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是最具活力、最易接受新事物的社会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然而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种种做法令人为之叹息。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注目的一个社会问题,并被称为“全球三大公害之一”。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最新资料统计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为此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
在社会、家庭、学校三种教育中,我认为家庭教育最为重要。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第一环境,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古人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候接受教育和影响所形成的习惯,就像先天形成和与生俱来一样稳固,终生都会起作用。家庭教育的教育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前途和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的优化、国家民族的兴衰。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一、家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一)家庭教育是最全面的、最基础的教育
它的内容十分广泛,是其他教育载体不可比拟的,包括在做人方面的文明礼貌、为人处世、遵纪守法、约束自我的习惯;在智能发展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求知探索的习惯;在身体素质方面,卫生习惯、饮食起居习惯、体育锻炼的习惯;在审美方面,辨别是非、良莠美丑的习惯;在劳动方面,生活自理、分担家务、热爱公益的习惯。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又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如果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导致教育的失败,特别是作为基础的家庭教育,一旦出现失误和偏差,在教育对象身上便形成深深的烙印,尤其是自幼形成的不良习惯,是很难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改变的。
(二)家庭教育是渗透力最强的教育
它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教育计划,也不象学科教学那样有方式方法的规定和教材内容的稳定性,并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其实施。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意图完全蕴含于日常生活之中,决定于家长对教育目标的理解及其自身的教育能力。而且,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教育者有意识地受教育者施以的直接教育,也表现为间接因素的教育或影响。家庭的环境氛围、家长的言谈举止,都是一种教育力量。
(三)家庭教育是最具有实践性的教育
家庭是一个具有真实性的教育情境,这样的实践环境不须刻意创造,青少年在与家庭成员的交往中、在家务的承担中、在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养成尊重他人、勤勉、守秩序、服从整体等习惯,并将其融于日常生活中。正是在家庭环境中,使青少年率先进行着人的社会化,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家庭是青少年未来独立投身社会的“练兵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家庭教育如何走出误区,充分发挥其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这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二、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著名的德国教育学家福禄培尔曾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手中。这话很富哲理性,深刻地说明了家长在子女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和肩负的重要使命。作为父母,首先要明确家庭教育的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同时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德是人才的灵魂,是立身之本,不能以成绩来衡量人才。
(二)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来源于家庭教育的实践,必须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家长应根据子女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心理特征等情况选择科学的方法。为此,父母一方面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掌握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习成功的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方法,通过各类传媒,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领悟传统道德的精华,学习新的具有生命力的社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父母自身也应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法律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将言传与身教有机的结合起来,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家长的言行和家庭的氛围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
(三)积极开展对家长的心理咨询辅导工作
既使家长在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上受益,也使家长在心理调整上受益,从而减少家庭教育中因家长的心态失衡所造成的不应有的对立失误。在家长中进行“新世纪新人才”观教育,帮助家长摆脱“大学一条路”思想,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走多样化人才之路,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思想和人生价值观。与此同时,告诫家长无论何时都应以积极的良好的心态去影响孩子,而绝不使孩子过早地蒙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以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现实中各种教育载体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的趋势越发强劲。一方面,父母教育能力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学校、社区、传媒等对父母的具体指导。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职能的履行更加需要家庭的参与和支持,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有必要在家庭生活的实践中去体验,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换言之,成功的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是靠家长或老師某一个人、某一个教育载体独自可以完成的。因此,我们必须构建一个“学校—社会—家庭—青少年”共同作用的教育网络形成合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基础地位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其规律和特点,针对家庭教育中的缺陷,努力开展科学研究,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社会、家庭、学校三种教育中,我认为家庭教育最为重要。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第一环境,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古人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候接受教育和影响所形成的习惯,就像先天形成和与生俱来一样稳固,终生都会起作用。家庭教育的教育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前途和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的优化、国家民族的兴衰。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一、家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一)家庭教育是最全面的、最基础的教育
它的内容十分广泛,是其他教育载体不可比拟的,包括在做人方面的文明礼貌、为人处世、遵纪守法、约束自我的习惯;在智能发展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求知探索的习惯;在身体素质方面,卫生习惯、饮食起居习惯、体育锻炼的习惯;在审美方面,辨别是非、良莠美丑的习惯;在劳动方面,生活自理、分担家务、热爱公益的习惯。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又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如果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导致教育的失败,特别是作为基础的家庭教育,一旦出现失误和偏差,在教育对象身上便形成深深的烙印,尤其是自幼形成的不良习惯,是很难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改变的。
(二)家庭教育是渗透力最强的教育
它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教育计划,也不象学科教学那样有方式方法的规定和教材内容的稳定性,并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其实施。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意图完全蕴含于日常生活之中,决定于家长对教育目标的理解及其自身的教育能力。而且,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教育者有意识地受教育者施以的直接教育,也表现为间接因素的教育或影响。家庭的环境氛围、家长的言谈举止,都是一种教育力量。
(三)家庭教育是最具有实践性的教育
家庭是一个具有真实性的教育情境,这样的实践环境不须刻意创造,青少年在与家庭成员的交往中、在家务的承担中、在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养成尊重他人、勤勉、守秩序、服从整体等习惯,并将其融于日常生活中。正是在家庭环境中,使青少年率先进行着人的社会化,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家庭是青少年未来独立投身社会的“练兵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家庭教育如何走出误区,充分发挥其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这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二、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著名的德国教育学家福禄培尔曾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手中。这话很富哲理性,深刻地说明了家长在子女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和肩负的重要使命。作为父母,首先要明确家庭教育的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同时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德是人才的灵魂,是立身之本,不能以成绩来衡量人才。
(二)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来源于家庭教育的实践,必须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家长应根据子女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心理特征等情况选择科学的方法。为此,父母一方面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掌握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习成功的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方法,通过各类传媒,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领悟传统道德的精华,学习新的具有生命力的社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父母自身也应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法律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将言传与身教有机的结合起来,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家长的言行和家庭的氛围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
(三)积极开展对家长的心理咨询辅导工作
既使家长在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上受益,也使家长在心理调整上受益,从而减少家庭教育中因家长的心态失衡所造成的不应有的对立失误。在家长中进行“新世纪新人才”观教育,帮助家长摆脱“大学一条路”思想,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走多样化人才之路,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思想和人生价值观。与此同时,告诫家长无论何时都应以积极的良好的心态去影响孩子,而绝不使孩子过早地蒙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以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现实中各种教育载体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的趋势越发强劲。一方面,父母教育能力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学校、社区、传媒等对父母的具体指导。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职能的履行更加需要家庭的参与和支持,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有必要在家庭生活的实践中去体验,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换言之,成功的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是靠家长或老師某一个人、某一个教育载体独自可以完成的。因此,我们必须构建一个“学校—社会—家庭—青少年”共同作用的教育网络形成合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基础地位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其规律和特点,针对家庭教育中的缺陷,努力开展科学研究,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