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思维工具,它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发展智力;语言是交际工具,帮助人们交流思想感情。不论人们在什么环境,都必须运用语言工具交流思想感情。在学校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他们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只有学生能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来说明概念、规律的实际意义,才能有根有据地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所以,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在二十多的教育教学中,我做了一些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一、动手操作,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教具先进行演示,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经学生亲自动手后,让学生用语言讲述过程,用语言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如在教学新课程标准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角”的内容时,先指导学生观察教师摆在讲台的水龙头、红领巾、三角板、扇子、剪刀、吸管等实物和教室的门窗,指出它上面的角,让同学们说;再指导学生拿出一张纸折出一个角,让同学们用手摸一摸尖的地方和两边,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我再告诉学生:用手摸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直直的两边是角的“边”。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师出示一些图让学生分别说出角的“顶点”和“边”。又如在教学应用题“桌面上有16根小棒,老师那走了9根,还剩多少根?”时,指导、启发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然后指导学生说:“桌面上有16根小棒,老师那走了9根,还剩7根,16-9=7”。同一件事,让同学们分别都学着说,在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常用语。
在充分给予学生“说”的机会的同时,教师也要逐步地要求学生答对所问,用词准确,语句完整,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长期坚持下去,能让学生学好数学术语,用好数学术语,讲好规范的数学语言。除此,教師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表述。
二、训练学生,对问题有根有据地说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精心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训练,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把知识的获得过程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根有据地、有条有理地回答问题。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时,我要求学生将15个正方体木块(各表示1立方厘米)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边操作边说出所摆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我分别板书出来后,引导学生观察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并比较算式和相应的形体,让学生说长方体所占的体积单位数正好等于长、宽、高的乘积。通过这样回答问题,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要求学生说得完整,说得正确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过渡时期。由于缺乏言表能力,他们常常想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又表达不出或表达不完整。这种不完整性表达是普遍存在的。起初,教师要求示范说一句完整的话,让学生模仿说;以后,教师要根据学生语言发展情况和教学内容的变化,加强语言的练习,要求学生说话要完整,准确无误。如学生回答“小军比晶晶大4岁”说成“大4” 、“20比25少5”时说成“少5”等,让人听起来模糊不清。对这类问题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使学生养成说完整话的习惯。又如有的学生把“五匹马”说成“五个马”、“一辆汽车”说成“一架汽车”等,对这类概念不清的错误,一定要帮助学生弄清关键字、词、句的含义,做到准确使用语言。只有在表达语言完整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展语言。
四、创造条件、具体引导、让学生愿说、乐说
为开拓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要探索出了与众不同的想法,且思路正确,我就认为是正确的。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即“一台车床4小时可以生产16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要生产2400千米,需要几小时?”当我认为可以用几种方法解题时,学生就踊跃发言如下:
甲:可以先求出这台车床每小时生产多少个零件,然后,用每小时生产的零件数除要生产的2400个零件,就得到这台车床要生产2400零件所用的时间。
乙:先求出这台车床每小时生产多少零件,再看2400个零件里包含有几个每小时的生产的零件数,有几个则需要几小时。
丙:看2400个零件里面有几个400个零件,有6个400个零件就有需要6小时。
丁:可用比例法解,由于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成正比例。
1600零件与4小时的比值等于2400零件与x小时的比值。
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思维非常活跃,这也加深了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五、鼓励、诱导,让学生有成功感
学生在说话时,就非常想把话说对,说好,想得到同学尤其是老师的赞赏。但因知识水平和表达能力有限,或内心激情满怀,说起来吞吞吐吐,词不达意,对这一问题,我认为老师要善于顺应学生的心理,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慢慢地把话说下去;二要善于揣摸学生说话的思路,随时给予点拨,为其搭桥铺路,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更深一步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作者单位: 556003贵州省凯里市大风硐小学)
一、动手操作,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教具先进行演示,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经学生亲自动手后,让学生用语言讲述过程,用语言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如在教学新课程标准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角”的内容时,先指导学生观察教师摆在讲台的水龙头、红领巾、三角板、扇子、剪刀、吸管等实物和教室的门窗,指出它上面的角,让同学们说;再指导学生拿出一张纸折出一个角,让同学们用手摸一摸尖的地方和两边,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我再告诉学生:用手摸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直直的两边是角的“边”。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师出示一些图让学生分别说出角的“顶点”和“边”。又如在教学应用题“桌面上有16根小棒,老师那走了9根,还剩多少根?”时,指导、启发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然后指导学生说:“桌面上有16根小棒,老师那走了9根,还剩7根,16-9=7”。同一件事,让同学们分别都学着说,在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常用语。
在充分给予学生“说”的机会的同时,教师也要逐步地要求学生答对所问,用词准确,语句完整,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长期坚持下去,能让学生学好数学术语,用好数学术语,讲好规范的数学语言。除此,教師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表述。
二、训练学生,对问题有根有据地说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精心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训练,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把知识的获得过程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根有据地、有条有理地回答问题。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时,我要求学生将15个正方体木块(各表示1立方厘米)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边操作边说出所摆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我分别板书出来后,引导学生观察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并比较算式和相应的形体,让学生说长方体所占的体积单位数正好等于长、宽、高的乘积。通过这样回答问题,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要求学生说得完整,说得正确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过渡时期。由于缺乏言表能力,他们常常想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又表达不出或表达不完整。这种不完整性表达是普遍存在的。起初,教师要求示范说一句完整的话,让学生模仿说;以后,教师要根据学生语言发展情况和教学内容的变化,加强语言的练习,要求学生说话要完整,准确无误。如学生回答“小军比晶晶大4岁”说成“大4” 、“20比25少5”时说成“少5”等,让人听起来模糊不清。对这类问题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使学生养成说完整话的习惯。又如有的学生把“五匹马”说成“五个马”、“一辆汽车”说成“一架汽车”等,对这类概念不清的错误,一定要帮助学生弄清关键字、词、句的含义,做到准确使用语言。只有在表达语言完整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展语言。
四、创造条件、具体引导、让学生愿说、乐说
为开拓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要探索出了与众不同的想法,且思路正确,我就认为是正确的。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即“一台车床4小时可以生产16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要生产2400千米,需要几小时?”当我认为可以用几种方法解题时,学生就踊跃发言如下:
甲:可以先求出这台车床每小时生产多少个零件,然后,用每小时生产的零件数除要生产的2400个零件,就得到这台车床要生产2400零件所用的时间。
乙:先求出这台车床每小时生产多少零件,再看2400个零件里包含有几个每小时的生产的零件数,有几个则需要几小时。
丙:看2400个零件里面有几个400个零件,有6个400个零件就有需要6小时。
丁:可用比例法解,由于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成正比例。
1600零件与4小时的比值等于2400零件与x小时的比值。
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思维非常活跃,这也加深了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五、鼓励、诱导,让学生有成功感
学生在说话时,就非常想把话说对,说好,想得到同学尤其是老师的赞赏。但因知识水平和表达能力有限,或内心激情满怀,说起来吞吞吐吐,词不达意,对这一问题,我认为老师要善于顺应学生的心理,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慢慢地把话说下去;二要善于揣摸学生说话的思路,随时给予点拨,为其搭桥铺路,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更深一步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作者单位: 556003贵州省凯里市大风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