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亦得到较大提升,目前我国井巷工程中已经开始拓展各项新型测量技术。RTK技术即为此类技术中较为突出的一种。为保障此类技术能够切实应用到实处,本文针对RTK技术在井巷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将此类技术综合介绍,主要针对RTK的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具体应用方法,并以此提高井巷工程测量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实现测量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RTK技术;测量工作;井巷工程;应用
现阶段巷井相关工程中应用的相关技术多利用器械展开,较以往模式而言,现阶段施工技术与施工器械皆较为精密,且具备一定的操作难度,需针对此类技术展开分析,针对技术中的重点、难点展开研究,切实解决此类技术问题。此类举措不仅能够使技术应用较为实际,还可使工程开展更为科学化、系统化。本文即由此展开,进而通过技术分析、技术细节介绍等方式较为全面地阐述相关技术,望本文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一定帮助,对此类技术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一、RTK技术的概念
RTK全称为Real-time kinematic,其属于测量技术的一种,统称为实时动态差分法。自RTK测量技术的出现便被广泛应用于各项测量工作中,此类测量技术作为GPS的新型测量方法,有效避免传统测量工作中所出现的弊端。传统测量工作需经过静态以及动态测量后,才可准确计算出厘米级的精度,较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难度以及时间,而RTK技术能够实时追踪并且定位厘米级的精度,并在野外也可随时进行测量工作。RTK技术采用方法为载波实时查分法,借助相位动态技术实现GPS定位精准度。此类技术现已被视为GPS技术发展中的重要阶段性目标,此技术出现后使外业工作的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
在GPS测量工作中,若想实现高精度的测量工作须引用载波相位观测值才可进行,而RTK定位技术则是在具备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基础上,对井巷工程进行定位。RTK技术能够在指定坐标内将测站点的定位结果进行实时测量,并且保证最终的测量结果满足厘米级精度的相应标准。通过RTK技术,能够将基准站通过数据链传输至流动站,并且保证基准站的测站坐标信息以及观测值能够同时传输。流动站获取数据的方式不单要通过数据链来进行,同时还要及时对GPS的观测数据进行采集,采集完成后需在系统内部进行差分观测值的组建,而后根据组建结果进行实时处理,并及时给出精度为厘米级的定位结果,此过程时间大多不超过一秒钟。流动站所处状态较为多样,可处于运动状态也可处于静止状态。在其处于静止状态时,可在其固定地点进行初始化处理而后在进行相应的动态工作,在其处于运动状态时可对其直接予以开机处理,与此同时搜索并且求解出模糊度在动态环境下的具体数据。完成整周磨数据解的固定后,即可对GPS中的各个历元进行实时处理。若想使流动站能够将厘米级的定位结果随时显示,首先即要使卫星相位观测值保持在四颗星以上,并且保证几何图形能够满足相关标准。
二、RTK技术的在井巷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图纸测绘决定后续工程的开展,此类图纸结合设计图可较为有效地使相关工程得以顺利开展。现阶段施工中因器械较为精密、技术较为复杂,对图纸的实际要求逐渐升高。RTK技术本身具备的技术特点有效降低了测图工作的难度,为测量工作者提供了较大便利。近年来,在矿区损害的观测过程中,GPS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观测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基准站连续运行检测以及周期性观测。在进行基准站连续运行检测时,必须保证GPS双拼接收机能够固定在每个监测地点,但此方式的成本相对较高,在矿山的检测工作中并不具备推广价值。目前周期性的观测方式较多的用于矿山检测工作中,周期性的观测则需及时建立观测站。RTK技术主要对观测点的两维坐标进行具体的测量,而后根据测量结果得出测点的水平移动变形数据。
在进行岩移观测站的测量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各个支距进行测量,与此同时对测线交叉点的坐标进行全面观测,通过RTK配置进行装置测量,明确各个点位坐标,最后将最终得出数据传往计算机,当计算机获取相关数据后,经过系统的数据分析得出测量結果。将此类方式与传统测量方式相比较,RTK技术具备数据准确、执行速度更快等优势,并且其数据分析过程亦相对便捷。根据各项检测技术对比分析,RTK技术的工作效率相比其它相关设备、技术,如全站仪和经纬仪测量技术的效率高出约一倍左右,并且其出现错误数据的概率较低,数据精度相对较高。
在观测的周围地点应及时设立测量控制点,并在保证控制点的高精度基础上将数量控制在两到三个之间,与此同时将矿区控制点与控制点进行联测,并保证其所处的制高点地质条件相对稳定,针对观测线与控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具体设置,保证二者之间的距离维持在4km以内,范围内应尽量避免相关影响因素的存在,进而实现不受相关参数的影响。测量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点间的距离,应保障控制点处于直线上。此类控制点的检测方向应借助其他控制点检测相关数据,进而实现观测点间的联系。以实际情况展开分析,山区、林区等侧区内一般存在部分GPS永久跟踪站,为保障此类站点的分布合理,使检测点不受此类信息影响,应将基准站至于测区中央制高点,进而实现有效监控、合理分布。
除此以外,RTK及时的测量精度问题亦需引起注意,此类问题多由卫星、天气、数据联通、数据传输速度影响,不同型号的产品易受不同条件影响,针对此类问题,应综合性解决问题。首先,针对精度与数据强度的问题,应选用各项参数均较为优秀的相关设备,使网络信号传输得以保障;其次,应布设多个观测点、备用观测点。若特殊情况下某点出现问题,备用点能够及时替代损坏观测点,并坚持至维修人员到来;最后即为设备的质量问题。设备的质量问题分为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多与设备维修养护不到位有关,观测点安放前未对安放环境展开分析,部分环境中存在一定阻碍观测点开展工作的环境,天气原因亦会对观测点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客观原因主要以设备质量、自然灾害为主,此类情况部分可通过较为科学合理的观测规避,应尽可能地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几率。
结语:本文针对RTK技术的相关应用展开分析,将RTK技术中出现的相关操作细节加以阐述。使井巷工程较为合理地展开。首先本文由相关概念展开,进而针对应用展开分析,重点分析应用过程中较常出现的难点,并有效采取对应措施解决问题,改善此类技术的使用环境,使RTK技术有效为建设服务,促进我国井巷建设向科技化、系统化方向发展,最终提高GPS技术的定位精确度,促进相关工程的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杨.RTK技术在矿山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OL].世界有色金属,2018(15):37-38[2018-10-09].
[2]周宇.RTK技术在水利灌区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8):17-18.
[3]李育强.矿山井巷工程施工中防治水技术措施探讨[J/OL].世界有色金属,2018(12):242-243[2018-10-09].
[4]彭鑫.GPS-RTK测量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J/OL].西部资源,2018(06):145-146[2018-10-09].
关键词:RTK技术;测量工作;井巷工程;应用
现阶段巷井相关工程中应用的相关技术多利用器械展开,较以往模式而言,现阶段施工技术与施工器械皆较为精密,且具备一定的操作难度,需针对此类技术展开分析,针对技术中的重点、难点展开研究,切实解决此类技术问题。此类举措不仅能够使技术应用较为实际,还可使工程开展更为科学化、系统化。本文即由此展开,进而通过技术分析、技术细节介绍等方式较为全面地阐述相关技术,望本文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一定帮助,对此类技术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一、RTK技术的概念
RTK全称为Real-time kinematic,其属于测量技术的一种,统称为实时动态差分法。自RTK测量技术的出现便被广泛应用于各项测量工作中,此类测量技术作为GPS的新型测量方法,有效避免传统测量工作中所出现的弊端。传统测量工作需经过静态以及动态测量后,才可准确计算出厘米级的精度,较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难度以及时间,而RTK技术能够实时追踪并且定位厘米级的精度,并在野外也可随时进行测量工作。RTK技术采用方法为载波实时查分法,借助相位动态技术实现GPS定位精准度。此类技术现已被视为GPS技术发展中的重要阶段性目标,此技术出现后使外业工作的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
在GPS测量工作中,若想实现高精度的测量工作须引用载波相位观测值才可进行,而RTK定位技术则是在具备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基础上,对井巷工程进行定位。RTK技术能够在指定坐标内将测站点的定位结果进行实时测量,并且保证最终的测量结果满足厘米级精度的相应标准。通过RTK技术,能够将基准站通过数据链传输至流动站,并且保证基准站的测站坐标信息以及观测值能够同时传输。流动站获取数据的方式不单要通过数据链来进行,同时还要及时对GPS的观测数据进行采集,采集完成后需在系统内部进行差分观测值的组建,而后根据组建结果进行实时处理,并及时给出精度为厘米级的定位结果,此过程时间大多不超过一秒钟。流动站所处状态较为多样,可处于运动状态也可处于静止状态。在其处于静止状态时,可在其固定地点进行初始化处理而后在进行相应的动态工作,在其处于运动状态时可对其直接予以开机处理,与此同时搜索并且求解出模糊度在动态环境下的具体数据。完成整周磨数据解的固定后,即可对GPS中的各个历元进行实时处理。若想使流动站能够将厘米级的定位结果随时显示,首先即要使卫星相位观测值保持在四颗星以上,并且保证几何图形能够满足相关标准。
二、RTK技术的在井巷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图纸测绘决定后续工程的开展,此类图纸结合设计图可较为有效地使相关工程得以顺利开展。现阶段施工中因器械较为精密、技术较为复杂,对图纸的实际要求逐渐升高。RTK技术本身具备的技术特点有效降低了测图工作的难度,为测量工作者提供了较大便利。近年来,在矿区损害的观测过程中,GPS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观测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基准站连续运行检测以及周期性观测。在进行基准站连续运行检测时,必须保证GPS双拼接收机能够固定在每个监测地点,但此方式的成本相对较高,在矿山的检测工作中并不具备推广价值。目前周期性的观测方式较多的用于矿山检测工作中,周期性的观测则需及时建立观测站。RTK技术主要对观测点的两维坐标进行具体的测量,而后根据测量结果得出测点的水平移动变形数据。
在进行岩移观测站的测量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各个支距进行测量,与此同时对测线交叉点的坐标进行全面观测,通过RTK配置进行装置测量,明确各个点位坐标,最后将最终得出数据传往计算机,当计算机获取相关数据后,经过系统的数据分析得出测量結果。将此类方式与传统测量方式相比较,RTK技术具备数据准确、执行速度更快等优势,并且其数据分析过程亦相对便捷。根据各项检测技术对比分析,RTK技术的工作效率相比其它相关设备、技术,如全站仪和经纬仪测量技术的效率高出约一倍左右,并且其出现错误数据的概率较低,数据精度相对较高。
在观测的周围地点应及时设立测量控制点,并在保证控制点的高精度基础上将数量控制在两到三个之间,与此同时将矿区控制点与控制点进行联测,并保证其所处的制高点地质条件相对稳定,针对观测线与控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具体设置,保证二者之间的距离维持在4km以内,范围内应尽量避免相关影响因素的存在,进而实现不受相关参数的影响。测量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点间的距离,应保障控制点处于直线上。此类控制点的检测方向应借助其他控制点检测相关数据,进而实现观测点间的联系。以实际情况展开分析,山区、林区等侧区内一般存在部分GPS永久跟踪站,为保障此类站点的分布合理,使检测点不受此类信息影响,应将基准站至于测区中央制高点,进而实现有效监控、合理分布。
除此以外,RTK及时的测量精度问题亦需引起注意,此类问题多由卫星、天气、数据联通、数据传输速度影响,不同型号的产品易受不同条件影响,针对此类问题,应综合性解决问题。首先,针对精度与数据强度的问题,应选用各项参数均较为优秀的相关设备,使网络信号传输得以保障;其次,应布设多个观测点、备用观测点。若特殊情况下某点出现问题,备用点能够及时替代损坏观测点,并坚持至维修人员到来;最后即为设备的质量问题。设备的质量问题分为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多与设备维修养护不到位有关,观测点安放前未对安放环境展开分析,部分环境中存在一定阻碍观测点开展工作的环境,天气原因亦会对观测点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客观原因主要以设备质量、自然灾害为主,此类情况部分可通过较为科学合理的观测规避,应尽可能地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几率。
结语:本文针对RTK技术的相关应用展开分析,将RTK技术中出现的相关操作细节加以阐述。使井巷工程较为合理地展开。首先本文由相关概念展开,进而针对应用展开分析,重点分析应用过程中较常出现的难点,并有效采取对应措施解决问题,改善此类技术的使用环境,使RTK技术有效为建设服务,促进我国井巷建设向科技化、系统化方向发展,最终提高GPS技术的定位精确度,促进相关工程的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杨.RTK技术在矿山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OL].世界有色金属,2018(15):37-38[2018-10-09].
[2]周宇.RTK技术在水利灌区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8):17-18.
[3]李育强.矿山井巷工程施工中防治水技术措施探讨[J/OL].世界有色金属,2018(12):242-243[2018-10-09].
[4]彭鑫.GPS-RTK测量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J/OL].西部资源,2018(06):145-146[201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