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是极快的,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长。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速度也是很快。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我国电力事业与人们的生活水平之间存在着差距,电力事业有时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这就要求我国需要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途径。本文旨在研究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存在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为我国电力企业在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思考;分析研究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电力输送能力不足的局面,并且新能源的开发难度也比较高,而配电自动化具有电网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高效性的特点,其是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测量技术、设备控制技术来实现的电力应用系统。进入21世纪,我国对于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水平,提高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质量,是目前我国电力部门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当下我国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模式,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存在问题,创新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策略,为我国电力企业在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一、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模式
1、 集中智能模式
集中智能模式是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的主要模式之一,它需要通过断路器将故障信息进行传达,主站接收到故障之后,对于故障进行定位,借助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对于故障进行隔离。在实际的集中智能模式实施过程中,电力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例如网损、负荷,通过主站计算原理,对于网损、负荷方案进行制定,从而保证电力配网集中智能模式的正常运转。作为常用的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模式之一,集中智能模式在运行过程中,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集中智能模式具有极强的灵活性,而且还可以根据故障检测,实现电力的自动优化,同时集中智能模式还可以通过人的指令进行运行方式的选择。第二,集中智能模式还可以对于各种数据,例如电压数据、电流数据、以及其他开关量的数据进行汇总,将数据汇总至主站或者是电力中心,从而使得远程遥控具有良好的通信功能。第三,集中智能模式还可以自动判断故障点,甚至还可以对于故障点进行切除,从而保护电力设备避免出现损害。
2、 分布智能模式
分布智能模式是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的另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集中智能模式,它对于检测故障的信息不通过主站,而是通过与FTU结合的断路器,确定故障区域的方式,从而分成电流和电压。这种分布智能模式尽管有着很多的优点,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缺点。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于分布智能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第一,分布智能模式对于电力用户与电力系统的冲击是很大的,如果处理不及时,很有可能直接使得电力系统出现断路,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二,分布智能模式需要定期对于断电保护值以及变电站重合闸次数进行适应调整,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第三,缺乏重合器的科学选择。举例来讲,电力企业电力系统重建之后,相关人员还需要对于电力系统开关重合器参数进行调整,而对于参数的调整是极为困难的,最终的结果便是参数的选择不合理不科学,导致双电源电力系统出现问题,甚至导致电力系统的瘫痪。
二、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存在问题
1、 网架设备存在问题
在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运行过程中,网架设备的处理是极为关键的问题,网架设备处理不好,直接导致电力系统的效率低下,导致电力系统的不稳定,对于网架设备问题的处理,最常用的是有信道故障处理模式,通过对于通信技术的处理,从而科学合理的对于各个区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控制。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有信道故障模式存在着很多的障碍。为此,无信道故障模式应运而生,无信道故障模式可以达到准确故障识别、隔离恢复供电等目的,实现故障位置的准确定位。通过对于故障定位软件的运用,从而将故障排除。其中,故障定位软件主要包括脉冲计数型分断开关、重合器以及电压型分断开关等。在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中,无信道故障模式也容易出现问题,由于无信道故障模式不能采用脉冲计数型分断开关方式来断开短路的电流,但是,其可以对重合器开关的故障进行有效记忆,从而实现配网自动化系统。
2、 运行过程存在问题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对于技术与管理方面的要求极高,尽管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在各个地区已经逐步形成,但是由于技术缺陷与管理问题,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落实还是不彻底。技术不达标、管理跟不上,使得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在实际的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电力设备稳定性差、可靠性差的弊端,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地区,还存在着电压合格率低、线损率偏高的问题存在。有时发生事故之后,电力系统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供电。因此,要想实现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除了要进行设备的更新、技术的提升与管理上的创新之外,还需要对于出现的故障进行及时抢修。因此,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还有着很长的路子要走。
三、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创新策略
1、 确定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总方案
确定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总方案,主要是针对那些大型的区域电网而言的,需要根据当地电力系统的实际,建立相应的调控中心,同时运用智能综合配变终端TTU,从而实现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的目的。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总方案的确定,主要是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入手:第一,采用配变终端TTU。建立配变终端TTU,要实现对于电力系统的24小时值守,最好时采用间断值班的形式,確保配网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对于操作站,至少要配置两名以上的人员,对于配网进行改造,采用分层分布结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从而实现配网自动化的稳定性。第二,严格要求调控人员。调度人员是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实行的关键,调度人员在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电力企业需要通过严格要求,实现电力企业运行管理与维护的高效化。在调度人员安排上,需要提高调度人员综合素质,定期进行培训,提高调度人员专业素养,从而提高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水平。
2、 采用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做到技术与管理相结合
目前电力企业采用最多的是智能化监控技术,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进行管理监督。例如SCADA电网数据采集检测系统,它不仅仅具有用户检测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四遥功能,可以做到对于电网的实时监控。智能化监控系统所包含的子系统是很多的,包括SCADA、PAS等子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配网监控中心的合理搭配,组成计算机互联系统,从而将故障信息传达至检测中心,实现SCADA系统的功能全面话。另外,除了要采用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之外,还需要做到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以电网GIS 系统为基础,深化技术应用,实现以PMS 为源头的设备新投异动流程,遵循“源端维护、源端转换、信息共享”的原则,通过信息交互总线向配电自动化系统提供实时、准确的配电网络GIS 系统图模和PMS 系统相关台帐资料。
总结: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建设在电力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能显著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有效的进行故障的定位,及时的处理故障及恢复供电系统。尽管电力企业在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过程中,还是存在者很多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水平与质量。为此,深入研究当前我国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问题,创新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策略,是今后电力企业在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方面的重大课题与目标。
参考文献:
[1] 毛军. 关于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探讨[J]. 电源技术应用,2013(02):367.
[2] 哈长发.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157.
[3] 黄兢诗. 县级供电企业配网自动化的研究和应用[D]. 华南理工大学,2012(23):132.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思考;分析研究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电力输送能力不足的局面,并且新能源的开发难度也比较高,而配电自动化具有电网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高效性的特点,其是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测量技术、设备控制技术来实现的电力应用系统。进入21世纪,我国对于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水平,提高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质量,是目前我国电力部门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当下我国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模式,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存在问题,创新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策略,为我国电力企业在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一、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模式
1、 集中智能模式
集中智能模式是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的主要模式之一,它需要通过断路器将故障信息进行传达,主站接收到故障之后,对于故障进行定位,借助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对于故障进行隔离。在实际的集中智能模式实施过程中,电力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例如网损、负荷,通过主站计算原理,对于网损、负荷方案进行制定,从而保证电力配网集中智能模式的正常运转。作为常用的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模式之一,集中智能模式在运行过程中,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集中智能模式具有极强的灵活性,而且还可以根据故障检测,实现电力的自动优化,同时集中智能模式还可以通过人的指令进行运行方式的选择。第二,集中智能模式还可以对于各种数据,例如电压数据、电流数据、以及其他开关量的数据进行汇总,将数据汇总至主站或者是电力中心,从而使得远程遥控具有良好的通信功能。第三,集中智能模式还可以自动判断故障点,甚至还可以对于故障点进行切除,从而保护电力设备避免出现损害。
2、 分布智能模式
分布智能模式是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的另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集中智能模式,它对于检测故障的信息不通过主站,而是通过与FTU结合的断路器,确定故障区域的方式,从而分成电流和电压。这种分布智能模式尽管有着很多的优点,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缺点。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于分布智能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第一,分布智能模式对于电力用户与电力系统的冲击是很大的,如果处理不及时,很有可能直接使得电力系统出现断路,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二,分布智能模式需要定期对于断电保护值以及变电站重合闸次数进行适应调整,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第三,缺乏重合器的科学选择。举例来讲,电力企业电力系统重建之后,相关人员还需要对于电力系统开关重合器参数进行调整,而对于参数的调整是极为困难的,最终的结果便是参数的选择不合理不科学,导致双电源电力系统出现问题,甚至导致电力系统的瘫痪。
二、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存在问题
1、 网架设备存在问题
在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运行过程中,网架设备的处理是极为关键的问题,网架设备处理不好,直接导致电力系统的效率低下,导致电力系统的不稳定,对于网架设备问题的处理,最常用的是有信道故障处理模式,通过对于通信技术的处理,从而科学合理的对于各个区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控制。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有信道故障模式存在着很多的障碍。为此,无信道故障模式应运而生,无信道故障模式可以达到准确故障识别、隔离恢复供电等目的,实现故障位置的准确定位。通过对于故障定位软件的运用,从而将故障排除。其中,故障定位软件主要包括脉冲计数型分断开关、重合器以及电压型分断开关等。在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中,无信道故障模式也容易出现问题,由于无信道故障模式不能采用脉冲计数型分断开关方式来断开短路的电流,但是,其可以对重合器开关的故障进行有效记忆,从而实现配网自动化系统。
2、 运行过程存在问题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对于技术与管理方面的要求极高,尽管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在各个地区已经逐步形成,但是由于技术缺陷与管理问题,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落实还是不彻底。技术不达标、管理跟不上,使得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在实际的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电力设备稳定性差、可靠性差的弊端,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地区,还存在着电压合格率低、线损率偏高的问题存在。有时发生事故之后,电力系统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供电。因此,要想实现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除了要进行设备的更新、技术的提升与管理上的创新之外,还需要对于出现的故障进行及时抢修。因此,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还有着很长的路子要走。
三、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创新策略
1、 确定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总方案
确定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总方案,主要是针对那些大型的区域电网而言的,需要根据当地电力系统的实际,建立相应的调控中心,同时运用智能综合配变终端TTU,从而实现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的目的。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总方案的确定,主要是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入手:第一,采用配变终端TTU。建立配变终端TTU,要实现对于电力系统的24小时值守,最好时采用间断值班的形式,確保配网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对于操作站,至少要配置两名以上的人员,对于配网进行改造,采用分层分布结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从而实现配网自动化的稳定性。第二,严格要求调控人员。调度人员是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实行的关键,调度人员在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电力企业需要通过严格要求,实现电力企业运行管理与维护的高效化。在调度人员安排上,需要提高调度人员综合素质,定期进行培训,提高调度人员专业素养,从而提高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水平。
2、 采用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做到技术与管理相结合
目前电力企业采用最多的是智能化监控技术,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进行管理监督。例如SCADA电网数据采集检测系统,它不仅仅具有用户检测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四遥功能,可以做到对于电网的实时监控。智能化监控系统所包含的子系统是很多的,包括SCADA、PAS等子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配网监控中心的合理搭配,组成计算机互联系统,从而将故障信息传达至检测中心,实现SCADA系统的功能全面话。另外,除了要采用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之外,还需要做到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以电网GIS 系统为基础,深化技术应用,实现以PMS 为源头的设备新投异动流程,遵循“源端维护、源端转换、信息共享”的原则,通过信息交互总线向配电自动化系统提供实时、准确的配电网络GIS 系统图模和PMS 系统相关台帐资料。
总结: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建设在电力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能显著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有效的进行故障的定位,及时的处理故障及恢复供电系统。尽管电力企业在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过程中,还是存在者很多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水平与质量。为此,深入研究当前我国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问题,创新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策略,是今后电力企业在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方面的重大课题与目标。
参考文献:
[1] 毛军. 关于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探讨[J]. 电源技术应用,2013(02):367.
[2] 哈长发.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157.
[3] 黄兢诗. 县级供电企业配网自动化的研究和应用[D]. 华南理工大学,2012(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