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情感能力:人才培养“必修课”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h7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情感能力影响个体适应环境能力,关系个体未来成就与福祉,作为非认知能力,近些年受到国际组织和各国的高度重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和国际成人能力评估(PIAAC)内容都涉及对社会情感能力的测评。2017年中期,经合组织开始尝试实施社会情感能力评估(SSES),针对10—15岁学生展开测评,研究影响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因素。
  近些年,不少国家在教育政策和人才培养目标中充分重视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新加坡将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视为21世纪核心素养,将其整合在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里。美国不仅强调“全人教育”重视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而且日益重视“准教师”的社会情感素养与教学能力的培养。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校也关注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学生社会情感能力。
  经合组织指出,影响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要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同伴和社区。支持型、温暖型家庭利于学生社会情感发展,进而促进认知能力发展。学校则通过课内外活动影响学生社会情感发展。同伴关系作为学生探索社交和发展认同感的一种途径,成为学生獲得有关习俗、社会规范和意识形态的信息来源。安全的、支持型的、友善的社区及社会环境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具有正向作用。在这其中,学校是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最重要的场域,可以从学校领导力、教师、学校课程与环境以及家校关系方面入手,为学生发展社会情感能力奠基。
  学校范围内的社会情感学习,是指整合学校所有的学术、社交和情感学习情境因素为一体,提供全系统的学习支持环境,将社会情感学习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国学术与社会情感学习联盟提倡的构建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学校支持系统,对于培养社会情感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加强学校社会情感培养领导力。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形成共识,制定实施计划。首先是组建学校的社会情感培养领导小组,指派专人负责学生社会情感培养数据收集、整理与使用,校长或副校长参与相关工作会议和决策。小组中有每个年级或学科的教师代表,学生作为核心参与主体也应包含在小组内。同时,还包含一些支持性人员,如心理咨询教师、社工、学校其他管理人员等。最后,校外参与者,如家长代表、社区心理或行为健康工作人员、提供课外活动设施的工作人员等,也应被纳入小组。
  总之,由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所需场域的多元性,领导小组也应充分彰显多元性。在此基础上,领导小组要在不同成员的想法中寻求最大公约数,形成学校关于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共识。针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应制定目标任务和年度进展计划,明确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优先任务。最后,将形成的共识在学校官网和家校平台上进行公布,将其融入日后的教学实践。
  提高教师社会情感教学能力。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教师应有一桶水。教师自身关于社会情感的知识和教学能力,对于学生社会情感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重视教师能力建设和培训,形成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模式,构建合作信任的关系,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促进教师自我评估和反思。针对自己在社会情感方面的强项,分析如何影响自己与学生及同事的关系、这些强项与哪些能力有关、哪些强项可以帮助学校实施社会情感发展项目。对于自己的弱势或短板,探索如何改进,形成策略,加以尝试和实践。
  二是使教师形成社会情感培养的共识或模式。教师在社会情感方面的共识包括寻求理解、在任何场合保持专业性、鼓励创新、尊重多元性等。具化表现在师生交流上,就是理解学生、回应学生需求、对学生耐心、对学生反馈持开放态度,在校内用适恰的学术语言、尊重学生、准时、上课有准备且友善,鼓励学生创新、在课室积极运用科技、鼓励学生特别的回应,了解学生自身的文化、让学生认识同伴关系、让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给学生提供谈论生活的平台、倾听学生、了解学生校外的生活经历等。
  三是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应对压力,保持健康的人际关系,还要思考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让学生习得并发展社会情感能力。如在自我管理方面,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自己如何制定计划并实现目标,以及自己情绪管理的例子等。
  优化学校课程与环境。除显性的社会情感课程外,教师还要将社会情感能力融入日常学科教学。学生可以在所学学科知识和社会情感方面建立关联,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经验融入教学内容。教师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为课室、学校和当地社区贡献才智。课堂时间,教师讲授、学生发言、互动及反馈或练习之间要做到平衡。学生在参与课堂讨论时,要积极倾听同伴意见,尊重彼此观点。教师可以通过开放型问题引导学生细化观点,创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学校要将学生社会情感培养渗透在各种育人环境中,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治理,创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制定指导性的学校纪律,对学生学业和行为给予支持;还要形成全校范围内的学生行为规范,创造积极阳光的校风。
  创造良好的家校关系。学校在社会情感能力培养中,要与家庭做到双向沟通,引导家庭了解社会情感能力对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长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学校应及时将所开展的社会情感项目以及政策通知家长,家长针对学校方案,结合学生情况予以反馈。教师应增强家校沟通合作能力,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决策、活动和资源支持中。例如,学校可以指导家长如何通过辅导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收集家长关于学生社会情感方面的进展和建议,组建工作坊,促进学校、家长和学生交流,满足学生需求。此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合作伙伴来深化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对于社区中有益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机构和个人,学校可对资源支持进行分析和归类,进一步与其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并就学校的社会情感培养策略和目标达成共识,为学生社会情感学习拓展校外实践资源。
  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国际趋向为人才培养提供参考。首先,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关口不断前移,有的国家开始重视教师教育中的社会情感能力培养,将提升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提前到教师培养阶段。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何塞州立大学的小学教师培养项目,在硕士课程中,一方面注意培养硕士自身的社会情感能力,如抗压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另一方面,将儿童发展理论、动机理论、学习理论糅合在儿童发展相关课程中,开设专门课程和社会情感教学项目,教授师范生如何应对未来教学对象的社会情感学习与发展,如何通过教师的教学和日常工作促进学生社会情感习得。
  其次, “以评促建” 推动社会情感能力教育。全美州教育厅联盟发起了全美社会情感能力学校网络,并选取不同州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学校对社会情感教育的优先度与认知、教育行政部门如何在学校推进和实施社会情感教育等。结果显示,90%的公立学校都认为应该将学生社会情感培养放在优先地位,且校长和教师在社会情感方面的知识与培训至关重要,应将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教学纳入教师培养环节。此外,还要将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作为学生发展考核、学校绩效、学区问责的重要指标,不断建立、健全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与评估标准。
  最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测评结果需谨慎解释。由于学生社会情感发展的连续性和影响因素的多元性,关于学生社会情感的测评和比较,经合组织尚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其中指出,对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解释会十分谨慎。美国在学生社会情感学习方面十分重视,一些州和学校也结合自身情况开发了部分测评工具,但大范围的结果比较仍较为谨慎。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曹霁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