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悖论弥漫的混沌世界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通信作者及地址:刘强,江苏省南京市板桥镇401号;邮编:210039;E-mail:[email protected]
  摘 要 2013年的国际形势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产生了一些新动向和新趋势。大国关系合作与遏制并行,互信、互动与自信问题严重,导致合作处于较低水准,遏制与反遏制有所升级,特别是美俄纷纷提升战略打击能力,凸显控制与发展悖论。一些地区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安全困局难消。尽管世界在发展,但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一些国家新的战略意愿、战略目标和战略路径的选择,导致围绕着政治权利的博弈、经济利益的较量、军事优势的争夺和文化软实力的拓展等正以一种加速度的态势前冲,导致冲突隐患增加,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倒退,从而形成了一种发展的悖论或悖论的发展局面,也使得2013年的国际安全形势处于一种全新的混沌之中。
  关键词 国际安全形势 2013年
  2013年国际安全形势依旧复杂深刻。世界在发展过程中尽管亮点不少,艰难前行,令人欣喜,但是,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缠绕,共同作用,令人担忧。甚至可以说,世界在一些领域呈发展中倒退态势,是一种发展的悖论,集中反映在因共同利益捆绑必须进行合作,却因更多的利益分歧而相互掣肘与对抗,和平发展受到制约与挑战。特别是,作为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以联合国为代表的集体安全机制越来越难以有效地管控世界,冷战思维下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国际秩序的操控依旧,新兴势力尽管迅速崛起,但尚无力与之抗衡,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各类安全问题,呈现出一个进步与倒退悖论弥漫的混沌世界。
  大国关系合作与遏制并行,战略思维改变导致问题频现
  2013年,大国关系尽管在合作与竞争中相伴而行,维持着总体稳定局面,但由于一些主要大国的战略思维发生变化,尽管因共同利益牵扯进行着有限的合作,更多的则是因利益争夺而导致问题频发。此种现象,既是世界多极化发展过程必然产生的问题,也是由于战略意愿导致战略思维改变所致。以中美俄大三边关系为例,中美关系经济合作与政治纷争并举,中俄关系政治合作与军事合作并存,美俄关系政治分歧导致经济联系渐行渐远。
  (一) 中美关系有所推进,但仍问题缠身,新型大国关系未有实质性进展
  2013年的中美关系以习近平主席访美为契机,“新型大国关系”有所推进,但因理念差异,中美之间对构建何种内涵实质的“新型”大国关系的认识仍有距离,中美间存在着“‘中国梦’将与‘美国梦’以特殊的形式抗衡” 这是法新社在评价习近平与奥巴马会晤时的一句评论语。参见法新社:《习奥会彰显中国崛起更有自信》,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w/sd/2013-06-06/164927333356.shtml问题。但是,两国最高领导人均认识到两国关系如何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用奥巴马的话说,“美中关系对两国、对亚太乃至世界都很重要”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jpmzzx/content-3/detail_2013_06/08/26246481_0.shtml。因此,理论上讲,合作理所应当将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选择。同时,在经济领域,中美间的经贸关系再创新高,2013年已达5 210亿美元,充分表明中美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然而,由于美国全面展开“再平衡”战略,尤其是在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思维引导下遏制中国的意图明显,也就是说,美国表面上说“美国欢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继续和平发展。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中国对美国、对世界都有利。美方希望同中国保持强有力的合作关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3年6月7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与来访的习近平主席会谈时语。参见《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jpmzzx/content-3/detail_2013_06/08/26246481_0.shtml,但实际上却以严重的意识形态划界,并时刻担心中国发展会挑战其既有的霸权地位,从而四处围堵中国,迟滞中国的和平发展。这就形成了一种悖论下的中美关系,即合作与遏制并行,从而导致中美间的战略对抗在所难免。特别是在涉及中国重大利益关切的具体问题上,美国对中国采取不合作、搅局甚至“助纣为虐”的方式,给中国解决问题平添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损害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也为产生摩擦埋下祸根。
  尽管中美之间近年来建立了90多个多渠道、多层次的对话机制,但是,这种对话机制始终存在着地位不平等问题,从而导致对话只能是某种象征意义上的,难以突破森严的壁垒进而落实到实处。最令人担心的是在处理具体问题上,如果两国产生战略误判,势必导致矛盾的进一步上升,甚至导致冲突的发生。
  (二) 中俄战略协作关系有所发展,经济发展与两国关系水平尚不匹配
  中俄关系2013年取得重大进展,主要反映在习近平主席主政后首访俄罗斯,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明显提升,在一些重大国际安全问题上,共同平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也为未来联动推进国际秩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双方领导人在2014年来临之前的相互贺电中,对2013年的双边关系均表示满意和殷切期待 习近平主席表示,“回首2013年,我们从推动国际形势健康稳定发展和中俄两国发展振兴大局出发,以战略思维和全球视角审视和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促进双方各领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普京也表示,“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俄中关系喜事频传。您3月对俄罗斯的访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为促进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配合注入了强劲动力。”参见《习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互致新年贺电》,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31/c_118776850.htm。同时,2013年,中俄军事合作也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在武器装备转让和联合军演上与往年相比有了重大突破,丰富了两国关系的内涵实质。   但是,作为一种和而不同的战略协作关系,受各自核心利益驱使,同样存在着相互认知问题,特别是俄国内还存在着不同声音。在战略层面上,部分精英仍存在着对中国崛起可能损害俄安全和大国地位的担忧,“中国人口扩张论”、“原材料附庸论”、甚至“收复失地论”等在俄仍有一定市场,尽管其背后有着浓重的西方背景,俄官方特别是总统普京已经公开明确地予以反驳和回击,称“中国不构成威胁。我们长期为邻,知道如何互相尊重” 《西方“唱衰”中俄合作的背后》,求是理论网,http://www.qstheory.cn/zl/bkjx/201309/t20130902_266944.htm,但是,这些负能量仍在一些地区和一些问题上对中俄关系特别是经济领域的深入发展产生影响。因此,与政治关系相比,中俄间的经济关系着实显得黯淡,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两国贸易额尽管有所增长(1.1%),但仅有892.1亿美元《2013年中俄贸易额达892亿美元》,中国日报网,http://caijing.chinadaily.com.cn/gjcj/2014-01-13/content_11024015.html,占中国全年对外贸易总额的4.16万亿的约2.14%。虽然这样的贸易额度并不显得“冷”,但显然与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显得不够匹配。
  (三) 美俄关系“因小失大”,正确认知的缺乏导致僵局尚未真正打破
  美俄关系虽比2012年有所缓和,但僵局并未真正打破,未能实现真正的“再重启”。年初,奥巴马连任后曾主动表示要实现陷入“冰点”的美俄关系“再重启”,双方也为此做了不少努力。两国元首先是尝试运用书信的方式加强沟通,继而在年度八国集团峰会上进行了双边会谈,美俄战略核潜艇都大幅减少了巡航次数,出现了“再重启”的势头。但“棱镜门”事件导致两国取消了原定在俄圣彼得堡进行双边会谈的计划,中断了6年的美俄外长和防长“2+2”会谈虽仍按预定时间在华盛顿举行,却草草收场。美俄战略关系因“小事”似有变得“意气用事”之嫌,但考虑到这些“小事”的特殊属性,也不难理解美俄元首间难以走近的真正原因。事实上,由于从战略意愿和战略思维,到战略目标设定和战略路径的选择,美俄双方都存在的巨大差异,特别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分歧巨大。
  因此,美俄关系的发展仍面临着层层阻碍,加之被美国媒体称为“21世纪沙皇”的普京总统独有的强烈民族主义情节和强硬个性,难以在重大问题上向美妥协,美国也不会低下高昂的头颅去迎合俄罗斯,这就导致美俄关系要彻底改变趋于和睦、合作,并未易事,除非彼此的战略思维发生重大变化,或在重大问题上存在共同关切的战略利益。
  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关于美俄关系的龃龉和未能“再重启”,奥巴马将其咎归于普京的孩子气,称其“看起来就像坐在教室后面无聊的孩子”,同时,“上台后俄罗斯退回‘冷战旧腔调’”。它还自嘲地称美国关系“将停一下,重新评估俄罗斯正去向何处”。 参见《奥巴马说普京像“孩子”》,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8/11/c_125147984.htm事实上,这充分说明美俄两国间依旧缺乏基本的认知和互信,依然活在冷战的阴影之中,这将极大程度地制约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但依据现代的国际政治经济生态和双方的综合实力对比,很难想象美俄会走上当年美苏冷战的老路,哪怕是基于核威慑的对抗。
  (四) 大国间互信、互动与自信问题严重,权力转移虽悄然发展,但“一超多强”格局依然如旧
  事实上,从2013年大国间的交往情况看,相互之间仍缺乏应有的互信和良好的互动,甚至缺乏应有的自信,即便是超级大国美国与其盟国之间也同样如此。2013年最为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就是美国的“监听门”,即美国利用驻外使领馆的大约90个电子监视设施对驻在国的电话和网络通讯进行监视,甚至包括自己的一些盟国(除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日本和新加坡)。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10月29日报道,参见《美国监视设施遍布全球 中国系美重点监听对象》,载《参考消息》2013年10月30日,第3版。说明美国已开始缺乏基本的自信。有人将美国的监听行动称之为“五只眼”情报联盟,即通过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全面合作与风险共担,对全世界主要国家进行监听活动,此举引起相关国家特别是西方盟国的极大不满,极大地损伤了美国的软实力。对于美国的“监听门”事件,西班牙《国家报》副总编辑路易斯·巴塞茨撰文称,“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世界权力地图。……虽然内容不多,但使我们对这些国家之间的权力关系、依附和从属及其使用的大量欺骗理由和伪善做法有了极大了解”。同时,“我们即将迎来一种监听活动的新秩序,而且这必将忠实反映新的世界权力分配格局”。 西班牙《国家报》10月30日文章,原题为《世界权力的秘密地图》,参见《西报文章:监听地图揭示权力新格局》,载《参考消息》2013年11月1日,第10版。可见,为维护自身安全,特别是为持久掌控世界霸权,美国可谓不择手段。更令人深思的是,美国一方面在不断加强与其盟国关系,却又对盟国的展开监听活动,这种发展的悖论让人愕然,但它确实存在。
  从当今的大国关系的力量对比和影响力看,正如笔者一直判断的那样,尽管当今多极化格局的趋势十分明显,但就眼下而言,一超多强的格局并未改变。尽管美国因2008年金融危机和新兴大国的快速崛起,其实力相对下降,但依然具有影响世界的巨大能量。在此格局之下,其他大国只能在某些领域有限地掣肘美国而发挥影响力,但在地区层级上看,权力转移正在悄然发生。
  从历史规律看,盛极必衰,权力转移是必然的,因此,即便从世界的层面看,美国的衰落也将难以逃脱这样的规律。但问题的关键是,谁会成为下一个世界的领导者,美国会否像当年从大英帝国手上接受世界霸权的权杖那样,高兴地将其交给后来者。从美国当下的表现看,显然不会。相反,美国冷战后一直四处寻找对其世界霸权构成威胁的对手,这就难免会落入进攻性现实主义“大国政治悲剧”的理论预言。然而,从世界军事发展特别是高新武器不断涌现的现实视角看,毁伤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导致战争后果更加难以承受,特别是一些高新武器超视距远程打击能力的实现,战争控制成为一个难以驾驭的问题,稍有不慎即可由局部冲突转化为全面冲突,对于这个问题的共同认知会使大国间发生军事冲突的概率进一步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国间的战略牵制和遏制不存在。因此,从这种意义上看,大国间的矛盾和冲突基本可控制在“冷战”范围。即便如此,大国之间良性互动的缺失,同样会导致国际社会的分化,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全球的战略稳定。2013年,大国间的战略互动虽有加强,但对有关霸权转移的讨论十分高涨,各种分析和预测将中美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显然,这种现象对于美国和中国来说都不是件好事,一定程度上会成为疏离中美关系的沟壑。   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未涉及本国自身重大安全利益的问题上,大国间的协调和沟通也出现改善的势头,如在叙利亚问题、伊朗核问题和朝鲜核问题上,大国之间的共识越来越多,特别是中美俄三国,正形成一种初步的共治态势。如若战略互信进一步增强、求同存异进一步入心,在国际治理上极有可能形成某种大国共治的局面,国际安全形势则定会朝着有利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目标挺进。
  美俄提升战略打击能力,凸显控制与发展悖论
  2013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美俄两国都在提升战略打击能力,战略武器的更新换代此起彼伏。
  (一) 美国更新核弹和海空重型装备,以“中国威胁”为由头,打造应对中国的“杀手锏”
  2003年11月美国宣布“核弹更新计划”,包括延长B61-12核重力炸弹使用期限,提升发射陆基弹道导弹的能力,置换“俄亥俄”级潜艇、研发新型远程精确炸弹,以及对目前的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和B-2A“幽灵”轰炸机部队进行改良。其目的正如美战略司令部司令罗伯特·凯勒空军上将所言,是“为了恢复核威慑力和复原相关核设施” 美军新闻处网站10月30日报道,参见《美公布核弹更新计划》,载《参考消息》2013年11月1日,第6版。。
  同时,大型水面舰艇先后下水,先是10月28日排水量达1.5万吨的最新型隐身驱逐舰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首舰下水,紧接着11月9日排水量超过11万吨的最新一代航母“福特”号下水,开启了航母的更新换代。联系到美国“再平衡”战略,显然这些大型水面舰艇的研发,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牢牢掌控亚太地区的制海权,而其主要针对对象明显是中国。因为,美国认为其亚太地区的主要战略对手就是正在快速崛起的中国,而中国的反介入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为打破这种局面,美军就必须要有“杀手锏”。美国国会的一个咨询机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11月曾发表一份报告,预言并警告称,“2020年北京在西太平洋拥有的现代化潜艇和战舰将是最多的。……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正改变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并对美国几十年来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 美联社华盛顿11月20日电,参见《美报告多角度炒作“中国威胁”》,载《参考消息》2013年11月22日,第1版。。
  因此,美国媒体称中国在12月13日第二次试射了最新型“东风”41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后,引起了美国对中国核打击能力的关注。美国认为此次试射表明中国远程导弹技术正在发展,担忧中国会不会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美国空军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的报告称:“中国有世界上最活跃、最多元化的弹道导弹研发项目。中国正在研发和测试进攻型导弹,组建新的导弹部队,提升导弹体系的质量,研究反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的方法。中国弹道导弹力量的规模及导弹类型都在扩张。”③ 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新闻网站12月17日报道,参见《美称中国再次试射“东风”41》,载《参考消息》2013年12月19日,第6版。原美军情报官员、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成员拉里·沃策尔11月20日出席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时表示,新型“东风”41导弹是中国扩充核武库的一项内容。他还称:“中国正通过实现核军力现代化来提高其核威慑能力。中国正在采取多项措施,比如开发新型洲际弹道导弹——‘东风’41。”沃策尔表示,中国还可能给导弹装上用于打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突防装置”。③
  可以预见,美国必将针对中国战略导弹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其导弹防御系统,以削弱中国战略导弹的突袭能力,而中国也必将为赢得反遏制的主动权,加大对新型战略导弹的研发力度,从而导致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仍会继续下去。
  (二) 俄罗斯不断展示实力,着手研发固定式重型洲际弹道导弹,以平衡美国打击能力
  面对美国新的战略武器升级计划和举措,俄罗斯也不示弱,其包括“彼得大帝”号核导弹巡洋舰在内的海军舰船不断在全球各大海域显示存在。10月30日,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更是表示,“在普京总统的领导下,俄军完成了对核遏制力量、空天防御力量、海军及远程航空兵的突击检查和演练” 俄新社莫斯科10月30日电,参见《铁腕普京突击检查俄军核战备》,载《参考消息》2013年11月1日,第1版。。在此次演练的试射导弹中,包括“白杨”洲际弹道导弹和核潜艇潜射弹道导弹。此外,总统普京在11月末举行的战略火箭兵发展会议上宣布,2013年将有两个团装备最新型的洲际弹道导弹系统。2014年,战略火箭兵还将列装22套该系统。这种新型导弹可以突破任何反导系统。 俄罗斯之声电台网站12月5日报道,参见《俄新一代洲际导弹令美国不安》,载《参考消息》2013年12月7日,第5版。同时,《俄罗斯报》12月18日还以《谁也追不上导弹》为题披露,俄战略导弹部队将在5—7年后装备新的固定式重型洲际弹道导弹系统“萨尔马特人”。据俄罗斯战略火箭兵司令谢尔盖·卡拉卡耶夫称,该导弹不仅提高了效率,还扩充了对付反导系统武器(包括太空武器)的手段。此外,文章还认为,该导弹系统完成后还可摆脱传统上为延长一些战略导弹(如RS-20V和RS-18)寿命而与其生产厂家乌克兰协商解决的麻烦,到2020年至2022年彻底实现俄战略导弹库中全部为国产导弹。 \[俄\]尤里·加夫里诺夫:《谁也追不上导弹》,载《俄罗斯报》2013年12月18日,参见《俄将装备新式重型洲际导弹》,载《参考消息》2013年12月19日,第6版。此外,俄还宣布重建铁路基洲际导弹系统,称此举是对美快速全球打击计划的回应。 俄新社莫斯科12月18日电,参见《俄宣布重建铁路基洲际导弹系统》,载《参考消息》2013年12月20日,第6版。
  显然,俄罗斯的核战略计划在新形势下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无论是进行这些进攻性战略打击力量的演习,还是研发新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除了提升自己的军事打击能力外,显然其更深层用意就是在向美国示强,并以此鼓舞俄国内民众精神,凸显俄核大国的地位,最终为重振俄大国地位进行铺路,这也充分反映出是对普京“还你一个强大俄罗斯”理念的具体实践。但是,俄罗斯的举动引起了美国的极大关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认为,“应将俄罗斯更新核武器视为莫斯科与华盛顿新一轮战略竞争的标志。” 俄罗斯之声电台网站12月5日报道,参见《俄新一代洲际导弹令美国不安》,载《参考消息》2013年12月7日,第5版。 这种评价不禁使人们想起了冷战,不能不说是一种倒退。   (三) 美俄战略武器竞争再起,凸显控制与发展悖论
  战略核武器被认为是“超级武器”,其巨大的毁伤能力令人谈而生畏,限制发展核武器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也曾高调倡导建立“无核武器世界”,且“美国首先带头”。2010年4与,美俄两国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了核裁军新条约,新条约规定,美俄各自部署的核弹头数量不超过1 550枚,所部署陆基、海基、空基战略核导弹数量不超过700枚,现役和预备役发射装置不超过800个。从数量上看,双方可部署核弹头数量减少了约1/3,运载工具减少了近一半。 “美俄核裁军:新条约 新动向”,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4/11/c_1226932.htm这些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些人也曾乐观地认为美国的核战略思维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是,从2013年美国在战略武器的发展情况看,美国的“无核武器世界”理念并未加以贯彻,且言不由衷,并未“首先带头”。美国拥有超级毁灭能力的核武库和运载发射能力,加之其咄咄逼人的战略进攻态势,显然使其他核国家很难相信美国的承诺而天真地放弃核武发展和更新换代。
  从2013年美俄两国的战略竞争情况看,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核武器拥有国,双方的核战略竞争给我们描绘出这样一幅图景,即在高调进行削减战略武器谈判的同时,积极研发和部署新型战略武器,这显然是一种控制与发展的悖论,充分显示,战略竞争特别是核军备竞赛并没有停止,威慑与反威慑依然并存。同时,考虑到世界上其他核武器拥有国的存在,以及核威慑战略思维的存续,核武器问题仍是人类所面临的极为重大的安全问题。也就是说,核武器尽管是战略竞争中仍最有效的威慑力量,但它也仍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地区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和平与发展安全困局彰显
  2013年世界主要地区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一些国家各种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即恶化了自身安全环境,也制造了地区安全困局,阻碍了和平与发展,甚至埋下冲突的种子。
  (一) 东北亚地区以日本安倍政府安全战略思维的大倒退和朝鲜核问题走入僵局为代表,以中日钓鱼岛争端为焦点,凸显和平与发展的安全困局
  自钓鱼岛争端发生以来,中日围绕着钓鱼岛问题的对峙一直延续。中国以极大的战略忍让,寻求日本承认在钓鱼岛归属问题上存在争议,但日本非但不理会中方的建议,反而在强化日美同盟的基础上与中国对抗。尤其是,日本以安全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以中国对其领海和领空进行了入侵和侵犯为名,抓住契机,在解除“集体自卫权”问题上频频试水,并多年来第一次提高防卫预算,谋求以实力求变化。首相安倍晋三在10月15日新一届国会开幕发表讲话时称,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要加强日本的军事实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他在10月27日参加自卫队成立纪念日时讲话称,“未来,为能充分发挥自卫队所应尽的能力,基于明确的问题意识和坚强意志,要切实强化必要的防卫态势。同时,要推进对包括集体自卫权和集体安全保障相关事项在内的安全保障法律基础的检讨” “平成25年度自衛隊記念日観閲式 安倍内閣総理大臣訓示”,首相官邸,http://www.kantei.go.jp/jp/96_abe/statement/2013/1027kunji.html。其意欲突破“和平宪法”的企图昭然天下。同时,根据12月17日通过的新《防卫计划大纲》、《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和首个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显露出“安倍军事学”的军事战略思维“正在朝着外向化和实战化发展,具有咄咄逼人的进攻性” 刘强:《“安倍军事学”野心昭彰》,载《解放军报》,2013年12月18日,第8版。。根据《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平成26年度—平成30年度)》,为应对可能的对其岛屿攻击,必须要取得和维持空中优势和海上优势,为此,要对现有的战斗机如F-35A和F-15进行现代化改装,对不适合现代化改装的F-15要进行更新换代,继续提高F-2的空对空能力和网络战能力;除了对现有搭载宙斯盾系统的护卫舰(DDG)等舰船和飞机的寿命延长外,还要引进具有更好适应多样化作战能力和船体紧凑型新型护卫舰。 『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画(平成26年度~30)について』,第5~6頁,http://www.mod.go.jp/j/approach/agenda/guideline/2014/pdf/chuki_seibi26-30.pdf另据曝光的数据显示,日本未来5年将采购17架“鱼鹰”运输机、52辆新型水陆两栖战车和3架高性能无人侦察机,同时,新增7艘护卫舰,2艘“宙斯盾”舰、4架新型预警机、3架空中加油机和23架最新型P-1反潜机。 日本《读卖新闻》12月14日报道,参见《日未来5年军备采购内容曝光》,载《参考消息》2013年12月15日,第5版。此外,日本以应对所谓的中俄威胁为由,决定对其仅有13年历史的“空中预警和控制”(AWACS)飞机进行升级,因此,此举被美国认为是“一种警告、一种具有震撼力的警告” 美国战略之页网站10月30日报道,参见《日大幅升级预警机应对中俄》,载《参考消息》2013年11月1日,第6版。。加之,12月26日,安倍以现任首相参拜供奉14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充分反映出其怀念日本军国主义时代“辉煌”历史的逆向反动理念。安倍政权的这种以“和平主义”为表,以“军备扩张”为里的做法,已经成为地区紧张的最大诱因之一,必将引发地区国家的不安从而加紧备战。
  朝鲜核问题2013年再掀波澜, 2月12日上午10时57分,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地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致使几年来国际社会的核谈判努力再次受到嘲弄。同时,国内政治斗争趋于激烈,又以战争边缘政策为基调,或宣称“三年武力统一”,或警告美国“将对鲁莽的挑衅行为进行报复性打击,这将导致我们与美国间为了正义的全面战争的爆发”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0月12日报道,参见《朝警告美挑衅将引爆“全面战争”》,载《参考消息》2013年10月13日,地2版。。甚至连韩国总统朴槿惠的正常访美都被视为“是实现侵朝和亚洲霸权战略的战争前奏” 朝中社平壤5月10日电,参见《朝批朴槿惠访美为“战争前奏”》,载《参考消息》2013年5月11日,第2版。。凡此种种,不仅恶化了半岛局势,也使朝鲜核问题几乎看不到解决的希望。从2013年朝鲜半岛的安全局势看,在应对国际社会谴责的反动中,朝鲜频走偏锋,无论是进行第三次核试验还是实行战争边缘政策,不仅使国际社会进一步对其进行孤立,也使地区安全形势进一步紧张。而未来,朝鲜半岛是否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朝鲜僵化的战略思维是否改变,以及美国对朝政策是否发生调整。而最令人担忧的是,未经充分“岗前培训”直接成为“伟大的领导人”和“天下第一名将”的金正恩,会否在重大战略问题上发生误判,这将直接关系到朝鲜半岛和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二) 中东地区部分安全问题出现亮点,但混乱无序的局面难以打破,正经历着复杂的演化过程
  2013年的中东地区依然是世界的重要焦点之一,叙利亚问题、伊朗核问题和巴以和谈都有难得的亮点,但在一些国家恐怖主义盛行,转型中的中东正经历着混乱无序的复杂演化过程。
  首先,叙利亚危机虽有进展,全面解决遥遥无期。经过多方努力,在俄罗斯和美国倡导下的“化武换和平”建议得到实施,叙利亚与国际社会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显得有些改善。10月31日,国际化学武器组织称,“国际核查人员已对叙利亚申报的全部1 000多吨化学武器和制剂进行封存”,其一份文件还显示,“叙利亚在11月1日期限到来之前销毁了其申报的所有化学武器生产和混合设施”。 法新社海牙10月31日电、路透社贝鲁特10月31日电,参见《国际组织封存叙利亚全部化武并销毁所有化武生产设施》,载《参考消息》2013年11月1日,第1版。此举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叙利亚动武的“口实”,也为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提供了一定的前提。但是,叙利亚内战不断升级,反对派内部矛盾重重,“叙利亚全国联盟”的权威性不断受到质疑与挑战,至少有13支反对派武装正式宣布加入到与“基地”组织相关的极端组织之中,致使叙国内形势更加复杂,形成了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恐怖组织与反对派和政府军犬牙交错态势,战事此起彼伏。更为重要的是,美国要巴沙尔总统下台的基本目标没有变,叙利亚问题的彻底解决远非短时间能够看到,正如美国国务卿克里对巴沙尔表示连任称:“如果他认为他可以通过竞选连任来解决问题,我可以对他说,我认为只要它在位,这场战争就肯定不会停止。” 法新社巴黎10月21日电,参见《巴沙尔有意竞选连任遭西方抨击》,载《参考消息》2013年10月23日,第1版。也就是说,虽然叙利亚危机出现了曙光,但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危机还将继续,走向令人担忧。
  其次,伊朗核问题僵局有所化解,但前景并非一片光明。2013年11月24日,经过多轮谈判,在僵持10年后,中、美、英、法、俄、德组成的“5+1”与伊朗的会谈终于达成了被称之为“历史性”的协议,成为中东地区最大的亮点。根据协议,伊朗同意将限制其浓缩铀的浓度,拆除进行5%以上浓度浓缩铀所需的技术设施,六国则同意放宽部分对伊制裁措施。双方均对此结果表现出极大的欣喜,“5+1”称这是“重要的一步”,伊朗则因其核开发权利得到认可而感到兴奋,就连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也对伊朗谈判团队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 法新社德黑兰11月24日电,参见《伊朗核谈判达成历史性协议》,载《参考消息》2013年11月25日,第2版。确实应该承认,这是就伊朗核问题展开谈判以来最有成效的一个成果,可谓来之不易,但是,伊朗核问题会否就此朝着一片光明的前方迈进,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尽管此次谈判取得了双方均满意的效果,特别是美伊之间通过此次谈判进行了“亲密”接触,甚至被认为是美伊交恶34年来两国关系的“里程碑”,因为,“克里和扎里夫在过去24小时中(在一起的)时间比过去34年中的都多”。 此观点为美联社在日内瓦发出的电文中的观点。围绕伊朗核问题谈判,不仅伊朗外长扎里夫与美国国务卿克里进行了面对面的会谈。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11月24日文章,原题《这不仅仅是一项核协议》,参见《美伊外交突破异乎寻常》,载《参考消息》2013年11月25日,第3版。而此前的9月27日,伊朗总统鲁哈尼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还破天荒地进行了约15分钟“气氛热情友好”的电话交谈,更被认为“是一个新纪元的开端”。 路透社华盛顿/纽约9月27日电,参见《美伊总统通电话打破34年坚冰》,载《参考消息》2013年9月29日,第3版。这些突破性进展,既是“5+1”长期努力的结果,也是伊朗新总统战略思维改变的结果。哈桑·鲁哈尼“要与全世界进行建设性互动”和“国际政治不再是一个零和博弈”理念 有关哈桑·鲁哈尼的国际政治理念的论述,参见哈桑·鲁哈尼:《为何伊朗寻求建设性接触?》,原载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013年9月20日,转载见《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文章:国际政治不再是零和博弈》,载《参考消息》2013年9月25日,第10版。,使其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与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进行建设性的“审慎接触”。这虽为双方处理伊核问题打开了一扇门,但并不意味着这门轻易可进。因为,进门的条件明摆着,必须承认伊朗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力,且不可朝令夕改和以阴谋论看待伊朗的核计划。而美国对伊朗的想法显然并非局限在核问题,特别是由于两国间存在着太多的问题,伊朗始终被认为是美国掌控中东唯一剩下的最大“钉子户”,即拿不下伊朗,就意味着美国难以彻底控制中东,而伊朗绝不会轻易屈从美国的意愿。同时,此次达成的协议也仅是为期6个月的短期行为,被奥巴马称作“重要的第一步”,而第二步和第三步如何走,将直接关系到伊朗核问题的未来走向。因此,奥巴马在称赞此次谈判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时,依然“警告”称:“如果伊朗不履行协议条款,将重新启动协议中要求停止的价值近70亿美元的制裁措施,而且会加大施压” 法新社德黑兰11月24日电、法新社华盛顿11月24日电,参见《伊朗核谈判达成历史性协议》,载《参考消息》2013年11月25日,第2版。。这就意味着,美国对伊朗的压力并没有放松,此次的所谓“成功”,也不过是为了“更大成功”的一次战略性让步。下一次的“开价”有多高,伊朗会否接受,将直接关系到伊朗核问题的未来走向。而美国对伊朗的战略压力和威胁并未消除,伊朗也为防止遭受军事打击而积极准备反击力量。例如,为防止遭受军事打击,伊朗一直加强武器装备建设,2013年9月,伊朗对外公布了一批新式武器系统,包括能够使反雷达导弹转向并摧毁它们的名曰 “亚瓦尔项目”的系统,以及名曰“卡德尔”(意为“强大”)和“纳斯尔”(意为“胜利”)的国产空基导弹。 法尔斯通讯社德黑兰9月25日电,参见《伊朗高调公布一批新武器系统》,载《参考消息》2013年9月27日,第6版。可以断定的是,伊朗坚持拥有核开发权力的思维不会变,而美国担心伊朗打着和平利用核能的幌子暗地发展核武的思维也很难改变,这就形成了一种结构性的对冲,这种对冲从根本上弱化了合作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场有关核开发的博弈中,美国始终扮演着强势角色,而伊朗则扮演着受害者角色,这种不对等的身份将导致伊朗民族情绪的进一步提升,强硬保守派也会给鲁哈尼施加更多的压力,从而可能导致伊朗未来将以某种技巧性的不合作来对抗美国和国际社会。因此,伊朗核问题若想彻底解决,显然仍需时日。   第三,恐怖主义和暴力冲突依然是中东地区要害问题,也是中东地区安全问题的重要祸根。有学者研究认为,中东地区的恐怖主义在二战后就成为国际恐怖主义浪潮中的突出部分,“从性质上分析,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以阿以矛盾和冲突为主轴的恐怖主义,又称民族主义型恐怖主义,或传统型恐怖主义;二是以阿拉伯世界内部各种社会思潮为主轴的恐怖主义,其中民族主义型与宗教极端主义型兼而有之;三是以非传统安全威胁为主要特征的恐怖主义,又称新型恐怖主义。” 钱学文:《中东恐怖主义研究》,时事出版社,2013年7月,第10页。上述三类恐怖主义在2013年中东地区依然并存且没有减弱,其中一些因各种问题出现反弹,同时,因国内问题特别是教派矛盾发生的暴力冲突同样呈上升态势。特别是伊拉克、叙利亚和埃及等国,因国内政治或教派矛盾导致恐怖袭击和暴力冲突事件频发。甚至导致8月1日美国国务院下令4日起关闭22家驻外使领馆 美国8月4日关闭驻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巴林、孟加拉、吉布提、埃及、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利比亚、毛里塔尼亚、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苏丹、以色列和也门18国大使馆。美国驻伊拉克埃尔比勒、阿联酋迪拜和沙特达兰和吉达4处领事馆当天也会关闭。参见《美国关闭22处使领馆》,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8/05/28253446_0.shtml?_from_ralated,这些关闭的使领馆其中绝大部分位于中东地区国家。仅以此例便可发现,中东地区的恐怖主义威胁并未因美国的反恐战争而减弱,相反更加猖獗。其中像伊拉克那般不断发生的一起又一起的血腥恐怖杀戮和暴力冲突,死伤者少则几个多达过百。根据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2014年1月1日发表公报,伊拉克2013年的恐怖袭击和暴力冲突共导致8 868人死亡,其中7 818人是平民,另有超过1.8万人受伤,为近年来最多。仅2013年12月份在伊拉克境内发生的恐怖袭击和暴力冲突就导致759人死亡,其中包括661名平民和98名安全部队成员,另有1 345人受伤。《伊拉克2013年恐怖袭击暴力冲突致8868人死亡》,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1/02/c_125943709.htm叙利亚和埃及的混乱国内局势也给恐怖主义提供了巨大活动空间。黎巴嫩的恐怖活动同样因地区局势动荡而被激活,其中引入瞩目的是11月19日,伊朗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大使馆遭自杀式炸弹袭击,造成至少61人死亡,145人受伤。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1月19日报到,参见《伊朗使馆被炸凸显教派矛盾激化》,载《参考消息》2013年11月21日,第3版。上述发生在中东地区的恐怖袭击和暴力冲突只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但这同样使人们不得不去质疑美国的伊拉克战争到底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是什么?美国的中东政策给中东带来了什么?
  最后,“阿拉伯之春”继续深化,导致一些中东国家在转型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甚至造成国内局势动荡而陷入危险境地,混乱无序的局面频频呈现。其中,埃及国内局势动荡,影响遍及地区。7月4日,埃及首个民选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被军方解除职务,并于次日逮捕,由此引发国内局势严重动荡。据法新社报道,对支持被罢免总统穆尔西和穆斯林兄弟会的支持者武力“清场”,至少造成278人死亡,其中包括43名警察。冲突造成
  2 000人受伤。《血腥清场 血洗埃及》,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8/15/c_125178263_2.htm鉴于穆斯林兄弟会最终被认定为恐怖主义组织,其定会走上与政府的武力对抗之路,这就势必导致埃及国内局势进一步恶化,甚至演化成内战并最终外溢至地区,导致地区局势复杂化。更为重要的是,受“阿拉伯之春”和地区国家恶劣局势影响,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沙特等君主国家已基本取代了传统地区大国埃及,甚至能够操控阿拉伯联盟而成为阿拉伯世界的主导者。同时,为防止“阿拉伯之春”的负能量波及本国,沙特等君主制国家开始尝试政治和经济以及社会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家总体稳定。但是,伊斯兰主义的强势来袭,也给以阿拉伯民族主义为主调的君主制国家带来了巨大冲击,在这场较量中,哪个会取得优势,将对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生态产生重大影响。可以预见的是,由于中东地区的诸多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混乱无序的态势仍将是这一地区安全格局的主要特征。
  (三) 非洲地区安全问题成堆,严重阻碍社会发展,贫穷的大陆伤痕累累
  非洲的安全问题,不仅涉及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还涉及卫生安全、环境安全等诸多领域。2013年5月6日,非洲情报与安全委员会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举行第十次会议。会议的主题为“非洲资源、发展与安全的关系”,非盟各成员国的情报与安全部门高官受邀出席会议。非洲联盟和平与安全专员拉姆丹拉马姆拉在会议上说,非洲大陆在维护和平、发展、稳定方面依然面临许多挑战,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海盗与雇佣兵横行、跨国犯罪和违宪的政权更迭时有发生。但非洲国家自身维护稳定的能力极其有限。他呼吁非洲各国情报与安全部门加强合作,以提高集体应对安全危机的能力。《非洲情报与安全委员会在哈拉雷讨论非洲安全问题》,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5/07/c_124671261.htm确实,2013年,非洲地区部分国家因政治、宗教或教派纷争等各类问题,内部暴力冲突不断,恐怖主义盛行,人道主义灾难问题严重,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中非共和国的暴力冲突和大量无辜平民的被杀,最终导致安理会授权法国出兵中非,使用“恰当手段”保护平民、恢复安全和公共秩序。与“基地”组织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索马里青年党多名武装分子9月21日袭击了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韦斯特盖特购物中心中的平民,至少造成68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参见《内罗毕最漫长的一天》,载《参考消息》2013年9月24日,第11版。而发生在尼日利亚的袭击学生事件,发生在马里、肯尼亚、喀麦隆等地的多起针对西方游客和媒体记者的恐怖袭击事件等等,都是非洲地区恐怖主义袭击的缩影,反映了恐怖主义在非洲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因此,美国《时代》周刊将非洲的恐怖袭击列为了2013年十大国际新闻事件之一 。   此外,南苏丹全面内战,难民如潮;刚果(金)枪战四起、局势恶化。这些都反映出非洲脆弱的安全局势变得更加糟糕。更为重要的是,从整个非洲的安全形势看,其最大的问题在于一些国家恶劣的安全环境和混乱的社会秩序等,严重制约了其社会经济发展,致使这个贫穷的大陆依旧贫穷,且因诸多安全问题而伤痕累累。
  (四) 其他地区的安全形势问题各异,总体形势同样不甚乐观
  除了上述地区安全形势复杂严峻以外,其他地区的安全形势也因各自问题而同样不容乐观。
  中亚地区的宗教极端主义势力对地区的安全威胁依然严重,安全的复杂性和脆弱性特征十分明显。中亚国家国内政治受到来自美国颜色革命和俄罗斯传统势力的影响,中国在上合组织中的影响力有所增强,各国均寻求在中美俄三边中寻找最有利的发展空间。而美国与阿富汗安全协议遭遇“难产”,以至于美国发出最后通牒,威胁不签协议将全面撤军,将一个充满安全危机的烂摊子留给脆弱的阿富汗政府。尽管中亚一些国家依靠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经济有所发展,但单一的经济模式致使抗冲击能力较弱,一旦油气输出受阻,经济安全将成为最大问题。
  东南亚地区泰国国内局势再度动荡,英拉政府危机重重。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武装冲突再起,影响波及中国。菲律宾南部反政府武装“摩洛民族解放阵线”(MNLF,简称“摩解”)与政府军发生对峙冲突,导致至少200多人死亡,近11万民众沦为难民。马来西亚与菲律宾关系紧张,甚至出现边境交火事件,最终还引发两国黑客的网络战。尽管东盟在解决地区安全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地区复杂的安全问题,仍显得力不从心,致使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仍可能朝着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成效显著,“自2011年10月31日建立以来,流域治安得到有效管控,河上未再发生商船遇袭事件,湄公河国际航运货运月吞吐量已超过两年前水平” 《四国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建立两年成效显著》,新华网,http://www.yn.xinhuanet.com/asean/2013-12/26/c_132998126.htm。
  南亚地区印巴矛盾依旧,虽因克什米尔问题几次发生摩擦交火,局势一度紧张,但并未引起过大影响。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地区重要国家,均以提高自身实力和拓展国际形象为核心,努力发展经济和增强军事实力。其中,印度借美国“再平衡”战略对其倚重,大力发展武器装备,年内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仍将军费比上一年度提高了5%,达到了397.5亿美元。“有印度媒体称,实际支出的增长很有可能会达到14%” 《2013年印度军费拟增5% 占其国民生产总值2.6%》,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3/03-06/4619999.shtml。以两艘新航母服役为代表,武器装备的建设和引进的步伐有所加快,反映出印度不仅寻求地区强国优势的确立,还将势力向印度洋以外特别是太平洋地区扩展。
  欧洲地区欧元区尽管欧债危机有所缓解,经济复苏势头良好,但是,由于“欧债危机实质上是发展模式危机,是体制机制的结构性危机” 《2013年,欧洲形势如何看》,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12/26/c_114168499.htm,未来走向依然令人担忧。而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欧洲经济的走向值得持续关注。在政治关系上,欧美关系2013年再次出现了漂移,特别是在叙利亚动武问题上,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开始对美国说“不”,这预示着西方联盟明显出现裂痕。鉴于美欧关系对于世界的影响力,双方关系如何发展,对未来国际安全格局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中南美地区的总体安全形势较好,但一些非传统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其中,中美洲的主要安全问题是毒品与有组织犯罪。但是,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准有限,一些国家很难对犯罪组织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打击。南美地区总体稳定,南美洲国家联盟在解决地区问题和维护地区稳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南美国家近年来在军力发展特别是海军现代化建设上开始发力,军费呈逐年上升态势。但是,由于巴西、阿根廷和智利三国构成的“南锥体”(Southern Cone),在军事领域发挥着震慑的稳定器作用,因此,南美地区的军事冲突概率大大降低。中南美地区是美国的战略后院,虽基于能力的差距,地区国家难以对美国构成传统安全威胁,但是出于对地区的控制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美国对中南美国家依然花费一定的经历加以控制,特别是对一些具有强烈反美情绪的国家,没有一直未放松对其监视,“棱镜门”事件也使得人们看到了这点,巴西总统罗塞夫甚至因此取消了原定的访美计划。同时,由于巴西为举办2014年的足球世界杯而进行大规模投建基础设施而触及国民利益,引发了大规模的反贪腐及抗议败坏公共服务的示威浪潮,使得国际足联不得不将美国作为备用举办地,以确保在巴西安全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世界杯的正常举办。
  结 论
  从2013年国际安全形势的总体情况看,冷战思维阴魂不散,导致大国之间的战略互信、互动远远不够,战略合作处于较低水平,而战略遏制与反遏制的较量正在升级。多数地区因各自的问题导致安全局势不尽人意,特别是传统安全问题呈上升态势,一些地区因有效安全机制的缺失,导致问题久拖不决,从而形成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安全困局。尽管当今世界并非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因为正处于权力转移的过渡期而充满着危险,但是,其呈现出的混乱程度的确值得思考。特别是一些国家新的战略意愿、战略目标和战略路径的选择,导致围绕着政治权利的博弈、经济利益的较量、军事优势的争夺和文化软实力的拓展等正以一种加速度的态势前冲,导致冲突隐患增加,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倒退,从而形成了一种发展的悖论或悖论的发展局面,也使得2013年的国际安全形势处于一种全新的混沌之中。
  (责任编辑:张业亮)
其他文献
摘要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成为俄罗斯政治中的一个重要政治现象。由于政府的软弱,叶利钦时期出现了以寡头政治为代表的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现象。叶利钦政府和普京政府对之进行了治理。俄罗斯转型时期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对于俄罗斯社会具有深刻影响。当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环境和制度不成熟时,负面影响突出。俄罗斯历届政府均对利益集团参政进行了治理,但是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加上不同时期政府治理的目
期刊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面临的重要难题。在此背景下,实现农村地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已成为政府与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社会问题。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启动了中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建设,并于2012年提前完成了制度全覆盖目标。值得关注的是,“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农村居民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现象突出,
期刊
朱吉玉,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朱丹,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通信作者及地址:朱吉玉,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文昌西路24号;邮编:241002;E-mail: [email protected] 朱 丹  摘 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从国际来看,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从国内看,长期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要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但同时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
期刊
王昌盛,河海大学商学院;周绍东、钱书法,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通信作者及地址:王昌盛,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商学院;邮编:210096;Email:[email protected].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经济学视阈下的全球价值网络演化及其对策研究”(12BJL004);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路径研究”(13EYD032);安徽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安徽
期刊
一、 导言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基础设施薄弱、产能不足、潜在需求强劲,但许多国家地理环境复杂,且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以及技术基础支持基础建设的投资。中国资本相对充裕,同时在公路、高铁、航空、核电、信息通讯等高端技术领域拥有不可比拟的技术以及成本优势,更是具备了中国交通集团、中国中铁集团、南方航空、南方电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一批优秀的企业,这种供求关系正好契合了双方经济结构互补和战略利益诉求
期刊
一、 引言  市场经济中各种生产要素根据其贡献进行初次分配,劳动在初次分配中的状况用劳动份额即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来刻画。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劳动份额经历了快速下降,对此,大部分学者用产业结构变迁、有偏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以及产品与要素市场的非竞争性等中期因素解释其成因国内研究的一个综述参见周明海等:《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度量与解释的研究进展》,载《世界经济文
期刊
一、 引言  一国货币国际化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中,是指某国货币跨越该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使用逐步广泛,人民币已经走出国门,迈入国际化的周边阶段。历史经验表明,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诸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日元的国际化既没有使日本拥有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
期刊
一、 引言  自中国政府提出实施“走出去”政策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规模一路高歌猛进。在200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只有27亿美元,随后以年均45%的增长率快速扩张。截止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高达1078.4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由2002年的299亿美元上升至2013年的6605亿美元,增长了将近21倍。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目前已有1
期刊
摘 要 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大市场中占据优势,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改善产品质量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然而,与大企业相比,小微企业面临着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生存环境堪忧。在此情形下,许多小微企业开始不断寻求出路,通过建立企业横向战略联盟进行合作创新,应对挑战。本文以中国(南京)软件谷内的小微企业横向战略联盟创新绩效评价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
期刊
摘要 韩国一直积极探寻建立一个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并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然而韩国认为,多边安全合作应在坚持韩美同盟基础上进行,这种认识暴露了韩国在多边安全合作中的局限性。尽管如此,卢武铉政府却坚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未将对朝交流合作与核问题挂钩,使得六方会谈得以持续召开,并取得了一系列实际成果。而李明博政府立足同盟,坚持“以压促变”的基调,破坏了多边安全合作的基本原则,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无核化进程。之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