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为了更好的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效率。当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这一些现象影响了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结合当前该专业的就业形势,对当前的教学状态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教学改革策略,是提高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土木工程;教学现状;人才需求;创新与实践
引言: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需求,成功的就业、创业,也就是说高校教育是为社会企业用人需求和学生成才服务的。土木工程就业的趋向就是教学改革的指挥棒,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成功率为方向的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目前创新型人才、实用型人才、符合型人才是这个行业的畅销型人才,这类人才都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研究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必要。
一、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的重理论轻实践。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且实践具有多元化、多变性特征,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实践思想、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受教学条件、教学复杂性等影响,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例如,土木工程的结构试验教学,该课程的重点就是通过试验的方式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对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有积极意义。但这一学科却被一些高校列为选修课,教师与学生对该科目的重视程度都不够,在试验中,实验设备的安装、加载等工作都是由老师完成的,学生“只负责听,不管动手”,至于听不听,听的效果如何无人重视,也无相对的科学、合理的试验教学考核模式,这就造成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死记硬背,对动手参与机会的不闻不问。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也是要在动手过程中逐渐挖掘,不断培养的,动手的惰性思想,动手的能力差,导致了学生的思维面狭隘,对知识的探索、求实意识淡薄。综上所述,土木工程重理论轻实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教学现象,其造成这一教学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终影响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也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缺少对理论学习的深层挖掘。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复杂的、庞大的理论体系和实践需求,在教学中让教师感觉最深的莫过于时间紧,要教的内容太多,忙不过来。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一般教师在教学中将自己应该教的基础知识教会,让学生去摸索、探究更深层的知识,于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往往只局限于教材内容的浅层理解,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进一步的求知和探索,也使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兴趣越来越淡漠,最后成为教学参与中的“木偶”,需要老师“牵着”走、“逼着”学,参与教学只是一种形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更不可能。例如,教学中,教师为了赶进度安排了很多教学内容,走进课堂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讲,十分钟后观察学生的状态,有的睡觉、有的看闲书、有的听音乐、有的玩手机等,教师所讲的基础知识无法全面的掌握,更无从谈及对知识的深挖和研究,这就造成学生理论知识基础差次不齐,实践能力跟不上的局面,也致使高校培养的土木工程人才在就业后难以第一时间适应岗位工作,创新更是遥不可及,因此折射出来的是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过剩和社会对该专业高端人才的求而不得。
(三)创新意识不够。在土木工程教学中,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很少有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我国人才培养的模式中,教师就是教书育人,他的岗位重点在于“书中”,对于实际参与工程的时间、精力、机会都不足。在教学中,教师也习惯以传统的模式“教书育人”,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跟不上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速度。且受传统思想束缚,教师内心的创新意识不足,接受新概念的速度和热情不足,这就致使其在教学中很难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此外,土木工程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往往很被动,即使教学改革一再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是要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仍有很多困难。第一,学生对参与教学没兴趣,习惯了老师讲,自己听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行为懒散、发言不积极,如果教师讲课堂就这样还给学生,那么只能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死气沉沉,各忙各的事;一个是乱哄哄,还是各忙各的事,对于教学的目标、目的难以科学、合理把握。第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细心、耐心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实践意识。而现实中老师总是大包大揽,怕学生这做不好、那儿出错。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但没能得到激发,还被压制了。缺少了动手机会和实践经验,仅凭想象能以科学的进行行业创新。第三,实践教学中学生参与过于被动目的语试验的目的、方案、条件等缺少自我探索意识,总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循规蹈矩”的参与教学,缺少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思维模式与知识的学习、实践难以统一,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的局面。
二、土木工程就业分析
针对于当前土木工程就业现状来看,具有这几种能力的人才很受欢迎。第一,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受欢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里所说的应用型人才不是指理論的简单应用,而是有丰富的理论应用实践经验,能够在实践中有所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对于人才的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等要求都很高,在走上岗位后能够迅速的适应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巧,并能在岗位工作中有所创新。例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不仅要能熟练的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技能,而且能够协调岗位工作中的各种情况及突发状况,具有知识理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良好职业素质。第二,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很受欢迎,这类人才处理事物、解决问题的效率高、效果好。综合能力强的表现在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及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的拓展和完善。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可能为任何人设定好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在岗位上会遇到教材中学习不到的问题,这时就要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积累,探索问题的发展及解决途径,因此,综合能力强的人会给企业解决麻烦,会成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很受企业欢迎。第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很受欢迎,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任何行业都需要创新和发展,可以说创新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这里人才很受企业青睐。一方面,创新型人才有极高的工作热情和岗位理想,他们不会将岗位工作当成简单的工作,而会将其当成终身最求的理想。例如,盖房子过程中,有人说是盖房子,他只看到了最基本的实践行为,缺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意识;有人说是建设城市,他将自己的工作理念提高了一个层次,在实践中也会有意识的将理论应用与实践联系起来,但他的工作思维已形成了一种模式,一种走别人走过的路的思维模式,在岗位工作中虽能兢兢业业,但很少有创新的意识和冲动。若有人说自己在创造艺术,首先,他将自己对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联系起来,形成了知识应用是需要在实践中有所创造、有所突破的理念,这样他在知识应用上才能有所创新,在实践中才能勇于创新,将工作当成自己事业一样经营。其次,他将知识应用、实践活动与自己的梦想结合起来,在理论研究中、工作实践中才能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比别人看的远、看的深。所以这类人才很受行业的欢迎,而且最有可能成为行业的领头人。 三、土木工程專业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参与教学,积极动手。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动手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性途径,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也有积极的作用。第一,改变学生在教学参与中的被动局面,采用引导、启发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例如,针对教学时间短任务多的状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效。在课前先对基础理论学习进行安排,以作业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其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针对学习内容展开教学探讨,将学生推向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其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自觉的思考、探索、求知。第二,鼓励学生多动手,使其在理论教学参与、实践教学参与中学会主动,积极的进行知识的应用探索及理论的实践验证、完善等。例如,在试验教学中,结合试验题目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条件及实验的方案等,培养学生主动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对专业问题的探索、求知能力。第三,科学激励,培养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一方面,教学中不能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赞美,对于在实践中表现积极、能够主动动手操作的学生,即使操作有失误也应给与表扬,让其他学生能够以这样的学生为榜样,将心中所想表现出来,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表现“对症下药”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探索一套灵活的、公平、公正的激励办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二)培养发散思维,激发学生丰富想象力。土木工程不是简单的修路、修桥、盖房子,他是一种建筑艺术,现在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正不断的向地下、海底、甚至外太空发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这一专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第一,教学不应拘泥于形式,要发展多元化教学思路,利用课内外进行有效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特别要重视实训教学和试验教学,注重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第二,拓宽学生专研学习的领域,引导学生探索、专研专业边缘的学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发探索意识,使其思维得到不断的拓展,内心对专业相关知识充满求知欲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第三,重视知识学习、知识应用实践与国际先进思想的接轨,我们的手也许够不到的高度,我们的思想要达到,这是激励学生探索、求知的有效方法。
(三)灵活教学,满足社会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多样化的,在教学实践中,对于人才的培养也应该坚持动态的理念,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第一,提高教师的工程经验积累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更好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影响学生树立工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为教学营造创新环境,能够接受并引导学生探索学生某一些“不且实际”的观念,这种包容的教学理念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创新热情的关键。第三,重视教学的细节,积极的将试验教学、实践教学融入到平时的理论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应用知识、探索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求知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结语
土木工程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在于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合理、科学应用,另一方面在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发展,只有学生对该专业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的参与教学当中不断的探索、求知,学生在该专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何俊,陶高梁,庄心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土的渗透特性综合性试验教学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4):194-195
[2] 杨琳,何亚伯,章梦平,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5(02):121-124
[3] 杜文学,李长凤,徐晓红等,基于“大德育、大实践、大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创新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13(06):89-92
[4] 侯永利,刘子杰,时金娜,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38-39
关键词:土木工程;教学现状;人才需求;创新与实践
引言: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需求,成功的就业、创业,也就是说高校教育是为社会企业用人需求和学生成才服务的。土木工程就业的趋向就是教学改革的指挥棒,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成功率为方向的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目前创新型人才、实用型人才、符合型人才是这个行业的畅销型人才,这类人才都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研究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必要。
一、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的重理论轻实践。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且实践具有多元化、多变性特征,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实践思想、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受教学条件、教学复杂性等影响,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例如,土木工程的结构试验教学,该课程的重点就是通过试验的方式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对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有积极意义。但这一学科却被一些高校列为选修课,教师与学生对该科目的重视程度都不够,在试验中,实验设备的安装、加载等工作都是由老师完成的,学生“只负责听,不管动手”,至于听不听,听的效果如何无人重视,也无相对的科学、合理的试验教学考核模式,这就造成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死记硬背,对动手参与机会的不闻不问。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也是要在动手过程中逐渐挖掘,不断培养的,动手的惰性思想,动手的能力差,导致了学生的思维面狭隘,对知识的探索、求实意识淡薄。综上所述,土木工程重理论轻实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教学现象,其造成这一教学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终影响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也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缺少对理论学习的深层挖掘。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复杂的、庞大的理论体系和实践需求,在教学中让教师感觉最深的莫过于时间紧,要教的内容太多,忙不过来。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一般教师在教学中将自己应该教的基础知识教会,让学生去摸索、探究更深层的知识,于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往往只局限于教材内容的浅层理解,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进一步的求知和探索,也使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兴趣越来越淡漠,最后成为教学参与中的“木偶”,需要老师“牵着”走、“逼着”学,参与教学只是一种形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更不可能。例如,教学中,教师为了赶进度安排了很多教学内容,走进课堂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讲,十分钟后观察学生的状态,有的睡觉、有的看闲书、有的听音乐、有的玩手机等,教师所讲的基础知识无法全面的掌握,更无从谈及对知识的深挖和研究,这就造成学生理论知识基础差次不齐,实践能力跟不上的局面,也致使高校培养的土木工程人才在就业后难以第一时间适应岗位工作,创新更是遥不可及,因此折射出来的是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过剩和社会对该专业高端人才的求而不得。
(三)创新意识不够。在土木工程教学中,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很少有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我国人才培养的模式中,教师就是教书育人,他的岗位重点在于“书中”,对于实际参与工程的时间、精力、机会都不足。在教学中,教师也习惯以传统的模式“教书育人”,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跟不上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速度。且受传统思想束缚,教师内心的创新意识不足,接受新概念的速度和热情不足,这就致使其在教学中很难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此外,土木工程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往往很被动,即使教学改革一再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是要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仍有很多困难。第一,学生对参与教学没兴趣,习惯了老师讲,自己听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行为懒散、发言不积极,如果教师讲课堂就这样还给学生,那么只能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死气沉沉,各忙各的事;一个是乱哄哄,还是各忙各的事,对于教学的目标、目的难以科学、合理把握。第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细心、耐心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实践意识。而现实中老师总是大包大揽,怕学生这做不好、那儿出错。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但没能得到激发,还被压制了。缺少了动手机会和实践经验,仅凭想象能以科学的进行行业创新。第三,实践教学中学生参与过于被动目的语试验的目的、方案、条件等缺少自我探索意识,总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循规蹈矩”的参与教学,缺少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思维模式与知识的学习、实践难以统一,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的局面。
二、土木工程就业分析
针对于当前土木工程就业现状来看,具有这几种能力的人才很受欢迎。第一,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受欢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里所说的应用型人才不是指理論的简单应用,而是有丰富的理论应用实践经验,能够在实践中有所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对于人才的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等要求都很高,在走上岗位后能够迅速的适应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巧,并能在岗位工作中有所创新。例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不仅要能熟练的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技能,而且能够协调岗位工作中的各种情况及突发状况,具有知识理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良好职业素质。第二,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很受欢迎,这类人才处理事物、解决问题的效率高、效果好。综合能力强的表现在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及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的拓展和完善。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可能为任何人设定好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在岗位上会遇到教材中学习不到的问题,这时就要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积累,探索问题的发展及解决途径,因此,综合能力强的人会给企业解决麻烦,会成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很受企业欢迎。第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很受欢迎,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任何行业都需要创新和发展,可以说创新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这里人才很受企业青睐。一方面,创新型人才有极高的工作热情和岗位理想,他们不会将岗位工作当成简单的工作,而会将其当成终身最求的理想。例如,盖房子过程中,有人说是盖房子,他只看到了最基本的实践行为,缺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意识;有人说是建设城市,他将自己的工作理念提高了一个层次,在实践中也会有意识的将理论应用与实践联系起来,但他的工作思维已形成了一种模式,一种走别人走过的路的思维模式,在岗位工作中虽能兢兢业业,但很少有创新的意识和冲动。若有人说自己在创造艺术,首先,他将自己对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联系起来,形成了知识应用是需要在实践中有所创造、有所突破的理念,这样他在知识应用上才能有所创新,在实践中才能勇于创新,将工作当成自己事业一样经营。其次,他将知识应用、实践活动与自己的梦想结合起来,在理论研究中、工作实践中才能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比别人看的远、看的深。所以这类人才很受行业的欢迎,而且最有可能成为行业的领头人。 三、土木工程專业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参与教学,积极动手。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动手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性途径,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也有积极的作用。第一,改变学生在教学参与中的被动局面,采用引导、启发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例如,针对教学时间短任务多的状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效。在课前先对基础理论学习进行安排,以作业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其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针对学习内容展开教学探讨,将学生推向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其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自觉的思考、探索、求知。第二,鼓励学生多动手,使其在理论教学参与、实践教学参与中学会主动,积极的进行知识的应用探索及理论的实践验证、完善等。例如,在试验教学中,结合试验题目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条件及实验的方案等,培养学生主动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对专业问题的探索、求知能力。第三,科学激励,培养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一方面,教学中不能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赞美,对于在实践中表现积极、能够主动动手操作的学生,即使操作有失误也应给与表扬,让其他学生能够以这样的学生为榜样,将心中所想表现出来,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表现“对症下药”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探索一套灵活的、公平、公正的激励办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二)培养发散思维,激发学生丰富想象力。土木工程不是简单的修路、修桥、盖房子,他是一种建筑艺术,现在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正不断的向地下、海底、甚至外太空发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这一专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第一,教学不应拘泥于形式,要发展多元化教学思路,利用课内外进行有效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特别要重视实训教学和试验教学,注重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第二,拓宽学生专研学习的领域,引导学生探索、专研专业边缘的学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发探索意识,使其思维得到不断的拓展,内心对专业相关知识充满求知欲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第三,重视知识学习、知识应用实践与国际先进思想的接轨,我们的手也许够不到的高度,我们的思想要达到,这是激励学生探索、求知的有效方法。
(三)灵活教学,满足社会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多样化的,在教学实践中,对于人才的培养也应该坚持动态的理念,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第一,提高教师的工程经验积累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更好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影响学生树立工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为教学营造创新环境,能够接受并引导学生探索学生某一些“不且实际”的观念,这种包容的教学理念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创新热情的关键。第三,重视教学的细节,积极的将试验教学、实践教学融入到平时的理论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应用知识、探索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求知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结语
土木工程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在于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合理、科学应用,另一方面在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发展,只有学生对该专业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的参与教学当中不断的探索、求知,学生在该专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何俊,陶高梁,庄心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土的渗透特性综合性试验教学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4):194-195
[2] 杨琳,何亚伯,章梦平,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5(02):121-124
[3] 杜文学,李长凤,徐晓红等,基于“大德育、大实践、大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创新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13(06):89-92
[4] 侯永利,刘子杰,时金娜,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