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21世纪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被父母、祖父母过分溺爱,什么要求都会被满足,自私、任性,这种坏习惯也被带到学校与老师、学生的交往中,另外,小学生年龄小、没有接触社会,难以适应复杂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以笔者多年的教育经验来看,小学生心理问题事件层出不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解决目前小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是贯彻落实新课标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现阶段,小学生犯罪、自杀事件层出不穷,其中主要的原因便是小学生的承受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很大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帮助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具有人文性、独特性、工具性,其学习内容与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内心感受、个人情感相关联,将这些人文因素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自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意调节学生对待学习的心理状态,促进全面发展。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要想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营造快乐、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倡导陶行知提出的“民主教育”,在课堂上民主教学,尊重每一位学生。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微笑;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紧张或者错误时,老师要鼓励学生,而不是责备、训斥,以减轻每个学生因为学习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第二,塑造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活跃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写学生喜爱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教学内容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始终保持美好的心境,快乐、轻松、上进等健康的心理就渐渐被培养了。
2.挖掘教材,寻找融入点,并有效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找到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点,可以直接根据教学内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如,笔者在讲解《小马过河》时,让学生仔细、多遍读小马和老牛、小马和松鼠、小马和妈妈的对话。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点。这个点找到了,就需要有效地方法进行渗透,笔者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马,体会过河时不同的心态,或者夏天时带领学生在学校附近很浅的小河沟模拟过河场景。让他们亲身体会小马的感悟:面对困难时要学会独立思考、勇敢探索,不能过分依赖任何人,成功教导他们树立自立、自强意识,有利于降低小学生过分依赖父母、老师、朋友的心理。
3.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上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该被巩固,让学生牢记,开展课外活动便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第一,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因为好的语文课外实践集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活动性于一身,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在活动中,可以融入思想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抗压能力,这种渗透,针对性较强,并且潜移默化。我带领学生开展过“我的独家技能”活动,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引导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遇到挫折永不言败的精神。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集体意识、合作能力。
第二,开展针对性的演讲比赛。这种实践主要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我组织开展过一次“我是一个快乐的人”主题演讲比赛。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去准备演讲材料,准备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己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快乐就是一种心态。笔者比较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道理,去感受快乐!
三、结束语
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自然融入心理健康知识,必须努力做好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通过语文教学内容,正确注入情感因素,一方面不仅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开发智力和发散思维,提高想象力、创造力、沟通交往能力,真正培养小学生成长、成才。
【作者单位:抚州市实验学校 江西】
1.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21世纪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被父母、祖父母过分溺爱,什么要求都会被满足,自私、任性,这种坏习惯也被带到学校与老师、学生的交往中,另外,小学生年龄小、没有接触社会,难以适应复杂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以笔者多年的教育经验来看,小学生心理问题事件层出不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解决目前小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是贯彻落实新课标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现阶段,小学生犯罪、自杀事件层出不穷,其中主要的原因便是小学生的承受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很大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帮助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具有人文性、独特性、工具性,其学习内容与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内心感受、个人情感相关联,将这些人文因素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自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意调节学生对待学习的心理状态,促进全面发展。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要想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营造快乐、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倡导陶行知提出的“民主教育”,在课堂上民主教学,尊重每一位学生。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微笑;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紧张或者错误时,老师要鼓励学生,而不是责备、训斥,以减轻每个学生因为学习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第二,塑造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活跃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写学生喜爱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教学内容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始终保持美好的心境,快乐、轻松、上进等健康的心理就渐渐被培养了。
2.挖掘教材,寻找融入点,并有效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找到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点,可以直接根据教学内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如,笔者在讲解《小马过河》时,让学生仔细、多遍读小马和老牛、小马和松鼠、小马和妈妈的对话。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点。这个点找到了,就需要有效地方法进行渗透,笔者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马,体会过河时不同的心态,或者夏天时带领学生在学校附近很浅的小河沟模拟过河场景。让他们亲身体会小马的感悟:面对困难时要学会独立思考、勇敢探索,不能过分依赖任何人,成功教导他们树立自立、自强意识,有利于降低小学生过分依赖父母、老师、朋友的心理。
3.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上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该被巩固,让学生牢记,开展课外活动便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第一,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因为好的语文课外实践集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活动性于一身,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在活动中,可以融入思想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抗压能力,这种渗透,针对性较强,并且潜移默化。我带领学生开展过“我的独家技能”活动,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引导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遇到挫折永不言败的精神。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集体意识、合作能力。
第二,开展针对性的演讲比赛。这种实践主要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我组织开展过一次“我是一个快乐的人”主题演讲比赛。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去准备演讲材料,准备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己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快乐就是一种心态。笔者比较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道理,去感受快乐!
三、结束语
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自然融入心理健康知识,必须努力做好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通过语文教学内容,正确注入情感因素,一方面不仅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开发智力和发散思维,提高想象力、创造力、沟通交往能力,真正培养小学生成长、成才。
【作者单位:抚州市实验学校 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