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青年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青年患者60例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方法。结果:经过治疗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2.89±10.26分钟和85.23±21.22分钟(P<0.05),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3.01±1.11分和6.68±1.22分(P<0.05),术后镇痛次数0次和6次(P<0.05),并发症分别为2例和8例(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82±1.36天和10.32±2.63天(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青年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同时镇痛效果好,能提高预后结果。
关键词 腹腔镜 青年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 并发症 镇痛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38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上消化道溃疡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40岁以下青壮年,占住院溃疡病例的15%左右,由于病情严重,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1]。其中单纯穿孔修补术因其创伤小、时间短、手术病死已成为一种标准的治疗方法[2]。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也基本同样达到了开腹手术的目的,迅速被推广[3]。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腹腔镜治疗青年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7~40岁,平均25.6岁。其中胃溃疡穿孔24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6例。秋冬季发病45例,春夏季发病15例,根据入院顺序,把上述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手术方法: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在脐下作10mm弧形切口建立气腹,气腹压力为12~15mmHg,插入Trocar腹腔镜与,找到穿孔后,十二指肠球溃疡取活组织检查,用可吸收丝线纵形修补溃疡穿孔1~3针,生物胶封堵缝合处,大量生理盐水清理冲洗腹腔,排出CO2气体,缝合引流关腹。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逐层进腹,其余方法见参考文献[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镇痛次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统计在SPSS18.0统计软件包上完成,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术后镇痛次数和并发症采用X2检验,取P=0.05为显著性水平。
结 果
经过治疗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2.89±10.26分钟和85.23±21.22分钟(P<0.05),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3.01±1.11分和6.68±1.22分(P<0.05),术后镇痛次数1次和7次(P<0.05),并发症分别为2例和8例(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82±1.36天和10.32±2.63天(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讨 论
十二指肠溃疡是指胃酸和胃蛋白酶接触的十二指肠黏膜,发生局限性的超过黏膜肌层的溃破。十二指肠溃疡的典型表现是上腹部规律性疼痛,常伴有反酸和嗳气,一般在用抗酸剂或进食后疼痛可以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并发症,容易在精神过度紧张、劳累、暴饮暴食等情况下发生,睡觉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也可发生。一般年龄大、就诊时间晚的患者死亡率高,所以发病后要及时送医院抢救。由于当前青年人的工作压力增加,日常生活习惯紊乱,导致青年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发病也比较多见,男性患者较女性多见,秋冬季发生最多,春夏季最少。本文结果显示60例,男40例,女20例,秋冬季发病45例,春夏季发病15例,符合上述报道。
在治疗上,近年来由于各种药物的广泛应用和联合使用,能有效地降低十二指肠液酸度,促使溃疡愈合,但是对于穿孔的治疗效果一般不太好,多需要采用手术治疗。腹腔镜下手术治疗一般比较简单,对于患者的创伤也比较少,当前得到广泛应用[5,6]。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镇痛次数与并发症发生例数也都少于对照组(P<0.05)。
总之,腹腔镜治疗青年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同时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能提高预后结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67-769.
2 胡伏莲,黄志烈,王菊梅,等.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及其在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和复发的作用[J].中华消化杂志,2006,16(2):1.
3 李世拥,安萍,吴思,等.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及其并发症[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7):653.
4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泗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98-1100.
5 Jamieson GC.Current status of indications for surgery in peptic ulcer disease[J].World J Surg,2009,24:256.
6 Ohman Cimhof M,Roher HD.Trends in peptic ulcer bleeding and surgical treatment[J].World J Surg,2010,24:284.
关键词 腹腔镜 青年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 并发症 镇痛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38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上消化道溃疡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40岁以下青壮年,占住院溃疡病例的15%左右,由于病情严重,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1]。其中单纯穿孔修补术因其创伤小、时间短、手术病死已成为一种标准的治疗方法[2]。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也基本同样达到了开腹手术的目的,迅速被推广[3]。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腹腔镜治疗青年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7~40岁,平均25.6岁。其中胃溃疡穿孔24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6例。秋冬季发病45例,春夏季发病15例,根据入院顺序,把上述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手术方法: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在脐下作10mm弧形切口建立气腹,气腹压力为12~15mmHg,插入Trocar腹腔镜与,找到穿孔后,十二指肠球溃疡取活组织检查,用可吸收丝线纵形修补溃疡穿孔1~3针,生物胶封堵缝合处,大量生理盐水清理冲洗腹腔,排出CO2气体,缝合引流关腹。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逐层进腹,其余方法见参考文献[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镇痛次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统计在SPSS18.0统计软件包上完成,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术后镇痛次数和并发症采用X2检验,取P=0.05为显著性水平。
结 果
经过治疗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2.89±10.26分钟和85.23±21.22分钟(P<0.05),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3.01±1.11分和6.68±1.22分(P<0.05),术后镇痛次数1次和7次(P<0.05),并发症分别为2例和8例(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82±1.36天和10.32±2.63天(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讨 论
十二指肠溃疡是指胃酸和胃蛋白酶接触的十二指肠黏膜,发生局限性的超过黏膜肌层的溃破。十二指肠溃疡的典型表现是上腹部规律性疼痛,常伴有反酸和嗳气,一般在用抗酸剂或进食后疼痛可以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并发症,容易在精神过度紧张、劳累、暴饮暴食等情况下发生,睡觉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也可发生。一般年龄大、就诊时间晚的患者死亡率高,所以发病后要及时送医院抢救。由于当前青年人的工作压力增加,日常生活习惯紊乱,导致青年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发病也比较多见,男性患者较女性多见,秋冬季发生最多,春夏季最少。本文结果显示60例,男40例,女20例,秋冬季发病45例,春夏季发病15例,符合上述报道。
在治疗上,近年来由于各种药物的广泛应用和联合使用,能有效地降低十二指肠液酸度,促使溃疡愈合,但是对于穿孔的治疗效果一般不太好,多需要采用手术治疗。腹腔镜下手术治疗一般比较简单,对于患者的创伤也比较少,当前得到广泛应用[5,6]。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镇痛次数与并发症发生例数也都少于对照组(P<0.05)。
总之,腹腔镜治疗青年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同时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能提高预后结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67-769.
2 胡伏莲,黄志烈,王菊梅,等.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及其在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和复发的作用[J].中华消化杂志,2006,16(2):1.
3 李世拥,安萍,吴思,等.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及其并发症[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7):653.
4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泗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98-1100.
5 Jamieson GC.Current status of indications for surgery in peptic ulcer disease[J].World J Surg,2009,24:256.
6 Ohman Cimhof M,Roher HD.Trends in peptic ulcer bleeding and surgical treatment[J].World J Surg,2010,24: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