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宗教发展史探析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huy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武汉市宗教信徒众多,佛教、道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并存发展,对应的宗教建筑文化底蕴丰厚,见证了武汉地区宗教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的发展史,是宗教信徒活动的主要场所。文章主要对佛教、道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武汉传播历史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武汉地区;宗教;历史
  一、佛教
  佛教对我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并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其中武汉归元寺即为我国佛教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1658年,由浙江僧人白光法师、主峰法师修建,其不仅是湖北省佛教协会与武汉市佛教协会所在地,而且是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和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享有“天下祈福最灵寺”、“汉西一境”等美誉。
  佛教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武汉地区,后经长期传播与发展,在民国时期达到鼎盛,武汉市现有诸多古寺名刹,其中以具有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称的归元寺、宝通禅寺、古德寺、莲溪寺最为出名。归元寺以建筑完美、雕塑绝妙、珍藏丰富而声震佛门;宝通禅寺以“皇家寺院”、“武汉现存最古老的寺院”而远近闻名;古德寺以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而独树一帜,把中国传统文化的阁亭建筑风格和伊斯兰的清真建筑风格、印度和缅甸的帕那瓦建筑风格、古希腊神庙的柱廊建筑风格、以及与法国巴黎圣母院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莲溪寺以“佛学教育基地”而驰名中外,是武汉市一座清净庄严、道风纯正、古老又现代的比丘尼道场和佛学院。
  二、道教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三国时期由道士传入武汉地区,后在明朝,由于统治者信奉道教,道教在我国曾一度兴盛。随着我国道教信徒数量不断增加,请道士或僧人念经拜忏、祈福超生的仪式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官员与士绅的支持下,武汉地区逐步修建了诸多道教宫观,如武昌长春观、汉口大道观、汉阳元妙观。而在清朝,道教在我国发展开始走下坡路。国民政府成立后,由于长春观监院侯永德,受到时任国民党第十三师师长、湖北省警备司令的夏斗寅赏识,获资对长春观进行大规模修缮,武汉道教发展呈复苏趋势,随后在1925年,在长春观监院侯永德的支持下,长春观举行了一次传戒活动,参与人数近五百人,盛况空前,对武汉地区道教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武汉地区的道教分为全真道和正一道两派,全真道于宋末元初传入武汉,受制于文献记录,正一道傳入武汉地区时间暂不能确定。近代武汉道教公认的四大丛林为:长春观、大道观、元妙观和武当宫,其中长春观是武汉道教的典型,元朝时全真道长丘处机曾在此修炼和传教,由此规模日益壮大,并因长春真人而命名,后在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三、基督教
  在1861年6月,英国基督教传教士离开上海到达汉口,标志着基督教开始正式进入武汉地区。次年,英国循道会调派牧师到汉口传教,后来武汉地区道教开始施行分区域传教,伦敦会主要负责长江一带,而循道会主要负责汉水流域,基督教在武汉地区的传道事业正式展开。在1868年4月,美国圣公会传教士抵达武昌,开启了武汉地区的传道旅程。截止到二十世纪初期,武汉具有教堂和聚会点多达21处,基督教信徒约2000余人,而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已经有11个差会进入武汉,对后来武汉地区基督教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从1861年基督教进入武汉地区,到1949年武汉解放,武汉地区已有的大小宗派教会达10余个,信徒达到6000余人,教堂数量约90座,基督教在武汉地区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战争影响,基督教在武汉地区传播并不顺利,尤其是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人民心中对西方文化具有一定的抵制心理,洋教的影子挥之不去,很难从心理上去接受西方文化。在基督教传入武汉地区之初,曾受到当地群众的极力反对,武汉传教事业一时间难以开展。武汉群众之所以能够接受基督教并使其快速发展,是基督教长期坚持奉献爱与传递爱的必然结果,为消除武汉群众排斥心理,基督教在开设教堂的同时,开始着力于社会慈善事业,并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在已经覆盖了医疗卫生、养老托幼、助残扶贫、助困资学、灾害救助、公共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
  四、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在唐朝永徽二年传入我国,并随着我国与阿拉伯的交往,清真寺开始陆续修建在我国通商口岸城市、新疆、甘肃等地,并于元朝传入武汉地区,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抗日战争时期武汉沦陷后,武汉伊斯兰教曾受到灾难性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开始逐渐恢复,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影响并一度陷于停顿,好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国家与武汉市政府的保护与支持下,武汉伊斯兰教开始稳步复苏与发展。
  伊斯兰教在武汉地区传播和发展,主要受到家族迁徙和繁衍的影响。大约在1274年,元朝开始调派一些回族人士前往武昌,担任地方官吏,随从与家眷开始长期定居于此。到了明朝,回族人士开始大规模迁入武昌地区,在1364年,明朝军队攻占武昌后,明朝开始调派一批回族将领前往武昌驻守,随从家属陆续落籍武昌,并在长虹桥地区聚集,逐步形成武昌早期的回民聚居点,随后,又有诸多对明朝有功的穆斯林人士纷纷来此定居,回族群体不断扩大,这就有了武汉最早的回族三大姓:马、定、王,为武汉地区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回族人口在武昌地区不断壮大,为满足其宗教生活需求,在1375年,武昌修建了武汉地区首座清真寺,即武昌辕门口清真寺,到了明朝中叶,汉口地区快速发展,江浙一带与陕西一带回族商人汇集于武汉三镇,在武汉地区形成了新的回民聚居点(汉口广益桥、汉阳顿甲岭)。到了清朝,武汉三镇凭借天元的地域优势,成为了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来自于周边各省的回族商人开始纷纷定居武汉,武汉三镇清真寺开始大规模修建,如汉口的万寿宫清真寺、民权路清真寺,武昌的青龙巷清真寺、金龙巷清真寺、起义门清真寺等,后因战乱影响,很多清真寺消失,得以幸存的只有武昌起义门清真寺、汉口民权路清真寺与江岸清真寺,再加上2011年1月修建的马家庄清真寺,目前武汉地区仅存四座清真寺。其中民权路清真寺曾先后为武汉市回民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武汉市回民文化协进会以及伊斯兰教协会的会址,是武汉市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爱国宣传教育的重要场所。
  近代回族人口流动较大,部分回族大学生、工人等陆续定居武汉,武汉地区形成了新的穆斯林群体。据2005年全国人口1%抽样调查显示:武汉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6.4万人,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3万余人。
  参考文献
  [1] 李晓梅.近代武汉宗教慈善事业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熊康(2000-08),男,汉,湖北武汉人,武汉外国语学校2015级中美11班
  (作者单位:武汉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的基本前提之下,从公民环境权利角度探索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首先对公民环境权利的内涵与提出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公民环境权利对环保的重要性,最后论述了我国公民环境权利的法律确认进路。  关键词:公民;环境权利;环境保护  一.引言  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从公民基本权利角度入手探索环境保护的具
期刊
“我们的队伍雄赳赳,强军路上大步走”这是风靡于中国军队的一首军歌,这首歌展现出了当代中国军人的强军风采,描绘出了中国军队强军路上大步走的别样画风。李大钊先生说过,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今天我想说,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防,青春之军队。这样的青春才是无悔的、值得纪念的。要知道,生活不只眼前的潇洒,还有家国与边关!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支部队,纵横世界300年未曾遭遇一败,可惜中国古代
期刊
摘 要:随着当今艺术格局的变化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发展,绘画亦呈现出了多种面貌。在如今教育现状和社会进程发展的大形势下,绘画基础课程教育作为各个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就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创造力与改革的力度,才能适应当下教育新的需求。基于此,本研究将对传统民间美术元素引入高校绘画基础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间美术;绘画基础专业;教学  民间美术是
期刊
摘 要:社区组织通常也被称为社区民间组织、社区社团组织或社区中介组织。一般情况下说,社区组织是由社区内的居民自发组织的、为满足居民的各种不同需求而建立起来的群众性团体或组织。其成员基本上是社区居民,规模结构较单一,运作方式也很灵活,管理方式一般来说是以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为主的自主自治模式,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多数从事于服务工作、维权工作、公益事业、文娱类活动,具有公益性、自发性、基层性、自治性、志愿
期刊
摘 要:农村人多地少、经济发展水平总体比较低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的比重比较大,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关系着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在新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农村经济却发展非常缓慢,这种状况已成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障碍,因此,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当今社会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农村金融的供给瓶颈。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发展;农村经济
期刊
摘 要: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大众的布道者和启蒙者,是思想进步的先驱,一件中国现当代艺术作品的重要评判标准应该是它的思想内涵,是具有中国语境和问题针对性并从中呈现出中国思维智慧的思想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国哲学强调宇宙自然的和谐。中国哲学思想所追求和表现的是天地之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中国人认识事物和感知世界的法则,也是中国艺术的准则,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也包括中国现当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成为了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新时代下,如何才能够将老龄化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从而促进城市的进步和发展成为了我国当前工作的重点。本篇文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作出的研究,通过归纳和分析当前城乡规划当中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发展措施,更好的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应对策略;人口老龄化;城
期刊
摘 要:徐渭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性格,性格诠释了书法,他是一位性格强烈的天才书法家。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一生并不幸福,也正是这种种不幸与境遇给了他去创作的机会。本篇文章主要通过他的作品与人生经历分析他“疯狂”作品成功背后的原因,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通过这些分析去重新追溯徐渭作品给我们所带来的文学、历史、审美等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徐渭;“疯子”;作品研究  一、背景  徐渭的一生处在一个泰州学派的
期刊
摘 要:中国的绘画艺术具有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历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民间成长的齐白石对于中国民间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在绘画创作中敏锐地抓住了民间艺术元素的特点及神韵,并创造性地体现在绘画作品中,齐白石不仅在绘画的笔墨技巧上传承了我国民族绘画的传统,同时也将民间艺术朴素、简约、真挚的生活气息及生生不息的精神运用到绘画创作上,形成了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并结合自身的大胆创造将民间艺术的魅力进
期刊
摘 要:卷草纹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与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装饰纹样宝库;文章通过对卷草纹的起源及发展状况进行介绍,进而分析卷草纹的人文思想、宗教内涵和装饰特色,接着指出卷草纹的文化内涵应该随时代进步而发生变化;最后结合案例探讨卷草纹应用于现代设计中的文化内涵体现,为传统装饰元素更好地应用于现代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传统纹样:卷草纹;文化内涵;艺术风格  一、背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