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论述了库区和安置区移民避险解困的必要性、总体思路、主要方案、措施以及实施办法。对今后库区和安置区移民避险解困工作,具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库区移民;避险解困;尊重民意;移民安置
为推动各地加快解决大中型水库移民特殊困难问题,确保水库移民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按照省、市、县移民局安排,采取走、访、查、看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泗水县库区移民生存现状作了调查,对推进移民避险解困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泗水县移民基本情况。
泗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总面积1118平方公里,辖10镇1乡2个街道,600个行政村(居),62.8万人,经省市核定后的移民人口指标为20689人。移民人口分布于我县9个乡镇118个村。
通过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移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地改善,目前仍有部分移民因为受自然条件、居住环境、交通条件等制约,生活水平处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帮助移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库区和安置区移民避险解困成为移民工作当前极为紧迫的问题。
二、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以“保安全、保基本、促就业、促增收”为基本目标,从移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以居住在危险地带、资源严重不足、生活特别困难的移民为重点对象,采取搬迁安置、开发生产资源、配套建设基础设施等措施,改善特困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移民增收致富步伐,让移民安居乐业,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促进库区和安置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三、库区和安置区移民避险解困范围和对象
深入开展进村入户调查。从生存的环境特征看,泗水县的移民避险解困分属二个范畴:一是滑坡体移民。济河街道北孙徐村北部巨龙山滑坡严重,经过国土资源部门或地质部门鉴定,居住在滑坡体的移民生命财产已受到严重威胁。二是生存条件极端恶劣的特困移民。大黄沟乡南华村、泉林镇七家庄村、圣水峪镇北尧湾村及小城子村,人均耕地不足0.2亩,人均收入在2250元以下,基础设施极其薄弱。
四、库区和安置区移民避险解困的主要措施
尊重移民意愿,扎实做好调查研究,稳步推进避险解困工程。做到四个相结合,即避险解困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避险搬迁与解困帮扶相结合,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前期补助与后续发展相结合,有效规避地质风险,多渠道整合资金,以领导联系移民户、党员结对帮扶、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大力引导移民自力更生,最大程度上增强增收能力,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五、试点工作建设方案
试点工作建设方案主要包括搬迁安置方案、住房建设方案、设施完善方案、生产扶持方案及教育培训方案。
(一)住房建设方案
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入户调查征求群众意见,济河街道北孙徐村,大黄沟乡南华村,圣水峪镇北尧湾村、小城子村等4个村庄90%以上的村民要求户型为联排独立小院、上下两层结构。根据每人30-40平方米的要求,单户建筑面积确定为80-125平方米,每个院落占地90-110平方米。根据泉林镇雷泽湖社区建设要求,泉林镇七家庄村安置为4层单元楼户型,单户面积确定为80-125平方米。
(二)设施完善方案
社区配套设施包括交通、饮水、供电、教育、卫生、环境、商业、服务业设施等,完善服务设施,为移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条件。
(三)生产扶持方案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发展生态型的规模特色生产项目,用3-5年的时间建成库区有市场前景的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经济林建设、生态林建设、水底田、库边地特色蔬菜种植、等方面。
(四)教育培训方案
移民技术培训主要是用于提高移民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有效方法,移民户均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或专业技能培训一次,掌握一项以上生产开发技能。包括农业经营管理与市场营销领域、农业生产与栽培技术领域、建立信息技术培训中心。
六、试点工作的实施步骤。
采用村民自行申请,村级民主评议,乡镇初审,县级复核的确认办法。
符合条件的移民户向所在村提出搬迁安置和安置方式的书面申请,并提供“一本通”存折本与户口复印件。搬迁安置申请书明确以下内容:安置对象姓名、安置类型、安置方式、地点、可享受建房补助人口数和完成避险安置的进度要求。以村为单位召开移民户主会议,对申请对象进行民主评议并将结果在辖区内进行公示。然后逐级审核、上报乡镇、县逐级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县人民政府委托县移民局与认定的特困移民申请对象签订避险解困安置协议,进行住房建设。
七、试点工作的建设管理。
(一)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规范项目管理。县政府成立泗水县特困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和涉及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高规格避险解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移民管理局,相应乡镇成立对应领导机构,明确专职人员,积极推动避险解困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在县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技术指导小组,主要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审查,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工作。
(三)工程施工、检查、验收及资料建档。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进行自查验收,上报省政府进行复核验收。
(四)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严格遵照和执行财务制度 ,要按照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对,设立专户,建立专帐,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宣传贯彻避险解困政策,统一思想,整体规划,分期推进,统一施工,统一风格,确保质量。实施避险搬迁使移民搬出了地质灾害隐患地带,有力地保障了移民生命财产安全,移民的生存权有了最基本的保障。
移民生存条件得到改善。移民避险搬迁后,大都自主搬迁到交通便利、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地方,生存条件与精神生活得到了大力改善。
本文论述了库区和安置区移民避险解困的必要性、总体思路、主要方案、措施以及实施办法。对今后库区和安置区移民避险解困工作,具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库区移民;避险解困;尊重民意;移民安置
为推动各地加快解决大中型水库移民特殊困难问题,确保水库移民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按照省、市、县移民局安排,采取走、访、查、看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泗水县库区移民生存现状作了调查,对推进移民避险解困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泗水县移民基本情况。
泗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总面积1118平方公里,辖10镇1乡2个街道,600个行政村(居),62.8万人,经省市核定后的移民人口指标为20689人。移民人口分布于我县9个乡镇118个村。
通过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移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地改善,目前仍有部分移民因为受自然条件、居住环境、交通条件等制约,生活水平处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帮助移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库区和安置区移民避险解困成为移民工作当前极为紧迫的问题。
二、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以“保安全、保基本、促就业、促增收”为基本目标,从移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以居住在危险地带、资源严重不足、生活特别困难的移民为重点对象,采取搬迁安置、开发生产资源、配套建设基础设施等措施,改善特困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移民增收致富步伐,让移民安居乐业,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促进库区和安置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三、库区和安置区移民避险解困范围和对象
深入开展进村入户调查。从生存的环境特征看,泗水县的移民避险解困分属二个范畴:一是滑坡体移民。济河街道北孙徐村北部巨龙山滑坡严重,经过国土资源部门或地质部门鉴定,居住在滑坡体的移民生命财产已受到严重威胁。二是生存条件极端恶劣的特困移民。大黄沟乡南华村、泉林镇七家庄村、圣水峪镇北尧湾村及小城子村,人均耕地不足0.2亩,人均收入在2250元以下,基础设施极其薄弱。
四、库区和安置区移民避险解困的主要措施
尊重移民意愿,扎实做好调查研究,稳步推进避险解困工程。做到四个相结合,即避险解困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避险搬迁与解困帮扶相结合,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前期补助与后续发展相结合,有效规避地质风险,多渠道整合资金,以领导联系移民户、党员结对帮扶、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大力引导移民自力更生,最大程度上增强增收能力,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五、试点工作建设方案
试点工作建设方案主要包括搬迁安置方案、住房建设方案、设施完善方案、生产扶持方案及教育培训方案。
(一)住房建设方案
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入户调查征求群众意见,济河街道北孙徐村,大黄沟乡南华村,圣水峪镇北尧湾村、小城子村等4个村庄90%以上的村民要求户型为联排独立小院、上下两层结构。根据每人30-40平方米的要求,单户建筑面积确定为80-125平方米,每个院落占地90-110平方米。根据泉林镇雷泽湖社区建设要求,泉林镇七家庄村安置为4层单元楼户型,单户面积确定为80-125平方米。
(二)设施完善方案
社区配套设施包括交通、饮水、供电、教育、卫生、环境、商业、服务业设施等,完善服务设施,为移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条件。
(三)生产扶持方案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发展生态型的规模特色生产项目,用3-5年的时间建成库区有市场前景的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经济林建设、生态林建设、水底田、库边地特色蔬菜种植、等方面。
(四)教育培训方案
移民技术培训主要是用于提高移民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有效方法,移民户均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或专业技能培训一次,掌握一项以上生产开发技能。包括农业经营管理与市场营销领域、农业生产与栽培技术领域、建立信息技术培训中心。
六、试点工作的实施步骤。
采用村民自行申请,村级民主评议,乡镇初审,县级复核的确认办法。
符合条件的移民户向所在村提出搬迁安置和安置方式的书面申请,并提供“一本通”存折本与户口复印件。搬迁安置申请书明确以下内容:安置对象姓名、安置类型、安置方式、地点、可享受建房补助人口数和完成避险安置的进度要求。以村为单位召开移民户主会议,对申请对象进行民主评议并将结果在辖区内进行公示。然后逐级审核、上报乡镇、县逐级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县人民政府委托县移民局与认定的特困移民申请对象签订避险解困安置协议,进行住房建设。
七、试点工作的建设管理。
(一)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规范项目管理。县政府成立泗水县特困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和涉及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高规格避险解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移民管理局,相应乡镇成立对应领导机构,明确专职人员,积极推动避险解困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在县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技术指导小组,主要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审查,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工作。
(三)工程施工、检查、验收及资料建档。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进行自查验收,上报省政府进行复核验收。
(四)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严格遵照和执行财务制度 ,要按照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对,设立专户,建立专帐,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宣传贯彻避险解困政策,统一思想,整体规划,分期推进,统一施工,统一风格,确保质量。实施避险搬迁使移民搬出了地质灾害隐患地带,有力地保障了移民生命财产安全,移民的生存权有了最基本的保障。
移民生存条件得到改善。移民避险搬迁后,大都自主搬迁到交通便利、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地方,生存条件与精神生活得到了大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