本。买杂志的除了普通读者外,更有那些给他寄过废纸条的人,和废纸条的真正主人们。
戴维掘取了他参加工作以来的最大一桶金,然而他真正兴奋的在于,自己发明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杂志,这本杂志里有真实的物件,物件上有独特的情感,这些情感又因为承载着独特的故事,而具有动人心弦的魅力。
他如法炮制,到更多的地方刊登征集废纸条的广告,更多的纸条从全球奔涌而来,他接连推出三期《发现》,期期热卖。2012年,家住内华达的一位粉丝写信说,在寻找废纸条中,他学会了用一种新的眼光看待世界。收集那些被人随意丢弃的废物里,等于找到一条直通别人内心深处的捷径。他还说废纸条的魅力在于它的残缺不全,需要通过无尽想象将整个故事补充完整。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戴维深有同感,他知道下一步怎样走了,他认为《发现》之所以短期内能受追捧,其令人着迷的地方,就在于它广泛的参与性。人人都可以去捡,人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逻辑去解读。纸条是捡来的,但经过解读后,就变成直抒胸臆的东西了。他决心将这种参与性扩大化。
2015年,戴维开通发现网站。他作为网站负责人,致信网友,号召他们收集更多“短时效物品”。戴维还教给人们一些容易发现纸条的地方,比如人行道、灌木丛、公共交通工具上、学校操场、垃圾桶等,他说:“这意味着你要保持一双时刻关注的眼睛!发现属于每一个人!发现是件充满创意并可以让我们为之疯狂的小事情!”
戴维还教给粉丝们一些“发现”小窍门:每当看到一张躺在地上的纸条,都要以高度的热情捡起来,可如果纸条上的内容,在3秒钟内不能让人兴奋,就将它放回原处。
到2016年时,戴维因为废纸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不仅辞去工作,全心投入到废纸条的收集和网站的经营上,还将废纸条结集出书,并打算拍电影。
但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底,戴维惹上了一宗官司,原因是《发现》杂志上登出的一张废纸条,制造了祸端。
人生刺客的红黑大转变
2016年6月,戴维在芝加哥大街上捡到张小纸条:这世界是怎么了,杰西卡你要坚强!
戴维很喜欢这张纸条,它在传达愤懑的同时,也表达了勇敢和执着。寥寥数语,可见主人公生活十分波折和艰辛。戴维知道,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不满和执着几乎潜藏每个人心中,它一定能引起共鸣。
戴维将纸条登在杂志上,同时也将纸条拍成照片,放在了网站首页,鼓励人们写出对纸条的各种解读。很快,这张纸条引起广泛讨论,有人说它是别人写给杰西卡,鼓励她坚强的,也有人说是杰西卡写给自己的。
网友们对杰西卡是个怎样的人,发生了怎样的事,也有各种猜测。有人说她是个少女,可能受了同学的欺负;也有人猜她是个已婚女人,可能家庭出了变故;更有人说杰西卡是个老太太,因为怀旧,觉得今非昔比,才会发出“这世界是怎么了”的感叹。
戴维很欣慰,得意于广泛讨论带来的杂志销售量的上升,和网站点击量的增高。
可是,2016年11月,戴维收到一张特殊的纸条——法院传票。杰西卡父母将他告上了法庭。起诉状称杰西卡是个高中女生,她羞涩内向,爱上同班的一个男生,结果不小心怀孕,就在这时她发现男友不专情,同时跟其他女生谈恋爱,杰西卡气愤地和他分手,随后堕胎。但此事留给她巨大的阴影,于是她写了张自我鼓励的纸条放在文具盒里。但有天她不小心丢失,被戴维捡到。
戴维刊登了她的纸条后,杰西卡学校的那些喜欢阅读《发现》的同学们,很快从字迹上判断,纸条上的杰西卡,就是他们的同学杰西卡。于是,他们对杰西卡的隐私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接着杰西卡怀孕堕胎,被男友抛弃等遭遇弄得人尽皆知。杰西卡承受不了接连不断的打击,终于在一天晚上趁着父母不注意坠楼。杰西卡的父母称,戴维以及他的杂志对杰西卡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戴维十分震惊,因为在出版第一期《发现》杂志时,他就隐私等相关法律问题咨询了律师。律师认为,所谓隐私是当事人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私事,而废纸条属于当事人主动抛弃的,该行为意味着当事人放弃了对隐私的保护,所以刊登一些有真实姓名的废纸条,一般情况不会涉嫌侵犯隐私。
眼前,一个花季女孩,一个遭遇后一度想重新奋起的女孩,因为无法承受外界的刺探和评论,选择了绝路。戴维不能摆脱良心的谴责,他认为自己的确是元凶。
戴维向杰西卡父母道歉,也到法庭应诉。然而由于《發现》主要在芝加哥发行,戴维成功后也被媒体广为报道,他成为当地名人,所以官司倍受关注。由此人们由抱着搞笑的心态欣赏杂志,到严肃地审视批评它,它的幽默和启迪意义一旦被人忽略,负面效应随即被扩大。许多人认为戴维就是个窥私狂,他还利用别人的窥探欲捞取个人利益。
于是,曾给戴维戴上光环的舆论,劈头盖脸地给他泼粪。杂志发行不下去了,打算投资给他拍电影的制片方也撤资了,戴维陷入绝境。
尽管2017年初,法庭判决戴维对杰西卡的死并没法律责任,因为从他传播的实际内容看,没有一处提到了杰西卡的隐私。法官认为,杰西卡之死,是公共舆论和自身脆弱共同导致的。如果戴维是凶手,那么所有参与此事窥探和讨论的人都是凶手。但这仍然没能阻止戴维命运的跌落,到当年底,发现网站停止运营。
直到2018年,戴维偶然上社交网站Facebook,发现这里集聚着许多他过去的粉丝,而在图片分享网站flicker,一些粉丝还在上传废纸条照片,很多人留言说:“《发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此时杰西卡去世已两年多,时间弥合了极端事件带给人们的影响,舆论回到正常的轨道。戴维觉得有必要扬长避短,重新启动发现工程。他在Facebook和flicker网站上发布消息,鼓励粉丝们重新收集废纸条,但强调尽量收集那些没有名字的。此外,戴维还告诫大家,不能仅仅出于满足窥探欲而去刺探废纸条背后的情感和故事,他说:“要么我们一笑了之,要么我们去发现痛苦,消灭它。”
戴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事后他反省,如果杰西卡的纸条被刊登后,人们不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去挖掘和曝光她的痛苦,而是默默去关心她,那么事情可能会朝另外的方向发展。
2019年6月,一位纽约粉丝捡到一张纸条:“妈妈,我想您,比任何时候都想,您要能在这就好了。我爱你!丹!”纸条皱皱巴巴的,隐约还有泪痕,戴维和他的同伴们分析推测这可能是封遗书,它的主人也许正在生死间徘徊。
经过艰苦努力,纽约的支持者们锁定了丹。一切如大家所料,来自于北欧,全名叫做丹·克拉克的年轻人是名留学生,因为连续几门挂科,打工时又被欺负,灰心丧气,不过他不是简单地想自杀,而是想先杀他人,泄愤后再自我了结。幸亏发现及时,在戴维等人帮助下,丹接受了心理治疗,摆脱罪恶的想法。
此事为《发现》赢回声誉,戴维的事业重新风生水起。如今,《发现》杂志累计发行30多期,共刊载了7000张废纸条。发现网站也跻身全球知名网站。戴维的电影已投拍,不过不是发现别人,而是表现《发现》的曲折成长经历。
编辑/杨晓琴
与废纸条亲密邂逅
2011年冬,24岁的芝加哥青年戴维忧心忡忡,在过去的半年里,父母接连去世,他为钱担忧,为工作担忧,为女友是否会离开自己而担忧。
一天,戴维去拜访父亲的老友。老先生看出了他的迷茫与痛苦,拿起一张白纸扔到地上:“能告诉我,这张纸会有怎样的命运?”戴维不假思索地答:“一张废纸,这就是它的命运。”老先生又在纸上踩了几脚,再次问戴维同样的问题。戴维不解道:“这下它真的变成废纸了。”老先生捡起那张纸,把它撕成两半扔回地上,还是问他同样的问题。戴维彻底糊涂了,不知如何作答。
老先生再次捡起纸,在其中一张上画上一匹骏马,刚才踩下的脚印变成了骏马蹄下的原野,骏马在奔腾,充满力量。然后又掏出打火机,点燃剩下那半张纸,一眨眼,成了灰烬。
“戴维,生活是何面目,取决我们看它的心态,一张纸片,以消极的态度去看待它,它一文不值。如果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它,给它希望和力量,就能起死回生。人也是这样!”
戴维离开时北风呼啸,他快速钻进车里,准备发动,突然一张小纸片被风带到了他的车窗上。换作平日,他会任凭风将它带走,但那刻,老先生的话还在耳边萦绕,他下意识地将纸片捡了进来。
戴维看到纸上写着:“马里奥,我真是恨死你了。你说你要加班,那你的车怎么会停在她家门口?你真是个大骗子。晚点给我电话。琥珀。”
看来这是个坠入爱河的女孩,写给男孩的留言条。可以看出,她痛苦愤怒,却对恋情仍怀有希望。戴维猜测这张纸条为什么会被交付北风?是琥珀将纸条没放好,被风吹走,马里奥没看到,还是琥珀改变了主意,将纸条扔了?或是马里奥看后,不想对琥珀解释,将它丢弃?还是他紧张琥珀,怕她误会,而慌张将纸条遗落?
不管怎样,戴维体验到了独特的阅读快感。虽然他不认识琥珀和马里奥,但通过阅读纸条,他便与他们产生了某种神秘的联系,同时也知道:生活中不如意并非他一人。
回家后,戴维将纸条给弟弟皮特看。皮特热爱音乐,想出唱片,因父母去世等原因,也十分颓丧。可他看到纸条时,居然露出久违的笑脸。
戴维想:这张废纸条,遭遇北风和大雪,如果没遇到他,应该就烂掉了吧。可现在他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让它带给别人快乐。此后,戴维像着了魔一样,开始收集各种废纸条。他走路,坐地铁,上班,上公园,总是四处搜索。
几个月下来,他收获很大。便条、购物单、备忘录、账单、情书等应有尽有。其中不乏搞笑的,比如他在一所小学校园附近捡到张“勒索条”:“AJ,你的活页夹在我们手上。”“勒索者”要求“AJ”用3.5美元换回活页夹并警告他不许告诉老师:“如果你不服从,就别想再看见它了。”
也有让人心碎的:“亲爱的罗恩,我越想我的所作所为就越悲伤。我很抱歉,但我不认为我们应该保持任何关系了,至少是夫妻关系。我爱你,但当我们结婚后,感情就变味了。”
当然也有让人费解的,一张记录着TA每月的开支:租金600美元、手机费50美元、电气费45美元、食品500美元、酒600美元、可卡因药丸“快克”600美元、律师费250美元、儲蓄100美元。
戴维最喜欢这张,因为数字背后,是一个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可是他不明白TA,为什么每月要在酒精和精神药物上花费1200美元,而只存100美元,TA为何如此重眼前而轻未来!
戴维将捡到的纸条,由跟弟弟分享,到跟朋友分享,朋友要不被他逗得乐不可支,要不跟他一样的忧伤心碎,戴维想,既然纸条背后包含的故事能吸引朋友,当然也可能感动别人。他冒出个想法:将所有纸条集中到一块,编成杂志。
废纸条带来滚滚财源
戴维为这想法激动不已,但他很快意识到,纸条虽然数量不少,但能给人带来快乐和思索的并不多,根本不够做成一期杂志。他的一个朋友知道他的麻烦后,主动帮他寻找,随后更多的朋友加入,这使得戴维手上的纸条突飞猛进。戴维想,大家都生活在芝加哥,捡来捡去纸条毕竟有限,要想得到更多,必须发动其他城市的人捡。
戴维跑到伊利诺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报纸上刊载广告,邀请当地人们把发现的废纸条寄给他。广告刊登数天后,他的信箱里除了几个朋友寄来几张无关紧要的明信片和账单之外,没有任何惊喜。戴维有些失望,但一个多月后,从斯普林菲尔德寄给他的纸条便接连不断,甚至有从阿拉斯加和遥远的孟加拉国等地的纸条。戴维恍然大悟,挑选和邮寄都是需要时间的。看来,好事的发生总是需要时间的!
2011年6月,戴维和朋友詹森在数以万计的纸条中,精挑细选,经过剪切,粘贴,排版,一本废纸条杂志《发现》诞生了!之所以取名《发现》,是因为从寻找废纸条,到解读其背后的故事,都是一个让人兴奋的发现之旅。
戴维首先复印了10本,试着投入市场,奇迹发生了!杂志几分钟内一抢而空,随后是100本,500本,到1000本。买杂志的除了普通读者外,更有那些给他寄过废纸条的人,和废纸条的真正主人们。
戴维掘取了他参加工作以来的最大一桶金,然而他真正兴奋的在于,自己发明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杂志,这本杂志里有真实的物件,物件上有独特的情感,这些情感又因为承载着独特的故事,而具有动人心弦的魅力。
他如法炮制,到更多的地方刊登征集废纸条的广告,更多的纸条从全球奔涌而来,他接连推出三期《发现》,期期热卖。2012年,家住内华达的一位粉丝写信说,在寻找废纸条中,他学会了用一种新的眼光看待世界。收集那些被人随意丢弃的废物里,等于找到一条直通别人内心深处的捷径。他还说废纸条的魅力在于它的残缺不全,需要通过无尽想象将整个故事补充完整。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戴维深有同感,他知道下一步怎样走了,他认为《发现》之所以短期内能受追捧,其令人着迷的地方,就在于它广泛的参与性。人人都可以去捡,人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逻辑去解读。纸条是捡来的,但经过解读后,就变成直抒胸臆的东西了。他决心将这种参与性扩大化。
2015年,戴维开通发现网站。他作为网站负责人,致信网友,号召他们收集更多“短时效物品”。戴维还教给人们一些容易发现纸条的地方,比如人行道、灌木丛、公共交通工具上、学校操场、垃圾桶等,他说:“这意味着你要保持一双时刻关注的眼睛!发现属于每一个人!发现是件充满创意并可以让我们为之疯狂的小事情!”
戴维还教给粉丝们一些“发现”小窍门:每当看到一张躺在地上的纸条,都要以高度的热情捡起来,可如果纸条上的内容,在3秒钟内不能让人兴奋,就将它放回原处。
到2016年时,戴维因为废纸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不仅辞去工作,全心投入到废纸条的收集和网站的经营上,还将废纸条结集出书,并打算拍电影。
但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底,戴维惹上了一宗官司,原因是《发现》杂志上登出的一张废纸条,制造了祸端。
人生刺客的红黑大转变
2016年6月,戴维在芝加哥大街上捡到张小纸条:这世界是怎么了,杰西卡你要坚强!
戴维很喜欢这张纸条,它在传达愤懑的同时,也表达了勇敢和执着。寥寥数语,可见主人公生活十分波折和艰辛。戴维知道,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不满和执着几乎潜藏每个人心中,它一定能引起共鸣。
戴维将纸条登在杂志上,同时也将纸条拍成照片,放在了网站首页,鼓励人们写出对纸条的各种解读。很快,这张纸条引起广泛讨论,有人说它是别人写给杰西卡,鼓励她坚强的,也有人说是杰西卡写给自己的。
网友们对杰西卡是个怎样的人,发生了怎样的事,也有各种猜测。有人说她是个少女,可能受了同学的欺负;也有人猜她是个已婚女人,可能家庭出了变故;更有人说杰西卡是个老太太,因为怀旧,觉得今非昔比,才会发出“这世界是怎么了”的感叹。
戴维很欣慰,得意于广泛讨论带来的杂志销售量的上升,和网站点击量的增高。
可是,2016年11月,戴维收到一张特殊的纸条——法院传票。杰西卡父母将他告上了法庭。起诉状称杰西卡是个高中女生,她羞涩内向,爱上同班的一个男生,结果不小心怀孕,就在这时她发现男友不专情,同时跟其他女生谈恋爱,杰西卡气愤地和他分手,随后堕胎。但此事留给她巨大的阴影,于是她写了张自我鼓励的纸条放在文具盒里。但有天她不小心丢失,被戴维捡到。
戴维刊登了她的纸条后,杰西卡学校的那些喜欢阅读《发现》的同学们,很快从字迹上判断,纸条上的杰西卡,就是他们的同学杰西卡。于是,他们对杰西卡的隐私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接着杰西卡怀孕堕胎,被男友抛弃等遭遇弄得人尽皆知。杰西卡承受不了接连不断的打击,终于在一天晚上趁着父母不注意坠楼。杰西卡的父母称,戴维以及他的杂志对杰西卡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戴维十分震惊,因为在出版第一期《发现》杂志时,他就隐私等相关法律问题咨询了律师。律师认为,所谓隐私是当事人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私事,而废纸条属于当事人主动抛弃的,该行为意味着当事人放弃了对隐私的保护,所以刊登一些有真实姓名的废纸条,一般情况不会涉嫌侵犯隐私。
眼前,一个花季女孩,一个遭遇后一度想重新奋起的女孩,因为无法承受外界的刺探和评论,选择了绝路。戴维不能摆脱良心的谴责,他认为自己的确是元凶。
戴维向杰西卡父母道歉,也到法庭应诉。然而由于《發现》主要在芝加哥发行,戴维成功后也被媒体广为报道,他成为当地名人,所以官司倍受关注。由此人们由抱着搞笑的心态欣赏杂志,到严肃地审视批评它,它的幽默和启迪意义一旦被人忽略,负面效应随即被扩大。许多人认为戴维就是个窥私狂,他还利用别人的窥探欲捞取个人利益。
于是,曾给戴维戴上光环的舆论,劈头盖脸地给他泼粪。杂志发行不下去了,打算投资给他拍电影的制片方也撤资了,戴维陷入绝境。
尽管2017年初,法庭判决戴维对杰西卡的死并没法律责任,因为从他传播的实际内容看,没有一处提到了杰西卡的隐私。法官认为,杰西卡之死,是公共舆论和自身脆弱共同导致的。如果戴维是凶手,那么所有参与此事窥探和讨论的人都是凶手。但这仍然没能阻止戴维命运的跌落,到当年底,发现网站停止运营。
直到2018年,戴维偶然上社交网站Facebook,发现这里集聚着许多他过去的粉丝,而在图片分享网站flicker,一些粉丝还在上传废纸条照片,很多人留言说:“《发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此时杰西卡去世已两年多,时间弥合了极端事件带给人们的影响,舆论回到正常的轨道。戴维觉得有必要扬长避短,重新启动发现工程。他在Facebook和flicker网站上发布消息,鼓励粉丝们重新收集废纸条,但强调尽量收集那些没有名字的。此外,戴维还告诫大家,不能仅仅出于满足窥探欲而去刺探废纸条背后的情感和故事,他说:“要么我们一笑了之,要么我们去发现痛苦,消灭它。”
戴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事后他反省,如果杰西卡的纸条被刊登后,人们不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去挖掘和曝光她的痛苦,而是默默去关心她,那么事情可能会朝另外的方向发展。
2019年6月,一位纽约粉丝捡到一张纸条:“妈妈,我想您,比任何时候都想,您要能在这就好了。我爱你!丹!”纸条皱皱巴巴的,隐约还有泪痕,戴维和他的同伴们分析推测这可能是封遗书,它的主人也许正在生死间徘徊。
经过艰苦努力,纽约的支持者们锁定了丹。一切如大家所料,来自于北欧,全名叫做丹·克拉克的年轻人是名留学生,因为连续几门挂科,打工时又被欺负,灰心丧气,不过他不是简单地想自杀,而是想先杀他人,泄愤后再自我了结。幸亏发现及时,在戴维等人帮助下,丹接受了心理治疗,摆脱罪恶的想法。
此事为《发现》赢回声誉,戴维的事业重新风生水起。如今,《发现》杂志累计发行30多期,共刊载了7000张废纸条。发现网站也跻身全球知名网站。戴维的电影已投拍,不过不是发现别人,而是表现《发现》的曲折成长经历。
编辑/杨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