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越”作为一种展开情节的特殊技巧,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创作方面。近几年网上十分流行这方面的历史文、架空文和异界文,此类小说统称为“穿越小说”。
本文所谓的“穿越”,借鉴了“穿越小说”的说法,就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灵活恰当地插入抒情内容。通过巧妙的穿越,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激起读者思想的共鸣,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鲜明地表现主题,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那么,怎样在记叙文中“穿越”抒情呢?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好的抒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它一般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
(一)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它是直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手法。也就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当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作者打开心扉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
比如刘成章《安塞腰鼓》,当写到百十个壮汉击打腰鼓的舞姿和音响时,作者情不可遏,自然地抒发出赞叹之情:“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又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在写完了白杨树不平凡的特点之后,作者情不可遏,自然地发出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二)间接抒情
就是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
1. 因事缘情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对亲身经历的往事的回忆,通过对经历、体验的述说,来激起感情的波澜;因事而动情,在叙述的字里行间蕴含深沉的感情。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虽然通篇没有“父亲,我爱你”的直抒胸臆,但是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却渗透着作者的真挚感情。尤其是父亲为儿子爬月台买桔子的情景,令人潸然泪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
这段叙述描写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也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
2. 以物载情
大凡优秀文学作品,往往都会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一个个动人的物象。比如一辆纺车、三颗枸杞豆、七根火柴,还有冰心的小桔灯、白毛女的红头绳等。这些物象在文中或是承载一种精神,或是一种情爱,或是一段经历。这些情感的载体可以说是那一篇篇文学作品的形象代言人。譬如南宋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一诗: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写这首词时,他的抗金主张不能为南宋当权派所采纳,在政治上不断受到排挤和打击。于是他借梅花孤独冷落的处境和它坚贞不屈的情操,来表现自己的清高孤傲。
3. 借景抒情
“以我之情观万物,万物皆着我色”。情感不同,所描写的景物就不同。以情染景,情景交融,把所表达的情感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便是借景抒情。请看鲁迅先生《社戏》中“月夜行船”片段: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获准“出了门”的“我”,像飞出牢笼的小鸟,心里格外激动,这种滚烫的情致,作者不忍直吐,便假于“清香”“水气”和“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连山,从而使每一事物都渗入作者缕缕情思。作者也正是借景隐藏自己感情狂澜的。
4. 议中蕴情
好的文章总是刻意打造一些抒情或议论的句子,善于议中蕴情,以点明或揭示文章的中心,突出或强调自己的观点。这些抒情或议论的句子,大多言简意赅、词约意丰。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结尾一段: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作者在对紫藤萝瀑布作了形象而又生动的描写后,于结尾处在议论说理中抒发了对小小的紫藤萝花的赞美之情,既形成了全文的高潮,又含蓄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本文所谓的“穿越”,借鉴了“穿越小说”的说法,就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灵活恰当地插入抒情内容。通过巧妙的穿越,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激起读者思想的共鸣,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鲜明地表现主题,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那么,怎样在记叙文中“穿越”抒情呢?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好的抒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它一般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
(一)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它是直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手法。也就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当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作者打开心扉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
比如刘成章《安塞腰鼓》,当写到百十个壮汉击打腰鼓的舞姿和音响时,作者情不可遏,自然地抒发出赞叹之情:“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又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在写完了白杨树不平凡的特点之后,作者情不可遏,自然地发出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二)间接抒情
就是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
1. 因事缘情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对亲身经历的往事的回忆,通过对经历、体验的述说,来激起感情的波澜;因事而动情,在叙述的字里行间蕴含深沉的感情。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虽然通篇没有“父亲,我爱你”的直抒胸臆,但是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却渗透着作者的真挚感情。尤其是父亲为儿子爬月台买桔子的情景,令人潸然泪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
这段叙述描写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也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
2. 以物载情
大凡优秀文学作品,往往都会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一个个动人的物象。比如一辆纺车、三颗枸杞豆、七根火柴,还有冰心的小桔灯、白毛女的红头绳等。这些物象在文中或是承载一种精神,或是一种情爱,或是一段经历。这些情感的载体可以说是那一篇篇文学作品的形象代言人。譬如南宋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一诗: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写这首词时,他的抗金主张不能为南宋当权派所采纳,在政治上不断受到排挤和打击。于是他借梅花孤独冷落的处境和它坚贞不屈的情操,来表现自己的清高孤傲。
3. 借景抒情
“以我之情观万物,万物皆着我色”。情感不同,所描写的景物就不同。以情染景,情景交融,把所表达的情感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便是借景抒情。请看鲁迅先生《社戏》中“月夜行船”片段: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获准“出了门”的“我”,像飞出牢笼的小鸟,心里格外激动,这种滚烫的情致,作者不忍直吐,便假于“清香”“水气”和“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连山,从而使每一事物都渗入作者缕缕情思。作者也正是借景隐藏自己感情狂澜的。
4. 议中蕴情
好的文章总是刻意打造一些抒情或议论的句子,善于议中蕴情,以点明或揭示文章的中心,突出或强调自己的观点。这些抒情或议论的句子,大多言简意赅、词约意丰。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结尾一段: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作者在对紫藤萝瀑布作了形象而又生动的描写后,于结尾处在议论说理中抒发了对小小的紫藤萝花的赞美之情,既形成了全文的高潮,又含蓄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