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并肠梗阻高危体质患者的手术理念及技巧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fy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并肠梗阻高危体质患者肠梗阻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河南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例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肿瘤复发、伴高危虚弱体质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放疗剂量、体质、梗阻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患者消化道通畅效果和饮食情况。10例宫颈癌患者均为根治性放疗后肿瘤复发合并肠梗阻,自立行走活动障碍。

结果

10例患者的中位禁食时间为21 d,中位体重为35.5 kg,中位体质指数为13.3 kg/m2,中位血红蛋白值为67 g/L,中位血小板值为44×109/L。10例患者均行肠造口,中位手术时间为6.0 min,中位出血量为5.0 ml。术后10例患者造口均排便,术后1 d进流食,术后5 d均能自立行走。

结论

对于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高危体质肠梗阻患者,尽管体质极度虚弱,如果治疗策略及手术方法得当,部分患者仍有机会解除肠梗阻。

其他文献
本文总结了消化道黏膜正常组织学、消化道黏膜损伤模式,并提出消化道非肿瘤性活检组织系统化评估方法与病理诊断思路。
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机制复杂,白细胞向肠道的迁移增加是IBD异常免疫应答的关键。本文将对控制白细胞迁移通路为靶点的生物制剂和小分子物质进行论述,总结这类药物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相关进展。
目的探讨添加ω-3鱼油脂肪乳的早期全肠外营养(TPN)对克罗恩病(CD)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186例行肠段切除的C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TPN联合ω-3鱼油脂肪乳的CD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变化,再根据有无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n = 103)和有并发症组(n = 83),进行组间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
本文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特征和治疗现状,提出选择合适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首选抗肿瘤坏死因子生物制剂的降阶梯治疗策略。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肠上皮细胞免疫反应的核心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IBD)中发挥重要致病作用。抗TNF-α单克隆抗体已进入全人源时代,该类生物制剂能阻断TNF-α发挥抗炎治疗IBD的作用。已有大量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数据表明,抗TNF-α生物制剂在治疗IBD时能实现诱导缓解、维持缓解、黏膜愈合的目标,尤其对瘘管型克罗恩病和并发肠外表现的IBD患者效果更好。抗TNF-α生物制剂总体安全性
目的探讨住院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营养风险状况。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72例活动期U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根据NRS2002评分结果,把研究对象分为有和无营养风险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营养风险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44例(65.
本文报道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克罗恩病(CD)合并获得性血友病A(AHA)的病例。经内镜止血联合冷沉淀及重组人凝血Ⅷ因子生成素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炎症性肠病合并血友病的病例国内外罕见。
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如何及时准确地进行药物或手术的转换治疗是临床难题。本文分别从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的角度,总结不同转换治疗方案的优缺点,以期为重度UC的诊治提供帮助。
白介素(IL)-12和IL-23是异源二聚体细胞因子,拥有共同的亚基p40,在固有免疫细胞和T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方面均发挥重要的免疫学功能。大量研究显示IL-12/23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抗IL-12/23单抗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和阐述。
炎症性肠病(IBD)是由遗传因素、肠道菌群和宿主免疫系统等多因素参与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改变可导致IBD的发生发展。在基因易感性患者中,失调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通过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可引起肠道微免疫环境失调,破坏肠道的免疫耐受,最终诱发肠道炎症。本文总结和探讨肠道菌群在IBD中的作用机制,为IBD的预防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