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配时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hod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李老师的数学课,偶尔能听见白板发出的低沉短促的蜂鸣,而只要这种蜂鸣声响起,李老师是一定要转换教学形式的。无论是生硬转移还是无痕对接,“转换”却是一定的。一开始,我以为这是计算机故障,但看课的次数多了,听见蜂鸣的次数也渐渐多了起来,这时我才意识到,它是一种有意的设置。
  下课后我曾问李老师:“你为什么要设置蜂鸣呢?”
  他对我说:“提醒我,这一时段的教学时间到了。”
  “课堂上有这种响动,会不会影响学生注意?”
  “有点,但比起我们收获的课堂效率来说,还是划算的。”
  “课堂效率?”
  “是的。”
  ● 时间需要规划
  笔者看课所在学校的数学组以研究教学效率为重心,并把课堂时间的分段控制纳入研究范围已经是半年前的事了。这源于李老师一次在学校论坛上的发言。
  在那次发言中,李老师列举的一组数字震惊了整个学校,连参会的教研员也感到惊愕。不久,在校长的推动下,这个“课堂时间分段控制”议题就正式纳入了校本研究。
  这是一组怎样的数据,会引起如此重视?
  原来,李老师最近几个月一直在观察数学课堂上的时间分配问题。为了研究方便,他将教师采用的教学形式划分为三类:第一类,讲授,包括概念辨析、课堂引入、复习。第二类,练习,包括学生自学、讨论、实验、答问等。第三类,点评,包括学生之间的讲评。
  他首先认真分析了自己的教学视频,在统计了42节课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大凡自己满意的课,第一类教学用时约占30%,第二类约为40%,第三类约为20%,有10%左右的时间在无效教学。
  他怀疑这是由于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掌控课堂的能力有限,于是带着这个“有色眼镜”,他连续观察了几位老师的24节课,并把观察结果也用这个框框进行了平均处理,得出的数字是:第一类教学时间占50%,第二类为35%,第三类时间只有5%,另外也有10%为无效用时。接着,他提取了学生反映比较好的14节视频再行分析,结果第一类教学时间占34%,第二类为47%,第三类只有12%,另外有7%是无效用时。这个比例与自己的感觉比较接近,于是他做了一次大胆推测,在第一、第二、第三类教学用时的比例为3﹕4﹕2时,课堂教学的效率比较理想。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特地邀请教学校长、学校科研部主任一起又看了7节课,而且还申请去外校名师工作室听了3次课,当他将这10节课的视频回放,并与自己建立的课时分段模式对照时,他的心舒坦了。因为在那5节得到教师、学生和教师本人充分认可的数学课中,教学用时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类的比值为3.3﹕4.1﹕1.8,与自己之前提出的比值3﹕4﹕2非常接近。
  他对那些没有被大家认可,尤其是没有被学生认可的3节课做了一次特别分析,发现这3节课中教师用于点评的教学时间都不到5%。
  难道教师的点评关乎课堂教学的效率?
  由于实验条件限制,他将这一猜想报告了校长,得到了校长的支持,并在科研部的安排下,做了3次对比研究,6位教师非常认真但毫不知情的6节课结束后,他与校长、科研部主任一起分析学生充分肯定的3节课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类用时的比例为3.2﹕3.9﹕1.9;而这3节课与不太理想的3节课的学生课后检测成绩比为91.6﹕82.4,前者竟比后者高出近9分。
  有了这个证据,他便在星期三的教研会议上,利用2节视频课,具体分析了课堂上教学用时的类型,并做了分段统计,提出科学管理教学用时的必要和大致分配比。
  也正因为有了这次研讨,教师们第一次接触了“三类用时”这一概念,认识到教师评点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重大影响。
  几个月过去了,期末调研考试结束时,李老师所在年级组的数学成绩第一次跨入全县的前三名。
  校长说:“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包括视频、数据库、PPT)来研究自己,是促进专业化发展的蹊径,是我们必须长期坚守的教研新常态。而要获得课堂高效,落实‘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没有这种基于信息技术背景的教研新常态是不行的。”
  ● “微点”热
  研究课堂教学怎样科学配时是许多教师想过的问题,但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后,许多人却忙于猎奇,而忘记了基础研究。李老师的研究,引起了教师们的重新关注,从而把大家带进了一个教研新常态。
  众所周知,教学是需要互动的。互动越频繁,越深刻,学生的收益就会越大。而在李老师列出的三种教学时段中,只有“点评”能够满足上面的三个“越”。因此,扩展点评的时空,教学的效果自然会好。
  总听见老师们讲,“要学会评价,要给学生多一点喝彩,这是教育成功的窍门之一”。不错,学生是希望老师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鼓励,但如果“喝彩”变得空洞甚至虚伪,是不是也能收到理想效果?
  回答是否定的。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友好并深刻地点评他们的学习,才能形成课堂上的正能量,就像学生所总结的:教师的点评要“少,但要精”,要“善,但要准”。
  “少”“善”“精”“准”这四个字,实际上就是给教学点评定了调,它与今天农村精准扶贫的策略十分相像,“点评”就是“教学扶贫”。“贫”就是学生的学习没到“位”,而在学生的学习没有到位时,教师的即时点评,不仅在推动没有到位的学生,也在警醒全体学生。
  在李老师提供的视频中,我们发现,那些教学效率较高的课堂,教师在点评学生的学习时都比较具体、深刻,尤其是在指出学生的不足时,几乎都分析了产生错误的思路根源。而在那几节不理想的课堂上,并不是教师没有点评,而是点评中的肯定较空洞、宽泛,没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不能触动学生的深刻反思。用学生的话说,这种点评是“风油精”,是可以泛用的。
  学生的话引发了教师们的思考,是啊,点评怎样才能走出“风油精”的泛泛模式?
  为此,李老师提取了7位教师针对9位学生的点评视频,并且补充了当时的背景,制作了9个“微点”。当这9个小视频一起出现在教研会议上时,老师们的眼睛发亮了。
  原来,教学还可以这样研究。
  从李老师收集的课堂视频看,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比较科学地配置课堂用时,尤其关注了合作学习的引进,但是,我们也发现,这样开展针对性点评,保证针对性点评的“时空”还明显不足。
  针对性点评,为什么既要“时”又要“空”,这个“时”与“空”又有什么具体要求?
  我们再来回看学生提出的“少”“善”“精”“准”四个字。仔细审视不难发现,其中的“少”“精”“准”都在讲“时”与“空”,不仅在讲点评的即时性,也在讲点评需要的长度与宽度。如果没有即时性,“时”过“境”迁,就不可能把师与生的思维和谐地链接起来,从而深化学生的学习;如果没有一定的“长度”,点评就不会深入,不能充分展示教师的经验与智慧,引发师生双方的思维碰撞。课堂教学不是“一对一”教学,没有一定的“宽度”,就不可能启发全体。
  正因为如此,李老师及教研组才将精选的“微点”,变成了校园网中点击率最高的视频栏目,成了教研新常态中那道最有活力、最靓丽的文化风景。
其他文献
以水磨湾大桥为例,介绍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要点与经验,为同类桥型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基于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分别讨论了均质土坝和各向异性土坝多个位置坝基防渗帷幕对浸润线和渗流量的影响,阐述了浸润线和渗流量变化的一般趋势,得出了均质土坝最有利的坝基防渗
今天,先来讲几个故事。  说欧洲二十年来,一直在追查一位跨国女性杀手,至少在几十起莫名其妙的杀人现场中,相关调查人员发现了这位杀手的踪迹,根据DNA的检测报告,可以毫无疑义地肯定多起事件都与同一个人有关。关于这位杀手,人们有很多情怀故事的猜想,也有作品将此事描写得惟妙惟肖。直到后来,一个在警察眼皮底下的人被杀,身上同样有此杀手的DNA,调查者这才意识到可能哪里出了问题,科学家们从检测DNA的棉签入
重庆李家沱长江大桥南北引道是通过李家沱长江大桥连接巴南区和九龙坡区的主要通道.但是,该道路服务水平极差,交通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路面的整治
目的探讨信心护理在择期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运用及对术前术中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
众所周知,在中考、高考的强大压力下,一切与之不能直接关联的事物,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漫画教学在中小学属于副科,一些有才华的学生怕影响主科的学习,只能放弃进一步学习漫画,最多
目的研究分析阿司匹林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01月~07月在南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2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
目的围绕药用菊花的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及主成分分析工作展开相应研究。方法分别对不同产地药用菊花中5-咖啡酰奎宁酸、4-咖啡酰奎宁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
目的探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中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以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6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
目的观察分析胫腓骨远端骨折治疗中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的应用价值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共98例设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