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郑州市文化产业呈现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文化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规模小、品牌建设不足、产业层次偏低、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1-000-02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也以其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特点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国家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计划要在2015年使文化产业的总产值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5%,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由于文化产业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前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产值甚至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要发挥文化在中华民族重新崛起中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离不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我国的文化产业在未来若干年里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作为河南省的第一大城市,也是省会城市,郑州市在中原经济区城市群中处于核心地位,郑州市文化产业在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中起着引领和示范的作用。考察分析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中原经济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也可以给整个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郑州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60.0%。因此,分析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可以基本了解全市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情况。本文中所采用数据均来自河南省统计局网站。
一、总体发展情况
(一)单位数及从业人员情况
2014年,郑州市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496家,比上年增加125家,增长33.7%;吸纳从业人员9.4万人,比上年增长18.0%。
从行业类别看,文化制造业单位数占32.3%,从业人员占40.9%,分别比上年下降了10.8和2.4个百分点;文化批零业单位数占17.1%,从业人员占4.1%,分别比上年下降了2.3和1.2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单位数占50.6%,从业人员占55.0%,分别比上年提高13.1和3.6个百分点。(见表1)
从活动性质看,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单位数占59.1%,从业人员占64.5%,分别比上年提高9.8和1.6个百分点;从事“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包括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及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单位数占40.9%,从业人员占35.5%,分别比上年下降了9.8和1.6个百分点。
(二)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6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拥有资产711.6亿元,增长36.5%;实现利税总额94.7亿元,增长13.1%。
从营业收入看:文化制造业占59.2%,比上年下降5.3个百分点;文化批零业占17.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占22.9%,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占47.8%,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从事“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占52.2%,比上年下降5.8个百分点。(见表2)
从资产总计看:文化制造业占33.7%,比上年下降7.5个百分点;文化批零业占10.9%,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占55.3%,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占67.8%,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从事“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占32.2%,比上年下降6.4个百分点。
从利税总额看:文化制造业占72.5%,比上年下降3.8个百分点;文化批零业占3.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占24.2%,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占43.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从事“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占52.2%,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
二、2014年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发展特点
(一)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
2014年,郑州市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496家,比上年增加125家,增长33.7%;实现营业收入6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拥有资产711.6亿元,增长36.5%;实现利税总额94.7亿元,增长13.1%;吸纳从业人员9.4万人,增长18.0%;初步核算,实现增加值158.8万元,增长24.2%。
(二)文化服务业快速发展,文创企业贡献大
2014年,全市文化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多项指标的增长速度高于其它行业,在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251家,比上年增加了112家,增长80.6%;吸纳从业人员5.1万人,增长26.3%;实现营业收入150.6亿元,增长60.9%;拥有资产393.9亿元,增长58.6%;实现利税总额23.0亿元,增长28.4%。
在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以下简称文创企业)的贡献大。2014年,在全市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中共有文创企业115家,比上年增加了48家,对文化服务业的贡献率42.9%;吸纳从业人员1.7万人,增长42.2%,贡献率46.7%;实现营业收入70.7亿元,增长84.6%,贡献率56.9%;实现利税总额10.3亿元,增长42.8%,贡献率60.6%。
(三)文化制造业占比有所下降,但仍居主体地位
从单位数和从业人员及主要经济指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2014年,文化产品制造业的多项指标在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在主要经济指标中,仍居主体地位。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品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38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的59.2%;实现利税总额68.7亿元,增长7.5%,占比72.5%;实现增加值95.0亿元,增长13.7%,占比59.9%。 (四)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县市区之间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从单位分布看:2014年金水区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130家,占全市总量的26.2%,是排在第二位新密市(66家)的1.97倍,而单位数最少的上街区仅有4家。
三、应关注的问题
(一)单位规模偏小,有影响力文化品牌极其缺乏
从单位规模看,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中有大型企业30家,占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中型企业96家,占19.4%,下降1.9个百分点;小型企业332家,占66.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微型企业38家,占7.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从营业收入看,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138家,而湖南省长沙市超亿元企业达到321家。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没有一家,排在第一位的也仅有30.3亿元。
现代企业的高层次竞争是品牌竞争,企业的文化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也是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一个品牌的崛起将带动和他相关的产业共同发展。而郑州市在文化品牌建设方面也只是处在刚起步阶段。
(二)产业层次水平偏低
从产业结构看:在超亿元企业中文化制造业占比过大,且多集中在文化用纸制造和印刷复制服务等传统领域,基本处于文化产业链的低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大。2014年,全市超亿元文化产业企业中文化制造业95家,占68.9%,实现营业收入358.7亿元,占64.3%。(见表3)
现代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文化产品生产与现代科技的高度融合,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大规模的文化创新和传播领域的重大革命,而目前郑州的文化产业发展在与高新技术的结合上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在对中原地区灿如星河的传统文化遗存的现代创意开发上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三)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盈利能力也称获利能力,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的营业利税率(利税总额/营业收入)为14.4%,比上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资产利税率(利税总额/资产合计)13.3%,下降2.8个百分点:户均利税额1910万元,下降15.4%;人均利税额10.1万元,下降4.7%。从文化产业的十个大类看,处于文化产业核心的“新闻出版发行服务”盈利能力下降最为明显。2014年“新闻出版发行服务”营业利税率、资产利税率分别下降4.5和3.1个百分点,户均利税额和人均利税额分别下降了31.4%和23.2%。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势必影响全市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分析,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呈现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文化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规模小、品牌建设不足、产业层次偏低、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相当一部分政府管理者中,仍然缺乏对于文化产业在地区整体发展中重要要作用的正确认识,这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需要相关政府机构发挥宣传教育作用,促进整个社会对文化产业的重新认识,进一步更新观念,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氛围。
(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新兴行业
网络文化、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动漫产业、广告及会展等文化产业中的新兴行业,是文化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应该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领域。
(三)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文化大企业,大品牌,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郑州市的文化产业单位规模较小,产品竞争力较弱,所以需要政府发挥调控职能,综合运用政策、法律、金融的手段,扶持大型文化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开发有市场、有潜力的文化品牌,如大型功夫实景演出“禅宗音乐大典”,具有河南特色的戏曲电视节目“梨园春”,面对儿童的“快乐星球”、“小樱桃”等品牌;着力打造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中国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
参考文献:
[1]刘涛,赵君,陈巧云.郑州市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状况与政策建议[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
[2]马鹏程,马斐斐.郑州市文化产业综合评价[J].企业导报,2009.
[3]魏代俊.郑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原工学院,2012.
作者简介:陈勋宇,男,河南中医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1-000-02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也以其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特点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国家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计划要在2015年使文化产业的总产值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5%,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由于文化产业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前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产值甚至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要发挥文化在中华民族重新崛起中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离不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我国的文化产业在未来若干年里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作为河南省的第一大城市,也是省会城市,郑州市在中原经济区城市群中处于核心地位,郑州市文化产业在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中起着引领和示范的作用。考察分析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中原经济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也可以给整个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郑州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60.0%。因此,分析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可以基本了解全市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情况。本文中所采用数据均来自河南省统计局网站。
一、总体发展情况
(一)单位数及从业人员情况
2014年,郑州市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496家,比上年增加125家,增长33.7%;吸纳从业人员9.4万人,比上年增长18.0%。
从行业类别看,文化制造业单位数占32.3%,从业人员占40.9%,分别比上年下降了10.8和2.4个百分点;文化批零业单位数占17.1%,从业人员占4.1%,分别比上年下降了2.3和1.2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单位数占50.6%,从业人员占55.0%,分别比上年提高13.1和3.6个百分点。(见表1)
从活动性质看,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单位数占59.1%,从业人员占64.5%,分别比上年提高9.8和1.6个百分点;从事“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包括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及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单位数占40.9%,从业人员占35.5%,分别比上年下降了9.8和1.6个百分点。
(二)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6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拥有资产711.6亿元,增长36.5%;实现利税总额94.7亿元,增长13.1%。
从营业收入看:文化制造业占59.2%,比上年下降5.3个百分点;文化批零业占17.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占22.9%,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占47.8%,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从事“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占52.2%,比上年下降5.8个百分点。(见表2)
从资产总计看:文化制造业占33.7%,比上年下降7.5个百分点;文化批零业占10.9%,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占55.3%,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占67.8%,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从事“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占32.2%,比上年下降6.4个百分点。
从利税总额看:文化制造业占72.5%,比上年下降3.8个百分点;文化批零业占3.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占24.2%,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占43.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从事“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占52.2%,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
二、2014年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发展特点
(一)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
2014年,郑州市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496家,比上年增加125家,增长33.7%;实现营业收入6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拥有资产711.6亿元,增长36.5%;实现利税总额94.7亿元,增长13.1%;吸纳从业人员9.4万人,增长18.0%;初步核算,实现增加值158.8万元,增长24.2%。
(二)文化服务业快速发展,文创企业贡献大
2014年,全市文化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多项指标的增长速度高于其它行业,在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251家,比上年增加了112家,增长80.6%;吸纳从业人员5.1万人,增长26.3%;实现营业收入150.6亿元,增长60.9%;拥有资产393.9亿元,增长58.6%;实现利税总额23.0亿元,增长28.4%。
在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以下简称文创企业)的贡献大。2014年,在全市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中共有文创企业115家,比上年增加了48家,对文化服务业的贡献率42.9%;吸纳从业人员1.7万人,增长42.2%,贡献率46.7%;实现营业收入70.7亿元,增长84.6%,贡献率56.9%;实现利税总额10.3亿元,增长42.8%,贡献率60.6%。
(三)文化制造业占比有所下降,但仍居主体地位
从单位数和从业人员及主要经济指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2014年,文化产品制造业的多项指标在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在主要经济指标中,仍居主体地位。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品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38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的59.2%;实现利税总额68.7亿元,增长7.5%,占比72.5%;实现增加值95.0亿元,增长13.7%,占比59.9%。 (四)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县市区之间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从单位分布看:2014年金水区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130家,占全市总量的26.2%,是排在第二位新密市(66家)的1.97倍,而单位数最少的上街区仅有4家。
三、应关注的问题
(一)单位规模偏小,有影响力文化品牌极其缺乏
从单位规模看,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中有大型企业30家,占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中型企业96家,占19.4%,下降1.9个百分点;小型企业332家,占66.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微型企业38家,占7.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从营业收入看,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138家,而湖南省长沙市超亿元企业达到321家。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没有一家,排在第一位的也仅有30.3亿元。
现代企业的高层次竞争是品牌竞争,企业的文化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也是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一个品牌的崛起将带动和他相关的产业共同发展。而郑州市在文化品牌建设方面也只是处在刚起步阶段。
(二)产业层次水平偏低
从产业结构看:在超亿元企业中文化制造业占比过大,且多集中在文化用纸制造和印刷复制服务等传统领域,基本处于文化产业链的低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大。2014年,全市超亿元文化产业企业中文化制造业95家,占68.9%,实现营业收入358.7亿元,占64.3%。(见表3)
现代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文化产品生产与现代科技的高度融合,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大规模的文化创新和传播领域的重大革命,而目前郑州的文化产业发展在与高新技术的结合上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在对中原地区灿如星河的传统文化遗存的现代创意开发上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三)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盈利能力也称获利能力,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的营业利税率(利税总额/营业收入)为14.4%,比上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资产利税率(利税总额/资产合计)13.3%,下降2.8个百分点:户均利税额1910万元,下降15.4%;人均利税额10.1万元,下降4.7%。从文化产业的十个大类看,处于文化产业核心的“新闻出版发行服务”盈利能力下降最为明显。2014年“新闻出版发行服务”营业利税率、资产利税率分别下降4.5和3.1个百分点,户均利税额和人均利税额分别下降了31.4%和23.2%。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势必影响全市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分析,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呈现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文化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规模小、品牌建设不足、产业层次偏低、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相当一部分政府管理者中,仍然缺乏对于文化产业在地区整体发展中重要要作用的正确认识,这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需要相关政府机构发挥宣传教育作用,促进整个社会对文化产业的重新认识,进一步更新观念,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氛围。
(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新兴行业
网络文化、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动漫产业、广告及会展等文化产业中的新兴行业,是文化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应该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领域。
(三)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文化大企业,大品牌,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郑州市的文化产业单位规模较小,产品竞争力较弱,所以需要政府发挥调控职能,综合运用政策、法律、金融的手段,扶持大型文化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开发有市场、有潜力的文化品牌,如大型功夫实景演出“禅宗音乐大典”,具有河南特色的戏曲电视节目“梨园春”,面对儿童的“快乐星球”、“小樱桃”等品牌;着力打造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中国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
参考文献:
[1]刘涛,赵君,陈巧云.郑州市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状况与政策建议[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
[2]马鹏程,马斐斐.郑州市文化产业综合评价[J].企业导报,2009.
[3]魏代俊.郑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原工学院,2012.
作者简介:陈勋宇,男,河南中医学院人文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