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本、韩国与中国具有相似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也具有可比性,这对新形势下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着重比较日韩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从而梳理提炼出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启示
当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长期以来,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成效卓著,这些发达国家虽然没有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统一名称,但各国高校都有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日本、韩国同在亚洲,均尊崇儒家文化,教育都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所以比较研究这两个国家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我国实施适合新形势发展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这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方面进行比较,梳理提炼出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日、韩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分析
(一)日、韩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本着“教育必须追求人格完美,促使作为和平国家及社会的创建者,热爱真理和正义,尊重个人价值,重视勤劳与责任,充满自主精神,成为身心共同健康的国民”[1]的目标,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下:(1)个性教育。个性教育就是尊重个人自由自律、尊重个人尊严的教育。但有着极强的家庭意识、团体意识和民族意识的日本传统文化,对人的自由与个性的尊重却极其缺乏,所以日本的个性教育与西方所倡导的个人中心主义是不同的,它实际上是以实现集团价值为最终目标,个性的实现仅仅是手段。(2)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阶级社会永恒的主题。二战后,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包括虔敬天皇教育、忠诚于国家教育和乡土教育。(3)人生观教育。主要包括珍爱生命教育、展示生命意义教育、练就顽强意志教育和诚实正直处事、交往教育。(4)劳动教育。通过培养劳动兴趣、劳动实践等“劳动体验学习”磨练意志,养成良好品质。
韩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1)儒家伦理教育。韩国在继承自身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强调儒家文化中的道德修养的要求,较好的发挥了熏陶和教化的作用。韩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一种以儒家伦理为主体,突出培养民族精神的道德教育体系,使儒家精神融入学生的观念和民族的潜意识中。(2)国民精神教育。20世纪70年代,朴正熙当局颁布《国民教育宪章》,指出对青少年学生及全体国民进行“国民精神教育”。韩国历届政府都强调把国民精神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3)爱国主义和传统道德教育。韩国大学非常重视爱国主义和传统道德教育,学校不仅对学生系统讲述韩国苦难历史中英雄人物的故事,还让学生访问历史名人的故居旧址。在韩国,许多地方都矗有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雕像,以此教育国民。
(二)日、韩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异同分析
1.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共性之处。
(1)重视儒家伦理思想。
日、韩都是典型的东方文化国家,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在现代生活中,两国结合自己的国情,充分吸收儒家伦理思想的精华,创新了一套适合自己国家的国民精神体系。
(2)爱国主义与民族意识教育的统一。
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意识教育在日、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都有鲜明的体现。通过爱国主义与民族意识的教育,国民确立了民族自信心和自立自我的民主意识,培养民族自尊和民族意识,极大地鼓舞了国民团结奋进的士气,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3)优化配置学校、家庭、社会优良教育资源。
日本高校比较重视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作配合,政府及社会、企业大力出资在高校周围的社区创办博物馆、图书室等机构,尽力营造网络化、体系化的“立体工程”,实现对学生道德情操潜移默化的影响。韩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强调齐抓共管,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作用。比如学校成立家长联谊会;建立社会教育网、监督站;创立融学校和社会机构于一体的文明社区等。
2.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差异所在。
(1)内容所服务的阶级存在差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我国特别强调政治理论教育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具有很明显的社会主义印记,而日、韩则主要侧重于国民精神的教育,培养爱国的合格公民。
(2)所倡导的集体主义教育的本质不同。
集体主义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旨在引导大学生热爱集体,加强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并在集体生活中发扬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的精神。日韩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强调集体主义教育,但更多是“一种集团主义的教育,从本质上来看,集团主义是封建时代、封建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整体主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改头换面,维护的是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3]
二、日、韩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比较分析
(一)日、韩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1)正规课程。日本高校普遍开设各类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通过道德课、公民课等课程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学科渗透通过国语、地理、科学史、音乐、图画、体育等学科渗透道德教育的内容,挖掘道德教育的价值,努力提高其实效性。(3)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班级活动、学生会活动、学校常规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渗透道德教育,使学生的身心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集团意识及应有的觉悟。同时通过各类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精神。(4)言传身教。无论是教授、管理人员,还是一般职员,都表现出良好的敬业精神,以身作则发挥了很好的育人功能。守纪律、有礼貌已在校园中蔚然成风,思想政治教育广泛渗透于教学管理服务之中。
以韩国大学为例看韩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1)课堂教学。韩国大学把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思想政治课属第一类课程,排在课程表的第一位,还特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2)校园环境。韩国大学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熏陶作用,各学校不遗余力的把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全校工作的中心,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道德问题讨论,倡导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并从多方面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3)实践活动。韩国大学在坚持系统的道德知识教学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20世纪70年代朴正熙发动“新生活运动”后,有两千所大中小学参与进来,从而成为一次有重大意义的社会活动,这些对大学生形成忠孝、合作、宽容的品格产生了很好的作用。
(二)日、韩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途径的异同分析
1.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之处。
(1)重视课程教学。都开设了内容繁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有效途径,直接进行道德教育。
(2)隐性课程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已从显性课程转向隐性渗透。
(3)校园实践活动渗透。学校通过节日庆典、文艺体育活动等,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之处。
(1)思想政治教育主导途径的差异。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侧重于正面、直接、正规的道德教育,尤其重视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日韩两国则更重视对各学科的渗透,重视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在实践中得到熏陶和感染。
(2)学生社团组织的性质有所不同。我国大学的校内组织大都在党团的领导下工作,具有较强的政治性。而日韩两国高校的学生组织更多是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带有较少政治性。
三、日、韩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分析对我国的启示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
随着我国实力的壮大,某些国家及分裂组织大肆散布“中国威胁论”,企图在思想政治领域进行颠覆活动,妄图“西化”,推行“和平演变”。所以,高校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当代大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时尚,以巩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基础。只有毫不动摇的坚持阶级性和政治性,才能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2.继承儒家传统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现实价值的转换。
日本、韩国将东西方的不同文化相整合,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族精神,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也应当学习借鉴其经验,反省过去突出政治而简单否定传统文化的做法,将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之中,批判地继承,赋予传统文化以新时代的内容。
3.避免显性教育形式化,追求隐性教育实效性,加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度。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直接灌输为主,只是一味的传授给学生既定的价值和信仰,忽视了大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活跃,见识广泛,关注现实,加上先进的现代传媒又为其了解社会、认识世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空洞的说教和一味的灌输,难以取得实效。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理应不辱使命,摒弃形式主义,少一些口号,多一些行动,创新教育方式,给学生历练的平台,增强教育活动的穿透力,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深化自我教育,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出高校,融入家庭、社区等各个领域,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
4.建立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营造宽松环境。
轻松活泼、自由灵活的开放性是一些发达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特点,而相比而言,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则略显封闭和保守。而现在的大学生面对交织的多元文化好奇心极强,很容易误入别有用心的陷阱,所以高校应建立开放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宽松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形成高尚品质。
5.强调知行合一,重视指导学生实践。
从分析可看出日、韩两国特别重视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指导,而我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实践环节缺乏一定的指导和评价,造成我国大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严重脱节。因此,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学生提高处理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思维,同时重视对大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和指导,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参考文献
[1]梁忠义.日本的经济现代化与教育——战后日本教育[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2]戴胜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苏崇德.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朱芳芳(1982—),女,陕西西安人,现供职于西安文理学院学生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启示
当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长期以来,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成效卓著,这些发达国家虽然没有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统一名称,但各国高校都有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日本、韩国同在亚洲,均尊崇儒家文化,教育都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所以比较研究这两个国家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我国实施适合新形势发展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这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方面进行比较,梳理提炼出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日、韩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分析
(一)日、韩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本着“教育必须追求人格完美,促使作为和平国家及社会的创建者,热爱真理和正义,尊重个人价值,重视勤劳与责任,充满自主精神,成为身心共同健康的国民”[1]的目标,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下:(1)个性教育。个性教育就是尊重个人自由自律、尊重个人尊严的教育。但有着极强的家庭意识、团体意识和民族意识的日本传统文化,对人的自由与个性的尊重却极其缺乏,所以日本的个性教育与西方所倡导的个人中心主义是不同的,它实际上是以实现集团价值为最终目标,个性的实现仅仅是手段。(2)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阶级社会永恒的主题。二战后,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包括虔敬天皇教育、忠诚于国家教育和乡土教育。(3)人生观教育。主要包括珍爱生命教育、展示生命意义教育、练就顽强意志教育和诚实正直处事、交往教育。(4)劳动教育。通过培养劳动兴趣、劳动实践等“劳动体验学习”磨练意志,养成良好品质。
韩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1)儒家伦理教育。韩国在继承自身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强调儒家文化中的道德修养的要求,较好的发挥了熏陶和教化的作用。韩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一种以儒家伦理为主体,突出培养民族精神的道德教育体系,使儒家精神融入学生的观念和民族的潜意识中。(2)国民精神教育。20世纪70年代,朴正熙当局颁布《国民教育宪章》,指出对青少年学生及全体国民进行“国民精神教育”。韩国历届政府都强调把国民精神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3)爱国主义和传统道德教育。韩国大学非常重视爱国主义和传统道德教育,学校不仅对学生系统讲述韩国苦难历史中英雄人物的故事,还让学生访问历史名人的故居旧址。在韩国,许多地方都矗有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雕像,以此教育国民。
(二)日、韩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异同分析
1.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共性之处。
(1)重视儒家伦理思想。
日、韩都是典型的东方文化国家,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在现代生活中,两国结合自己的国情,充分吸收儒家伦理思想的精华,创新了一套适合自己国家的国民精神体系。
(2)爱国主义与民族意识教育的统一。
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意识教育在日、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都有鲜明的体现。通过爱国主义与民族意识的教育,国民确立了民族自信心和自立自我的民主意识,培养民族自尊和民族意识,极大地鼓舞了国民团结奋进的士气,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3)优化配置学校、家庭、社会优良教育资源。
日本高校比较重视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作配合,政府及社会、企业大力出资在高校周围的社区创办博物馆、图书室等机构,尽力营造网络化、体系化的“立体工程”,实现对学生道德情操潜移默化的影响。韩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强调齐抓共管,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作用。比如学校成立家长联谊会;建立社会教育网、监督站;创立融学校和社会机构于一体的文明社区等。
2.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差异所在。
(1)内容所服务的阶级存在差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我国特别强调政治理论教育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具有很明显的社会主义印记,而日、韩则主要侧重于国民精神的教育,培养爱国的合格公民。
(2)所倡导的集体主义教育的本质不同。
集体主义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旨在引导大学生热爱集体,加强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并在集体生活中发扬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的精神。日韩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强调集体主义教育,但更多是“一种集团主义的教育,从本质上来看,集团主义是封建时代、封建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整体主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改头换面,维护的是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3]
二、日、韩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比较分析
(一)日、韩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1)正规课程。日本高校普遍开设各类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通过道德课、公民课等课程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学科渗透通过国语、地理、科学史、音乐、图画、体育等学科渗透道德教育的内容,挖掘道德教育的价值,努力提高其实效性。(3)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班级活动、学生会活动、学校常规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渗透道德教育,使学生的身心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集团意识及应有的觉悟。同时通过各类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精神。(4)言传身教。无论是教授、管理人员,还是一般职员,都表现出良好的敬业精神,以身作则发挥了很好的育人功能。守纪律、有礼貌已在校园中蔚然成风,思想政治教育广泛渗透于教学管理服务之中。
以韩国大学为例看韩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1)课堂教学。韩国大学把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思想政治课属第一类课程,排在课程表的第一位,还特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2)校园环境。韩国大学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熏陶作用,各学校不遗余力的把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全校工作的中心,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道德问题讨论,倡导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并从多方面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3)实践活动。韩国大学在坚持系统的道德知识教学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20世纪70年代朴正熙发动“新生活运动”后,有两千所大中小学参与进来,从而成为一次有重大意义的社会活动,这些对大学生形成忠孝、合作、宽容的品格产生了很好的作用。
(二)日、韩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途径的异同分析
1.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之处。
(1)重视课程教学。都开设了内容繁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有效途径,直接进行道德教育。
(2)隐性课程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已从显性课程转向隐性渗透。
(3)校园实践活动渗透。学校通过节日庆典、文艺体育活动等,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之处。
(1)思想政治教育主导途径的差异。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侧重于正面、直接、正规的道德教育,尤其重视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日韩两国则更重视对各学科的渗透,重视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在实践中得到熏陶和感染。
(2)学生社团组织的性质有所不同。我国大学的校内组织大都在党团的领导下工作,具有较强的政治性。而日韩两国高校的学生组织更多是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带有较少政治性。
三、日、韩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分析对我国的启示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
随着我国实力的壮大,某些国家及分裂组织大肆散布“中国威胁论”,企图在思想政治领域进行颠覆活动,妄图“西化”,推行“和平演变”。所以,高校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当代大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时尚,以巩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基础。只有毫不动摇的坚持阶级性和政治性,才能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2.继承儒家传统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现实价值的转换。
日本、韩国将东西方的不同文化相整合,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族精神,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也应当学习借鉴其经验,反省过去突出政治而简单否定传统文化的做法,将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之中,批判地继承,赋予传统文化以新时代的内容。
3.避免显性教育形式化,追求隐性教育实效性,加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度。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直接灌输为主,只是一味的传授给学生既定的价值和信仰,忽视了大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活跃,见识广泛,关注现实,加上先进的现代传媒又为其了解社会、认识世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空洞的说教和一味的灌输,难以取得实效。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理应不辱使命,摒弃形式主义,少一些口号,多一些行动,创新教育方式,给学生历练的平台,增强教育活动的穿透力,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深化自我教育,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出高校,融入家庭、社区等各个领域,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
4.建立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营造宽松环境。
轻松活泼、自由灵活的开放性是一些发达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特点,而相比而言,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则略显封闭和保守。而现在的大学生面对交织的多元文化好奇心极强,很容易误入别有用心的陷阱,所以高校应建立开放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宽松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形成高尚品质。
5.强调知行合一,重视指导学生实践。
从分析可看出日、韩两国特别重视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指导,而我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实践环节缺乏一定的指导和评价,造成我国大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严重脱节。因此,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学生提高处理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思维,同时重视对大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和指导,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参考文献
[1]梁忠义.日本的经济现代化与教育——战后日本教育[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2]戴胜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苏崇德.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朱芳芳(1982—),女,陕西西安人,现供职于西安文理学院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