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院前急救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31
资料与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2月收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90例。其中男6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1岁。现场需心肺复苏17例,心源性休克11例,心律失常9例,神志不清8例,单纯性胸痛45例。院前救护中死亡21例,而经救护并安全转运至ICU的病人69例。
结 果
院前救护中死亡率达23.3%。与报告ACS急性死亡率25%大致相当。ACS病情凶险,并发症多,作为县属医院的急诊工作者,在医疗条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只有争取以优质的救护服务来完成院前急救工作,做到细致,平稳地处理急症,安全无误地转诊病人。
急救护理:①120出车前的准备工作:农村120有急救电话时,因山区道路条件各异,远近距离不同,须格外细致询问来电者的详细情况。当有胸痛或不明原因晕厥病患须出诊时,事先叮嘱家属把病人平卧床上,不要随便搬动,以减少心肌耗氧。出诊途中即抓紧时间用电话了解患者平素的健康状况,包括血压高低,有否慢性病史,近期有否胸痛发作及发作特点有否改变等。并与医生一道做好问询记录。对道路条件差,救护车不能到达现场的病患,通知其家属用平板车将患者抬至救护车最易接近的地点,以利缩短行程,争取尽早实施医疗救护。②现场猝死病人的救护:现场遇有猝死患者,应先观察瞳孔,测量血压、脉搏及颈动脉搏动情况,并尽快摆放好病人体位,协助医生实施心肺复苏。当患者装有假牙时事先取出,使用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准备车载吸氧和除颤仪器。告之家属患者生命危急情况,积极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与配合。避免救护中的医患冲突的发生。进行复苏和除颤有效的病人尽快转诊至院内ICU进一步治疗。③胸痛的护理:当病人胸痛不止时,应尽快使用吗啡5~10mg皮下注射,必要时可1~2小时重复使用。吸氧2~4L/分。因为剧烈的胸痛不安,易发生休克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破裂。故除使用止痛剂外,还应做好病人的安慰工作,解释病情,克服紧张焦虑情绪,引导病人的积极反应。同时应当注意分别测量左右上肢血压,注意期间的差别。当两侧的血压差>20mmHg时,对大动脉的病变尤其是主动脉夹层的鉴别可能有很大的帮助。可避免错误地投入溶栓药物。而有些患者疼痛的发作可能极不典型,仅仅表现为胸前闷痛、上腹痛、牙痛、针刺样疼痛且无放射痛时应注意发现与ACS的相关性。这种病人当急诊人员来到门前时往往拒绝随车入院,这时需做好解释工作,如有糖尿病史或女性患者正在服用避孕药物时,容易掩盖病症,或胸痛可能不敏感,应仔细鉴别争取早期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④心源性休克的护理:ACS中的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通常是由于大面积左室心肌坏死和收缩功能减低,血压降低引起。其诊断通常以持续性低血压和重要脏器低灌注表现,如尿少、意识模糊、皮肤湿冷等。应及时应用升压药物及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救护车上的心电监护有时因为路途颠簸而P、R、BP值受干扰变化很大,不能真实反映患者的生命体征,这时护士应勤于测量,密切观察末梢循环及尿量,协助医生做好急救药品的不断调整,以利患者度过危险期。⑤心律失常的护理:ACS常并发心律失常,且多是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或心脏停搏,这是ACS死亡的另一主要原因,因此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显得极为重要。据资料显示对无禁忌证的ACS患者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预防心律失常发生能起到有益的作用;其次是胺碘酮对已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使用后可预防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应尽早给药。恶性心律失常并发时,常伴有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等症状,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安慰和防护工作,并领会患者及家属的感受,作为护理人员应保持护理行为的稳健,这样有利于安定家属及患者的情绪,避免刺激性言语及行为粗鲁,积极地开导有利于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甚至恐惧情绪,使患者及家属很好地接受并配合治疗救护工作。
讨 论
通过120接诊90例ACS病人后深切体会到,医务人员必须有扎实的急救知识,熟练地掌握抢救程序和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对ACS易发因素有较深的理解,对其难于鉴别的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及胆绞痛等应有深刻的认识,并能很好地处理ACS常见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中的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作为护理人员应做好血压、脉搏、心率的监护。及时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并注意患者心理护理及家属的安慰协调工作,积极配合医生的救护工作。当病员转到医院时应做好书面记录及交接班,和ICU一同安顿好病员,以便尽快对有指征患者行溶栓治疗或PCI治疗,积极挽救病人生命。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2规范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91-130.
2 何淑云,周忠泉,郭小玲,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18例治疗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7):884.
3 林鷧,王燕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中实用护理杂志,2010,2(26):43-4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31
资料与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2月收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90例。其中男6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1岁。现场需心肺复苏17例,心源性休克11例,心律失常9例,神志不清8例,单纯性胸痛45例。院前救护中死亡21例,而经救护并安全转运至ICU的病人69例。
结 果
院前救护中死亡率达23.3%。与报告ACS急性死亡率25%大致相当。ACS病情凶险,并发症多,作为县属医院的急诊工作者,在医疗条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只有争取以优质的救护服务来完成院前急救工作,做到细致,平稳地处理急症,安全无误地转诊病人。
急救护理:①120出车前的准备工作:农村120有急救电话时,因山区道路条件各异,远近距离不同,须格外细致询问来电者的详细情况。当有胸痛或不明原因晕厥病患须出诊时,事先叮嘱家属把病人平卧床上,不要随便搬动,以减少心肌耗氧。出诊途中即抓紧时间用电话了解患者平素的健康状况,包括血压高低,有否慢性病史,近期有否胸痛发作及发作特点有否改变等。并与医生一道做好问询记录。对道路条件差,救护车不能到达现场的病患,通知其家属用平板车将患者抬至救护车最易接近的地点,以利缩短行程,争取尽早实施医疗救护。②现场猝死病人的救护:现场遇有猝死患者,应先观察瞳孔,测量血压、脉搏及颈动脉搏动情况,并尽快摆放好病人体位,协助医生实施心肺复苏。当患者装有假牙时事先取出,使用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准备车载吸氧和除颤仪器。告之家属患者生命危急情况,积极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与配合。避免救护中的医患冲突的发生。进行复苏和除颤有效的病人尽快转诊至院内ICU进一步治疗。③胸痛的护理:当病人胸痛不止时,应尽快使用吗啡5~10mg皮下注射,必要时可1~2小时重复使用。吸氧2~4L/分。因为剧烈的胸痛不安,易发生休克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破裂。故除使用止痛剂外,还应做好病人的安慰工作,解释病情,克服紧张焦虑情绪,引导病人的积极反应。同时应当注意分别测量左右上肢血压,注意期间的差别。当两侧的血压差>20mmHg时,对大动脉的病变尤其是主动脉夹层的鉴别可能有很大的帮助。可避免错误地投入溶栓药物。而有些患者疼痛的发作可能极不典型,仅仅表现为胸前闷痛、上腹痛、牙痛、针刺样疼痛且无放射痛时应注意发现与ACS的相关性。这种病人当急诊人员来到门前时往往拒绝随车入院,这时需做好解释工作,如有糖尿病史或女性患者正在服用避孕药物时,容易掩盖病症,或胸痛可能不敏感,应仔细鉴别争取早期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④心源性休克的护理:ACS中的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通常是由于大面积左室心肌坏死和收缩功能减低,血压降低引起。其诊断通常以持续性低血压和重要脏器低灌注表现,如尿少、意识模糊、皮肤湿冷等。应及时应用升压药物及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救护车上的心电监护有时因为路途颠簸而P、R、BP值受干扰变化很大,不能真实反映患者的生命体征,这时护士应勤于测量,密切观察末梢循环及尿量,协助医生做好急救药品的不断调整,以利患者度过危险期。⑤心律失常的护理:ACS常并发心律失常,且多是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或心脏停搏,这是ACS死亡的另一主要原因,因此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显得极为重要。据资料显示对无禁忌证的ACS患者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预防心律失常发生能起到有益的作用;其次是胺碘酮对已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使用后可预防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应尽早给药。恶性心律失常并发时,常伴有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等症状,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安慰和防护工作,并领会患者及家属的感受,作为护理人员应保持护理行为的稳健,这样有利于安定家属及患者的情绪,避免刺激性言语及行为粗鲁,积极地开导有利于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甚至恐惧情绪,使患者及家属很好地接受并配合治疗救护工作。
讨 论
通过120接诊90例ACS病人后深切体会到,医务人员必须有扎实的急救知识,熟练地掌握抢救程序和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对ACS易发因素有较深的理解,对其难于鉴别的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及胆绞痛等应有深刻的认识,并能很好地处理ACS常见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中的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作为护理人员应做好血压、脉搏、心率的监护。及时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并注意患者心理护理及家属的安慰协调工作,积极配合医生的救护工作。当病员转到医院时应做好书面记录及交接班,和ICU一同安顿好病员,以便尽快对有指征患者行溶栓治疗或PCI治疗,积极挽救病人生命。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2规范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91-130.
2 何淑云,周忠泉,郭小玲,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18例治疗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7):884.
3 林鷧,王燕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中实用护理杂志,2010,2(2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