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应试教育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和教学观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
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依然没从根本上改变在学生、家长心目的形象:枯燥、空洞、说教、没意思、考前背背就可以……。如何让学生感觉到上好思想政治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不上好这一课,就无法很好的立足社会,无法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是思想政治教学必须探索解决的问题,也是这几年经过新课改的学习和培训,我反复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及这几年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就思想政治课如何生活化教学,如何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打造高效课堂作些探讨。
一、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必须以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来实施教育教学工作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课程的功能正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综合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各种能力;教材从主要表达知识的“仓库”变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资源、工具和指南,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与此相适应,要确立新的学生观,即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動探索者、知识的构建主体。
而现实是我们的很多思想政治课教师还是醉心于或者说习惯于知识的完美结构、缜密的思维推理、严格的逻辑体系来组织实施课堂教学,从概念、定义出发,从知识点到知识点,从知识点到知识框架,从知识框架到知识框架,从理论到理论,从学说到学说,从体系到体系。这样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思维定势最大特点是教师“积极主动”,往往在课堂上声情并茂、激情昂扬,讲得“天花乱坠”,沉入自我陶醉的物我两忘境界;而学生则消极被动,冷眼旁观以至于身心俱疲恹恹欲睡。这怎能让我们的学生喜欢思想政治课?怎能谈得上高效的优质课堂?如果说高效,也就是高效的完成的教学任务。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追求的真正目的,教学追求的真正结果则无暇顾及了。
再看看我们的新课程理念,新教材《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部分把知识和生活紧紧捆绑在一起呈现出来,散发着生活的气息,无不显示着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新教材的这一特点呼唤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回归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不是干巴巴的知识点堆积、高高在上的学说体系。
理论总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生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来从新构建思想政治的教学模式,
我校作为重点培养艺术类学生的学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差,主要也就是思维分析,严密论证的能力差或者是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他们从小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媒体相对发达的信息社会里,他们所听、所看、所闻都与多数思想政治教师的成长环境已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个性更加鲜明,视野更加开阔,加上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时更加“自我”。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所以思想政治课老师必须转变观念,真正落实新课改的理念,而不是把新课改的理念停留在应付学习、检查上,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论文里、笔记里,停留在个别作秀的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上。
二、构建“生活化”思想政治课、打造高效课堂必须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1.细节决定成败。必须从细节入手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而且要善于沟通交流
要让思想政治课真正的回归生活,打造高效优质的受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课,就必须从生活入手,从细节入手,这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课老师关注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能想学生所想,多与学生沟通,多与学生交流。
比如,当我们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我们有没有重视对学生作自我介绍呢?学生对于每一个新的任课教师可都是充满期待和好奇啊!这也是我们拉近和学生距离的最好机会。可有些老师可能就草草了事或干脆就没这个环节,甚或一学期下来,学生都不知道老师姓什么、叫什么。亲其师方信其道!我对这个自我介绍的环节历来很重视,名字的含义、身高、体重、爱好、QQ号码……。如果时间允许也可让学生作口头的自我介绍。“认识你自己”这个哲学命题不是可以随意破解的。所以我每学期还都会让学生以文章的形式来介绍自己。
再比如,每节课的候课环节、课间时间这都是和学生沟通交流的黄金时间。但我们的有些思想政治课老师都没有效利用。如果没有沟通,没有交流,只有单向的知识传授,还谈什么新课改、谈什么以人为本。没有了沟通,没有了交流就无从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所以无论候课时间,课间时间我都会走到学生中间去,尽可能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他们谈学习、谈理想、谈职业规划……
生活之中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和教育意义,脱离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是僵死的条纹和抽象的原则,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谈不上新课改的理念,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正是由于关注每个教育的细节,抓住每个教育的细节,抓住生活中每个教育的细节,所以在我校的学生问卷调查中,我也多次获得“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的称号。
2.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要服务于内容
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展开,教学手段策略的运用等等都要围绕“生活化”、体现“生活化”、回归“生活化”落实新课改理念,贯彻“三贴近”的原则,最终的效果是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如果我们的教学环节多么完美,我们的语言多么体现逻辑美,课件做的多么天衣无缝……可就是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学生不爱听、不买账,学生不爱上你的思想政治课,我们的课仍然是低效的。所以我们还是要从“生活”入手,从学生关注的“生活”入手,而不是从老师关注的“生活”入手。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和自己的一些探索思考,我重点谈两个方面: (1)、内容高于形式,对于新课改的4本政治必修教材如果我们照本宣科的组织实施教学其效果必然是低效的。我在按照新课改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时,除了要深入了解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外,还要广泛收集平顶山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资料,然后精心的选择资料、例子,最后要采取最优的展示方法。比如,在讲《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时,可以结合我们的平媒集团、平高电气,平顶山的经济成分比重,甚至可以让学生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在讲《投资理财的选择》时让学生去平顶山的证券营业部感受股票交易,制定自己的家庭理财规划。在讲《文化生活》时可以结合平顶山的马街书会,可以去我们新城区的博物馆,文化馆。
但是一定要注意,关注学生的“生活”不一定就是关注学生身边的生活。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现在这样一个资讯时代,信息泛滥的时代,作为政治课老师更应该“事事关心”,不然就“out”了,伦敦的奥运你要看,美国的大选你要关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你也要知道,《阿凡达》3D电影看不看完整也要浏览一下,最热门的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网络歌曲你要知道个ABC,,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要及时跟进学习理解透……总之,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最新的最细微的变化,最宏大的主题都要关注,并且要融合我们的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理论,用正确的理论去解读,去引导我们的学生。
也只有这样“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有可能让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落实新课程理念、打造高效的课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有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合作探究也好,自主探究也罢,……都必须围绕生活,围绕学生的生活,回归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人们对思想政治课的传统看法,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才有生命力!
(2)、落实新课改理念 ,打造高效课堂还必须界定什么才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衡量标准,衡量方法,衡量结果的运用都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在现行的“一考定终身”的大环境下,想彻底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检测的评价方式还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我认为这几年来出现一些可喜的变化,一是我们的高考录取率比一二十年前有的很大的提高,二是市场经济的大发展改变了人们对人才的看法,高学历不等于高人才。这为我们衡量什么是“高效课堂”提供了契机。
与知识相比,能力更重要;与能力相比,素质更重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素质的一项主要内容。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去评价呢?这显然不是一张考卷可以完成的,而且只有在生活中去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个物质丰富但也诱惑太多的社会生活中,有时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所以在我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更关注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关注学生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想这也应是落实新课改理念,打造高效课堂、衡量高效课堂的题中应有之意吧。
总之,落实新课改精神、构建生活化的高效课堂应该是个系统过程,也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和思考我感觉取得一点心得体会,但也还有一些困惑。比如“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理念很好,也很契合新课程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但这受制于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自身的局限性。再比如,“回歸生活”更多的体现感性的鲜活的特点,这如何兼顾知识的逻辑体系,尤其是《文化生活》这门课,其本身的逻辑体系还在不断探索中,我感觉这既是挑战但更是机遇。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时我也期望可以得到名师、专家的指导以及所有阅读本篇文章读者的帮助。“从生活出发,回归生活”,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折不扣落实新课改的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单位:河南平顶山市第八中学 467000)
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依然没从根本上改变在学生、家长心目的形象:枯燥、空洞、说教、没意思、考前背背就可以……。如何让学生感觉到上好思想政治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不上好这一课,就无法很好的立足社会,无法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是思想政治教学必须探索解决的问题,也是这几年经过新课改的学习和培训,我反复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及这几年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就思想政治课如何生活化教学,如何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打造高效课堂作些探讨。
一、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必须以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来实施教育教学工作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课程的功能正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综合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各种能力;教材从主要表达知识的“仓库”变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资源、工具和指南,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与此相适应,要确立新的学生观,即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動探索者、知识的构建主体。
而现实是我们的很多思想政治课教师还是醉心于或者说习惯于知识的完美结构、缜密的思维推理、严格的逻辑体系来组织实施课堂教学,从概念、定义出发,从知识点到知识点,从知识点到知识框架,从知识框架到知识框架,从理论到理论,从学说到学说,从体系到体系。这样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思维定势最大特点是教师“积极主动”,往往在课堂上声情并茂、激情昂扬,讲得“天花乱坠”,沉入自我陶醉的物我两忘境界;而学生则消极被动,冷眼旁观以至于身心俱疲恹恹欲睡。这怎能让我们的学生喜欢思想政治课?怎能谈得上高效的优质课堂?如果说高效,也就是高效的完成的教学任务。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追求的真正目的,教学追求的真正结果则无暇顾及了。
再看看我们的新课程理念,新教材《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部分把知识和生活紧紧捆绑在一起呈现出来,散发着生活的气息,无不显示着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新教材的这一特点呼唤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回归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不是干巴巴的知识点堆积、高高在上的学说体系。
理论总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生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来从新构建思想政治的教学模式,
我校作为重点培养艺术类学生的学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差,主要也就是思维分析,严密论证的能力差或者是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他们从小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媒体相对发达的信息社会里,他们所听、所看、所闻都与多数思想政治教师的成长环境已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个性更加鲜明,视野更加开阔,加上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时更加“自我”。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所以思想政治课老师必须转变观念,真正落实新课改的理念,而不是把新课改的理念停留在应付学习、检查上,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论文里、笔记里,停留在个别作秀的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上。
二、构建“生活化”思想政治课、打造高效课堂必须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1.细节决定成败。必须从细节入手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而且要善于沟通交流
要让思想政治课真正的回归生活,打造高效优质的受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课,就必须从生活入手,从细节入手,这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课老师关注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能想学生所想,多与学生沟通,多与学生交流。
比如,当我们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我们有没有重视对学生作自我介绍呢?学生对于每一个新的任课教师可都是充满期待和好奇啊!这也是我们拉近和学生距离的最好机会。可有些老师可能就草草了事或干脆就没这个环节,甚或一学期下来,学生都不知道老师姓什么、叫什么。亲其师方信其道!我对这个自我介绍的环节历来很重视,名字的含义、身高、体重、爱好、QQ号码……。如果时间允许也可让学生作口头的自我介绍。“认识你自己”这个哲学命题不是可以随意破解的。所以我每学期还都会让学生以文章的形式来介绍自己。
再比如,每节课的候课环节、课间时间这都是和学生沟通交流的黄金时间。但我们的有些思想政治课老师都没有效利用。如果没有沟通,没有交流,只有单向的知识传授,还谈什么新课改、谈什么以人为本。没有了沟通,没有了交流就无从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所以无论候课时间,课间时间我都会走到学生中间去,尽可能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他们谈学习、谈理想、谈职业规划……
生活之中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和教育意义,脱离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是僵死的条纹和抽象的原则,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谈不上新课改的理念,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正是由于关注每个教育的细节,抓住每个教育的细节,抓住生活中每个教育的细节,所以在我校的学生问卷调查中,我也多次获得“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的称号。
2.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要服务于内容
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展开,教学手段策略的运用等等都要围绕“生活化”、体现“生活化”、回归“生活化”落实新课改理念,贯彻“三贴近”的原则,最终的效果是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如果我们的教学环节多么完美,我们的语言多么体现逻辑美,课件做的多么天衣无缝……可就是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学生不爱听、不买账,学生不爱上你的思想政治课,我们的课仍然是低效的。所以我们还是要从“生活”入手,从学生关注的“生活”入手,而不是从老师关注的“生活”入手。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和自己的一些探索思考,我重点谈两个方面: (1)、内容高于形式,对于新课改的4本政治必修教材如果我们照本宣科的组织实施教学其效果必然是低效的。我在按照新课改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时,除了要深入了解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外,还要广泛收集平顶山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资料,然后精心的选择资料、例子,最后要采取最优的展示方法。比如,在讲《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时,可以结合我们的平媒集团、平高电气,平顶山的经济成分比重,甚至可以让学生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在讲《投资理财的选择》时让学生去平顶山的证券营业部感受股票交易,制定自己的家庭理财规划。在讲《文化生活》时可以结合平顶山的马街书会,可以去我们新城区的博物馆,文化馆。
但是一定要注意,关注学生的“生活”不一定就是关注学生身边的生活。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现在这样一个资讯时代,信息泛滥的时代,作为政治课老师更应该“事事关心”,不然就“out”了,伦敦的奥运你要看,美国的大选你要关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你也要知道,《阿凡达》3D电影看不看完整也要浏览一下,最热门的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网络歌曲你要知道个ABC,,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要及时跟进学习理解透……总之,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最新的最细微的变化,最宏大的主题都要关注,并且要融合我们的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理论,用正确的理论去解读,去引导我们的学生。
也只有这样“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有可能让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落实新课程理念、打造高效的课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有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合作探究也好,自主探究也罢,……都必须围绕生活,围绕学生的生活,回归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人们对思想政治课的传统看法,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才有生命力!
(2)、落实新课改理念 ,打造高效课堂还必须界定什么才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衡量标准,衡量方法,衡量结果的运用都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在现行的“一考定终身”的大环境下,想彻底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检测的评价方式还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我认为这几年来出现一些可喜的变化,一是我们的高考录取率比一二十年前有的很大的提高,二是市场经济的大发展改变了人们对人才的看法,高学历不等于高人才。这为我们衡量什么是“高效课堂”提供了契机。
与知识相比,能力更重要;与能力相比,素质更重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素质的一项主要内容。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去评价呢?这显然不是一张考卷可以完成的,而且只有在生活中去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个物质丰富但也诱惑太多的社会生活中,有时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所以在我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更关注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关注学生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想这也应是落实新课改理念,打造高效课堂、衡量高效课堂的题中应有之意吧。
总之,落实新课改精神、构建生活化的高效课堂应该是个系统过程,也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和思考我感觉取得一点心得体会,但也还有一些困惑。比如“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理念很好,也很契合新课程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但这受制于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自身的局限性。再比如,“回歸生活”更多的体现感性的鲜活的特点,这如何兼顾知识的逻辑体系,尤其是《文化生活》这门课,其本身的逻辑体系还在不断探索中,我感觉这既是挑战但更是机遇。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时我也期望可以得到名师、专家的指导以及所有阅读本篇文章读者的帮助。“从生活出发,回归生活”,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折不扣落实新课改的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单位:河南平顶山市第八中学 46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