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基于时代特征,充分剖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作出了评判,提出了具有创新思维的管理模式。针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采取了解剖麻雀的方法,得出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 时代特征 大学生特点 教育对策
1.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分析
1.1时代背景
社会竞争领域、虚拟领域、风险领域、多元文化“四大领域”的相互渗透与发展,形成了当代社会复杂系统,与以上领域相对应的竞争压力、信息压力、风险压力、选择压力“四大压力”相互交错,成为每个学生成长面临的客观问题。环境开放、多样多变、快速发展;信息流变、网络拓展、风险频发;自主自由、竞争激烈、分化明显是当今社会的特点,大学生在这一社会条件下成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社会背景下进行。
1.2成长环境与特点
1.2.1具有青年一般特点
与同龄青年一样,当代大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成长矛盾的凸显期,也是学习成长的黄金期。其思想觉悟高于普通民众,思想行为方式的时代特征非常敏感,概括起来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矛盾多、变化大、成长快,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学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
1.2.2思想行为特点
理想性与功利性并存,富有活力,充满理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关注未来的成长,表现出急功近利、犹豫不决、迷茫困惑和反复曲折等特点。
自主性与依赖性并存,自主性跟国家市场体制与民主政治制度分不开,依赖性指因不能得到全面成长或发展不完善,与时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矛盾性,易出现学习、生活、思想自主发展缺乏基础与动力等问题。
开放性与自我性交错,开放性是社会赋予大学生的时代特性;自我性是独立性、自主性过度的闭锁性表现;后者易导致逆反心理及行事不必要的反复与曲折。
稳健性与冲动性相伴,稳健性基于我国稳定社会局面;冲动性是面对社会突发冲突、危机所做出的过激、偏激反应,与青年不够成熟、理性有关。
1.2.3目标与价值选择特点
时代特征下大学生的目标和价值选择存在多元化,趋同与差异并存,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
物本价值选择与取向,重物质轻精神,重眼前轻长远的功利倾向,此类表现出急躁、浮躁、烦躁、焦躁的“心躁”状况,易诱发心理疾病。器本价值选择与取向,重科技轻人文,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学习浮泛、动力不足现象增多。神本价值选择与取向,宗教、迷信活动的影响,使得此类学生淡漠现实、消解意志。远大理想与爱国主义价值选择及取向,这一目标与价值取向是主流,社会竞争需要精神动力,市场社会化需要规范;高科技需要高人文,信息需要整合、创新;流动需要精神支柱;机遇与风险需要有“准备的头脑”。
1.2.4心理发展特点
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一方面,他们关心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他们与社会有一定的距离,实践能力不强;概念丰富而不稳定,导致他们的情感越来越丰富和深刻。追求独特性,价值观念尚不稳定,常处于波动、迷惘、抉择之中,情感不稳定,情绪变化起伏大;性意识的发展,大学生生理发育已基本完成,性意识的明朗化;智力发展达到高峰;社会需求迫切,渴望加入社会,这一心理特点,支配、指导着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大学时代的生活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2.基于时代特征和大学生特点的教育对策
2.1基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教育对策
第一,对事物的利弊进行深入分析,弄清楚影响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以提高自我能力为落脚点,将理想与目标进行分解,理性地促成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地减少曲折与反复,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充分认识自我,是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的基础。拓展知识面,正确导向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远大的理想。
第三,引导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全面客观、理性地认识事物的变化发展。
2.2基于大学生目标与价值选择动因分析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之所以出现一些不正确的价值选择与取向,是因为与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综合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由于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市场体制下的自主性与效益性,使得学生在认识获得自身利益合理性的时候,忽视了社会主体与个体对全局、长远利益的影响,从而出现一些功利主义。此外,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激励的市场竞争既有有利的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能力,但是又使得无法用竞争力量化的能力因素加以淡化。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教育顾问德怀特·艾伦曾说:“二十世纪,高等教育自发地把如何使学生变得‘聪明’当作了主要目的。当今,知识量已经翻了好几倍。高等教育忙于应付令人头晕目眩的新知识,无暇顾及价值观和道德教育。”“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变得聪明;一个是要使学生作有道德的人。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有道德,那么,我们就为社会带来了危害。”
2.3基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对策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时代特征和年龄特点,反映了社会变化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社会变革的深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竞争压力增大,大学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加,给大学时期学生带来人际关系压力、工作逾期压力,种种矛盾交织,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使得部分大学生存在诸多心理问题。
一是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教育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的品德修养,教育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用真诚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获得真诚的友谊。 二是采取各种途径,磨炼大学生的意志,提高情绪的调适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从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困境积极寻求解脱的途径并总结教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能做到自我正确的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
三是引导学生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根据客观现实条件,调整个人需要和心理期望,避免由于自己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或松懈情绪。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就要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
3.结语
文章结合时代特征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了具有一定指导实践意义的教育管理创新模式。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大业.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世纪桥,2010(09).
[2]龙兴跃.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及教育方法创新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0).
[3]欧阳智超.关于如何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15).
[4]肖文华,郎小娇,梁明.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探析[J].传承,2011(14).
[5]贺文阁,姚江.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分析与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2).
[6]黄蓉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J].高校理论战线,2008(03).
[7]吴琼.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历程及其启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0(01).
[8]马福运.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J].高校理论战线,2009(08).
[9]何会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研究[D].西南大学,2011.
[10]李春山.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关键词: 时代特征 大学生特点 教育对策
1.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分析
1.1时代背景
社会竞争领域、虚拟领域、风险领域、多元文化“四大领域”的相互渗透与发展,形成了当代社会复杂系统,与以上领域相对应的竞争压力、信息压力、风险压力、选择压力“四大压力”相互交错,成为每个学生成长面临的客观问题。环境开放、多样多变、快速发展;信息流变、网络拓展、风险频发;自主自由、竞争激烈、分化明显是当今社会的特点,大学生在这一社会条件下成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社会背景下进行。
1.2成长环境与特点
1.2.1具有青年一般特点
与同龄青年一样,当代大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成长矛盾的凸显期,也是学习成长的黄金期。其思想觉悟高于普通民众,思想行为方式的时代特征非常敏感,概括起来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矛盾多、变化大、成长快,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学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
1.2.2思想行为特点
理想性与功利性并存,富有活力,充满理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关注未来的成长,表现出急功近利、犹豫不决、迷茫困惑和反复曲折等特点。
自主性与依赖性并存,自主性跟国家市场体制与民主政治制度分不开,依赖性指因不能得到全面成长或发展不完善,与时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矛盾性,易出现学习、生活、思想自主发展缺乏基础与动力等问题。
开放性与自我性交错,开放性是社会赋予大学生的时代特性;自我性是独立性、自主性过度的闭锁性表现;后者易导致逆反心理及行事不必要的反复与曲折。
稳健性与冲动性相伴,稳健性基于我国稳定社会局面;冲动性是面对社会突发冲突、危机所做出的过激、偏激反应,与青年不够成熟、理性有关。
1.2.3目标与价值选择特点
时代特征下大学生的目标和价值选择存在多元化,趋同与差异并存,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
物本价值选择与取向,重物质轻精神,重眼前轻长远的功利倾向,此类表现出急躁、浮躁、烦躁、焦躁的“心躁”状况,易诱发心理疾病。器本价值选择与取向,重科技轻人文,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学习浮泛、动力不足现象增多。神本价值选择与取向,宗教、迷信活动的影响,使得此类学生淡漠现实、消解意志。远大理想与爱国主义价值选择及取向,这一目标与价值取向是主流,社会竞争需要精神动力,市场社会化需要规范;高科技需要高人文,信息需要整合、创新;流动需要精神支柱;机遇与风险需要有“准备的头脑”。
1.2.4心理发展特点
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一方面,他们关心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他们与社会有一定的距离,实践能力不强;概念丰富而不稳定,导致他们的情感越来越丰富和深刻。追求独特性,价值观念尚不稳定,常处于波动、迷惘、抉择之中,情感不稳定,情绪变化起伏大;性意识的发展,大学生生理发育已基本完成,性意识的明朗化;智力发展达到高峰;社会需求迫切,渴望加入社会,这一心理特点,支配、指导着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大学时代的生活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2.基于时代特征和大学生特点的教育对策
2.1基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教育对策
第一,对事物的利弊进行深入分析,弄清楚影响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以提高自我能力为落脚点,将理想与目标进行分解,理性地促成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地减少曲折与反复,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充分认识自我,是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的基础。拓展知识面,正确导向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远大的理想。
第三,引导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全面客观、理性地认识事物的变化发展。
2.2基于大学生目标与价值选择动因分析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之所以出现一些不正确的价值选择与取向,是因为与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综合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由于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市场体制下的自主性与效益性,使得学生在认识获得自身利益合理性的时候,忽视了社会主体与个体对全局、长远利益的影响,从而出现一些功利主义。此外,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激励的市场竞争既有有利的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能力,但是又使得无法用竞争力量化的能力因素加以淡化。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教育顾问德怀特·艾伦曾说:“二十世纪,高等教育自发地把如何使学生变得‘聪明’当作了主要目的。当今,知识量已经翻了好几倍。高等教育忙于应付令人头晕目眩的新知识,无暇顾及价值观和道德教育。”“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变得聪明;一个是要使学生作有道德的人。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有道德,那么,我们就为社会带来了危害。”
2.3基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对策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时代特征和年龄特点,反映了社会变化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社会变革的深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竞争压力增大,大学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加,给大学时期学生带来人际关系压力、工作逾期压力,种种矛盾交织,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使得部分大学生存在诸多心理问题。
一是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教育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的品德修养,教育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用真诚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获得真诚的友谊。 二是采取各种途径,磨炼大学生的意志,提高情绪的调适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从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困境积极寻求解脱的途径并总结教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能做到自我正确的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
三是引导学生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根据客观现实条件,调整个人需要和心理期望,避免由于自己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或松懈情绪。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就要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
3.结语
文章结合时代特征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了具有一定指导实践意义的教育管理创新模式。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大业.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世纪桥,2010(09).
[2]龙兴跃.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及教育方法创新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0).
[3]欧阳智超.关于如何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15).
[4]肖文华,郎小娇,梁明.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探析[J].传承,2011(14).
[5]贺文阁,姚江.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分析与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2).
[6]黄蓉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J].高校理论战线,2008(03).
[7]吴琼.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历程及其启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0(01).
[8]马福运.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J].高校理论战线,2009(08).
[9]何会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研究[D].西南大学,2011.
[10]李春山.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素质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