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档案》2008年第10期用5个整版,刊登了一篇题为:“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北京市档案局(馆)驾驶员奥运志愿者风采录”的文章。这10位档案人分别来自市档案局(馆)的多个处室,文章配发了他们的照片,身后是驾驶的轿车,他们有男有女,但无一例外的是:个个都那样的年轻有为,那样的朝气蓬勃,那样的英姿飒爽,那样的骄傲自豪。我从心底羡慕他们,敬佩他们,并从那一脸绽放的微笑中,看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档案人的巨大变化。
一是档案人的心胸开阔了。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档案人由封闭走向开放的三十年。记得上个世纪,在一次市直单位档案协作组长会议上,一位老局长曾对某单位参会的一位档案员说:“下月全市档案工作会议要在你们那里开,请转告你们局长,是不是少收一点场租费?”我猜她一定会回答,“欢迎档案局到我们那里开会,我回去后马上转告我们局长。”谁知她竟然说:“这事我作不了主。”见此,老局长又重复了一遍,“转告一下你们局长就行。”谁知她也重复了一遍:“这事,我确实作不了主。”这虽然只是个案,但当年档案人的心胸有多大,由此可见一斑。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档案人早已走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档案馆,随着交往多了,见识广了,心胸也开阔了。如今不但能热情地接待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广大利用者,而且争相成为北京奥运会的驾驶员志愿者,敢于和善于为来自五大洲的外国友人服务。你看许梅提供的那张照片,这是一对法国夫妇,他们在离别前主动邀请许梅的合影留念。8月5日早上9点,在北京饭店,许梅像一名职业司机那样,为客人打开车门,有礼貌地说:“Good morning”,客人则非常地友好地用中文回答:“你好,谢谢”。一天的行程结束后,这对法国夫妇竖起大拇指,微笑着对许梅说:“Good driver thank you”。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身为国际橄榄球协会主席的老先生,用手搭在许梅的肩上,许梅笑得自然大方,举止得体,没有丝毫的拘谨做作。
二是档案人的素质提高了。
面对这些年轻有为的驾驶员奥运志愿者,我常有一种愧疚之心。我们这些老档案人有几个会讲外语的,又有几个会开车的,甚至有的连电脑也不会用。虽然这里有时代的因素,不能完全怪我们,可我们毕竟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呀。联想奥组委去年年初招募档案员时,我曾推荐一名在我看来素质还算可以的退休档案员前往应聘。人家在把她考察一番后,问她:“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位档案员回答得倒也直白:“我连自行车都不会骑。”像这样出了档案室就什么也不会的档案员谁还敢用啊?谁还愿意用呀!什么叫素质,什么又叫高素质?我看这10位驾驶员奥运志愿者,正是以其奥运期间的出色表现,展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档案人的全新素质。首先,他们有高尚的德:“手中的方向盘一定要握紧”(王峰语)“每天在岗工作时间至少11小时”(白杉语),“凌晨一点左右到家,看到熟睡中只有八个月的女儿,心中对她总有些愧疚”(马春茂语),“没有一个完整的休息日”(朱军语),“赶不上吃饭更是常事”(王琦语);同时,他们有过硬的才,“在团队意识、英语水平、驾驶技能、奉献精神等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质。”(冷旭川语)“没有出过任何一次失误”(李嵋语),“车辆起步、行驶时尽可能地让客人感觉到平稳舒适……安排好最佳行驶路线,保证客人准点到达。”(高勇语)正因为此,他们才“真正领悟了‘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含义。”(吴丽涛语)
三是档案人的生活富裕了。
前些年,档案人清贫的呼声此起彼伏,从档案部门跳槽的人也络绎不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档案人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境遇有了很大改善,愿意到档案部门工作的人多了。我有一位文笔很好的忘年交,在公务员考试中被两个市级机关录取,他毅然选择了档案局就很说明问题。当然,要想到档案部门工作也不像前些年那么容易了。而已经下岗或者退休的档案人,只要身体好,又有过硬的档案业务方面的一技之长,就会成为劳务市场上的香饽饽。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这10位驾驶员奥运志愿者的身上,我们可以推而广之地看到,衣食无忧的档案人花上几千元自费学车的多了,驾驶着私家车上下班的档案人也比比皆是。还有的档案人自费办起了个人网站,更有不少档案人在忙着考研、读博,仕而优则学,富而优则学。无论是考驾照,还是购置私家车;无论是办网站,还是考研、读博,都是为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要的投资。有钱投资,说明档案人富裕了。但档案人不会小富即安,他们更懂得发展才是硬道理,有钱要用在刀刃上。
一是档案人的心胸开阔了。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档案人由封闭走向开放的三十年。记得上个世纪,在一次市直单位档案协作组长会议上,一位老局长曾对某单位参会的一位档案员说:“下月全市档案工作会议要在你们那里开,请转告你们局长,是不是少收一点场租费?”我猜她一定会回答,“欢迎档案局到我们那里开会,我回去后马上转告我们局长。”谁知她竟然说:“这事我作不了主。”见此,老局长又重复了一遍,“转告一下你们局长就行。”谁知她也重复了一遍:“这事,我确实作不了主。”这虽然只是个案,但当年档案人的心胸有多大,由此可见一斑。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档案人早已走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档案馆,随着交往多了,见识广了,心胸也开阔了。如今不但能热情地接待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广大利用者,而且争相成为北京奥运会的驾驶员志愿者,敢于和善于为来自五大洲的外国友人服务。你看许梅提供的那张照片,这是一对法国夫妇,他们在离别前主动邀请许梅的合影留念。8月5日早上9点,在北京饭店,许梅像一名职业司机那样,为客人打开车门,有礼貌地说:“Good morning”,客人则非常地友好地用中文回答:“你好,谢谢”。一天的行程结束后,这对法国夫妇竖起大拇指,微笑着对许梅说:“Good driver thank you”。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身为国际橄榄球协会主席的老先生,用手搭在许梅的肩上,许梅笑得自然大方,举止得体,没有丝毫的拘谨做作。
二是档案人的素质提高了。
面对这些年轻有为的驾驶员奥运志愿者,我常有一种愧疚之心。我们这些老档案人有几个会讲外语的,又有几个会开车的,甚至有的连电脑也不会用。虽然这里有时代的因素,不能完全怪我们,可我们毕竟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呀。联想奥组委去年年初招募档案员时,我曾推荐一名在我看来素质还算可以的退休档案员前往应聘。人家在把她考察一番后,问她:“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位档案员回答得倒也直白:“我连自行车都不会骑。”像这样出了档案室就什么也不会的档案员谁还敢用啊?谁还愿意用呀!什么叫素质,什么又叫高素质?我看这10位驾驶员奥运志愿者,正是以其奥运期间的出色表现,展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档案人的全新素质。首先,他们有高尚的德:“手中的方向盘一定要握紧”(王峰语)“每天在岗工作时间至少11小时”(白杉语),“凌晨一点左右到家,看到熟睡中只有八个月的女儿,心中对她总有些愧疚”(马春茂语),“没有一个完整的休息日”(朱军语),“赶不上吃饭更是常事”(王琦语);同时,他们有过硬的才,“在团队意识、英语水平、驾驶技能、奉献精神等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质。”(冷旭川语)“没有出过任何一次失误”(李嵋语),“车辆起步、行驶时尽可能地让客人感觉到平稳舒适……安排好最佳行驶路线,保证客人准点到达。”(高勇语)正因为此,他们才“真正领悟了‘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含义。”(吴丽涛语)
三是档案人的生活富裕了。
前些年,档案人清贫的呼声此起彼伏,从档案部门跳槽的人也络绎不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档案人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境遇有了很大改善,愿意到档案部门工作的人多了。我有一位文笔很好的忘年交,在公务员考试中被两个市级机关录取,他毅然选择了档案局就很说明问题。当然,要想到档案部门工作也不像前些年那么容易了。而已经下岗或者退休的档案人,只要身体好,又有过硬的档案业务方面的一技之长,就会成为劳务市场上的香饽饽。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这10位驾驶员奥运志愿者的身上,我们可以推而广之地看到,衣食无忧的档案人花上几千元自费学车的多了,驾驶着私家车上下班的档案人也比比皆是。还有的档案人自费办起了个人网站,更有不少档案人在忙着考研、读博,仕而优则学,富而优则学。无论是考驾照,还是购置私家车;无论是办网站,还是考研、读博,都是为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要的投资。有钱投资,说明档案人富裕了。但档案人不会小富即安,他们更懂得发展才是硬道理,有钱要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