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是一种商品吗?
答案是肯定的。目前,买卖论文已成年销售数亿元的产业。而论文选题则无所不包,经营业务流程完整,买家遍布高校、研究单位,2009年我国买卖论文“产业”规模约为3亿元人民币。
2009年年底,与论文相关的两件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是在《晶体学报》杂志上井冈山大学刘涛和钟华两位讲师发表70篇造假论文的事件;另一件事是2004〜2009年这5年间,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的高山在该期刊上发表了数量惊人的279篇论文。
在中国科技论文成果中,类似这样的论文占到多少比例?单纯以数量论,我国早已进入科技论文大国的行列,但近年来国内舆论一直批评的一点是,中国是论文数量大国,但算不上论文质量大国。
这个判断是准确的。2008年度中国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首次突破10万篇,总数为11.67万篇,较2007年增加2万多篇,占世界份额的9.8%,位列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而超越了英、德、日等国家。
而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从引用频率最高的重要论文的比率来看,2007年美国的重要论文占到全世界的40%,英国和德国分别超过10%,日本为7%,中国约为6%。
与此同时,目前在国内不少大学,发表SCI论文会有数额不等的奖励,多的甚至上万元,在评职称、评奖等多方面,SCI文章数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造假者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较大利益,比如奖金、职称等,这些利益又成为继续造假的驱动力。从根本上讲这也是井冈山大学的论文造假者刘涛和钟华是在同一刊物上两年发表70篇论文的原因之一。
因为按照该校的学术论文奖励办法,大量发表论文的钟华和刘涛曾获得学校3.2万元的奖励。根据2006年1月1日起执行的《井冈山学院科研工作奖励办法(试行)》:在《科学》、《自然》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奖励10万元;在该校规定的A类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奖励3000元,B类奖励2000元,C类奖励1000元。另外,凡当年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或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检索的光盘版提供的SCI、SCIE、EI、ISTP国际权威检索刊物及SSCI、A&HCI中收录的学术论文,附加奖励按下列标准执行:SCI5000元/篇,EI(工程索引)4000元/篇,SCIE(扩展的科学引文索引)4000元/篇,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4000元/篇,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4000元/篇,A&HCI(人文艺术科学引文索引)4000元/篇。凡论文在其他国外检索文献上收录的,附加奖励1000元(含网络版)。而且上述所奖励的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必须是该校教职工或学生,且该校为第一署名单位。井冈山大学宣传部负责人表示,近3年来钟华和刘涛因发表论文数量过大,曾经引起部分同事和该校科研处的怀疑,但学校未予深查和追究。
此次论文造假事件真相大白后,井冈山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对两位造假教师钟华与刘涛的处理决定。很多学术界人士说,谁也不想“为发表论文而发表”,但现在的学术评价体系,逼得你这样——比如说几乎所有大学对博士毕业的最低要求,是必须有两篇SCI文章,一篇核心期刊论文,而且必须是实验型的。发表论文也是申请奖学金的最低门槛,并按照期刊级别、影响因子、署名位置来排位,老师的职称评比也有这个因素。
就是这些“硬指标”,让不少人挖空心思想一些“抄近道”方法。《晶体学报》E卷这类“论文集散地”,当然格外受欢迎了。
为遏制当前买卖论文的严峻形势,应避免论文成为评职称的惟一指标,取消不以研究为指向的本科生、专科生毕业论文答辩;构建完善的基于第三方机构的互联网期刊管理模式;推进反剽窃系统研发和应用;提高各类期刊社鉴别真伪能力;搜索引擎和网站切实负起社会责任;阻击买卖论文广告。
面对庞大的论文买卖产业,我们更应反思为何有这么巨大的“市场需求”?大学生毕业要论文答辩,教授、医生、记者等各行各业职工评职称要提交论文,而且是“非此不可”。这种机械的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考评,无疑是催生买卖论文“产业”的原因之一。不改革“论文至上”的能力考评机制,论文买卖难以杜绝。
重建良好的学术环境,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提倡自我清洁、端正学术品格、拒绝不良风气侵袭,但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宽松、自主的学术空间,解除不必要的羁绊,同时改革社会评价机制,这样才有利于净化学术环境,减少乃至杜绝论文买卖。(《中国质量万里行》顾列铭)
答案是肯定的。目前,买卖论文已成年销售数亿元的产业。而论文选题则无所不包,经营业务流程完整,买家遍布高校、研究单位,2009年我国买卖论文“产业”规模约为3亿元人民币。
2009年年底,与论文相关的两件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是在《晶体学报》杂志上井冈山大学刘涛和钟华两位讲师发表70篇造假论文的事件;另一件事是2004〜2009年这5年间,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的高山在该期刊上发表了数量惊人的279篇论文。
在中国科技论文成果中,类似这样的论文占到多少比例?单纯以数量论,我国早已进入科技论文大国的行列,但近年来国内舆论一直批评的一点是,中国是论文数量大国,但算不上论文质量大国。
这个判断是准确的。2008年度中国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首次突破10万篇,总数为11.67万篇,较2007年增加2万多篇,占世界份额的9.8%,位列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而超越了英、德、日等国家。
而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从引用频率最高的重要论文的比率来看,2007年美国的重要论文占到全世界的40%,英国和德国分别超过10%,日本为7%,中国约为6%。
与此同时,目前在国内不少大学,发表SCI论文会有数额不等的奖励,多的甚至上万元,在评职称、评奖等多方面,SCI文章数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造假者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较大利益,比如奖金、职称等,这些利益又成为继续造假的驱动力。从根本上讲这也是井冈山大学的论文造假者刘涛和钟华是在同一刊物上两年发表70篇论文的原因之一。
因为按照该校的学术论文奖励办法,大量发表论文的钟华和刘涛曾获得学校3.2万元的奖励。根据2006年1月1日起执行的《井冈山学院科研工作奖励办法(试行)》:在《科学》、《自然》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奖励10万元;在该校规定的A类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奖励3000元,B类奖励2000元,C类奖励1000元。另外,凡当年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或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检索的光盘版提供的SCI、SCIE、EI、ISTP国际权威检索刊物及SSCI、A&HCI中收录的学术论文,附加奖励按下列标准执行:SCI5000元/篇,EI(工程索引)4000元/篇,SCIE(扩展的科学引文索引)4000元/篇,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4000元/篇,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4000元/篇,A&HCI(人文艺术科学引文索引)4000元/篇。凡论文在其他国外检索文献上收录的,附加奖励1000元(含网络版)。而且上述所奖励的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必须是该校教职工或学生,且该校为第一署名单位。井冈山大学宣传部负责人表示,近3年来钟华和刘涛因发表论文数量过大,曾经引起部分同事和该校科研处的怀疑,但学校未予深查和追究。
此次论文造假事件真相大白后,井冈山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对两位造假教师钟华与刘涛的处理决定。很多学术界人士说,谁也不想“为发表论文而发表”,但现在的学术评价体系,逼得你这样——比如说几乎所有大学对博士毕业的最低要求,是必须有两篇SCI文章,一篇核心期刊论文,而且必须是实验型的。发表论文也是申请奖学金的最低门槛,并按照期刊级别、影响因子、署名位置来排位,老师的职称评比也有这个因素。
就是这些“硬指标”,让不少人挖空心思想一些“抄近道”方法。《晶体学报》E卷这类“论文集散地”,当然格外受欢迎了。
为遏制当前买卖论文的严峻形势,应避免论文成为评职称的惟一指标,取消不以研究为指向的本科生、专科生毕业论文答辩;构建完善的基于第三方机构的互联网期刊管理模式;推进反剽窃系统研发和应用;提高各类期刊社鉴别真伪能力;搜索引擎和网站切实负起社会责任;阻击买卖论文广告。
面对庞大的论文买卖产业,我们更应反思为何有这么巨大的“市场需求”?大学生毕业要论文答辩,教授、医生、记者等各行各业职工评职称要提交论文,而且是“非此不可”。这种机械的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考评,无疑是催生买卖论文“产业”的原因之一。不改革“论文至上”的能力考评机制,论文买卖难以杜绝。
重建良好的学术环境,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提倡自我清洁、端正学术品格、拒绝不良风气侵袭,但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宽松、自主的学术空间,解除不必要的羁绊,同时改革社会评价机制,这样才有利于净化学术环境,减少乃至杜绝论文买卖。(《中国质量万里行》顾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