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整体发展,国家和人民也愈发注重教育。近些年,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其中就包括了小学美术教育这一课程。然而,从我国小学教育现状来看,小学美术课堂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而这也使得相关教学活动的课堂实施受到限制。因此,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研究。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美术;改革与创新;培养方法
引言:艺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应当注重培养艺术审美和艺术修养。落实到具体的小学美术教育中,应当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自由个性思维和自主创新和超越的能力,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学科提升。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为现代人必要的艺术修养架构实用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接受美术课程的过程中陶冶艺术情操,掌握适应现实社会需求的艺术素养。
一、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課堂纪律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同于知识性教学课程,小学艺术课缺乏严格的纪律,教师对各类事项也没有严格强调。所以,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分散,交头接耳,小动作频繁。这是因为在传统的观念中,美术并不是重要的课程,因为美术和我们所了解的三大主科不同,没有重压,而且与成绩没有直接关联。而且美术课程的气氛活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讨论和交流,而这也给了学生交头接耳,开小差的机会。
2.师生矛盾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地位高于学生,教师主动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必须严格听从老师的指导。在这种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负面情绪将随时间累积。随着小学生的不断成长,教师权威主导的课堂也逐渐出现各种问题。在我国现在的小学美术课程中,经常出现教师在教授美术知识时不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问题,所以教师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这间接造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谐发展师生关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关键和前提,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太多的矛盾,学生对艺术学习的热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3.学生之间很难相处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特征,为了有效、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合作,有必要与学生建立长期的融洽关系,摆脱传统的师生尊卑观念,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此了解不同的学生的需求,从而顺利推进小学美术教育深入人心,受人喜爱。
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做法
1.构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情境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创新思维需要一个前提,即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加发散,这样才能打破传统的固定思维模式。这不仅需要学校教师传授良好易懂的美术知识,而且需要家长一起参与帮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培养发散思维。从科学上说,小学美术可以同时锻炼到学生的左右脑和小脑,是一门非常有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课程。学生在接受小学美术课程时,要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生活,去体验情感和艺术的美,从自我认知的角度进行艺术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拓展。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前提下,有必要建立一座连接师生的桥梁,以此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营造轻松向上的理想学习环境。不仅如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了解小学美术的学科特点,以更好地进行艺术教导。教师应当不被美术教材所束缚,在美术课上采取更为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小组合作、共同欣赏学生的美术作业,活跃课堂气氛,打破学生对美术课的传统看法。这种活跃的氛围中,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显著提升,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自然会蓬勃发展。
2.拓宽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途径
在各种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也极为重要。学生自身也要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这才有利于学生在小学美术课程中更好地提升自我修养,产生独立思考,在不断大胆欣赏美术艺术中创意思维,比如说,学生在完成教师作业时,要根据事物的真实情况,将其融入到绘画中。将个性化思维与自然形象相结合,采用发散性思维,结合在家中所接触到的学习知识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注重课堂管理
素质教育中鼓励学生共同合作和学习,就是学生之间讲究合作和沟通,分享学习经验,共同克服难题,注意到小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应当关注小学生的成长规律,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意愿,同时在小学美术的课程中,还要注意给予学生的评价,优秀的学生应当及时表扬,还要鼓励后进生,倡议优等生主动帮助后进生。值得提出的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发挥自己的导师作用,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与学生沟通,让学生畅所欲言,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支持。
4.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上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丰富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身心的理性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小学美术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向学生灌输合作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小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以教师为导向和模仿对象,小学生缺乏成熟的思想和坚强的意志力,学习和生活必须在家长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因此,教师应该扮演一个好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共同完成美术任务,鼓励学生保留有创意的美术作品,以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价值。从而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5.课后辅导
在中国的小学教育体系中,每周的艺术课所占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往往难以理解老师传授的绘画技巧,而且学生还必须学习其他知识性学科。所以多数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艺术技巧。因此,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材料,在课后给孩子一些指导,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维下,美术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束缚,重新审视美术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不断地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督促学生提高综合素养。考虑到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视,教师应在教学美术的过程中,以创新的发散思维,给学生带来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张贺菊.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7,(02):145.
[2]于婷.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新理念探究[J].新教育时代,2015,(04).
[3]王继贤.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赤子(上中旬),2015,(03):238.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美术;改革与创新;培养方法
引言:艺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应当注重培养艺术审美和艺术修养。落实到具体的小学美术教育中,应当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自由个性思维和自主创新和超越的能力,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学科提升。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为现代人必要的艺术修养架构实用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接受美术课程的过程中陶冶艺术情操,掌握适应现实社会需求的艺术素养。
一、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課堂纪律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同于知识性教学课程,小学艺术课缺乏严格的纪律,教师对各类事项也没有严格强调。所以,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分散,交头接耳,小动作频繁。这是因为在传统的观念中,美术并不是重要的课程,因为美术和我们所了解的三大主科不同,没有重压,而且与成绩没有直接关联。而且美术课程的气氛活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讨论和交流,而这也给了学生交头接耳,开小差的机会。
2.师生矛盾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地位高于学生,教师主动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必须严格听从老师的指导。在这种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负面情绪将随时间累积。随着小学生的不断成长,教师权威主导的课堂也逐渐出现各种问题。在我国现在的小学美术课程中,经常出现教师在教授美术知识时不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问题,所以教师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这间接造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谐发展师生关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关键和前提,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太多的矛盾,学生对艺术学习的热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3.学生之间很难相处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特征,为了有效、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合作,有必要与学生建立长期的融洽关系,摆脱传统的师生尊卑观念,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此了解不同的学生的需求,从而顺利推进小学美术教育深入人心,受人喜爱。
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做法
1.构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情境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创新思维需要一个前提,即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加发散,这样才能打破传统的固定思维模式。这不仅需要学校教师传授良好易懂的美术知识,而且需要家长一起参与帮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培养发散思维。从科学上说,小学美术可以同时锻炼到学生的左右脑和小脑,是一门非常有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课程。学生在接受小学美术课程时,要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生活,去体验情感和艺术的美,从自我认知的角度进行艺术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拓展。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前提下,有必要建立一座连接师生的桥梁,以此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营造轻松向上的理想学习环境。不仅如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了解小学美术的学科特点,以更好地进行艺术教导。教师应当不被美术教材所束缚,在美术课上采取更为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小组合作、共同欣赏学生的美术作业,活跃课堂气氛,打破学生对美术课的传统看法。这种活跃的氛围中,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显著提升,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自然会蓬勃发展。
2.拓宽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途径
在各种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也极为重要。学生自身也要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这才有利于学生在小学美术课程中更好地提升自我修养,产生独立思考,在不断大胆欣赏美术艺术中创意思维,比如说,学生在完成教师作业时,要根据事物的真实情况,将其融入到绘画中。将个性化思维与自然形象相结合,采用发散性思维,结合在家中所接触到的学习知识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注重课堂管理
素质教育中鼓励学生共同合作和学习,就是学生之间讲究合作和沟通,分享学习经验,共同克服难题,注意到小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应当关注小学生的成长规律,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意愿,同时在小学美术的课程中,还要注意给予学生的评价,优秀的学生应当及时表扬,还要鼓励后进生,倡议优等生主动帮助后进生。值得提出的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发挥自己的导师作用,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与学生沟通,让学生畅所欲言,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支持。
4.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上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丰富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身心的理性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小学美术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向学生灌输合作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小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以教师为导向和模仿对象,小学生缺乏成熟的思想和坚强的意志力,学习和生活必须在家长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因此,教师应该扮演一个好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共同完成美术任务,鼓励学生保留有创意的美术作品,以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价值。从而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5.课后辅导
在中国的小学教育体系中,每周的艺术课所占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往往难以理解老师传授的绘画技巧,而且学生还必须学习其他知识性学科。所以多数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艺术技巧。因此,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材料,在课后给孩子一些指导,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维下,美术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束缚,重新审视美术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不断地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督促学生提高综合素养。考虑到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视,教师应在教学美术的过程中,以创新的发散思维,给学生带来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张贺菊.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7,(02):145.
[2]于婷.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新理念探究[J].新教育时代,2015,(04).
[3]王继贤.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赤子(上中旬),2015,(0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