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品飘泊记(下)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岛慎一(著) 陈 莺(译)
  
  张大千在古书画买卖方面也大展技能,积攒了相当财富,但仍不敷所需。据朱省斋称,张大千当时曾经向香港大新银行贷款五万港币,并拿出两件名品作为抵押,由于金额不足而要把这两件名迹卖到国外。朱省斋提出反对,香港的徐伯郊很快向大陆的文物局长郑振铎报告此事。最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指示下,两件名作被大陆收回,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张大千年谱》记述蒋介石听闻此事后勃然大怒……
  
  六、张大千的登场与日本舞台
  
  前面屡次登场的张大千是一位画家,也是给东北货的流通带来最具戏剧性动向的人。“飘洋过海的中国书法”展中数量可观的作品就曾经过他收藏,并一度被带来日本。
  张大千出身四川,年轻时曾来日本学画。1941至1943年战争期间居于敦煌,以对莫高窟壁画的精密摹写享有盛名。在约三年间,他所摹写的画作有二百七十六幅,其中大半遗留在现今的四川省博物馆,自己常带在身边的有五十六幅。1965年4月,朝日新闻社曾主办展览,这五十六幅因此在日本展出过。1983年他去世以后,这些作品捐赠予台北故宫博物院。
  
  战后,张大千离开四川去北京,打算定居而计划购置家宅。中日战争初期,他曾经住在北京颐和园的一间寓所里。《张大千年谱》里面,详细记述了当时日本军希望利用他名声而驱使其为日本人工作的事情。张大千想要购入的房产原是某座王府,定价黄金五十条。但在那时,八大公司的其中一人、玉池山房的马济川,又给他出示了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和董源《潇湘图》两件作品。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最高杰作,现在成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名品,它们的价钱也是黄金五十条。大千衡量到房产随时可以购置,但名画则一朝错过机会不再,便买下这两件画作。
  此后,张大千也积极地购买以东北货为主的书画。前述的作品如王羲之《行穰帖》、黄山谷《赠张大同卷》、《廉颇蔺相如传卷》、《伏波神祠诗卷》、米芾《吴江舟中诗卷》、范成大《西塞渔社图卷跋》[图15]、鲜于枢《御史箴卷》等,都曾经过张大千之手。1962年顾洛阜出版藏品集之际,据朱省斋《艺苑谈往》记载,六十四件法书名画之中有二十八件列为张大千旧藏。张大千不仅是超一流的画家,也是超一流的收藏家与画商。
  这位张大千,同时还有绝世作伪专家的一面,特擅于伪造明末清初个性主义画家石涛与八大山人的画作。杨仁恺介绍过一则涉及北京画家陈半丁的故事,陈氏被公认为眼光精准、评鉴书画百发百中。战后不久陈氏得到一幅石涛画,并为此设宴展示。各人见画皆赞不绝口,唯有张大千一人默然不语,有人疑虑之下问其原因,他大笑说“这是我画的”。其能力不可谓不惊人。
  
  张大千把自身收藏的书画命名为《大风堂名迹》在日本出版,第一至三集出版于1955年,由京都便利堂印刷发行,第四集出版于1956年,也是便利堂承印,但由其本人发行。第二、三集分别是八大山人和石涛的专集,一、四集则是顾闳中、董源等诸名家画作。但是,其中收录的只有绘画而无书法。或许出于补偿的想法,《行穰帖》、《伏波神祠诗》、《赠张大同卷》分别在便利堂制作了十分精美的珂罗版复制品。根据朱省斋的《艺苑谈往》,1950年代张大千曾把《韩熙载夜宴图》也带到日本,希望在便利堂进行珂罗版复制。
  从这个经历判断,张大千藏的书画有几件被带来了日本。王羲之《行穰帖》曾在西川宁先生家中存放了半年,此事西川先生本人曾有说明(《西川宁著作集》第一卷·《新出的行穰帖》)。黄庭坚《赠张大同卷》、赵孟烦《湖州妙严寺记》(图16)也曾经西川先生过目。范成大《西塞渔社图卷跋》也曾在日本短暂停留。可遗憾的是,除了《伏波神祠诗卷》以外,最终一件也没有留在日本。从谭敬流入张大千手中的不少作品,与张大千亲近的文雅堂江田勇二氏曾提出要求把它们卖来日本。
  这次展出的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卷》、米芾《吴江舟中诗卷》、《西塞渔社图卷》、耶律楚材《送刘满诗卷》[图17]四件,是大都会美术馆顾洛阜藏品。顾氏所藏不仅包括书法,更有大量的宋元绘画,在美国首屈一指。
  在顾洛阜藏品捐赠大都会美术馆的展品目录(1984年刊)中,当时的美术馆购藏委员会主席狄龙(Douglas Dillon)在序言中有以下的话:虽然张大千把名家赝作在美国到处出售,大千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尽管如此,他本人的中国书画收藏却给人以跟其伪作全不相关的印象。换言之,张氏在把名宝带到美国以前,就在日本研究出版。所指的大概就是前揭《大风堂名迹》的出版。然日本的专家对张大千带来作品仍盛传为赝品,致使他将最有名的几件携回香港。受到张大千是作伪高手所眩惑,正是日本对流传有绪的真迹仍下否定判断的原因。可是,狄龙未有明言者,乃正拜此所赐,顾洛阜的收藏才得以充实。
  怀疑主义诚然根深蒂固,但衷心地说其实主因在于经济拮据。像原田悟朗、田中庆太郎活跃时代那样生机勃发的环境,在战后的日本已是可望而不可及。对中国文化的关心与倾倒,与战前相比也降低了,出现在战后市场的中国书画大批远渡美国,亦非毫无缘故。
  
  当时美国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参与朝鲜战争而对中国大陆实施经济封锁,1951年12月17日以后从中国运出的物品,即使如艺术品,也禁止进入美国。张大千频频把中国古书画带来日本,可能基于这个缘故。暂时在日本放置然后出版,等待日本同业中的买手。把名品传来日本很可能就是伪装的策划,只为期待时间和手续的完成。
  指导艾略特藏品建立的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教授方闻说,在他长期居留香港期间,因尼克松访华而对大陆的经济制裁解除了。鉴于机不可失,他便与艾略特一起从日本、香港、台湾的古董市场买入了超过二百件书画(The Embodied Image·《序》),因而建立了亚洲以外最大、最好的收藏。
  张大千的终生挚爱,是董源《潇湘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黄庭坚《赠张大同卷》三件。《赠张大同卷》[图18]由于是写给张氏同姓,尤其受到珍重。但三件都离开了张大千之手。
  首先,《赠张大同卷》转让给艾略特。艾略特在1984年刊行的家藏中国书画展览图录序言中,追述如下往事:“1967年,我向方闻请教接触优秀书画作品的机会,他想试探我的兴趣深浅,便给我介绍黄庭坚《赠张大同书卷》和鲜于枢《行书御史箴卷》,我们之间的约定遂由此而开始。”
  据方闻的回忆,恰好在艾略特到访之后第二个周末,张大千来到普林斯顿,艾略特对张大千毫不怀疑地受让了这两件名品。
  顾洛阜也从张大千处购入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卷》和《西塞渔社图卷》等作,他在《搜藏纪述》中有谈 到。1955年8月某个炎热的下午,顾氏在纽约麦迪逊街约瑟濑尾(Joseph U.Seo)的店里,看到了几件北宋绘画和北宋书法,便灵机一触地把它们买下来。按狄龙的记述,那些书画曾属张大千所有,因为八德园的建筑需要资金,张大千把它们出手了。顾洛阜尽管也知道它们曾是张大千的藏品,还是毫不怀疑地购藏。
  董源《潇湘图》和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两件名迹,在1952年也脱手了。作为中国绘画史上屈指可数的名品,这两件最后花落谁家,是中国人社会的大事,由此诞生许多逸闻。
  张大千于战后离别中国大陆,辗转寓居过阿根廷、巴西、美国加州等地,最后在台北的外双溪故宫博物院深处终老。巴西圣保罗市郊由于山水景色与他故乡四川相近,特别受其青睐而在那里修筑一个名为八德园的大庭园。如前文所示,张大千因为缺乏建设资金,不得已把书画脱手。
  张大千有高明的画艺,作品很受欢迎。他在古书画买卖方面也大展技能,积攒了相当财富,但仍不敷所需。据朱省斋称,张大千当时曾经向香港大新银行贷款五万港币,并拿出两件名品作为抵押,由于金额不足而要把这两件名迹卖到国外。
  朱省斋提出反对,香港的徐伯郊很快向大陆的文物局长郑振铎报告此事。徐伯郊是解放前任职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战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版本学者徐森玉之子,以银行副经理的身份驻留香港,实际上是担任大陆的遥距管理工作,对大陆收回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有功。《郑振铎全集》书简篇,发表有郑振铎致徐伯郊书简十三通(1951至1952年间),内容是关于购入文物的详细指示,例如有暂缓购买《行穰帖》的指示。关于收回董源和顾闳中作品的指示未见公报,但在记述其父亲事迹的(徐森玉——中国的保护神)(《博物馆与收藏家》)中,明确记载了徐伯郊活跃于这两件名品的回收事情上。最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指示下,两件名作被大陆收回,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张大千年谱》记述蒋介石听闻此事后勃然大怒,经宋美龄夫人劝解后才稍微平复。同书还记述当时成交价每件各一万美元,但实际上价格只为五分之一,世传张大千事实上是把这两件名作赠与了祖国。
  结果,张大千在《大风堂名迹》中收录的名迹大部分都离手了。尽管这舞台的一端是由日本承托,但主角却是美国的艾略特和顾洛阜。
  据说艾略特在十六七岁时候就开始对中国画发生兴趣,他忆述说:“对中国画中表现的简洁线条和空白的优雅一见倾心。”然后,在大学里也曾修读中国美术史的课程,四十岁时感悟到“对中国人来说,书法是仅次于诗的崇高艺术”,从此开始收集书法作品。艾略特的收藏绝非因为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抱有明确的动机和深情倾倒于中国美术的一份情怀。
  顾洛阜(搜藏纪述)中也这样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和延续最久的文明,这一文明的基础和骨架正是绘画和书法,唯此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也唯有这样的洞察,最能说明中国书画收藏家顾洛阜的动机。
  尽管经济能力是主要的因素,中国书法之远涉重洋后在美国被大量收藏,正是由于艾略特和顾洛阜二位的此般态度,而成为理所当然。
其他文献
戊 籍贯印一    一、家在上虞  未知何人所刻。见于《历代黄河变迁图》部分题署。是书光绪癸巳仲冬袖海山房石印,所见为宣统庚戌冬山东河工研究所重印本。    己 闲章一九又一    一、外物不移方是学  《宋诗钞》卷二引陆游《朝饥示子聿》:“水云深处小茅茨,雷动空肠惯忍饥。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生逢昭代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八十到头终强项,欲将衣钵付吾儿”。又《自咏》:“满梳晨起髮凋零
期刊
洛可可艺术于18世纪初期出现于法国,至18世纪30年代开始风行整个欧洲。洛可可一词源于法语“Eocaille”,其本意为“花园石贝装饰物”和“状似贝壳的装饰”。最能代表洛可可艺术那暗含在复杂设计中轻松主旨的,莫过于设计精美的小型装饰品和家具——这就难怪具有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品大多是些室内的作品,如金属制品、人物陶瓷、衣饰等,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家具,18世纪,这类型的家具一直是当时皇家贵族装饰家居所追求
期刊
期刊的封面,如同人的脸,有的似庄稼老汉,浑然本色,不加修饰,凸显健壮;有的则似妙龄女郎,着意化妆,靓丽宜人,体现妩媚。民国时期的期刊,这两个特色尤为分明:政治类期刊因是政治团体所办,所以往往板起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以示庄重。这种刊物的封面以白底黑字居多,开本大部分都是三十二开本。这类刊物的编辑出版完全由组织上拨付经费,发行也仰仗组织系统来完成,无需刻意修饰门面吸引读者。而大都市的休闲期刊,均由私人
期刊
提起苏曼殊,有太多的话可以说。  他的天才,他的短寿,他的浪漫风流,他的壮怀激烈,他的身世之谜,他的出家还俗,他的冶游放荡吃花酒,他是诗僧情僧画僧。  他精通中文日文英文梵文,他翻译茶花女翻译悲惨世界翻译拜伦;他是诗人、是小说家,他著《梵文典》,编《汉英辞典》、《英汉辞典》。  凡有井水处,便有人吟他的“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多少年后,“满山红叶女郎樵”的诗情画意依然让人心醉,“春雨楼
期刊
聚焦·拍卖    1 马英九赠陈云林“一个CHINA”?  在11月5日举世瞩目的“陈马会”之后,马英九与陈云林互赠礼物。据悉,马英九一般是喜欢赠书的,特别是他自己写的几本书,而且在此之前也的确传出,马英九要赠送陈云林四本书的讯息。但是,在马陈会上,陈云林送给马英九的是一幅大陆著名画家韩美林的画作“骏马图”,这是一个象征意义很强、寓意也很明显的礼物,这既可以理解为希望台湾如同骏马奔腾,也可以理解为
期刊
鉴于在8月13号,苏富比突然向全球媒体宣布:从2009年开始,苏富比将目前在纽约举行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合并到香港,以一个全球荟萃的集合面貌让亚洲的当代艺术重新亮相,这导致9月17日苏富比在纽约举行的亚洲当代艺术秋季拍卖成为在纽约举行的最后一场亚洲当代艺术拍卖。许多人认为苏富比这次意在“收缩”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而且此举同时象征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全面“退烧”。面对如此评论,香港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部主
期刊
晚清的岭南印坛,经历了乾嘉金石学的中兴时期,使一批印人在实践中逐渐走向遗文返质,形成了以古为尚的审美追求,他们崇尚古雅拙朴的创作风格。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应数大学者陈澧。  陈澧是晚清岭南印学最重要的倡导者。他学识渊博,集前贤之学而融会贯通,开启了岭南篆刻新风气,其印学思想对近代岭南印坛的发展产生丁关键性的影响。    陈澧的篆刻    陈澧(1810-1882),字兰甫,番禺人。道光十二年(183
期刊
龙是中国的象征,象是印度的神灵,在亚洲新崛起的经济舞台上,花旗银行曾发布调研报告认为21世纪属于中国和印度,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有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最近几年,中国收藏家主导了亚洲艺术品市场。从唐三彩到明官窑,不断创出新的拍卖纪录。而如今,随着另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印度经济的飞速发展,印度的企业家们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对他们的国宝展现了空前的热情。一位印度艺术品经销商弗朗西斯卡·盖洛维(Fr
期刊
由1895年5月康有为率1300举子“公车上书”,到1898年9月“百日维新”失败“六君子”被杀,中国近代史发生了维时三年的“维新变法”运动,这场由知识分子自动发起的政治改良运动,尽管最后惨遭顽固派绞杀,但其影响深入人心,客观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发起奠定了基础。  维新变法深入人心,媒体功劳最大,如果没有媒体做宣传,根本不会有那么多的仁人志士参与维新,支持维新。为使读者对那一时期的报刊的作用有所了
期刊
香港苏富比将于10月7日假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2008年秋季名贵腕表拍卖会,呈献逾220件总估价逾5500万港元的珍贵名表。部分腕表的编号均为难得一见的“1”号及“8”号,彰显是次拍卖名表的珍罕程度。苏富比中国及东南亚钟表部主管何若云(Vanessa Herrera)表示:“今年4月举行的‘世纪藏珍’专拍空前成功,而本季香港苏富比也会再度呈献珍贵稀有的各式时计,配合近年来亚洲名表收藏的新境界,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