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学习和研究1998年《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和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对新旧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着重讨论新制度中的适用范围、会计科目及财务报表体系三方面的若干变化和改进。
【关键词】 医院会计制度,适用范围,会计科目,财务报表体系
财政部对1998年11月印发的《医院会计制度》(财会字[1998]58号)进行了全面修订,并于2010年12月31日发布了新《医院会计制度》(财会字[2010]27号)。新制度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新制度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医院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根据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要求,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充分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强化了医院的收支管理和成本核算,在医疗药品收支核算、会计科目和财务报告体系等方面凸显了一系列重大创新。
第一、明确制度适用范围
新制度第一部分第二条中明确规定,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所)、疗养院等,不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指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可参照本制度。也就是说新制度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排除在外。这主要是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在政策和管理上的较大差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职能定位、财务管理方法、补偿政策及会计核算等方面都明显有别于公立医院,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门制定了会计制度。
第二、建立科学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
新制度对科目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完善,充实了各科目的确认、计量等核算内容,使医院的日常核算依据更为明确。原制度中会计科目为43 个总账科目,新制度中为52 个总账科目。变动如下:
一、资产类科目中新增“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预付账款”、“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减少了“药品进销差价”、“开办费”;将“现金”改为“库存现金”,“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改为“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在加工材料”改为“在加工物资”,“对外投资”改为“长期投资”,并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原制度中,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是提取修购基金,在医院购进固定资产时通过“专用基金”科目核算,并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这会导致医院的固定资产价值偏高,不利于真实反映资产价值,新制度中引入“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助于医院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医院真实的整体资产状况。随着医院的发展有些无形资产已经减值或者不具备无形资产的性质,通过“累计摊销”科目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来保障无形资产价值的真实性。新制度减少了“药品进销差价”是为适应将来为打破以药补医的局面取消药品加成的改革。对外投资科目的变化反映了医院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负债类科目中新增了“应付票据”、“应缴款项”、“应交税费”;减少了“应缴超收款”科目;“应付工资”改为“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由于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科目,药品核算实行零差价,而原制度中,“應缴超收款” 科目核算医院上缴的超过核定比例的药品收入,所以将其取消。
三、净资产类科目中新增“待冲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科教项目结转”;减少了“固定基金”;将“收支结余”改为“本期结余”。由于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改变,“固定基金”科目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新制度将其取消。由于原制度没有将科教资金纳入收支管理,而是作为专用基金核算或者作为往来账处理,这导致医院整体收入数据的不健全,也就不能真正反映医院的收支情况,新制度明确了将医疗与科研项目合理划分,将科教项目纳入了收支管理。
四、收支类科目中新增“科教项目收入”、“财政项目支出”和“科教项目支出”;取消了“药品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财政专项支出”;将“药品支出”和“医疗支出”改为“医疗业务成本”。新制度规定,根据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划分的原则,合理调整医院收支分类,配合推进医药分开改革进程,弱化药品加成对医院的补偿作用,将药品收支纳入医疗收支统一核算,根据业务活动需要,收支分类中单独核算科研、教学项目收支。
第三、完善财务报表体系
新制度下的报表体系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现金流量表和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一系列的成本报表。报表体系比较完整,而且,与企业的会计报表已经非常相似。首先,新增了现金流量表,有助于加强医院对现金的规划和管理,从而提高医院整体的资金使用效率。其次,最吸引人的是一系列的成本报表,它们可以把医院各种各样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成本展示出来。同时,公众可以通过成本报表了解医疗收费情况并予以监督。最后,医院要编制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这张报表将方便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医院进行监管, 实际上兼顾了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需求。这一系列变化一方面增强了通用性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使其与国际惯例和企业会计更为协调,另一方面也兼顾了医院的实际情况,使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更为完整,以满足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此次医院会计制度的修订,有利于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维护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它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必将为进一步推动医改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卫生部. 医院会计制度(财会字[1998]58号)[s].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 财政部,卫生部. 医院财务制度(财会字[2010]27号)[s].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12.31
[3] 财政部王军副部长答记者问,2011
【关键词】 医院会计制度,适用范围,会计科目,财务报表体系
财政部对1998年11月印发的《医院会计制度》(财会字[1998]58号)进行了全面修订,并于2010年12月31日发布了新《医院会计制度》(财会字[2010]27号)。新制度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新制度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医院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根据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要求,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充分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强化了医院的收支管理和成本核算,在医疗药品收支核算、会计科目和财务报告体系等方面凸显了一系列重大创新。
第一、明确制度适用范围
新制度第一部分第二条中明确规定,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所)、疗养院等,不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指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可参照本制度。也就是说新制度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排除在外。这主要是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在政策和管理上的较大差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职能定位、财务管理方法、补偿政策及会计核算等方面都明显有别于公立医院,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门制定了会计制度。
第二、建立科学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
新制度对科目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完善,充实了各科目的确认、计量等核算内容,使医院的日常核算依据更为明确。原制度中会计科目为43 个总账科目,新制度中为52 个总账科目。变动如下:
一、资产类科目中新增“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预付账款”、“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减少了“药品进销差价”、“开办费”;将“现金”改为“库存现金”,“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改为“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在加工材料”改为“在加工物资”,“对外投资”改为“长期投资”,并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原制度中,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是提取修购基金,在医院购进固定资产时通过“专用基金”科目核算,并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这会导致医院的固定资产价值偏高,不利于真实反映资产价值,新制度中引入“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助于医院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医院真实的整体资产状况。随着医院的发展有些无形资产已经减值或者不具备无形资产的性质,通过“累计摊销”科目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来保障无形资产价值的真实性。新制度减少了“药品进销差价”是为适应将来为打破以药补医的局面取消药品加成的改革。对外投资科目的变化反映了医院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负债类科目中新增了“应付票据”、“应缴款项”、“应交税费”;减少了“应缴超收款”科目;“应付工资”改为“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由于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科目,药品核算实行零差价,而原制度中,“應缴超收款” 科目核算医院上缴的超过核定比例的药品收入,所以将其取消。
三、净资产类科目中新增“待冲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科教项目结转”;减少了“固定基金”;将“收支结余”改为“本期结余”。由于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改变,“固定基金”科目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新制度将其取消。由于原制度没有将科教资金纳入收支管理,而是作为专用基金核算或者作为往来账处理,这导致医院整体收入数据的不健全,也就不能真正反映医院的收支情况,新制度明确了将医疗与科研项目合理划分,将科教项目纳入了收支管理。
四、收支类科目中新增“科教项目收入”、“财政项目支出”和“科教项目支出”;取消了“药品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财政专项支出”;将“药品支出”和“医疗支出”改为“医疗业务成本”。新制度规定,根据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划分的原则,合理调整医院收支分类,配合推进医药分开改革进程,弱化药品加成对医院的补偿作用,将药品收支纳入医疗收支统一核算,根据业务活动需要,收支分类中单独核算科研、教学项目收支。
第三、完善财务报表体系
新制度下的报表体系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现金流量表和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一系列的成本报表。报表体系比较完整,而且,与企业的会计报表已经非常相似。首先,新增了现金流量表,有助于加强医院对现金的规划和管理,从而提高医院整体的资金使用效率。其次,最吸引人的是一系列的成本报表,它们可以把医院各种各样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成本展示出来。同时,公众可以通过成本报表了解医疗收费情况并予以监督。最后,医院要编制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这张报表将方便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医院进行监管, 实际上兼顾了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需求。这一系列变化一方面增强了通用性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使其与国际惯例和企业会计更为协调,另一方面也兼顾了医院的实际情况,使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更为完整,以满足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此次医院会计制度的修订,有利于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维护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它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必将为进一步推动医改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卫生部. 医院会计制度(财会字[1998]58号)[s].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 财政部,卫生部. 医院财务制度(财会字[2010]27号)[s].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12.31
[3] 财政部王军副部长答记者问,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