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当今社会迅猛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如何引导他们向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抛弃自身不良习气,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多年的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中,我有着深深的体会。
一、认真抓好切入点,播撒一份爱心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未成年学生的爱,既是师德的集中体现,又是教师育人的动力源泉;既是感化学生的基石,又是教育学生的催化剂。为此我努力抓住教育的切入点,注意在学生的心田里撒播了一片爱心。
我在兼班主任工作时,班上有一个名叫龙峰的同学,父母早年离异,父亲对他不闻不问,初一年级开始他就是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不爱学习,上课睡觉,爱打架,个人卫生差,班里的各项工作都漠不关心。我没有训诉他,而是利用课余时间经常与他多交谈,放下老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说出自己的真实思想、成长过程、成功与失败、优点与缺点及对他的看法和希望。“将心比心”,慢慢地,他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也用真诚来回报老师。我还进行了几次家访,做他父亲的思想工作,唤醒他心底的父爱。我对待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渐渐地他有了改变,懂得讲卫生了,上课听课认真了,对班里的事关心了,学习也进步了,我有说不出的喜悦。我要说:“是爱挽救了我们的未成年孩子。”
二、及时捕捉闪光点,树立一份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心里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源泉。”有个学生,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差,特别是数学和英语,家长对他已失去信心,进入中学后,每次考试成绩总分在年级中一直徘徊在倒数几名,课堂上他不但不听课,还经常扰乱课堂,或在前面同学的背上乱画。但他的书法作品总被评为一等奖。我接任成了他的老师后,从未对他失去信心,而是耐心地开导他,并给他展示才华的机会。有一次,我把月考布置教室考场的任务交给他,他很尽力,得到了同学们的称赞。于是我就以此为突破口,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以后在学校和班级的活动中,他都主动参与,凡是他获奖,我都及时表扬。成功的体验增加了他的自信,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尽量给他帮助和指导,教他学习技巧和方法,习题不会做,就课后辅导。渐渐地他的考试及格了,成绩也上升了,跳出了年级最后十名,由此树立了信心。初三下半学期,他的成绩有较大起色,原本只能进技校的他,顺利地进入了一所自己喜欢的高中。
由此可见未成年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用信心来教育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信任、期待的感情,可以使对方感到一种“被器重”的心理暗示,从而增强自信心。我们的信任是对未成年学生人格的尊重,它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促其奋发向上。
三、细节决定一切、教育要细心
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是教育的全部,作为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同时也要具备细心,因为细心也是爱的最佳体现,是我们行动中的爱。一次,当我在课上向学生提问时,发现班里学习最差的一个学生也跟其他学生一样举起了手,然而,当他站起来回答时却什么也答不上来,我以为他故意捣乱。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啊?他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我深感歉疚与感慨,于是私下里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以后,每看到他举左手,我都努力给他机会回答,举右手时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班里学习最差的他变开朗了,作业认真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还悄悄告诉班里其他几个学习不好的同学:不会时请高举右手。结果,我发现整个班都变了,同学们爱上思想品德课了。虽然是个小小的举动,但它是一个尊重孩子、将爱的教育付诸实践的举动,也是一种细心的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一种最为精细的精神活动。”细心而智慧的老师,可以用我们最为精细的精神活动,改变学生的童年,影响他们的一生。爱迪生说得很形象:“教育之于心灵,犹如雕刻之于大理石。”如果我们都有如此细心的智慧,一定能够在孩子们的心灵中雕刻出绚丽的花朵。
四、坚持抓住转化点,多留一点耐心
未成年学生自控能力差,特别好动,小打小闹不断,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仅有爱心还不够,还需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能取得成效。因为他们可能有上进的愿望,但往往缺乏毅力和自制力,在进步的过程中又经受不了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出现反复。对他们不良行为的反复出现,我们就要以最大的耐心去帮助,要有“允许别人犯错误,又允许别人改正错误”的宽大胸怀,认真与其总结成绩,了解反复犯错误的原因,给他们注入新的活力,慢慢地你就发现,只要留一点耐心,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心理置换,让微笑伴孩子成长
做老师板面孔好吗?不好!因为总板面孔对自己身心健康有影响,对别人也是一种不尊重,更何况每天面对的都是有美好幻想的未成年人,他们会很不喜欢。因此我总是多展示微笑,因为微笑可以创造和谐的交流环境。通过微笑可以把教师的美好心灵展示出来,学生看到老师的微笑,心理得到了某种满足,他也会把微笑传给别人,所以微笑是看不见的教育,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交流方式之一。
如果当学生无意识犯错误时,教师给他一个无声的微笑,他的自责心理要比劈头盖脸的训斥沉重得多。
教学实践让我明白,微笑是一种教育,一种爱的教育:当孩子表现出色的时候,老师的微笑就是由衷的赞扬,能够给孩子快乐;当孩子缺乏自信的时候,老师的微笑就是最好的鼓励,能给孩子信心;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老师的微笑就是无限的温暖;甚至当孩子调皮的时候,老师的微笑就是无声的批评和无形的约束。
冰心老人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于是,我采取角色换位、感情换位,多设想几个如果:如果我是他,如果老师不信任我,如果我无人关心,如果我被人欺负,如果我受到挫折……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因材施教”,用师爱建立了与学生间高尚、无私、美丽的情感,以爱心走进孩子们的童心世界。我体会到了何以为“师”:以心换心,真心育人。
总之,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基础教育肩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相信只要我们有爱心、信心、细心、耐心,一定会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得到较好的收获,对他们未来的成长是有益的。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认真抓好切入点,播撒一份爱心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未成年学生的爱,既是师德的集中体现,又是教师育人的动力源泉;既是感化学生的基石,又是教育学生的催化剂。为此我努力抓住教育的切入点,注意在学生的心田里撒播了一片爱心。
我在兼班主任工作时,班上有一个名叫龙峰的同学,父母早年离异,父亲对他不闻不问,初一年级开始他就是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不爱学习,上课睡觉,爱打架,个人卫生差,班里的各项工作都漠不关心。我没有训诉他,而是利用课余时间经常与他多交谈,放下老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说出自己的真实思想、成长过程、成功与失败、优点与缺点及对他的看法和希望。“将心比心”,慢慢地,他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也用真诚来回报老师。我还进行了几次家访,做他父亲的思想工作,唤醒他心底的父爱。我对待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渐渐地他有了改变,懂得讲卫生了,上课听课认真了,对班里的事关心了,学习也进步了,我有说不出的喜悦。我要说:“是爱挽救了我们的未成年孩子。”
二、及时捕捉闪光点,树立一份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心里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源泉。”有个学生,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差,特别是数学和英语,家长对他已失去信心,进入中学后,每次考试成绩总分在年级中一直徘徊在倒数几名,课堂上他不但不听课,还经常扰乱课堂,或在前面同学的背上乱画。但他的书法作品总被评为一等奖。我接任成了他的老师后,从未对他失去信心,而是耐心地开导他,并给他展示才华的机会。有一次,我把月考布置教室考场的任务交给他,他很尽力,得到了同学们的称赞。于是我就以此为突破口,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以后在学校和班级的活动中,他都主动参与,凡是他获奖,我都及时表扬。成功的体验增加了他的自信,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尽量给他帮助和指导,教他学习技巧和方法,习题不会做,就课后辅导。渐渐地他的考试及格了,成绩也上升了,跳出了年级最后十名,由此树立了信心。初三下半学期,他的成绩有较大起色,原本只能进技校的他,顺利地进入了一所自己喜欢的高中。
由此可见未成年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用信心来教育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信任、期待的感情,可以使对方感到一种“被器重”的心理暗示,从而增强自信心。我们的信任是对未成年学生人格的尊重,它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促其奋发向上。
三、细节决定一切、教育要细心
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是教育的全部,作为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同时也要具备细心,因为细心也是爱的最佳体现,是我们行动中的爱。一次,当我在课上向学生提问时,发现班里学习最差的一个学生也跟其他学生一样举起了手,然而,当他站起来回答时却什么也答不上来,我以为他故意捣乱。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啊?他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我深感歉疚与感慨,于是私下里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以后,每看到他举左手,我都努力给他机会回答,举右手时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班里学习最差的他变开朗了,作业认真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还悄悄告诉班里其他几个学习不好的同学:不会时请高举右手。结果,我发现整个班都变了,同学们爱上思想品德课了。虽然是个小小的举动,但它是一个尊重孩子、将爱的教育付诸实践的举动,也是一种细心的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一种最为精细的精神活动。”细心而智慧的老师,可以用我们最为精细的精神活动,改变学生的童年,影响他们的一生。爱迪生说得很形象:“教育之于心灵,犹如雕刻之于大理石。”如果我们都有如此细心的智慧,一定能够在孩子们的心灵中雕刻出绚丽的花朵。
四、坚持抓住转化点,多留一点耐心
未成年学生自控能力差,特别好动,小打小闹不断,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仅有爱心还不够,还需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能取得成效。因为他们可能有上进的愿望,但往往缺乏毅力和自制力,在进步的过程中又经受不了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出现反复。对他们不良行为的反复出现,我们就要以最大的耐心去帮助,要有“允许别人犯错误,又允许别人改正错误”的宽大胸怀,认真与其总结成绩,了解反复犯错误的原因,给他们注入新的活力,慢慢地你就发现,只要留一点耐心,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心理置换,让微笑伴孩子成长
做老师板面孔好吗?不好!因为总板面孔对自己身心健康有影响,对别人也是一种不尊重,更何况每天面对的都是有美好幻想的未成年人,他们会很不喜欢。因此我总是多展示微笑,因为微笑可以创造和谐的交流环境。通过微笑可以把教师的美好心灵展示出来,学生看到老师的微笑,心理得到了某种满足,他也会把微笑传给别人,所以微笑是看不见的教育,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交流方式之一。
如果当学生无意识犯错误时,教师给他一个无声的微笑,他的自责心理要比劈头盖脸的训斥沉重得多。
教学实践让我明白,微笑是一种教育,一种爱的教育:当孩子表现出色的时候,老师的微笑就是由衷的赞扬,能够给孩子快乐;当孩子缺乏自信的时候,老师的微笑就是最好的鼓励,能给孩子信心;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老师的微笑就是无限的温暖;甚至当孩子调皮的时候,老师的微笑就是无声的批评和无形的约束。
冰心老人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于是,我采取角色换位、感情换位,多设想几个如果:如果我是他,如果老师不信任我,如果我无人关心,如果我被人欺负,如果我受到挫折……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因材施教”,用师爱建立了与学生间高尚、无私、美丽的情感,以爱心走进孩子们的童心世界。我体会到了何以为“师”:以心换心,真心育人。
总之,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基础教育肩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相信只要我们有爱心、信心、细心、耐心,一定会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得到较好的收获,对他们未来的成长是有益的。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