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红三叶和高丹草Cs、K竞争吸收与转运的影响

来源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ko0428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培条件下,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e L.)和高丹草(Sorhum vulgare x Sorghum.vulgare var.sudanense hybrids)在不同铯(Cs)浓度(0、200、500、1000μmol·L-1)下生物量、铯和钾的竞争吸收及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2种植物叶、茎和根各部位的生物量,其中,红三叶各部生物量分别提高了42.6%、66.2%和45.0%,高丹草分别提高了17.4%、18.9%和22.3%.大气CO2浓度升高提高了红三叶和高丹草叶片及茎中的Cs含量,提升比例最大的为红三叶的茎(达9.7%),同时显著提高了2种植物对Cs的转运系数及红三叶的茎和根中Cs/K的区别系数.对于红三叶,大气CO2浓度升高引起叶片K含量略微增加,而茎和根系中K含量显著降低;对于高丹草,大气CO2浓度升高引起叶片和茎中K含量增加,而根系中K含量降低.2种植物对Cs的吸收都与介质中Cs浓度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溶液中Cs浓度的增加提高了红三叶和高丹草的Cs/K区别系数,并且Cs的添加不仅对红三叶和高丹草的生物量都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还降低了2种植物对钾的吸收.在正常的CO2浓度下,1000μmol·L-1Cs处理可使2种植物叶、茎和根中的K含量分别降低10.4%、13.3%、32.5%(红三叶)和18.3%、42.1%和38.9%(高丹草);在大气CO2浓度升高的条件下,分别降低12.2%、22.0%、35.0%(红三叶)和17.9%、38.7%、34.6%(高丹草).
其他文献
《汉书》亦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其主要部分由东汉班固完成。从东汉至今,历代学者对《汉书》做了大量的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工作,但长期以来,还没有人对其
在地图上看,洱海像一尾蓄势而起准备跃出水面的鱼,位于古城东北角的马久邑村就坐落在这条鱼的鱼脊之上,这是一个适合让所有情绪都慢下来的地方。很多人拍摄洱海都是走马观花,但真正让心境慢下来,慢速快门也能有不一样的禅意。  清晨的微光洱海  6点到8点前是洱海的微光清晨,很多人在等待晨光出现。但这时候不妨多观察观察细节之处,在晨光中也有着洱海旁居民的散淡生活。  弱光涂抹生活  一早7点出发,出客栈向左刚
《大方便佛报恩经》是一部失译经,本文根据方一新和史光辉的研究成果,将其翻译年代定为西晋。在此经中出现了大批的口语词和俗语词,在词汇史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我们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积累了大量的文化经典,尽管在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后,其影响日益式微,但是其价值不容忽视。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创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