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年前《蜕变》已经在布达佩斯获了大奖,11月底的阿姆斯特丹电影节也将其列为入围纪录片。正巧有个法国的电视节委托我推荐中国的优秀纪录片,我也将这部片子介绍了过去。以下是我的推荐信函全文。
2001年,杨干才、王毅夫妇作为摄影爱好者沿中越边境线一路行走,他们来到了一个叫曼蚌的佤族村寨,这是一个群山环抱中的部落。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的人们没有被现代文明所影响,仍然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此时,这对夫妇在中国一个省会城市经营一家广告公司,有着稳定的生活,然而在曼蚌的发现使他们决定卖掉公司,搬到曼蚌小寨居住。临进山时,他们购买了一个SONY PD150摄像机,准备为自己的隐居生活做一些影像记录。
一座新的房屋出现在曼蚌小寨,这是杨干才夫妇的新家,村里的人们警惕且充满敌意注视着他们的到来,而夫妇俩却对村民的生活充满好奇。这里的村民崇拜祖先,信鬼神,家庭形态松散而自由,村里有寨佬和头人,这相当于部落酋长。他们平时靠种植谷物生活,而更多的生活来源则来自于男人们在边境线上走私毒品。当夫妇二人将摄像机对准村民的生活的时候,人们四散而逃。一次,一位村民被摄像机逼到了墙角,竟向这对夫妇举起了打野猪用的弩箭。
拍摄的计划暂时搁浅下来,但杨干才夫妇却没有离开这个小村庄。妻子王毅曾受过医学培训,于是,她给这个村子义务当起了大夫。当第五个濒临死亡的村民在王毅的治疗后获得康复时,村民们开始对这对手持摄像机的夫妇不再敌视……此时,他们已经在村子里住了整整八个月,这,仅仅是他们拍摄的开始。
杨干才和他的妻子此前非常迷恋人类学纪录片,他们模仿着记忆中的纪录片样子开始记录曼蚌小寨村民的生活,阿卡人家庭每天的劳作,他们的饮食以及其他生活习惯。正式的拍摄是在2002年春天开始的,这个时候,曼蚌小寨旁的群山烟雾弥漫,村民们正在烧山,准备种植谷物。从祭祖、祀神、烧山、播种,他们完整记录下了整个春耕的景象。
这个纪录片是这对夫妇的第一个作品,他们没有任何的拍摄经历,更没有某个固定的创作理念,他们只是将自己视野中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用最粗笨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恰恰是这部纪录片最吸引人的一个特征。它摒弃了所有的声音画面技巧,使节目的过程极大地贴近了阿卡人生活的原生状态,这种质朴的美是影视专业教育所无法培养出来的。
应该承认的是,近年来中国农村在经济方面的发展是史无前例的,杨干才的拍摄持续到2004年底的时候,村子里修了公路,通了电,并且第一次进行了村民自治选举。将近三年,这对夫妇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这个村庄里度过的,他们见证了一个村庄的变迁,更见证了一个时代。
文明最终进入了山寨,那个远离尘世、无比自然的村庄或许永远成为了消逝的风景,但它却永远存活在这部叫《蜕变》的纪录片中。从片子里,相信你能看到杨干才和他的妻子不是曼蚌小寨的游客,他们记录了这里,而且,他们已经是这个村庄的一分子。
注:
在刚刚结束的2006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上,法国FIPA国际电影电视节秘书长让·米歇尔先生对入围此次国际选片会的中国纪录片进行了挑选,共选出十三部纪录片参加第二十届“法国FIPA国际电影电视节”竞赛单元有关奖项的角逐。《蜕变》名列其中。
2001年,杨干才、王毅夫妇作为摄影爱好者沿中越边境线一路行走,他们来到了一个叫曼蚌的佤族村寨,这是一个群山环抱中的部落。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的人们没有被现代文明所影响,仍然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此时,这对夫妇在中国一个省会城市经营一家广告公司,有着稳定的生活,然而在曼蚌的发现使他们决定卖掉公司,搬到曼蚌小寨居住。临进山时,他们购买了一个SONY PD150摄像机,准备为自己的隐居生活做一些影像记录。
一座新的房屋出现在曼蚌小寨,这是杨干才夫妇的新家,村里的人们警惕且充满敌意注视着他们的到来,而夫妇俩却对村民的生活充满好奇。这里的村民崇拜祖先,信鬼神,家庭形态松散而自由,村里有寨佬和头人,这相当于部落酋长。他们平时靠种植谷物生活,而更多的生活来源则来自于男人们在边境线上走私毒品。当夫妇二人将摄像机对准村民的生活的时候,人们四散而逃。一次,一位村民被摄像机逼到了墙角,竟向这对夫妇举起了打野猪用的弩箭。
拍摄的计划暂时搁浅下来,但杨干才夫妇却没有离开这个小村庄。妻子王毅曾受过医学培训,于是,她给这个村子义务当起了大夫。当第五个濒临死亡的村民在王毅的治疗后获得康复时,村民们开始对这对手持摄像机的夫妇不再敌视……此时,他们已经在村子里住了整整八个月,这,仅仅是他们拍摄的开始。
杨干才和他的妻子此前非常迷恋人类学纪录片,他们模仿着记忆中的纪录片样子开始记录曼蚌小寨村民的生活,阿卡人家庭每天的劳作,他们的饮食以及其他生活习惯。正式的拍摄是在2002年春天开始的,这个时候,曼蚌小寨旁的群山烟雾弥漫,村民们正在烧山,准备种植谷物。从祭祖、祀神、烧山、播种,他们完整记录下了整个春耕的景象。
这个纪录片是这对夫妇的第一个作品,他们没有任何的拍摄经历,更没有某个固定的创作理念,他们只是将自己视野中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用最粗笨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恰恰是这部纪录片最吸引人的一个特征。它摒弃了所有的声音画面技巧,使节目的过程极大地贴近了阿卡人生活的原生状态,这种质朴的美是影视专业教育所无法培养出来的。
应该承认的是,近年来中国农村在经济方面的发展是史无前例的,杨干才的拍摄持续到2004年底的时候,村子里修了公路,通了电,并且第一次进行了村民自治选举。将近三年,这对夫妇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这个村庄里度过的,他们见证了一个村庄的变迁,更见证了一个时代。
文明最终进入了山寨,那个远离尘世、无比自然的村庄或许永远成为了消逝的风景,但它却永远存活在这部叫《蜕变》的纪录片中。从片子里,相信你能看到杨干才和他的妻子不是曼蚌小寨的游客,他们记录了这里,而且,他们已经是这个村庄的一分子。
注:
在刚刚结束的2006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上,法国FIPA国际电影电视节秘书长让·米歇尔先生对入围此次国际选片会的中国纪录片进行了挑选,共选出十三部纪录片参加第二十届“法国FIPA国际电影电视节”竞赛单元有关奖项的角逐。《蜕变》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