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充分发挥学科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不仅是一项基本内容,而且关系到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他们能够用普通话流利、情感化地朗读课文,显著提高小学生的语言和课文应用能力,加强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必要性;有效性措施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这句话我们能够看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学习其实就是语言学习,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朗读教育便是这一目标实现的有效措施。不过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这方面相对忽视,基本就是让学生随意朗读,缺乏科学指导,导致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朗读方式,朗读效率差。在这种背景下,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进行探究非常有必要,具体分析如下。
1 展开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研究必要性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开端,良好的教学方式、正确的引导措施有助于学生建立对课程学习的好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与高段学习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语文学科具有集综合性、奠基性与人文性等为一身的特点。其中,朗读教学作为十分基础的内容,其不仅将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大量的接触文本素材,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更将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愫,让他们结合自我理解与感受,在朗读中通过语调、声音、气息等调整,读出真情实感、读出童真童趣。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为节省课堂时间,部分教师习惯以老师范读代替学生的自主朗读,其更重视梳理文本中的知识结构、促进难重点讲授。因对朗读教学有所忽视,造成了师生间教学角色固定,教师对学情了解有限,学生对朗读不感兴趣等问题。为此,展开对朗读教学有效性研究,不仅符合新课标要求,更将突出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中心位置,拉近师生距离,促进学生掌握多样性的阅读方法,使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2 关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2.1 创造实践机会,培养朗读能力
首先,为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教师需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朗读机会。这样以来,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其感受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授课中,教师可以微课激趣的方式,使学生更为直观的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发展、亲如一家的国家。以“西南边陲不仅风景如画,更有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小学,那里有不同民族的小学生,他们團结友爱、一同学习、共享成长。接下来,让我们富有感情的进行大声朗读,去一览‘民族小学’的真容吧!”给学生提供朗读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具有自主朗读的意识。
2.2 融入创新方式,增强朗读兴趣
其次,为了增强朗读教学的生动性,教师还可在朗读引导中融入多元创新方式。譬如:可以分角色朗读、表演性朗读及小组朗读等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与求知欲。例如:在《蟋蟀的住宅》教学中,教师可以“接龙朗读”的小游戏,使课堂氛围更活跃。学生在聆听同伴朗读时,变得更加聚精会神,当轮到自己时,又会跟随情节发展,调整朗读的语调与状态,时不时融入肢体动作,使蟋蟀构建“豪宅”的过程生动的呈现在师生面前。通过朗读教学,促进语文教学能够逐层深入。
2.3 促进教学互动,提升朗读趣味
最后,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让他们在朗读中更具语文学习收获感,教师应重视促进师生、生生朗读互动,让语文学习变得妙趣横生。例如:在《将相和》的教学中,可创新朗读方式,以教师组织为主导,让学生们结组、选取自己更感兴趣的小故事,在微剧场演绎中、进行朗读。并进行组间的比拼,教师与各小组一同为表演组打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朗读中与同伴存在怎样的差距、表现的不足之处。并且,可将朗读学习的经验、感受汇总为一篇小练笔,使教师走近学生,实现朗读与写作的教学整合。通过在不同文本朗读中,选取最适宜的引导方式,使朗读学习变得有激情,让学生在课下自主练习朗读,争取更好地展现自我。
3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师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增进师生情谊,准确的掌握学情。进而,提升朗读教学的创新性,丰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感受,使其具备多种朗读能力,能够在有声阅读中是学习变得更投入、提高他们的表达水平。从而,促进教学的循序渐进,降低识字、文本分析及写作难度,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崔寿梅.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32):259-260.
[2]赵艳华.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设置与教学实践方式解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9):163.
[3]温莉.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4):168.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必要性;有效性措施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这句话我们能够看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学习其实就是语言学习,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朗读教育便是这一目标实现的有效措施。不过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这方面相对忽视,基本就是让学生随意朗读,缺乏科学指导,导致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朗读方式,朗读效率差。在这种背景下,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进行探究非常有必要,具体分析如下。
1 展开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研究必要性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开端,良好的教学方式、正确的引导措施有助于学生建立对课程学习的好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与高段学习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语文学科具有集综合性、奠基性与人文性等为一身的特点。其中,朗读教学作为十分基础的内容,其不仅将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大量的接触文本素材,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更将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愫,让他们结合自我理解与感受,在朗读中通过语调、声音、气息等调整,读出真情实感、读出童真童趣。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为节省课堂时间,部分教师习惯以老师范读代替学生的自主朗读,其更重视梳理文本中的知识结构、促进难重点讲授。因对朗读教学有所忽视,造成了师生间教学角色固定,教师对学情了解有限,学生对朗读不感兴趣等问题。为此,展开对朗读教学有效性研究,不仅符合新课标要求,更将突出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中心位置,拉近师生距离,促进学生掌握多样性的阅读方法,使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2 关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2.1 创造实践机会,培养朗读能力
首先,为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教师需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朗读机会。这样以来,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其感受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授课中,教师可以微课激趣的方式,使学生更为直观的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发展、亲如一家的国家。以“西南边陲不仅风景如画,更有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小学,那里有不同民族的小学生,他们團结友爱、一同学习、共享成长。接下来,让我们富有感情的进行大声朗读,去一览‘民族小学’的真容吧!”给学生提供朗读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具有自主朗读的意识。
2.2 融入创新方式,增强朗读兴趣
其次,为了增强朗读教学的生动性,教师还可在朗读引导中融入多元创新方式。譬如:可以分角色朗读、表演性朗读及小组朗读等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与求知欲。例如:在《蟋蟀的住宅》教学中,教师可以“接龙朗读”的小游戏,使课堂氛围更活跃。学生在聆听同伴朗读时,变得更加聚精会神,当轮到自己时,又会跟随情节发展,调整朗读的语调与状态,时不时融入肢体动作,使蟋蟀构建“豪宅”的过程生动的呈现在师生面前。通过朗读教学,促进语文教学能够逐层深入。
2.3 促进教学互动,提升朗读趣味
最后,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让他们在朗读中更具语文学习收获感,教师应重视促进师生、生生朗读互动,让语文学习变得妙趣横生。例如:在《将相和》的教学中,可创新朗读方式,以教师组织为主导,让学生们结组、选取自己更感兴趣的小故事,在微剧场演绎中、进行朗读。并进行组间的比拼,教师与各小组一同为表演组打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朗读中与同伴存在怎样的差距、表现的不足之处。并且,可将朗读学习的经验、感受汇总为一篇小练笔,使教师走近学生,实现朗读与写作的教学整合。通过在不同文本朗读中,选取最适宜的引导方式,使朗读学习变得有激情,让学生在课下自主练习朗读,争取更好地展现自我。
3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师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增进师生情谊,准确的掌握学情。进而,提升朗读教学的创新性,丰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感受,使其具备多种朗读能力,能够在有声阅读中是学习变得更投入、提高他们的表达水平。从而,促进教学的循序渐进,降低识字、文本分析及写作难度,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崔寿梅.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32):259-260.
[2]赵艳华.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设置与教学实践方式解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9):163.
[3]温莉.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