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与学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yi02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理论界的共识,培根曾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識。”在此基础上探讨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更有普遍意义。本文仅就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作一探讨。
  
  一、朗读是学习方法的基础
  
  以读为本,是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一篇范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也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一盘佳肴,只有让食客吃下去,才能品尝其中的色香味,获得营养。一篇范文,也只有让学生去诵读,去领会,去涵咏,方能得其妙处。如果语文教师对于所教的课文进行面面俱到的处理,从时代背景讲到作者生平,从字词句分析讲到文章结构,从艺术特点讲到主题思想,却不让学生自己通过诵读去领会,则如面对一盘佳肴而不让食客去品尝,其后果也可想而知了。所以,我们可以说,不读,无法学习语文。
  读可分为默读和朗读,对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来说,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运用。快速阅读,提取信息,可用默读;而在课堂上的大多数场合,则采用朗读的方式效果更明显。朗读,视之于眼,诵之于口,闻之于耳,形成于脑,整个过程,调动了诸多因素,对课文的体会、理解、记忆会更有利。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设计了朗读这一教学程序,这只体现了教法,而在阅读教学中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如何培养起朗读的兴趣,如何由朗读去领会课文的内容,即让学生学会运用朗读的方法,则是关于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领读,齐读,分段落读,分角色读。方法多样,以培养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在指导学生解答问题时,要体现对学生读的方法的指导,从而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诵读去领会、鉴赏课文。
   教师对课文的领会、鉴赏,主要不是靠参考书,而是靠读,那么,把这一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了方法之后,是完全可以逐步做到的。久而久之,形成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二、质疑是学习方法的深入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掌握朗读方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提高阅读的技巧,具体地说,就是教给学生质疑解难的学习方法,它是课堂教学在朗读基础上的深入。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对此,古人有许多精到的论述:“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也有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宋濂就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古人的这些理论和实践都给我们以启示,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提问这一程序,这只是教法,而鼓励学生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突出了学法的指导。
  质疑的方法有求异质疑法,即从相反的角度提出种种问题的方法;发散质疑法,即从事物的不同角度提出各种问题的方法;引申质疑法,即对某人某事的引申、补充的提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或经验,运用以上质疑的方法,摆出自己在钻研课文中所发现的问题,以此为例子,指出善于质疑是深入理解课文的途径,也是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力的关键。这就是教师用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学法。
  总之,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教给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质疑,辅以教师的点拨,就能达到“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的境界,有助于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三、创新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在质疑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创新,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针对课文的特点,设计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能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水平,获得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乐趣。对于提问,也总是运用“你喜欢哪句话”、“你欣赏哪一段”、“你对哪个人物感兴趣”等方式来提问,暗示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不必拘泥于是否符合答案,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回答。同时,对学生反复强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必顾忌别人的看法。
  总之,指导学生以创造为目的的学习方法,鼓励创新,激发个性,我们的教学就能从单一的开发智力进入培养创造力的阶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仅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更着眼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有效的进行学习。
其他文献
就在今年2月,被称为“火锅茅”的超级餐饮龙头海底捞(HK:06862),市值还在4500亿港元以上,暴涨之势一度无可匹敌。仅仅过了短短四个月,如今的市值,已接近膝盖斩,跌至2000亿港元以内。  一众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投资者,对落难火锅龙头展开调戏,语调如出一辙:  “珍惜2000亿的海底捞吧,因为明天马上就要1000亿了。”  同一个市场出现了一个 4500亿的海底捞和一个2000亿的海底捞,这两
时下课改的声音不绝于耳。传统教育也罢,新课改也罢,作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近三十年的教师,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闭目凝思,细细想一下我国古代名人,如汉时的司马迁,班固,唐时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宋时的苏轼、欧阳修、司马光,元时的关汉卿,明清时的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汤显祖、蒲松龄、曹雪芹,他们接受的是不是传统教育?再者,现代文学巨匠鲁迅、老舍、巴金、茅盾,他们接受的又是不是传统教育?答案
“同课异构”是通过比较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常用形式。高中地理专家型教师(以下简称专家)和新手型教师(以下简称新教师)的“同课异构”,其侧重点是比较专家与新教师在课堂组织上的差异,进而加快新教师的成长过程。本文截取新教师与专家同课异构中相应的教学片段,进行分析比较,重在对比二者在组织课堂教学与教学效果上的差异,进而小结出与之相应的高中地理新教师成长之路。  一、教学设计比较  
笔者小时候常常从电视中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身穿红衣、面容姣好的姑娘站在白雪飞扬的院子里唱着“门外的灯笼露出红红的光景/好听的歌儿传达浓浓的深情/月光的水彩涂亮明天的日子哟/美好的世界在我们的心中”。当歌曲结束字母出现的时候,我知道了这个唱歌的姑娘叫宋祖英。  再后来就听到宋祖英唱《越来越好》、《大地飞歌》、《爱我中华》,再到后来音乐史课上经常会有这样一套题:我国第一个在维也纳召开个人演唱会的民族歌
现在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都是在课堂上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地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的前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淡化教育教学的应试功能,已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但在考试仍然是人才选拔的一种重要方式的前提下,高考试卷的命题立意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和创新,本身就应该是新课改的题中之义,并发挥着对中学各学科教学的导向作用。反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作为高考命题的一个指导思想,在近年来全国及各地市的高考试卷中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体现。2009年山东高考政治科选修题就是一个非常典型而鲜明的题例。  题
近日,以H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引经据典,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学生学习历史仅需记记背背。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贯彻课改精神,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不仅学到历史知识,而且学会探究的方法。    一、引导得法,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中,如何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而不是学的奴隶;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者,而不是教师个人表
一、考纲解读(表1)  二、考点层析  考点1:等高线地形图  【图释考点】(图1)  【疑难突破】  1.等高线地形图特点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②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③密陡疏缓: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④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山脊;⑤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⑥重叠为崖:等高线重叠交会处为陡崖、
2007年3月,汤一介先生刚过了八十岁。我到了北京后和他通电话,深为他的儒雅气息所感染,脱口而出:“汤先生,我们做个采访吧!”汤先生爽快地答应了,并约好几天后见面的时间。当我到北京大学朗润园汤家的楼下,按了门铃,竟没回应,再打电话,也没人接。我随即给汤先生的至友庞朴先生打了电话,庞先生说,如果汤家没人,汤先生夫妇可能是到郊外的另一个地方去小住了。于是,我写了一张字条并留下手机号码,放在汤家的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