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土族《格萨尔》说唱”召开中期总结及规划会议

来源 :西北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03756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4月11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土族《格萨尔》说唱”中期总结及规划会议在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顺利召开,特别对《格萨尔》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院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建成了“格萨尔文化展厅”,甘肃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薛占平、西北民族大学副校长何烨分别发言,肯定了此项工作在保护文化遗产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为新建成的“格萨尔文化展厅”举行了揭牌仪式。
其他文献
1.《西北民族研究》的学术优势是对于西北民族研究成果的发表。所发表的论文皆有相当好的学术水平。
城乡统筹是一个地区全面发展的基础。虽然目前对城乡统筹的评价较多,每一种方法都有自身的特点,但是在城乡统筹评价中涉及大量的模糊信息。本文通过直觉模糊集方法对西北民族地区城乡统筹进行评价,认为西北民族地区城乡统筹总体水平较低,并且区域差异明显。
近期北欧和东欧的民俗学圈关注在全球化的文化环境整体变迁背景下的民俗学研究问题与方法,紧邻芬兰的爱沙尼亚的民俗学者冬季会议反映了这种动向。
百姓老话说":不怕不识货,单怕货比货"。"货比货"关键在"比",虽是举手之劳,但勤在现场,接地气,心怀民众。只要肯"比",真伪立现,还增长了识别者的"见识"。不肯下现场,不亲自去"比",靠在太师椅上听十人一词式汇报,就是"空对空"地扯淡。一旦陷入煞有介事的这类一面之词"游戏"里,往往被迷惑其中而一筹莫展,反把简单搅成复杂,为国添乱,徒陷庸人自扰之困。
笔者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发现当前甘青两省的"花儿"传承在传承人、传承时间和传承空间等方面面临诸多困境。笔者针对其主要问题,就政府主导下如何保障民众参与权、保护整体文化生态、避免过度商业化、积极支持学者的调查和研究工作等方面提出个人看法和建议。
期刊
云南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纳忠教授在1957年3月14日《云南日报》发表的《清代云南回族人与伊斯兰教文化》一文中说:“云南回族对伊斯兰学术的教学与研究,大约开始于元代……可以考得出的,大概开始于明末、清初。”清代中叶以后,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较以往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云南回族人马德新和马联元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一2月14日下午,当我接到林老归真的电话后,我第一反应是订机票,去北京,践行我们最后的约会!当晚11点半我到达北京。2月15日上午,我赶到位于牛街教子胡同小寺街的西城区回民殡仪馆,想探望“埋体”,只隔着冷藏室厚厚的铁门,为林老做了“杜阿宜”。16日晨礼后,我随众人最后一次探望“埋体”,其后跟随牛街礼拜寺“伊玛目”站了“者那则”,并到北京市回民公墓,和众人一起抬“埋体”、下葬,念“苏勒”(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