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在2002年开始炒股的,一炒就是8年,小有收益。除了见证股市的成长,更多的是培养了我全方位的投资理财意识。第一只股票开门红
我婆婆早在1995年就进入股市,每天9点钟去等待集合竞价,顺便还要看证券报纸,分析股市行情。婆婆退休前是一家國企的会计,对于金融投资的风险心知肚明,去炒股也是为了解闷,在股市里还能接触一下外面的世界。婆婆很少购买股评家推荐的股票,喜欢那些配股和分红的股票。她只看盘面和强势股的形态,就能决定跟进还是抛出,喜欢炒作上海的老牌股,比如上海汽车等。
我工作平时比较忙,在寒暑假却很悠闲。婆婆建议我去股市看看,利用假期炒股。开始我并没太在意,但听一个同事说她炒“山西汾酒”盈利2000元后,就有些心动了。于是请教婆婆如何开户,怎么买卖股票作交易等,就这样加入炒股大军。当时初涉股市不太明白什么样的股票有灵性,盘子大还是盘子小,每股收益和中报年报的效益是否影响股票的涨幅,只知道买证券报看股评买股票。
我买的第一只股票是路桥建设,建仓5000股,因为它是奥运概念股,加之几个投资机构极力推崇它的K线图走势漂亮,一亿两千万的盘底,在当时的股市还算是小巧玲珑。炒小盘股是短线炒股者必先研究的炒股经,概念股是抓住黑马的灵魂。有一天婆婆打来电话,说是下午一开盘路桥建设的涨幅超过7%,已经排在涨幅榜的首位了,问我抛不抛出。我立即跑到证券公司,一看果然是这样。但有一点感觉不算太好,它始终没有涨停,这说明庄家在有意吸货或想要抛售,否则会直接拉上涨停板,第二天还会有一波行情。这些经验完全是我在看了多本炒股的书籍得来的,实战还是第一次派上用场。基于此,我把股票高挂了0.2元,半小时后全部卖出,最终收益是5500元。波段操作中获利
2007年的股市牛气冲天,一片红火景象,4000点的冲关景观,让股民激情满怀。那时我刚买夏新电子就赶上股市调整。立即就被套牢,几天之内账户里的数字就缩水了近1万元。我基本是用软件炒股,看KDJ是否成金叉和盘口成交量的变化。之后经几次补仓,做了几手短线,才把亏损弥补回来,大盘越过6000点时,已小有盈余,心中除了欣喜还有点飘飘然。2008年的股市操作有喜有忧。面对下滑的指数,婆婆建议我仓位不要太满,而我却因贪多求胜,没有在高点卖出,时输时赢胜负参半。股民情绪很跳跃,手里的股票涨了,高兴喜悦-股票跌了,伤心难过,牢骚满腹。股票就是数字游戏。捂股的结果就是遗憾。
我的操作法则是买绩优型概念股,还有炒作想象的股票。操作上喜欢追买强势股,每次补仓5000股,当天就T+0操作,赚了钱就抛掉,再波段操作,看量买进卖出。我主要是炒深圳股票,几年下来,我的6万元本金已经变成15万元。爱人是公务员,我们一商量,投资了一处地段不错的房产,以1200元,平方米的价格买下,2007年楼市涨到3000/平方米元时,我自认为有些市场经济的头脑,在2008年就把房子卖掉了,赚了18万元。
婆婆的理财观是稳健,一直都在做长线,而我认为炒股也好,炒楼也罢,不能经常做交易,那样就算是再聪明,也会被眼前利益所迷惑,有时会掉进风险的漩涡。要有计划地研究大盘,研究政策的走向,有了收益不要总惦记滚雪球式的投入,而是要投资到其他领域,才会让财富越聚越多。可能是我和婆婆的风险意识不同,股市大起大落时,我多次因为手快抓住机遇,而婆婆却因为思前想后错过了许多良机。
我婆婆早在1995年就进入股市,每天9点钟去等待集合竞价,顺便还要看证券报纸,分析股市行情。婆婆退休前是一家國企的会计,对于金融投资的风险心知肚明,去炒股也是为了解闷,在股市里还能接触一下外面的世界。婆婆很少购买股评家推荐的股票,喜欢那些配股和分红的股票。她只看盘面和强势股的形态,就能决定跟进还是抛出,喜欢炒作上海的老牌股,比如上海汽车等。
我工作平时比较忙,在寒暑假却很悠闲。婆婆建议我去股市看看,利用假期炒股。开始我并没太在意,但听一个同事说她炒“山西汾酒”盈利2000元后,就有些心动了。于是请教婆婆如何开户,怎么买卖股票作交易等,就这样加入炒股大军。当时初涉股市不太明白什么样的股票有灵性,盘子大还是盘子小,每股收益和中报年报的效益是否影响股票的涨幅,只知道买证券报看股评买股票。
我买的第一只股票是路桥建设,建仓5000股,因为它是奥运概念股,加之几个投资机构极力推崇它的K线图走势漂亮,一亿两千万的盘底,在当时的股市还算是小巧玲珑。炒小盘股是短线炒股者必先研究的炒股经,概念股是抓住黑马的灵魂。有一天婆婆打来电话,说是下午一开盘路桥建设的涨幅超过7%,已经排在涨幅榜的首位了,问我抛不抛出。我立即跑到证券公司,一看果然是这样。但有一点感觉不算太好,它始终没有涨停,这说明庄家在有意吸货或想要抛售,否则会直接拉上涨停板,第二天还会有一波行情。这些经验完全是我在看了多本炒股的书籍得来的,实战还是第一次派上用场。基于此,我把股票高挂了0.2元,半小时后全部卖出,最终收益是5500元。波段操作中获利
2007年的股市牛气冲天,一片红火景象,4000点的冲关景观,让股民激情满怀。那时我刚买夏新电子就赶上股市调整。立即就被套牢,几天之内账户里的数字就缩水了近1万元。我基本是用软件炒股,看KDJ是否成金叉和盘口成交量的变化。之后经几次补仓,做了几手短线,才把亏损弥补回来,大盘越过6000点时,已小有盈余,心中除了欣喜还有点飘飘然。2008年的股市操作有喜有忧。面对下滑的指数,婆婆建议我仓位不要太满,而我却因贪多求胜,没有在高点卖出,时输时赢胜负参半。股民情绪很跳跃,手里的股票涨了,高兴喜悦-股票跌了,伤心难过,牢骚满腹。股票就是数字游戏。捂股的结果就是遗憾。
我的操作法则是买绩优型概念股,还有炒作想象的股票。操作上喜欢追买强势股,每次补仓5000股,当天就T+0操作,赚了钱就抛掉,再波段操作,看量买进卖出。我主要是炒深圳股票,几年下来,我的6万元本金已经变成15万元。爱人是公务员,我们一商量,投资了一处地段不错的房产,以1200元,平方米的价格买下,2007年楼市涨到3000/平方米元时,我自认为有些市场经济的头脑,在2008年就把房子卖掉了,赚了18万元。
婆婆的理财观是稳健,一直都在做长线,而我认为炒股也好,炒楼也罢,不能经常做交易,那样就算是再聪明,也会被眼前利益所迷惑,有时会掉进风险的漩涡。要有计划地研究大盘,研究政策的走向,有了收益不要总惦记滚雪球式的投入,而是要投资到其他领域,才会让财富越聚越多。可能是我和婆婆的风险意识不同,股市大起大落时,我多次因为手快抓住机遇,而婆婆却因为思前想后错过了许多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