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研究

来源 :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7824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公园简称公园,不同于国家公园和森林公园,属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载体之一,不但是绿化、艺术、生态的一个整体,而且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依据。城市公园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同时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科普教育的场地,具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灾减灾、美化城市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公园 景观规划
  前言:
  城市公园(Urban Parks)和公园系统的演进,是此时城市发展上的重要的规划观念。芝加哥的滨河绿地是全国最早也是开发最完整的城市公园系统之一,它不仅将城市中心和新郊区及偏僻的园地连接起来,还以街车(streetcar)路线和排洪系统将公园、公园道(parkways)结合为一体。我国城市公园一般分为综合性公园、专类型和专题性公园和花园。城市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常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城市公园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一个功能齐全而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公园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水平和对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
  一、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
  现代公园与早期公园的设计理念不同。早期公园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效果需求,或者是为了满足达官贵族的奢华享乐而建造的,抑或是统治阶级、富有阶层为了家族显赫等等许多的因素。因此,公园强调的是美化和造景,常常会有假山石堆叠成各式景致,修建得精巧别致的亭台楼阁,修剪得很完美的植物,在再加上一池碧水,半遮半隐,借景,对景,曲径通幽,使人在其中的确感到惬意、放松。历史上国内外这样的景园不在少数,有私家的,有皇家的,有寺观的。如拙政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人们对城市公园的使用不同于城市广场。对城市广场的使用可以使有目的或无目的的,或者是多目的的,可能是短时的、随意的;对公园的需求则是有目的的。目标十分清楚:一是表达对大自然的向往;二是与人交往的需求。因此,公园设计的指导思想是采用适当的手法满足人们的使用目标。针对不同层次或级别的公园,还要根据有关的规范,考虑其使用对象和服务范围,并结合场地特点,做出功能较为完善又有地方特色的设计方案。
  二、城市公园的历史发展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导致的人口剧增和环境恶化,在十九世纪末,西方城市已开始通过建造城市公园等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早在奥斯曼进行巴黎改建的时候,在大刀闊斧改建巴黎城区的同时,也开辟了供市民使用的绿色空间;纽约的中央公园也是在此背景下建造的。通过建造城市公园来构筑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最成功的例子是1880年,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Olmsted)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该公园体系突破了美国城市方格网络网格局的限制,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利用 200—1500英尺宽的带状绿化,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在波士顿中心地区形成了优美、环境宜人的公园体系 (Park System),被人称为波士顿的“蓝宝石项链”。
  现代公园发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参考美国公园的发展。盖伦.克兰兹(Galen Cranz)认为自19世纪中叶以来,美国公园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游憩园(the pleasure ground)、改良公园(the reform park)、休闲设施(the recreation facility)、开放空间系统(the space system)。
  游憩园流行于1850-1900年间,其发展至少部分起因于对新兴工业城市肮脏而拥挤的环境的反应。这类公园的典型样式竟是浪漫主义时期英格兰或欧洲贵族的采邑庄园。特点是将原野火田园风光理想化。游憩园通常设置在郊野,使刻意为周末郊游设计的,以大树、开阔的草地、起伏的台地、蜿蜒的步行路及自然主义的风光的水景为特征。人们希望通过工人们在这里通过户外活动保持健康,进而影响到贫民。
  改良公园出现在1900年左右,是改良主义和社会工作运动的产物。像早期公园一样,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条件。改良公园位于城市内部,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邻里公园。其最主要的受益者是近邻公园的儿童和家庭。其重要的特征是儿童游戏场。
  休闲设施是1930年左右开始出现在美国的城市和城镇中,并成为公园和社会改良目标之间的纽带。他强调体育场地、体育器械和有组织的活动。随着城市的郊区化和家庭汽车的使用,新型的和更大规模的公园被建立起来以提供各种各样的球场游泳池和活动场地。
  1965年以来发展起的开放空间思想,是将分散的地块如小型公园、游戏场和城市广场等联系为一体,构成整个城市的绿地系统。
  美国公园的发展史和欧洲田园风格的公园代表了西方公园的发展状况。中国的公园起源于皇家园林、私家花园、寺观园林,真正具有市民意义的城市公园是解放以后随着城市建设开始的,尤其是最近几年,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的建设在各个城镇兴建开来。但是,一定要注意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城市公园景观规划
  作为一个综合性公园设计的开始,首先要对设计对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注意包括了解公园用地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性质与其他用地的关系;公园用地历史、现状及自然资料;公园的用地内外的景观情况。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依据设计任务书,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拟定公园内应设置的项目内容与设施,并确定其规模大小。然后进行公园规划,确定全园的总体布局。待方案被批准后,开始进行各项详细设计。这样的一个流程需要多个专业的协同合作,才能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
  公园规划设计内容在设计流程的不同阶段,深度、专业分工配合、有一定的不同。总的来说以下两点是相似的:
  1、规划布局形式
  1)规则式布局:在全园的构图形式上强调轴线对称,多用几何形体,比较整齐、庄严、雄伟、开朗。如北京中山公园。   2)自然式布局:完全结合自然地形、建筑、树木的现状、环境条件和美观与功能的需要灵活布置。可有主题与重点,无一定的几何图形。
  3)混合式布局:根据公园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采用规则式或自然式布局形式,以取得不同的景园效果。
  2、功能分区及绿化设计
  在现代公园景观规划中,需要对公园内的各个区域进行功能划分,使得每一个区域都看似独立,却又相互之间密切联系。为此,需要把公园空间划分为‘闹’和‘静’两个属性区域
  1)文化娱乐区:公园中的“闹”区。是较热闹的人流集中的具有文化品位的活动区,设施主要有俱乐部、游戏场、舞池、(旱)冰场、画廊、游泳池等。是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园中建筑多集中于此。考虑到可能会人流量较大,所以,应该规划在公园的入口附近,方便市民进行娱乐活动,不过,要注意娱乐区的噪音隔离,可以借助于假山、灌木丛等之类隔离物。这些自然物种,可以很好地与人文环境融合,发挥其最大价值。设计时应避免区内各项活动的相互干扰,可利用树木、山石、土丘等加以隔离。文化娱乐设施应有良好的绿化条件,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尽可能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出景观优美、环境舒适、投资少、效果好的景区景点。
  2)安静休息区:这部分也是个重点,大多数游客来到公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放松和休息、游览、观赏、休闲,公园中占地面积最大,可根据地形分散设置,选择有大片的风景林地、较为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山、谷、河、湖、泉等)。具体的设计中,区内园林建筑和小品的布局宜分散,密度要合理,避免相互重合或干扰,体量不易过大,应亲切宜人,色彩宜淡雅不宜华丽。具体来说设施一般有山石、水体、名胜古迹、花草树木、盆景、雕塑、建筑小品,可以开展划船、散步、休息、喝茶等活动,这样一来,游客就可以在这里放松的喝茶、散步、聊天。
  具体可以设置两部分,即山林休闲区,将公园滑草场、烧烤乐园、草坪、山谷和山林整合规划为山林休闲区。其次是田园休闲区,在公园建设服务建筑、景观挑台、亲水长廊等休闲配套设施。结合水生、湿生植被和生态景观驳岸,形成田园休闲区。
  3)儿童活动区:公园中专供儿童游戏娱乐的区域,相对独立,不可与成人活动区混在一起,位置应尽量远离城市干道,避免汽车尾气和噪声的污染。区内设置儿童游戏场、戏水池、游乐器械、儿童体育活动设施。区内建筑、设施的造型和色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区内应以广场、草坪、缓坡为主,不宜有容易产生危险的假山、铁丝网等伤害性景观。花草树木品种要多样化,不要带刺带毒。此外考虑到儿童需要大人照顾,还要设置一些桌凳、厕所等。
  4)‘建筑小品’即一些小型建筑设施,它们可以起到装饰、照明、展示,方便游客休息的作用。通常的建筑小品,造型精巧、富有特色。它大致可分为四类:1装饰性小品,例如:喷泉、香炉、各种类型地景墙以及景窗等。2照明性小品,例如:各类路灯、灯头、灯柱等,它们的存在,为公园增添了一道道美丽的夜景。3展示性小品,例如:布告板、指路标牌、导游图板、景点说明牌。目的就是为游客提供一个清晰的目标,同时能够节省时间,让游客在第一时间内找到自己乐意游玩的场所。这样的设计,更具人性化和服务化。
  四、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片面强调景观美学,忽视人的行为活动
  在城市美化思想指导下的公园建设,强调的是形式性、展示性,把公园从城市中分割开来,城市公园绿地真正意义上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休憩、活动、交流的场所。经常在公园内看到写着请勿践踏草坪的标志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对人的行为的忽视。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的规划设计方案将大块草坪分割成为若干小块,在某一时段内只对游人开放其中的一块或几块,这既养护草坪的生物机能,增加草坪的可接触性,同时也缓解了公园内人流组织的压力。
  2、以人为本原则的迷失
  城市公园景观要求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充分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研究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活动特征,使公众参与到公园景观规划和建造过程当中,而这种“以人为本”的原则却在渐渐地迷失。现在许多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中忽视了公众的行为活动需求,单纯地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强调视觉上的审美效果。如现在一些公园在入口处布置广场,宏伟气派,而游人只能坐在花坛边缘闲聊与交流。
  3、公园景观规划不够深入
  公园景观规划者往往注重运用一些常规的规划设计手法,如轴线、对景、框景等,而忽视了公园的本地文化内涵,导致公园景观环境缺乏个性和特色。公园配套设施不足也是另外一个方面。游客在公园中常见的问题是公厕布置过少、分布不合理,座椅、果皮箱和电话亭等配套服务设施形式陈旧,数量不够,垃圾箱分布不合理、形象缺乏艺术性。
  4、忽视残障群体、老龄群体的行为活动需求
  城市公园使用者构成包括老年人、儿童、女性、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但公园中较少有体现满足这些特殊社会群体行为活动需求的特性,缺乏老年人适宜的活动场所和相关的体育设施。轻视无障碍设计,缺乏必要便利残疾人的游览设施,如残疾人坡道、导盲设施等,如一些公园中只有部分地段考虑了无障碍设计,另外的许多地方残障人士轮椅都难以进入。城市公园应当更加细致地考虑不同类型游人的需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公园应继续深化对老年人的关怀。公园规划中要考虑老年人集体活动的场所,以及方便老年人与儿童活动的场地设施。公园景观规划中也要考虑残障人士的需要。在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中还缺乏这一方面的设施,应当为残障人士设置无障碍系统、专门的残疾人景区和场地。
  五、结语
  总之,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一个地标性建筑物,它无论是在象征意义上,还是在实际功用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加之,当前国家城市化進展速度加快,未来的几十年,将会有更多的人群涌向城市,在城市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城市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常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城市公园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一个功能齐全而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公园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水平和对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很多情况下人们甚至会以一个城市公园数量的多少来作为该城市生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各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城市化水平在不断加速,今后的十多年里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人涌向城市,在我国更是如此。人们将越来越追求更高、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因此,我国市政建设部门一定要加强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研究力度,不断创造更优美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倞,秦柯. 西方城市公园发展史[J]. 山西农业科学, 2008, (10)
  [2] 王绍增. 本期主题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J]. 中国园林, 2007, (02)
  [3] 刘玲,范文芳. 综述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新观念[J]. 文教资料, 2009, (23) .
  [4] 姚亦锋. 现代中国城市公园的问题以及景观规划[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
  [5] 麦华. 西方城市公园发展演变[J]. 南方建筑, 2006, (08) .
  [6] 向燕琼,罗强. 谈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与公众参与性[J]. 美术大观, 2009, (04) .
其他文献
赵 强.浅谈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J].南方农业,2021,15(24):-133.  摘 要 农业经济在整个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管理可以通过农业经济政策的引导、激励和调控来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其对于现代化的农村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提出农业经济管理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 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农业发展  中图分
李岁庆.浅析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种植业的影响[J].南方农业,2021,15(24):-156.  摘 要 为推进我国农业种植业的建设与发展,利用文献资料法,对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种植业的影响进行讨论,从中发现农业技术推广不仅可以深化农业结构改革,而且还可以推动粮食产量的提升与技术示范目标的达成。基于这些研究总结了现阶段我国农业种植业中农业技术推广策略的实施。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种植业;积极
鲜玉梅.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措施[J].南方农业,2021,15(24):-117.  摘 要 发展林下经济是国有林场针对已有林业资源进行深度的、产业化开发的新发展路径,能够带动林场经济的整体发展,使之越来越深度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从而获得现代化的开发及发展。但我国的国有林场既有发展林下经济的突出优势,也有很多发展中的现实桎梏。因此立足于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的现状、优势,阐述其制约发展的问题所在
陈沛合,王 语,袁 娟.推进乡村耕地占用税征管工作的思考[J].南方农业,2021,15(24):-119.  摘 要 耕地占用税指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目的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农用耕地。当前,乡村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过程中存在宣传不到位、征收工作执行困难、征收机制不健全、征管监督不足等问题,制约了耕地占用税征收工作的稳步推进。因此,分析当前耕地
吴家德.浅谈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逆城镇化现象[J].南方农业,2021,15(24):-143.  摘 要 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着逆城镇化现象。逆城镇化对促进我国城乡均衡发展、破解城市病、实现城乡互动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研究我国逆城镇化现象及其内在问题,以促进我国整体实现现代化。  关键词 城镇化;逆城镇化;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
郑时雨.传统聚落保护策略优化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24):-135.  摘 要 以河南省平頂山市郏县堂街镇临沣寨这一传统聚落为例,对其进行现状调查和文献研究,认为临沣寨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当前,对于临沣寨的保护工作主要存在分工不合理、落实不到位、管理机制混乱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多方参与,共同保护”的工作优化模式,以期保护和弘扬当地文化,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  关键词 传
韦振宇.新时期下种桑养蚕的发展与技术运用[J].南方农业,2021,15(24):-161.  摘 要 在新时期农业发展背景下,广西地区的农业发展应注重种桑养蚕技术的升级运用,并对种桑养蚕的发展方向进行综合规划,确保其产业及技术发展符合我国基本发展策略。对此,简要阐述种桑养蚕发展及种植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广西平果市的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为例,总结其种植技术的推广及种桑养蚕产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新
朱 玮.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南方农业,2021,15(24):-147.  摘 要 随着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推进实施,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提供科技支撑。涉农类高职院校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培养高素质“三农”人才,主动对接农业农村开展科技服务。基于此,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学校近10年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委派教师、科技人员赴农业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公路工程的管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从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到施工、最后竣工验收等,都要有质量的管理。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所以,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是在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现代特点的施工质量管理方式和质量保证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已成当务之急。新形势下,要做好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应从建立以工程施工为核心的质量管
期刊
钱 昶.新时代长三角地区有机农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南方农业,2021,15(24):-154.  摘 要 有机农业作为当下世界各国推崇的农业生产模式,深受国内生产者、消费者的青睐。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居民消费潜力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加快发展有机农业成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此,对三角地区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有机农业;新时代;长三角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