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将学生的品德培养分层次纳入培养计划,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尝试和构建了“品德培养+技能教育”两位一体互融互渗教学模式,彰显了专业品德培养的特色。
关键词:高职;生物技术专业;两位一体教学模式;品德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030-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职教育具有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高职教育应该是品德教育与技能教育的融合,首先应该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其次是人生目标教育,再次是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我校在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实践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职业素质形成规律,将品德教育分阶段、分层次纳入专业培养计划,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尝试并构建了“品德培养+技能教育”两位一体互融互渗教学模式,实现了全员育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将品德培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通过对生物技术类企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调研,定位专业就业岗位群,明确就业岗位所需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要求与品德规范,确定学生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职业素质形成规律,将品德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44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第一个“4”是指职业技能四层接轨,即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接轨、教学内容与典型工作任务接轨、技能培养与岗位需求接轨、素质培养与岗位素质要求接轨;第二个“4”是指品德培养四阶递进,即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感恩教育、诚信与敬业教育、责任感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四个阶段逐步展开;“2”是指双向互动,即校企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其中,家校互动是学生品德培养的基础,只有加强与社会、家庭的横向联系,与家长的横向交流,才能使学生品德培养持之以恒。
将品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
我们通过就业岗位所需职业技能分析(如图2所示),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品德培养为核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了“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能力+品德培养+能力拓展”的教育模块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突出学生的品德培养。
将品德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教师能力的提升是品德教育有效渗透的前提和基础 专业课教师要充分了解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了解并熟知学科专业所涉及的历史性、精神性等教育因素;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从事未来职业、专业工作的价值取向及对学生个体品格等方面的要求;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具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与精神。这些是品德教育有效渗透的基础。此外,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接受教师知识传授、品德培养的同时,也会将教师作为特殊的认识对象。学生感知的不仅仅是教师所具备的知识,还有其行为和品格。所以,教师拥有高尚的师德是品德教育有效渗透的保障。
把握品德教育与专业技能传授的有机结合 任何一门学科所反映的既是人类实践的总结、智慧的结晶以及这一领域前人不断追求不断发展的历史,也凝聚着前人的思想、情感、意志、性格等精神力量。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应充分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社会对高职专门人才的特殊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点,对学科和专业中所蕴含的品德教育因素主动地选择、归纳、类比,寻找品德培养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点,将其渗透于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这种历史和精神的影响,实现对品德培养的潜移默化。
品德教育与工学结合教学环节紧密结合 实验、实训、实习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工学结合已成为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工学结合教学环节不仅仅是学生专业综合技能的强化与顶岗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为人处事、沟通交流能力、职业素质、合作精神、宽容精神、奉献精神等综合素质的检验与再培养。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亲身感受企业文化,体验作为企业人与校园人的区别,体验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同时,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与感悟。因此,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一环节品德教育的渗透与融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因势利导,及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融入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社会责任、互相尊重、和谐相处、诚实守信等品德教育;使学生通过实习案例和专业技能顶岗实操,亲身体会做人的标准和社会对良好品德的要求,激发学生感悟,从而实现其全面发展的目的。
将品德评价融入专业考核体系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样的教育目标和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专业教学的评价体系既要体现专业技能、人文素质、思想道德,更重要的是要突出职业素质的特性。考核方式要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与开放性。我校在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构建了“四结合”专业考核模式,即技能评价与品德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
将品德教育融入学生课外活动
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应围绕专业品德培养教育模块课程的安排与专业岗位素质的要求,以品德培养教育实践为主线,逐层展开。第一层面,按照品德培养的四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老总、优秀员工等,举办以励志、感恩、诚信、创业、职业道德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他们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以自己的管理经验,或以自己的成功案例,通过现身说法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感受到良好思想品德对职业、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第二层面,建立专业文化育人制度,每周四下午以班为单位开展专题活动,形式有看红色或励志电影、新闻热点事件专题讨论、主题演讲赛或辩论赛、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等。第三层面,成立动物疫病防治、绿色环保、爱心协会等学生社团,在学生社团或协会开展活动时,由辅导教师及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社团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发生的案例,将品德教育融入学生社团活动,使学生处处感受到品德培养的氛围。第四层面,建立专题网站,下设学生品德培养专栏,建立学校、家长、学生之间思想沟通交流的平台。针对每一专题活动,要求学生写出思想感悟,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职业心态变化,要求学生定期写出思想小结,同时要求学生定期为家长、亲朋好友或社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体现品德培养的全程性。
关键词:高职;生物技术专业;两位一体教学模式;品德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030-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职教育具有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高职教育应该是品德教育与技能教育的融合,首先应该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其次是人生目标教育,再次是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我校在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实践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职业素质形成规律,将品德教育分阶段、分层次纳入专业培养计划,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尝试并构建了“品德培养+技能教育”两位一体互融互渗教学模式,实现了全员育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将品德培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通过对生物技术类企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调研,定位专业就业岗位群,明确就业岗位所需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要求与品德规范,确定学生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职业素质形成规律,将品德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44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第一个“4”是指职业技能四层接轨,即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接轨、教学内容与典型工作任务接轨、技能培养与岗位需求接轨、素质培养与岗位素质要求接轨;第二个“4”是指品德培养四阶递进,即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感恩教育、诚信与敬业教育、责任感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四个阶段逐步展开;“2”是指双向互动,即校企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其中,家校互动是学生品德培养的基础,只有加强与社会、家庭的横向联系,与家长的横向交流,才能使学生品德培养持之以恒。
将品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
我们通过就业岗位所需职业技能分析(如图2所示),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品德培养为核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了“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能力+品德培养+能力拓展”的教育模块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突出学生的品德培养。
将品德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教师能力的提升是品德教育有效渗透的前提和基础 专业课教师要充分了解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了解并熟知学科专业所涉及的历史性、精神性等教育因素;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从事未来职业、专业工作的价值取向及对学生个体品格等方面的要求;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具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与精神。这些是品德教育有效渗透的基础。此外,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接受教师知识传授、品德培养的同时,也会将教师作为特殊的认识对象。学生感知的不仅仅是教师所具备的知识,还有其行为和品格。所以,教师拥有高尚的师德是品德教育有效渗透的保障。
把握品德教育与专业技能传授的有机结合 任何一门学科所反映的既是人类实践的总结、智慧的结晶以及这一领域前人不断追求不断发展的历史,也凝聚着前人的思想、情感、意志、性格等精神力量。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应充分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社会对高职专门人才的特殊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点,对学科和专业中所蕴含的品德教育因素主动地选择、归纳、类比,寻找品德培养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点,将其渗透于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这种历史和精神的影响,实现对品德培养的潜移默化。
品德教育与工学结合教学环节紧密结合 实验、实训、实习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工学结合已成为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工学结合教学环节不仅仅是学生专业综合技能的强化与顶岗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为人处事、沟通交流能力、职业素质、合作精神、宽容精神、奉献精神等综合素质的检验与再培养。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亲身感受企业文化,体验作为企业人与校园人的区别,体验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同时,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与感悟。因此,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一环节品德教育的渗透与融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因势利导,及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融入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社会责任、互相尊重、和谐相处、诚实守信等品德教育;使学生通过实习案例和专业技能顶岗实操,亲身体会做人的标准和社会对良好品德的要求,激发学生感悟,从而实现其全面发展的目的。
将品德评价融入专业考核体系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样的教育目标和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专业教学的评价体系既要体现专业技能、人文素质、思想道德,更重要的是要突出职业素质的特性。考核方式要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与开放性。我校在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构建了“四结合”专业考核模式,即技能评价与品德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
将品德教育融入学生课外活动
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应围绕专业品德培养教育模块课程的安排与专业岗位素质的要求,以品德培养教育实践为主线,逐层展开。第一层面,按照品德培养的四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老总、优秀员工等,举办以励志、感恩、诚信、创业、职业道德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他们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以自己的管理经验,或以自己的成功案例,通过现身说法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感受到良好思想品德对职业、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第二层面,建立专业文化育人制度,每周四下午以班为单位开展专题活动,形式有看红色或励志电影、新闻热点事件专题讨论、主题演讲赛或辩论赛、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等。第三层面,成立动物疫病防治、绿色环保、爱心协会等学生社团,在学生社团或协会开展活动时,由辅导教师及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社团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发生的案例,将品德教育融入学生社团活动,使学生处处感受到品德培养的氛围。第四层面,建立专题网站,下设学生品德培养专栏,建立学校、家长、学生之间思想沟通交流的平台。针对每一专题活动,要求学生写出思想感悟,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职业心态变化,要求学生定期写出思想小结,同时要求学生定期为家长、亲朋好友或社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体现品德培养的全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