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最近几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呈不断扩展的趋势,与之相伴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断突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本文基于劳动经济学视角,对目前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成因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地缓解并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措施,为国家、社会、家庭和大学生面对困难就业形势的一些参考,以期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 劳动经济学 大学生 就业 困难
前 言
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扩大也带了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基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造成这样的就业困难的原因很多,是高校盲目扩招、就业指导缺失、学生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当下,高校招生数量越来越多,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应届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断涌现。高校应屆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尽管区别于非大学生生,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大程度的作用,然而现实是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阻力。为了社会和经济得以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大力度,尽快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研究数据表明,在2015年,我国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已经逼近750万。就目前的经济形势而言,不断增加的毕业生大军,给大学生的就业带了了严重的问题,是当下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大难点,亟待解决。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进入高等院校进行学习是家庭一项比较高的支出,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也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成本完成大学学业。不断增加的大学生数量带来的就业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庭、个人参加高等教育的积极性——衡量资金、时间等成本。这种参加高等教育积极性的削弱,最终会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另外,过量的接受过高等教育却无法及时应用于社会的大学生,对于社会而言也是一种人才浪费。另外,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家庭认为并希望子女在投入这么多成本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可以在社会有更高的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收入。一旦这种期望无法得到满足,一部分家庭(包括父母和孩子)成员的心理会受到刺激,期望会变成奢望再进化成绝望,对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负面影响,也带了一定的社会问题。本文基于劳动经济学视角,对目前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成因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地缓解并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措施,为国家、社会、家庭和大学生面对困难就业形势的一些参考,以期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一、目前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成因
(一)高校过分追逐招生获取经济收益,盲目扩招
造成劳动力市场大学生供给过量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各高校的盲目扩招。单独从高校的角度出发,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办学的初衷和根本原因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诚然,办学规模、学生数量的扩大可以给学校带来不少经济收益;但是,高校过度重视以学生数量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使得其过量地招收了大学生。这种盲目性带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劳动力市场大学生供给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便出现了。
(二)学校就业指导的不及时与缺失
高校招生办学的目的,应该是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进行岗前培训。然而,实际情况是,高校并没有随着不断增加的大学生数量,重视并及时进行相关就业指导(目前高校培养的重点是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在校大学生缺乏相关的技能,未能充分掌握就业方法和技巧。就业指导的不及时与缺失,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带来不好的影响,它使大学生在就业定位和就业选择的时候不能充分认识自我与社会,存在极大的盲目性,最终导致很多大学生无法在毕业后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不少大学生存在不切实际的择业要求
“好高骛远”、“高不成低不就”也是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因素。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容易受“高等”教育意识和理念影响,很多大学生存在优越心理,在择业就业的时候,对工资提出过高的期望。对于不满足其工资期望的岗位,就算笔试面试通过了都拒绝就职。“好高骛远”、“高不成低不就”导致的就业难的问题,不是一年两年可以解决的,一部分大学生长期无法就业,也加重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四)社会与经济因素
企业在招聘用人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察求职者的学历和社会经验,而应届大学生作为刚刚进入社会的一类群体,自然普遍存在缺乏工作经验的现象。工作经验的缺失,是大学生就业时最大的竞争劣势,在求职过程中往往碰壁。长此以往的碰壁,也打击了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当下,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处于并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国际分工的基础底部,因此我国增加的就业岗位仍然以劳动密集型岗位为主。我国这一经济与就业现实下,对白领的需求自然不会大,这就导致了大学生数量供给与相应就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和矛盾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难度随之加剧。
二、劳动经济视角下如何改善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强化高校进行应届生就业指导的理念,确保应届生能够熟悉国家就业政策
就业问题是每一个大学生在经过高等教育之后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业水平的高低、就业情况的优劣,对大学生往后的人生发展轨迹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作为办学方,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也是本身的职责所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就业。因此,务必通过强化高校进行应届生就业指导的理念,通过就业指导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同时也是学校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的体现。因此,校方、教学教辅人员,在培养大学生的时候,不能仅仅传授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针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意义非凡。校方在充分研究和分析当下国家就业形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同时,还可以通过模拟面试等方式对学生的面试技巧进行培训,使学生更快适应面试流程,知道如何应对面试过程中的问题。除此之外,对于国家最新的关于就业的政策,要进行相关政策的讲解,将其内涵传达给学生,确保应届生能够熟悉国家就业政策 (二)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也不失为一种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在大学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的时候,高校可以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字数创业意识。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创新教育、鼓励并支持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学分与自主创业相结合等方式。另外,政府部门也要帮助学校以至帮助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比如通过实行自主创新创业优待政策、荣誉激励等,它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积极性,從而缓解就业压力。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准确定位
为了能够有效帮助应届毕业生可以顺利就业,各高校在加强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指导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准就业定位。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1)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实际经济情况和就业形势,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合理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2)在正确的就业形势的认识下,引导学生改正“好高骛远”和“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态度,用于放下身段;(3)鼓励学生,给予学生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4)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不断改变自身,不断提高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探索出一条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之路。
(四)信息化就业市场,完善管理与建设
当下,用人单位与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极度缺乏。不仅用人单位无法掌握大学应届毕业生的信息,学应届毕业生对于用人单位及其信息也了解甚少。这种信息不对称也加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信息不对成给应届大学生的择业率和高校的就业率都带来了负面影响。要有效提高大学生择业率和高校就业率,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对就业市场进行信息化处理,在就业实际的基础上,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工作。管理工作的好坏,对是否能够有效落实信息化建设、是否能够确保管理制度的实行造成重要影响。对就业市场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良好的管理,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就业环境,帮助大学生就业。
三、结语
就业问题是每一个大学生在经过高等教育之后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业水平的高低、就业情况的优劣,对大学生往后的人生发展轨迹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作为办学方,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也是本身的职责所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就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扩大也带了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基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造成这样的就业困难的原因很多,是高校盲目扩招、就业指导缺失、学生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要改变这种现状,缓解就业困难,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就必须从问题根源出发,进行针对性的改进,通过国家、学校、家庭和学生多方面的力量,共同解决就业难题。
【参考文献】
[1] 张婧群.基于经济视角下的吉林省女大学生就业成本问题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23):34-39.
[2] 王静晶,孙晓庆.我国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改革研究——由对比分析中外大学生择业观带来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11):7-9.
【关键词】 劳动经济学 大学生 就业 困难
前 言
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扩大也带了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基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造成这样的就业困难的原因很多,是高校盲目扩招、就业指导缺失、学生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当下,高校招生数量越来越多,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应届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断涌现。高校应屆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尽管区别于非大学生生,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大程度的作用,然而现实是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阻力。为了社会和经济得以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大力度,尽快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研究数据表明,在2015年,我国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已经逼近750万。就目前的经济形势而言,不断增加的毕业生大军,给大学生的就业带了了严重的问题,是当下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大难点,亟待解决。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进入高等院校进行学习是家庭一项比较高的支出,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也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成本完成大学学业。不断增加的大学生数量带来的就业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庭、个人参加高等教育的积极性——衡量资金、时间等成本。这种参加高等教育积极性的削弱,最终会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另外,过量的接受过高等教育却无法及时应用于社会的大学生,对于社会而言也是一种人才浪费。另外,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家庭认为并希望子女在投入这么多成本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可以在社会有更高的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收入。一旦这种期望无法得到满足,一部分家庭(包括父母和孩子)成员的心理会受到刺激,期望会变成奢望再进化成绝望,对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负面影响,也带了一定的社会问题。本文基于劳动经济学视角,对目前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成因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地缓解并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措施,为国家、社会、家庭和大学生面对困难就业形势的一些参考,以期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一、目前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成因
(一)高校过分追逐招生获取经济收益,盲目扩招
造成劳动力市场大学生供给过量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各高校的盲目扩招。单独从高校的角度出发,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办学的初衷和根本原因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诚然,办学规模、学生数量的扩大可以给学校带来不少经济收益;但是,高校过度重视以学生数量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使得其过量地招收了大学生。这种盲目性带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劳动力市场大学生供给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便出现了。
(二)学校就业指导的不及时与缺失
高校招生办学的目的,应该是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进行岗前培训。然而,实际情况是,高校并没有随着不断增加的大学生数量,重视并及时进行相关就业指导(目前高校培养的重点是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在校大学生缺乏相关的技能,未能充分掌握就业方法和技巧。就业指导的不及时与缺失,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带来不好的影响,它使大学生在就业定位和就业选择的时候不能充分认识自我与社会,存在极大的盲目性,最终导致很多大学生无法在毕业后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不少大学生存在不切实际的择业要求
“好高骛远”、“高不成低不就”也是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因素。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容易受“高等”教育意识和理念影响,很多大学生存在优越心理,在择业就业的时候,对工资提出过高的期望。对于不满足其工资期望的岗位,就算笔试面试通过了都拒绝就职。“好高骛远”、“高不成低不就”导致的就业难的问题,不是一年两年可以解决的,一部分大学生长期无法就业,也加重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四)社会与经济因素
企业在招聘用人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察求职者的学历和社会经验,而应届大学生作为刚刚进入社会的一类群体,自然普遍存在缺乏工作经验的现象。工作经验的缺失,是大学生就业时最大的竞争劣势,在求职过程中往往碰壁。长此以往的碰壁,也打击了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当下,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处于并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国际分工的基础底部,因此我国增加的就业岗位仍然以劳动密集型岗位为主。我国这一经济与就业现实下,对白领的需求自然不会大,这就导致了大学生数量供给与相应就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和矛盾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难度随之加剧。
二、劳动经济视角下如何改善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强化高校进行应届生就业指导的理念,确保应届生能够熟悉国家就业政策
就业问题是每一个大学生在经过高等教育之后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业水平的高低、就业情况的优劣,对大学生往后的人生发展轨迹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作为办学方,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也是本身的职责所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就业。因此,务必通过强化高校进行应届生就业指导的理念,通过就业指导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同时也是学校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的体现。因此,校方、教学教辅人员,在培养大学生的时候,不能仅仅传授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针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意义非凡。校方在充分研究和分析当下国家就业形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同时,还可以通过模拟面试等方式对学生的面试技巧进行培训,使学生更快适应面试流程,知道如何应对面试过程中的问题。除此之外,对于国家最新的关于就业的政策,要进行相关政策的讲解,将其内涵传达给学生,确保应届生能够熟悉国家就业政策 (二)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也不失为一种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在大学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的时候,高校可以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字数创业意识。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创新教育、鼓励并支持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学分与自主创业相结合等方式。另外,政府部门也要帮助学校以至帮助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比如通过实行自主创新创业优待政策、荣誉激励等,它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积极性,從而缓解就业压力。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准确定位
为了能够有效帮助应届毕业生可以顺利就业,各高校在加强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指导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准就业定位。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1)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实际经济情况和就业形势,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合理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2)在正确的就业形势的认识下,引导学生改正“好高骛远”和“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态度,用于放下身段;(3)鼓励学生,给予学生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4)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不断改变自身,不断提高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探索出一条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之路。
(四)信息化就业市场,完善管理与建设
当下,用人单位与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极度缺乏。不仅用人单位无法掌握大学应届毕业生的信息,学应届毕业生对于用人单位及其信息也了解甚少。这种信息不对称也加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信息不对成给应届大学生的择业率和高校的就业率都带来了负面影响。要有效提高大学生择业率和高校就业率,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对就业市场进行信息化处理,在就业实际的基础上,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工作。管理工作的好坏,对是否能够有效落实信息化建设、是否能够确保管理制度的实行造成重要影响。对就业市场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良好的管理,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就业环境,帮助大学生就业。
三、结语
就业问题是每一个大学生在经过高等教育之后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业水平的高低、就业情况的优劣,对大学生往后的人生发展轨迹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作为办学方,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也是本身的职责所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就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扩大也带了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基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造成这样的就业困难的原因很多,是高校盲目扩招、就业指导缺失、学生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要改变这种现状,缓解就业困难,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就必须从问题根源出发,进行针对性的改进,通过国家、学校、家庭和学生多方面的力量,共同解决就业难题。
【参考文献】
[1] 张婧群.基于经济视角下的吉林省女大学生就业成本问题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23):34-39.
[2] 王静晶,孙晓庆.我国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改革研究——由对比分析中外大学生择业观带来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