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而且在近段时间内,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领会,并要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大胆实践、积极地探索,总结得失,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知难而上,为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如火如荼的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也迈入了一个崭新而重要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技术信息,课堂教学
目前,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将本人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前现状
1.1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问题。
1.1.1教学理念不正确。不少教师至今还将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将上课的目标定位在让学生掌握一个个具体软件,于是上课就是将软件的主要功能、菜单命令、工具甚至对话框中的参数全面介绍给学生,这种教学既存在方向上的背离,也存在方法上的偏差。我们的教学理念应该转变为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为目标。
1.1.2教学方法不当。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灵活而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不能简单使用一种或两种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单调,缺少教学环节,满堂灌的教学思想比较严重,整堂课教师演示一步,学生操作一步,结果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发挥出来,只能按照教师的操作,完成千篇一律的作品。
1.1.3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新课程提倡以信息素养为课程目标,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将信息技术课变成单纯的技能训练,就软件教软件。实际上,应该让学生不仅会做,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才更好。
1.1.4对教材本身的研究、理解不够。大部分教师感觉教材内容多、杂,课时不够,实际上信息技术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本身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教师千万不能一点不漏地,按部就班地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但不少教师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把课本上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
1.2信息技术课堂发生的改变。虽然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以上这些问题,但也有不少老师在课堂上发生一些转变。
1.2.1对教学目标的全面理解和初步运用。新课程提出了教学目标多元化理念,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均有要求。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能围绕这三方面展开,构建多维度、全面性的教学目标体系。
1.2.2课堂教学模式明显转变。改变以往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采用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体现一种新的面貌,教师们在课堂上已经由“以教师教为本位”向“以学生学为本位”转化。
1.2.3课程意识初步建立。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教师教学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能主动挖掘教辅资源,整合资源。
如:对教材内容进行增补、利用网络等条件补充知识,整合资料等,使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1.2.4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形式。新课程倡导科学合理、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评价方式。听课中我们看到教师已把这种评价的理念自觉运用到课堂中。有简明扼要的语言的评价:“说得真好!”“太棒了!老师都没有想到!”“再想想看”;有微笑的表情、赞许的目光;有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伸出大拇指表示赞赏,握手表示祝贺,轻抚肩、头,表示鼓励;还有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等。评价成为教学中客观的、准确地反馈学生学习状况的方式,成为课堂上不断激励学生的有效途径。
2大胆面对,积极适应,教师应与新课程改革一同成长
面对扑面而来的“课改”大潮,任何的焦虑、忧愁、彷徨,都是无济于事的,也完全是要不得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学习、不断领会,并要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大胆实践、积极地探索,总结得失,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知难而上,和新课程改革一同成长。下面提几点建议:
2.1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存在很大区别,因为这门学科其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无论是从硬件领域还是软件领域,都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这对我们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信息时代的大潮中,信息技术教师不要迷失方向,应当力求走信息技术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与时俱进,调整好自己的知识结构,稳定自己的情绪,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信息教育的需要。
2.2深入研读课标,深度挖掘教材。研究课标,把握教材,永远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不管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弃的东西。对课标认识、理解是否到位,是能否正确把握教材的前提。而对教材的把握是否准确、恰当,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如果脱离生活,那将是是枯燥的、呆板的、空洞的。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技术信息,课堂教学
目前,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将本人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前现状
1.1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问题。
1.1.1教学理念不正确。不少教师至今还将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将上课的目标定位在让学生掌握一个个具体软件,于是上课就是将软件的主要功能、菜单命令、工具甚至对话框中的参数全面介绍给学生,这种教学既存在方向上的背离,也存在方法上的偏差。我们的教学理念应该转变为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为目标。
1.1.2教学方法不当。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灵活而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不能简单使用一种或两种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单调,缺少教学环节,满堂灌的教学思想比较严重,整堂课教师演示一步,学生操作一步,结果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发挥出来,只能按照教师的操作,完成千篇一律的作品。
1.1.3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新课程提倡以信息素养为课程目标,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将信息技术课变成单纯的技能训练,就软件教软件。实际上,应该让学生不仅会做,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才更好。
1.1.4对教材本身的研究、理解不够。大部分教师感觉教材内容多、杂,课时不够,实际上信息技术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本身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教师千万不能一点不漏地,按部就班地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但不少教师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把课本上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
1.2信息技术课堂发生的改变。虽然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以上这些问题,但也有不少老师在课堂上发生一些转变。
1.2.1对教学目标的全面理解和初步运用。新课程提出了教学目标多元化理念,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均有要求。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能围绕这三方面展开,构建多维度、全面性的教学目标体系。
1.2.2课堂教学模式明显转变。改变以往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采用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体现一种新的面貌,教师们在课堂上已经由“以教师教为本位”向“以学生学为本位”转化。
1.2.3课程意识初步建立。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教师教学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能主动挖掘教辅资源,整合资源。
如:对教材内容进行增补、利用网络等条件补充知识,整合资料等,使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1.2.4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形式。新课程倡导科学合理、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评价方式。听课中我们看到教师已把这种评价的理念自觉运用到课堂中。有简明扼要的语言的评价:“说得真好!”“太棒了!老师都没有想到!”“再想想看”;有微笑的表情、赞许的目光;有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伸出大拇指表示赞赏,握手表示祝贺,轻抚肩、头,表示鼓励;还有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等。评价成为教学中客观的、准确地反馈学生学习状况的方式,成为课堂上不断激励学生的有效途径。
2大胆面对,积极适应,教师应与新课程改革一同成长
面对扑面而来的“课改”大潮,任何的焦虑、忧愁、彷徨,都是无济于事的,也完全是要不得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学习、不断领会,并要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大胆实践、积极地探索,总结得失,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知难而上,和新课程改革一同成长。下面提几点建议:
2.1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存在很大区别,因为这门学科其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无论是从硬件领域还是软件领域,都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这对我们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信息时代的大潮中,信息技术教师不要迷失方向,应当力求走信息技术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与时俱进,调整好自己的知识结构,稳定自己的情绪,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信息教育的需要。
2.2深入研读课标,深度挖掘教材。研究课标,把握教材,永远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不管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弃的东西。对课标认识、理解是否到位,是能否正确把握教材的前提。而对教材的把握是否准确、恰当,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如果脱离生活,那将是是枯燥的、呆板的、空洞的。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