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在各领域得到广泛的使用,众多高职院校也在课程教学中俱进的引入了移动网络教学平台。但如何将移动互联技术更好地与高职课程相结合,开展符合高校教学规律和高职学生特点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积极改变教师观念,引入移动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教学资源,形成课程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了高职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以求推进高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课程;混合教学;网络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的普及已成为社会发展显著标志,手机等移动设备已不再是仅仅用来通讯和娱乐的工具,越来越多的人将手机、通信技术从简单的娱乐功能方面逐渐转向移动学习领域。借助移动网络教学平台,一方面能改变传统沉闷呆板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丰富的移动平台教学资源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拓展。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展开因材施教的教学工作。借助网络学习平台构建混合教学模式能将课堂教学优势结合移动学习优势,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
一、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高职课程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受教育理念、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评价等因素影响,以定性定量制定教学内容和以教师授课为主要教学方法,长期以往出现无个性化和集体化学习行为,以致于教师无法针对教学内容做出较多的延伸和拓展,学生也无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内容,而教师的作用只局限于传授知识和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监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虽然步入大学阶段,但教师和学习方式依旧如初高中相同占据课堂主要地位,学生被动听讲的师生关系。当前互联网以广阔覆盖面和无限的容量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为了改变以往沉闷枯燥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在此过程中重视从教到学的转变,重视引导。可以说移动网络技术能更好高职课程教学相融合,从教师和学生的单向交流到教师、学生和互联网的多元化互动。网络下的教学模式以探究性学习和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是一种富于个性化和交互性的学习行为。以信息网络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信息和形式,更有利于创设涵盖写作、情境、意义、交流等多种要素的学习环境。最重要是在网络环境下能打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界限,学生能运用移动设备实现远程学习,促使教学更加灵活化[2]。
二、促使学生学习高效性的提升
高职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能力,提高水平。但很多高职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运用讲授式教学,过于重视理论教学,长期以往会消磨学生学习想兴趣。超星学习通软件是超星集团开发的移动网络教学平台,目的在于帮助教师管理教学。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课前准备,教师可提前制作课程PPT,之后构建班级并生成二维码,而学生只要扫描二维码就能进入相应的班级。教师在课前借助学习通介绍课程知识,可布置相关作业查看学生预习情况。教师上传的PPT文件和附带语音讲解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其次课堂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完成课堂签到,提问,讨论的功能。每位学生均可在系统中回答教师提问、完成回答后,PPT投影上会立即显示学生答题结果,教师可根据结果讲解,可以说这种全覆盖且具有即时检测的方式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达到提升教学互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为学生推送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课后作业或考题,进一步增强学生课后参与积极性[3]。
三、促使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高职课程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应充分发挥管理者、引导者和组织者作用,全面、客观且科学评价学生,进一步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欲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简单停留在好与差、对与错以及是与否等层面,更不应该以测验和考试成绩判断学生水平,重点则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场中的变化和收获,从重视学习结果逐渐转向重视过程,还可借助记录课堂活动、学生学习档案、自学记录、访谈等观察和监督学生学生过程。尝试从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能力、知识建构等角度评价,重点在于过程性评价,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并在适当时机运用恰当方法指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此外还要不断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更是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调控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中自我評价是自主学习重要技能之一,即学生自身根据相关标准范围观察、分析、判断自己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计划进行调整,从而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控自身学习,进一步促进学习发展[4]。
四、结语
总之,高职课程学习是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通过各种媒介和语言开展价值观、情感、认知等多方面相互作用和人际交往过程。通过移动网络学习平台能促使学生在全新的学习环境下将文化熏陶、知识拓展以及能力培养融为整体,最重要是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个学生存在的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养成终身学习良好习惯,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5]。
(作者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作者简介:陈衡,1982年生,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谌登峰.利用移动学习平台构建高职课程混合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0):81-83.
[2]徐乐军.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3,(04):99-101.
[3]郜亮.高等学校评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2):98-99.
[4]崔光婕.从公平性谈学生评教[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7):45-46.
[5]张新.高职《物联网技术概论》教学思考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6,(15):126-127.
关键词:高职课程;混合教学;网络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的普及已成为社会发展显著标志,手机等移动设备已不再是仅仅用来通讯和娱乐的工具,越来越多的人将手机、通信技术从简单的娱乐功能方面逐渐转向移动学习领域。借助移动网络教学平台,一方面能改变传统沉闷呆板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丰富的移动平台教学资源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拓展。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展开因材施教的教学工作。借助网络学习平台构建混合教学模式能将课堂教学优势结合移动学习优势,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
一、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高职课程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受教育理念、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评价等因素影响,以定性定量制定教学内容和以教师授课为主要教学方法,长期以往出现无个性化和集体化学习行为,以致于教师无法针对教学内容做出较多的延伸和拓展,学生也无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内容,而教师的作用只局限于传授知识和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监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虽然步入大学阶段,但教师和学习方式依旧如初高中相同占据课堂主要地位,学生被动听讲的师生关系。当前互联网以广阔覆盖面和无限的容量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为了改变以往沉闷枯燥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在此过程中重视从教到学的转变,重视引导。可以说移动网络技术能更好高职课程教学相融合,从教师和学生的单向交流到教师、学生和互联网的多元化互动。网络下的教学模式以探究性学习和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是一种富于个性化和交互性的学习行为。以信息网络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信息和形式,更有利于创设涵盖写作、情境、意义、交流等多种要素的学习环境。最重要是在网络环境下能打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界限,学生能运用移动设备实现远程学习,促使教学更加灵活化[2]。
二、促使学生学习高效性的提升
高职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能力,提高水平。但很多高职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运用讲授式教学,过于重视理论教学,长期以往会消磨学生学习想兴趣。超星学习通软件是超星集团开发的移动网络教学平台,目的在于帮助教师管理教学。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课前准备,教师可提前制作课程PPT,之后构建班级并生成二维码,而学生只要扫描二维码就能进入相应的班级。教师在课前借助学习通介绍课程知识,可布置相关作业查看学生预习情况。教师上传的PPT文件和附带语音讲解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其次课堂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完成课堂签到,提问,讨论的功能。每位学生均可在系统中回答教师提问、完成回答后,PPT投影上会立即显示学生答题结果,教师可根据结果讲解,可以说这种全覆盖且具有即时检测的方式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达到提升教学互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为学生推送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课后作业或考题,进一步增强学生课后参与积极性[3]。
三、促使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高职课程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应充分发挥管理者、引导者和组织者作用,全面、客观且科学评价学生,进一步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欲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简单停留在好与差、对与错以及是与否等层面,更不应该以测验和考试成绩判断学生水平,重点则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场中的变化和收获,从重视学习结果逐渐转向重视过程,还可借助记录课堂活动、学生学习档案、自学记录、访谈等观察和监督学生学生过程。尝试从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能力、知识建构等角度评价,重点在于过程性评价,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并在适当时机运用恰当方法指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此外还要不断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更是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调控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中自我評价是自主学习重要技能之一,即学生自身根据相关标准范围观察、分析、判断自己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计划进行调整,从而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控自身学习,进一步促进学习发展[4]。
四、结语
总之,高职课程学习是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通过各种媒介和语言开展价值观、情感、认知等多方面相互作用和人际交往过程。通过移动网络学习平台能促使学生在全新的学习环境下将文化熏陶、知识拓展以及能力培养融为整体,最重要是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个学生存在的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养成终身学习良好习惯,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5]。
(作者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作者简介:陈衡,1982年生,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谌登峰.利用移动学习平台构建高职课程混合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0):81-83.
[2]徐乐军.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3,(04):99-101.
[3]郜亮.高等学校评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2):98-99.
[4]崔光婕.从公平性谈学生评教[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7):45-46.
[5]张新.高职《物联网技术概论》教学思考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6,(15):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