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皮影——发现民间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dayede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5年4月17日,陕西皮影《闹社火》在巴黎东方博物馆演出,这是中国民间皮影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成功上演(图1)。
  
  


  (1)陕西皮影《闹社火》
  
  法国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1957年5月法国总理埃德加·富尔秘密访华。1964年1月27日,中法建交。1981年密特朗总统访问中国两个月后,一个法国艺术考察团来到陕北。当时陪同法国代表团的翻译王国屏,对此印象很深刻(图2)。
  
  


  (2)法国总理埃德加·富尔访华时与中国总理周恩来会见
  
  法国艺术考察团来到陕北时,画家靳之林在延安工作已经整整8个年头了。他和洛川文化馆决定用面花和皮影招待法国朋友。
  李乐见(原洛川文化馆馆长):我们决定吃馒头,还有当地的一些小吃,馒头全部做成面花。
  靳之林(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谁做的最好呢?结果李乐见就请了他妈妈过来。
  李乐见:当然也不是说我母亲就是做得最好的,为了图省劲我就说叫我母亲来做。
  面花,当地人叫花馍。婴儿满月、婚丧嫁娶都要做面花。面花的制作很讲究,尤其是火候非常重要。据说,面花是诸葛亮发明的,南征之后班师回朝,泸水波涛汹涌,诸葛亮做面人祭祀才顺利通过(图3)。
  
  


  (3)面花麒麟
  
  靳之林:当时一拿出来,大家“嚯嚯嚯”,不吃了,都看着,然后照相机拿出来了,一个一个照,一个一个照。
  李乐见:在饭桌上拍,然后每个人拿着面花再拍。
  吉莱姆(法中友好协会艺术委员会主席):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它表现出明显的巴洛克风格,一种粗犷的风格。
  王国屏(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原欧洲部负责人):农民做馒头能做出这么多的花样来。他们对于农民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力赞不绝口(图4)。
  
  


  (4)刚蒸得的面花
  
  晚上,洛川文化馆给法国艺术考察团安排演出了皮影《闹社火》。
  李乐见:演完了以后,这些法国朋友非常喜欢,也非常激动。
  靳之林:他们就说,把你们洛川皮影邀请到法国参加演出。
  王国屏: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农民皮影的演出,让他们感到非常地吃惊。
  吉莱姆:我们曾看到一个由农民剧团演出的皮影戏,就是一些音乐家、歌唱家和挑皮影的朋友组成的剧团,他们为纪念或庆祝各式各样与家庭生活有关的事件而演出。
  1984年5月,法国代表团来中国敲定演出细节,却无法进入延安。
  王国屏:1984年,5、6月份我联系的时候,陕西省人民政府外办告诉我现在他们无权审批,要经过兰州大军区。记得打这次电话,我整整一天都没离开办公室,我在办公室里边,坐在机子跟前一等就是2个小时,4个小时。
  当时,电话需要人工接转。等3天后审批通过时,王国屏已经来不及办理正式的手续,唯一的凭据,就是与兰州军区作战部参谋的电话记录。
  王国屏:也就是凭着这么一张电话记录,陕西省外办才敢于放我们到延安去。
  在洛川,吉莱姆特地请求靳之林担任皮影艺术团团长。
  靳之林:我来带团,我首先定剧目。和老艺人商量定剧目,和法国人商量。我提出来说,一个是历史剧,讲中国的文化传统,就是《黄帝出行图》。另外一个文戏,一个武戏,第三个就是武戏,第四个呢,再来一个生活的。
  由于种种原因,靳之林没有随团出国。
  1985年4月16日,洛川皮影团到达巴黎,47天演出了35场。
  皮影历史悠久,流传广泛,除了中国,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皮影。相传,汉武帝因为思念早逝的爱妃郁郁寡欢,宫廷乐师制作了皮影以慰藉皇帝的心灵。后来皮影渐渐流入民间。据1981年《中国戏剧年鉴》的统计,各类木偶皮影演出组织有几千个,专业和业余的木偶皮影艺术工作者不下十万人。近年来,皮影戏市场逐渐萎缩,正在演变为博物馆艺术。
  王国屏:观众非常喜欢。皮影戏《轩辕黄帝》,讲述黄帝大战蚩尤,统一华夏部落的故事,当时法国人拍摄的纪录片,在法国的三个还是四个中央级电视台都进行了播放,发消息,特别是,不仅在法国,在欧洲甚至在世界上都很有名的一个大报,法国《世界报》,通篇整整一个版面,图文并茂地进行了介绍(图5)。
  
  


  (5)皮影戏《轩辕黄帝》幕后
  
  班巴诺(巴黎东方语言学院教授):洛川的皮影戏,真正的农民的艺术,没有办法买到票,都满了,没有一个人离开。
  吉莱姆:所演的皮影戏都是古老的、传统的,它们保持着皮影戏最纯正的古老风格。当然,这不是河北的皮影戏,而是陕北的皮影戏,它拥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保持了原汁原味。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拍摄了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中国民间皮影早就利用银幕和光影讲故事,却错失了发明电影的机会(图6)。
  
  


  (6)世界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画面
  
  1986年夏天,靳之林在延安工作13年后调回30年前就读的母校——中央美术学院,担任民间美术系教研室主任。那时,民间美术系刚刚成立,系主任是画家杨先让。他们商议把考察作为民间美术系的教学方式。第一次考察就选择了黄河流域(图7)。
  
  


  (7)黄土高原
  
  杨先让(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河是中国文化的母亲,我认为这是名副其实的,所以走了黄河。
  靳之林:整个下来,顺着黄河,从灵宝啊,顺着黄河一直下来到华县。
  华县距离洛川200公里,接待和陪同考察团的是华县的摄影师张韬。20多年来,张韬一直跟踪拍摄皮影艺人的活动。
  张韬(陕西民俗摄影家):他们来了以后,我们为了感谢人家,到华县来了,宣传咱华县了,对不对啊?所以想来点新鲜的。就邀请咱们华县民间皮影团,组织在文化馆演了一晚上皮影戏。
  皮影俗称“五人忙”。华县皮影团也是5个人表演,操纵20多种乐器。《珊瑚塔大审》讲述了包公审案子的故事(图8)。
  


  (8)皮影俗称“五人忙”
  
  张韬:看完了之后呢,杨先让和靳之林老师都觉得华县皮影太棒了!这么好的东西原来怎么都不知道?
  杨先让:尤其是我亲眼看到潘京乐又在那指挥,又在那演出,腿上都绑的是乐器,他又弹又唱。整个艺术形象让我感动至极呀!
  张韬:他演了一辈子的戏,不知演过几千遍的戏,他演起来依然会动情,会流泪,把周围一切都忘了。
  刘兴文(华县皮影艺人):演那个哭戏,唱两句以后,他可以让台子底下的人也眼泪长流。
  刘华(华县皮影艺人):潘师唱戏的话,激情好得很,你看现在这么大年龄了,快80岁的人了,你看唱戏口劲,美得很,就是呢,喜有喜的表现,哭有哭的表现,唱得把人泪都唱出来。
  家住潘塬的潘京乐,人称五月红,14岁拜师,15岁登台演出,是华县有名的前声,也就是主唱(图9)。
  
  


  (9)皮影老艺人潘京乐在表演皮影戏《珊瑚塔大审》
  
  潘京乐的师兄郝丙历,是远近闻名的签手,就是操作皮影的人,他家住圣山村,距潘塬六七里路(图10)。
  
  


  (10)皮影艺人的表演舞台主要在农村
  
  平时在家干农活,有人请,就约齐去演出。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喇叭、皮影箱,银幕,再加上几根竹竿,皮影班子的家当就这么简单。原来农村婚丧嫁娶,皮影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只有丧事才请皮影。华县皮影的唱腔是碗碗腔。碗碗腔细腻优雅,1958年曾改名为华剧,但民间仍然称作碗碗腔。据中国影子计划官方网站统计,目前华县能够表演皮影的戏班仅剩下两班,皮影艺人只剩下15人左右。华县皮影和全国各地皮影一样,无可奈何地走向衰落。
  郝丙历自幼跟舅舅学戏,13岁登台,挑签细腻入微。当地有一首顺口溜描绘郝丙历的皮影手法说:忙娃挑娃娃,把人兴死啦。女娃扭地飘,武将真杀法。潘京乐的唱腔与郝丙历的挑签,被誉为华县皮影的顶峰(图11)。
  
  


  (11)皮影老艺人郝丙历在表演
  
  张韬:历史上华县有两个皮影人,一个叫袁娃,一个叫桂娃,有句说法我记得不是太清了,就是袁娃耍得红,桂娃打得能,都不如忙娃有灵性。忙娃就是郝丙历。
  靳之林:哎呀,郝丙历厉害了,他那个已经出神入化了,特别是文戏,动作非常细腻,真实极了。
  刘华:唱的人和表演的人必须配合好了,郝老师那个挑线啊,那可以说是中华一绝。
  靳之林:整个华县皮影的特点就是人物的个性,心态,身段,很细微的变化。你就是不懂皮影的,或者是外国人也能够进到角色里去。
  中央美术学院旧址,原是清代王府,1948年,李宗仁把这片地划给了徐悲鸿,靳之林作为二年级学生第一批搬到这里。47年之后,作为中央美院教授他又将从这里搬出。1995年暑假,中央美院迁往望京新校。正在这时,靳之林收到了台湾艺术学院发来的邀请。
  靳之林:让我呢,带华县的皮影过去,因为我跟老艺人也比较熟悉。
  张韬:给我们来信,邀请我们,能不能以民间的形式去台湾演出。
  1995年7月6日,华县皮影团飞抵高雄。
  刘华:买不到票,反响特别地好,因为对咱们陕西皮影艺术,包括这唱腔啊,音乐啊,影人雕刻啊,他们特别欣赏。
  刘兴文:非常热烈,非常热烈,他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也有人喊好的。
  张韬:各个国家的戏。我们也看他们的,他们也看我们的,互相看了之后呢,效果慢慢就出来了,对比就出来了。到后面呢,大家都承认,啊呀,大陆华县的皮影戏了不起。
  靳之林:他邀请了很多皮影团,有越南的水傀儡,也有印度尼西亚的,也有土耳其的皮影,那华县绝对是权威。
  台湾当地报纸为华县皮影喝彩,郝丙历更是媒体追捧的中心(图12)。
  
  


  (12)台湾《民生报》对华县皮影的报道
  
  对于郝丙历来说,台湾之行意味着一笔比种田大得多的收入。
  刘兴文:一天给一个人10个美元。
  刘华:农民嘛,一天能挣80块钱,心里感觉很满足了,过去在生产队的时候,一年就是庄稼卖了,也卖不下几百元么。
  回到陕北高原,回到圣山村,郝丙历和潘京乐返回到平静的生活。
  2001年,76岁的郝丙历走了,带着一肚子没演完的皮影戏。
  靳之林:郝丙历去世了,太可惜了!后来张韬呢,自己拿钱拍了一点点,但是整个的没有拿下来,我觉得最遗憾了。
  潘京乐用唱戏的钱给六个儿子盖了房子,娶上了媳妇。但是他的戏也没有传人(图13)。
  
  


  (13)潘京乐的皮影艺术炉火纯青,却没有传人
  
  如今,陕西当地学习雕刻皮影的人越来越多,销售皮影给农民带来了额外的收入,但是学习皮影表演的却越来越少。随着老艺人一个个去世,华县皮影已经走过了最后的辉煌。2005年张韬成立了“汉影堂”,保护和发掘华县皮影艺术。12月底,张韬举办了一次摄影展——《最后的皮影》,用46张照片向人们展示了20多年来皮影走向衰落的历程。
其他文献
建在鹅卵石上的水坝,为何能屹立千年?     广西兴安县境内有一条静静的小河流淌在岭南群山的深处。  正是这条貌不惊人的小河,打通了长江与珠江南北两大水系。在这条小河与湘江的交汇处,一座屹立千年的独特水坝,竟让现代科学遇到了似乎难以解释的谜团。 (图1)。      (1) 说是一座水坝,看上去更像是躺在河道中的一堆乱石,然而平凡中却隐藏着秘密    当地人传说,这座看似普通的水坝,实际上是几千年
期刊
1978年,在大地湾发现了一个大型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个遗址从8000多年前到4800年前,历经3000多年,走过了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晚三个阶段。在这里我们不仅验证了许多古老的神话故事,也发现了大量古老而新鲜的事情。比如F901的地面在经历5000年的掩埋出土后,如今依然光洁平整坚硬,与现代普通民用建筑水泥难分高低。  可是,有一个问题始终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随着采访的步步深入,想探究这个问题
期刊
仰韶文化是中国第一个考古学文化, 但有人说它是由西方传入的。它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文化呢?    安特生是瑞典地质学家,他第一次听说仰韶是在1920年。这一年,安特生的助手、中国地质调查所采集员刘长山到豫西调查古脊椎动物化石,在仰韶村看到了一些古老的石器。  1914年,安特生被中国北洋政府聘请担任农商部矿政顾问,主要职责是为中国寻找矿藏。  1920年,安特生的助手、中国地质调查所采集员刘长山从仰韶
期刊
中国古典文学中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学特点的是诗。  唐诗,则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中的一座高峰。    莫砺锋,现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政协常委。   中国古典文学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学特点的是诗。  中国古典诗歌史非常长,从《诗经》、《楚辞》直到元、明、清的这部诗歌史中,什么阶段的诗最好呢?   唐诗是诗中的诗,唐诗最好(图1)。    
期刊
巴马    巴马,广西省西北部的一个瑶族自治县。由于重重大山的阻隔,人们世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图1)。然而,这个偏远而落后的小县城,出现了许多的百岁老人。在平安村的巴盘屯,106岁的黄妈干和97岁的妹妹经营着一家小卖部。尽管已经是上百岁的老人,黄妈干的头脑依然非常清醒,顾客买东西时,算起账来一点不比年轻人慢,谁都别想少给一分钱。      (1)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边远小县—
期刊
他将一只可怜的小鸟捡回家,小鸟的父母每天都飞到他家喂自己的孩子,小鸟会飞时,他和家人依依不舍地把小鸟放回了自然……    2007年6月10日早晨,四川省蒲江县的马世宝大爷晨练完回到小区,一阵急促而凄惨的鸟叫声,从楼下的灌木丛中传出。马大爷闻声前去观看。就是这么一看,引发了一个人鸟奇缘的感人故事。    猫嘴边捡回小鸟    马大爷看到两只鸟在风景树上跳来跳去地乱叫,地上有一只猫正虎视眈眈。马大爷
期刊
一座不起眼的汉墓,一堆残破竹片,一位偶然参与发掘的考古学家,机缘巧合,抽丝剥茧,揭开了关于《孙子兵法》的千载之谜。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影响最大的一部兵书。  然而,这部兵书的作者到底是谁?直到1972年一次十分偶然的考古发现,才揭开了这一争论不休的千古之谜。    *不期而遇*     1972年4月, 31岁的吴九龙和他的同事毕宝启一起作为山东省博物馆派出的考古工作人员,到临
期刊
易贡,在藏语里是美丽的意思,1900年的一次山体崩塌,形成了易贡湖,100年后的2000年又一次崩塌,使它很快消失了……  但这个神秘的地方,易贡湖,说不定哪天,又会重生。  1.易贡湖的所在地就是西藏东南的林芝地区,林芝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太阳宝座”,这里风光秀美,植物茂密,被人们认为是西藏的——林中秘境(图1)。      (1) 被称为林中秘境的西藏林芝地区    林芝是西藏地质结构最复杂的地
期刊
一次车祸让他的双腿几乎瘫痪  一瓶奇妙的液体让他有了意外收获   三十年与蜜蜂打交道,他不断地挑战自己的人生梦想    一场车祸,一份没有疗效的秘方,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    福建农林大学1999年创办了一所蜂疗医院。它是我国第一家省级蜂疗专科医院,缪晓青教授是这家医院的创建人。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以为,蜂疗医院是专门给蜜蜂治病的地方。而实际上,它是一所地地道道的给人治病的医院(图1)。但与其他
期刊
他,小名叫周来,奶奶告诉他:你是周公爷的娃,是他把你送来的。也许正是应了这个名字,他从二十多岁开始,就痴迷上了西周考古,以毕生之力——      生在周原,常年在周原大地探宝、寻宝的考古学家罗西章    三千年前,这里,曾是奠定了周王朝八百年江山大业的发祥之地。但在“烽火戏诸侯”之后的两千多年中,人们却很少再问津此地。直到寂静的田野中,不时有窖藏青铜器显露峥嵘,人们才再次将目光汇聚于此。这个地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