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阅读教学新天地中翱翔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jd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語文教学课堂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的阅读必不可少,但课外阅读也一样重要。但许多小学生对必读的课本就已颇为厌烦,更不要说是课外阅读了。那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内敢读、课外乐于读,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要求?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评价语言恰当,富于艺术性,活跃课堂气氛
  1. 热情洋溢,充满激励性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有一双慧眼、一对聪耳,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情真意切,热情洋溢,语言充满激励性。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使他们在教师的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2. 幽默风趣,富有亲和力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富于幽默风趣的语言更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容易缓和师生间的紧张气氛,也更能使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特别是对后进生,批评要幽默风趣,委婉动情,评价时富有亲和力,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3. 准确得体,具有针对性
  教师对学生课堂回答、朗读的评价,要准确得体,实事求是,因人施言,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成绩的高低,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当学生回答问题精彩的时候,教师的评价语言,也不能流于表层,要指出具体精彩在何处,精彩的理由。这样,学生才能恍然大悟,有助于学生的进步,提高学习的效率。对学生的回答既不能一概肯定,把错的也当作对的,也不能随意否定,把凡是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予以否定。
  二、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善于质疑,营造课堂气氛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使学生从敢于提问到善于提问,使学生逐步围绕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避免偏离文章的内容。在质疑时,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从课题着手
  如教学《瀑布》一文时,我问:“同学们,你读了课题后,想提什么问题?”学生积极地发言,有的说:“瀑布怎么样?”有的说:“瀑布在哪里?”有的说:“瀑布有多高?”有的说:“瀑布是什么颜色?”有的说……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在提问中相机作出点拨。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导了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课文的内容。
  2. 从课文的重点词句着手
  如教学《翠鸟》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抓住“疾飞”“蹬开”“像箭一样”“贴着”“还在摇晃”“还在荡漾”这些词来质疑。有的学生问:“‘像箭一样’‘贴着’分别是什么意思?”有的学生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的学生问:“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有的学生问:“这些词说明翠鸟具有怎样的动作特点?”通过一连串由浅入深的质疑,使学生很快就明白了翠鸟具有动作迅速、灵敏的特点,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3. 从课文的难点着手
  课文的难点,往往文字含蓄深沉,余味无穷,这时,教师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如果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学生就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积极主动思考的空间,也就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对难点的探索,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加强朗读,兴味盎然,充实课堂气氛
  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朗读时通过耳、口、脑多种感官密切配合,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因而,实际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尽可能做到形式多样。如教学《帽子和鸟窝》一文时,由于全篇文章都是童稚的语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在朗读上设计了几个环节,从朗读的语气 、语调加强变化,让学生进入一种与课文情调相符的气氛中,陶冶学生的情感。
  四、重视课外阅读,拓展课堂气氛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补充课堂知识的不足,是课堂知识的一种扩展和延伸,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并组织一次“三国小故事”演讲活动;还可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书目,如《小兵张嘎》《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爱的教育》等。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 什么是数学阅读呢?数学阅读是以数学材料或问题为切入点,以数学知识点关联为纽带,用数学的方法、观念来认识、理解、汲取知识,感受数学文化的一种学习活动。可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呢?   一、强“意识”增“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使
本人担任小学高年级语文学科教学多年,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宗旨;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语文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经笔者多年的调查、分析、归纳,初步探索出提升高年级学生语文学科水平的道理,本文着重教学提高阅读与作文效率的阐述。  一、提高阅读效率  1. 运用多种读法  浏览阅读。如
在游泳技术中,蛙泳是竞技游泳项目技术最复杂的泳式之一,其身体位置、腿臂技术、配合节奏等要求都高于其他泳式。在蛙泳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概念,可以加快学生的学习进程。本文旨在通过查阅有关表象训练的文献资料,通过对实验对象的实验研究,归纳总结表象训练在蛙泳教学训练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提高蛙泳技术教学合理和有效的练习方法,为提高蛙泳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笔者以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德
用阅读丰富师生的人生,让书香浓郁校园,这是建设书香校园的目标,也是一所优质学校的责任所在,但是,要取得实际的效果,毋庸置疑地需要大力推动。自2013年以来,珠海市文园中学以省级课题“书香校园之生命内化发展研究”为抓手,制定实施方案,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师生、家长齐参与,层层推进,构建校园读书网络,成效喜人。  一、创设书香环境,师生随处可读书  良好而方便的读书环境是促进阅读的重要因素,学校为此大
近年来,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已经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什么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