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地图学习能力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如何提高培养地图学习能力3个方面介绍地图学习能力及其培养,以期在学生头脑里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多方位、多角度的训练刺激将更助于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地图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关键词:地图 地图学习能力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5(b)-0190-01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地图和地理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之间是“骨”和“肉”的关系,许多地理问题是围绕图编写的,图犹如“骨架”,地理学习中只有把地理知识俯着在这幅“骨架”上,才容易记住,从而获取丰富的地理知识。为此,我想谈谈地图学习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1地图学习能力
地图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地图顺利解决各种地理问题所表现的各种素质的综合,其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从能力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来看,笔者认为地图学习能力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包含传统教学培养的地图学习认知能力,即从地图上获取、加工、处理地图信息的能力,也就是通过阅读地图,理解和分析地图等活动,形成地理概念,得出地理规律,从而找出各种地理对象和现象间的相互联系,并做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而且包含了新课程改革倡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即对地图学习目的的了解,对地图学习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对地图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反思以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地图学习能力与地图学习活动紧密相连,离开了地图学习活动,地图学习能力就无法形成和表现。只有通过地图学习活动,我们才能了解一名学生地图学习的能力。
2地图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
地图学习能力分解为由读图分析能力、绘图能力、图表转换能力、地图语言表达能力、地图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地图学习习惯这六要素共同构成。
2.1 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分析能力指掌握正确的阅读地图的步骤和方法,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具有读图学地理的习惯和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绘图能力
绘图能力指用几何图形、简单图例绘出普通地图的简图或略图,在地图上巩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掌握地理知识的能力。
2.3 图表转换能力
图表转换能力,这里指能根据需要将地图的有效信息制出表格,用表格的形式分析图。
2.4 地图语言表达能力
地图语言表达能力指能运用语言进行口头或文字规范表述的能力。
2.5 地图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
地图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是指学生在地图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的目的,对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及时调整在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等方面出现的偏差,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的能力。
2.6 地图学习习惯
这里所说的是良好的地图学习习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读图问题时,自觉思考,采取正确的地图学习步骤和方法顺利解决问题的良好适应能力。
这6个要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有机构成地图学习能力的结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前4个要素属于在地图学习过程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掌握了地图学习方法而形成的能力,是地图学习的基础能力。读图分析能力是地理教学中一贯强调的,通过读图分析把隐含于地图中的知识具体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这也不是学生简单就容易掌握的,所以不能只局限于让学生读图,而是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地图学习基础能力。在基础能力之上的是地图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地圖学习的行为习惯等高级能力。这两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地图学习的基础能力掌握越牢固,越有利于地图高级能力的形成,而高级能力的形成,反过来促进基础能力得到更加深入地加强,形成良性循环。高级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笔者尝试通过培养来搭建一座稳固的桥梁,最终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能力。
3形成良好读图、用图的习惯
读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应贯穿于日常的学习中,通过日积月累得到提高。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不知如何识图,尤其是刚刚升入七年级的中学生。学习地理必须按照左图右书,图文对照的原则,将书上的文字内容一一落实到地图上,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并能正确记忆地图,填绘地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读图、用图能力的养成是逐步实现的过程,不能依靠瞬间的地图演示来实现,要靠反复地读图、用图,通过大量的积累来达到质的飞跃。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地图说明和解释各种地理现象。这种习惯将直接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地理离不开地图。教师在引入新课或新的知识点时应频繁地使用挂图,每一节课的讲述都落实到地图上,通过地图来获得地理知识。如在地图上分析问题,凭借地图记忆知识,从地图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用地图进行归纳、概括。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地图意识,又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读图、用图。
4积累基本技能
4.1 阅读地图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同时也是阅读地图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其中,图例更是被称为“阅读地图的钥匙”。阅读地图需要掌握一定技巧,如阅读统计图的技巧:读标题,明确图示内容、信息;读图例和注记,明确比较对象;了解主要信息,如统计图上的点、线等高低变化代表的数量大小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关注细节,看纵、横轴的数字,对比分析事物的速度变化或分布规律。
4.2 运用地图
运用地图可表现在学习中,如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面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在人类活动中的关系并发现或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等;应用地图也可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如根据交通图选择出行路线和交通工具,根据旅游景区图选择游览路线等。
4.3 圈点绘图
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把课文的阅读与地图的阅读结合起来,对教材的难点、重点作上记号和批注,并把文字表述的地理事项落实到地图上,或者自己设计一些地理原理和规律,绘成示意图,实现图文结合,通过地图来获得地理知识。在地图上分析问题,凭借地图记忆知识,从地图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用地图进行归纳、概括、浓缩等。
4.4 想画地图
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和繁多的地图资料比较枯燥,不妨“想”、“画”结合,把教材中的地理知识浓缩到地图上,进而形成“心理地图”,达到快记、熟记、长记的效果。如利用联想记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特征:黑龙江省像天鹅,陕西省像袋鼠或像佛,山东省像骆驼或伸开的大拇指握紧其余四指的手掌,云南省像火鸡,湖南省像人头,湖北省像警帽,甘肃省像哑铃,山西省像平行四边形,青海省像兔子,广东省像大象头,海南省像菠萝,台湾省像香蕉等。在联想的同时把大体轮廓画下来,并在上面标注应重点掌握的地理事物和经纬度等,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通过对地图的反复运用,可在学生头脑里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多方位、多角度的训练刺激将更助于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地图学习高级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地图 地图学习能力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5(b)-0190-01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地图和地理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之间是“骨”和“肉”的关系,许多地理问题是围绕图编写的,图犹如“骨架”,地理学习中只有把地理知识俯着在这幅“骨架”上,才容易记住,从而获取丰富的地理知识。为此,我想谈谈地图学习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1地图学习能力
地图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地图顺利解决各种地理问题所表现的各种素质的综合,其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从能力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来看,笔者认为地图学习能力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包含传统教学培养的地图学习认知能力,即从地图上获取、加工、处理地图信息的能力,也就是通过阅读地图,理解和分析地图等活动,形成地理概念,得出地理规律,从而找出各种地理对象和现象间的相互联系,并做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而且包含了新课程改革倡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即对地图学习目的的了解,对地图学习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对地图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反思以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地图学习能力与地图学习活动紧密相连,离开了地图学习活动,地图学习能力就无法形成和表现。只有通过地图学习活动,我们才能了解一名学生地图学习的能力。
2地图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
地图学习能力分解为由读图分析能力、绘图能力、图表转换能力、地图语言表达能力、地图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地图学习习惯这六要素共同构成。
2.1 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分析能力指掌握正确的阅读地图的步骤和方法,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具有读图学地理的习惯和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绘图能力
绘图能力指用几何图形、简单图例绘出普通地图的简图或略图,在地图上巩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掌握地理知识的能力。
2.3 图表转换能力
图表转换能力,这里指能根据需要将地图的有效信息制出表格,用表格的形式分析图。
2.4 地图语言表达能力
地图语言表达能力指能运用语言进行口头或文字规范表述的能力。
2.5 地图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
地图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是指学生在地图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的目的,对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及时调整在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等方面出现的偏差,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的能力。
2.6 地图学习习惯
这里所说的是良好的地图学习习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读图问题时,自觉思考,采取正确的地图学习步骤和方法顺利解决问题的良好适应能力。
这6个要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有机构成地图学习能力的结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前4个要素属于在地图学习过程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掌握了地图学习方法而形成的能力,是地图学习的基础能力。读图分析能力是地理教学中一贯强调的,通过读图分析把隐含于地图中的知识具体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这也不是学生简单就容易掌握的,所以不能只局限于让学生读图,而是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地图学习基础能力。在基础能力之上的是地图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地圖学习的行为习惯等高级能力。这两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地图学习的基础能力掌握越牢固,越有利于地图高级能力的形成,而高级能力的形成,反过来促进基础能力得到更加深入地加强,形成良性循环。高级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笔者尝试通过培养来搭建一座稳固的桥梁,最终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能力。
3形成良好读图、用图的习惯
读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应贯穿于日常的学习中,通过日积月累得到提高。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不知如何识图,尤其是刚刚升入七年级的中学生。学习地理必须按照左图右书,图文对照的原则,将书上的文字内容一一落实到地图上,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并能正确记忆地图,填绘地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读图、用图能力的养成是逐步实现的过程,不能依靠瞬间的地图演示来实现,要靠反复地读图、用图,通过大量的积累来达到质的飞跃。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地图说明和解释各种地理现象。这种习惯将直接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地理离不开地图。教师在引入新课或新的知识点时应频繁地使用挂图,每一节课的讲述都落实到地图上,通过地图来获得地理知识。如在地图上分析问题,凭借地图记忆知识,从地图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用地图进行归纳、概括。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地图意识,又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读图、用图。
4积累基本技能
4.1 阅读地图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同时也是阅读地图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其中,图例更是被称为“阅读地图的钥匙”。阅读地图需要掌握一定技巧,如阅读统计图的技巧:读标题,明确图示内容、信息;读图例和注记,明确比较对象;了解主要信息,如统计图上的点、线等高低变化代表的数量大小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关注细节,看纵、横轴的数字,对比分析事物的速度变化或分布规律。
4.2 运用地图
运用地图可表现在学习中,如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面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在人类活动中的关系并发现或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等;应用地图也可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如根据交通图选择出行路线和交通工具,根据旅游景区图选择游览路线等。
4.3 圈点绘图
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把课文的阅读与地图的阅读结合起来,对教材的难点、重点作上记号和批注,并把文字表述的地理事项落实到地图上,或者自己设计一些地理原理和规律,绘成示意图,实现图文结合,通过地图来获得地理知识。在地图上分析问题,凭借地图记忆知识,从地图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用地图进行归纳、概括、浓缩等。
4.4 想画地图
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和繁多的地图资料比较枯燥,不妨“想”、“画”结合,把教材中的地理知识浓缩到地图上,进而形成“心理地图”,达到快记、熟记、长记的效果。如利用联想记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特征:黑龙江省像天鹅,陕西省像袋鼠或像佛,山东省像骆驼或伸开的大拇指握紧其余四指的手掌,云南省像火鸡,湖南省像人头,湖北省像警帽,甘肃省像哑铃,山西省像平行四边形,青海省像兔子,广东省像大象头,海南省像菠萝,台湾省像香蕉等。在联想的同时把大体轮廓画下来,并在上面标注应重点掌握的地理事物和经纬度等,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通过对地图的反复运用,可在学生头脑里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多方位、多角度的训练刺激将更助于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地图学习高级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