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这种认知倾向,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出神入化;而对那些自认为兴趣索然的东西,则心不在焉,甚至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是对老师讲的东西,先觉得新奇有趣,而随着课堂课间的推移,这种猎奇式的兴趣便逐渐淡化,最后归于消失,常常是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气喘吁吁,学生却收效甚微。很多学生反映语文课没意思,老师教得不好,课堂上枯燥乏味,。这种沉闷,呆滞的课堂如何能够高效得起来。
那么,如何打破僵局,活跃语文课堂气氛,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呢?
一、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语文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十分卖力地讲,讲解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中心思想……讲得口干舌燥,忙得不亦乐乎,而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本身并没有进入角色,把一些本来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肢解了,讲得毫无美感,学生又怎能有兴趣呢?19世纪杰出的启蒙主义者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听你所教的东西。”我信服这句话,学生喜欢听你教的东西,久而久之必然会对语文产生兴趣,“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有点激活学生的绝招,你要有东西吸引学生。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有一位语文老师朗读非常好,学生不仅爱听他朗读,也爱模仿他的朗读,一时间教室里书声琅琅,大家迷上了语文课,可想而知,其语文效率必然是高的。
语文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那么传授语文知识的课堂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热情永贮。上课始若入能得法,导有趣味,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而且能引人入胜,激发同学们听课情绪,甚至对这堂课的成功,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在讲议论文时,我让学生举办辩论会。结合辩论让学生领悟关于议论文的一些知识,体会如何证明自己的论点,如何反驳对方论点。学生热情很高,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初一时,学生们刚接触文言文,感觉有一定的难度。我让学生排课本剧,表演课文中的故事,学生们很感兴趣,对文言文的畏惧感消失了,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从学生需要传授知识技能。
罗彻斯特大学的教授爱德华·德赛发现:“只有当人们认为某一任务本身是值得去从事的,他们才能真正把它视为己任。”我们语文教师要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受用的角度,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实现自己理想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角度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就会认为这些知识技能是值得学习的,学生有了这种动机,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变被动为主动。
举个例子。文言文不少学生不爱学习,认为很难且比较枯燥。我们可以把它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强调文章给我们的现实指导意义,学生兴趣就会增加。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引导学生说:“在生活中,你们发现没有,同样一个道理,有的人说了对方会欣然接受,有的人说了会大动肝火,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说:“有的人会说话,有的人不会说话。”教师乘势利导:“会说对每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有‘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说法。如今市场竞争激烈,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具备会推销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会说。同学们,你想让别人欣然接受你的建议和请求吗?那么请认真研读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一讲学生对课文就比较重视了。
三、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曾十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自认为效果不错。但有一次,我在批改周记本时,看到一名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我在语文课上学到的东西太少了,我对语文课太失望了。”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的确,我在重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而忽略了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对优等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发现问题,我及时采取了措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都有收获。课上精心设计问题,难易搭配;课下布置弹性作业(难度不同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比如为优等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向他们推荐经典作品,并要求他们写下阅读笔记。
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应不同,让他们都有收获,这是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的一个关键。兴趣有赖于成功,这是心理学给我们的又一启示。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可见,兴趣和成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中,较难的问题请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较易的题目,则要请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不可让回答问题成为优生的“专利”。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给予启发指点,使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因人而异,难易有别的提问,使每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国内外也有大量事实证明: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自信,而在批评、斥责中长大的孩子则充满自卑。
四、信任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实践中,我有这样一个体会:教师有时把自己看得过“重”,不信任学生,认为学生离了自己不行,必须要手把手的教学生才行。从而也就导致了学生把自己看得过“轻”,没有老师给安排任务,就会不知所从。这样学生的自制力差,老师倍感辛苦,但教学效果并不好。
针对此种情况,我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有自制力,有自学能力。有些学生学习语文没有兴趣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语文的天赋,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这样的学生不少)。这需要我们老师及时肯定和鼓励,肯定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沃沦·本尼斯说:“有一项对学校教师进行的研究说明,只要教师对学生期望甚高,就足以使学生们的智力商数提高25分。”老师的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产生怀疑,从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课堂上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要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起来,当众给予肯定。课下再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信心,意识到“我能行”。
那么,如何打破僵局,活跃语文课堂气氛,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呢?
一、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语文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十分卖力地讲,讲解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中心思想……讲得口干舌燥,忙得不亦乐乎,而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本身并没有进入角色,把一些本来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肢解了,讲得毫无美感,学生又怎能有兴趣呢?19世纪杰出的启蒙主义者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听你所教的东西。”我信服这句话,学生喜欢听你教的东西,久而久之必然会对语文产生兴趣,“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有点激活学生的绝招,你要有东西吸引学生。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有一位语文老师朗读非常好,学生不仅爱听他朗读,也爱模仿他的朗读,一时间教室里书声琅琅,大家迷上了语文课,可想而知,其语文效率必然是高的。
语文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那么传授语文知识的课堂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热情永贮。上课始若入能得法,导有趣味,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而且能引人入胜,激发同学们听课情绪,甚至对这堂课的成功,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在讲议论文时,我让学生举办辩论会。结合辩论让学生领悟关于议论文的一些知识,体会如何证明自己的论点,如何反驳对方论点。学生热情很高,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初一时,学生们刚接触文言文,感觉有一定的难度。我让学生排课本剧,表演课文中的故事,学生们很感兴趣,对文言文的畏惧感消失了,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从学生需要传授知识技能。
罗彻斯特大学的教授爱德华·德赛发现:“只有当人们认为某一任务本身是值得去从事的,他们才能真正把它视为己任。”我们语文教师要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受用的角度,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实现自己理想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角度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就会认为这些知识技能是值得学习的,学生有了这种动机,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变被动为主动。
举个例子。文言文不少学生不爱学习,认为很难且比较枯燥。我们可以把它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强调文章给我们的现实指导意义,学生兴趣就会增加。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引导学生说:“在生活中,你们发现没有,同样一个道理,有的人说了对方会欣然接受,有的人说了会大动肝火,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说:“有的人会说话,有的人不会说话。”教师乘势利导:“会说对每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有‘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说法。如今市场竞争激烈,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具备会推销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会说。同学们,你想让别人欣然接受你的建议和请求吗?那么请认真研读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一讲学生对课文就比较重视了。
三、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曾十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自认为效果不错。但有一次,我在批改周记本时,看到一名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我在语文课上学到的东西太少了,我对语文课太失望了。”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的确,我在重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而忽略了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对优等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发现问题,我及时采取了措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都有收获。课上精心设计问题,难易搭配;课下布置弹性作业(难度不同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比如为优等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向他们推荐经典作品,并要求他们写下阅读笔记。
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应不同,让他们都有收获,这是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的一个关键。兴趣有赖于成功,这是心理学给我们的又一启示。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可见,兴趣和成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中,较难的问题请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较易的题目,则要请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不可让回答问题成为优生的“专利”。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给予启发指点,使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因人而异,难易有别的提问,使每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国内外也有大量事实证明: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自信,而在批评、斥责中长大的孩子则充满自卑。
四、信任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实践中,我有这样一个体会:教师有时把自己看得过“重”,不信任学生,认为学生离了自己不行,必须要手把手的教学生才行。从而也就导致了学生把自己看得过“轻”,没有老师给安排任务,就会不知所从。这样学生的自制力差,老师倍感辛苦,但教学效果并不好。
针对此种情况,我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有自制力,有自学能力。有些学生学习语文没有兴趣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语文的天赋,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这样的学生不少)。这需要我们老师及时肯定和鼓励,肯定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沃沦·本尼斯说:“有一项对学校教师进行的研究说明,只要教师对学生期望甚高,就足以使学生们的智力商数提高25分。”老师的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产生怀疑,从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课堂上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要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起来,当众给予肯定。课下再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信心,意识到“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