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曲艺源远流长,现有包括南音、福州评话、福州伬艺、漳州锦歌、南平南词等五大曲种在内的20多个本土曲种,系曲艺大省。时至今日,曲艺艺术的发展面临着后继乏人、传承困难、人才奇缺、受众面小等突出问题。从2014年开始,福建省曲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抓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推动全省曲艺生态良性循环,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创设赛事品牌,发挥龙头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福建省曲协于2013年开始酝酿,着手搭建一个福建全省曲艺大赛的框架,经过多方协商谋划,2014年,由福建省文联与福建省文化厅共同设立的福建省曲艺“丹桂奖”正式成型,成为福建省唯一的曲艺类专业赛事品牌,下设少儿曲艺大赛和(成人)曲艺大赛两个子项,分别面向16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和16周岁以上的曲艺爱好者,两个子项赛事每年交替举办。
迄今,“丹桂奖”已成功举办6届。经过多年实践,福建省曲协对赛事深入开掘,不断提升办赛水准,品牌赛事对地方曲艺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效用初步显现:
1.通过赛事开发曲艺作品、挖掘曲艺人才
2014年3月,首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少儿大赛启动,作为“丹桂奖”“试声”之赛,为确保参赛曲种的丰富性,福建省曲协持续深入基层调研,积极动员当地曲艺从业者和爱好者参赛,并以专属定制的方式向基层要作品。因此,在第一届“丹桂奖”赛事中,梆鼓咚、莆仙八乐说唱、将乐南词、建瓯唱曲子、东山歌册、东山渔歌渔鼓和宁德畲族绍鹊苟等近20年来鲜见于正式舞台的原生态曲艺曲种得到展示。有了第一次成功展示,福建的许多濒危曲种及其曲艺工作者逐渐活跃了起来。
以建瓯唱曲子为例,2014年建瓯当地会这门曲种的仅有一两位耄耋老者,在福建省曲协的大力支持下,当地文化馆专门组织人员学习排练节目,6年时间建瓯唱曲子从未缺席“丹桂奖”,经过多年竞赛磨练,其艺术呈现、文本创作、表演技巧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现有传承人20余名。再以将乐南词为例,2014年以前这个曲种也只是少数会说当地方言老人家的自娱形式,而今也已有新鲜血液注入,传承队伍有30余人,几乎各中小学校开设有南词班,少儿曲艺普及工作可圈可点。2018年,福建省曲协还推荐将乐南词演员赴台湾参加第八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活动,为广大台胞表演献艺。与上述两个濒危曲种情况类似的还有东山歌册、渔鼓说唱、莆田俚歌、梆鼓咚、竹板歌等,是“丹桂奖”给这些曲种搭建了一个活态传承的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福建全省有累计近3000人登上曲艺“丹桂奖”大赛的舞台,随着“丹桂奖”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曲艺从业者、爱好者和对曲艺感兴趣的年轻人愿意为福建曲艺发展贡献力量。漳州市龙海县的卢炳全是一位南音爱好者,有志于在当地传承南音,但是漳州相比于泉州、厦门,其南音发展水平较弱,困难不小。2016年,卢炳全组织排练的南音节目《元宵十五》参加了第二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少儿大赛并获得少年组二等奖,引起了当地政府、学校对南音传承的重视。现在漳州地区许多学校都开设了南音学习班,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学习曲艺,卢老师逐渐成为漳州地区发展南音的一个带头人。2019年闽南师范大学邀请他辅导南音节目《颂龙江》参加第三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大赛,该节目荣获南音专场比赛三等奖。像卢炳全这样的曲艺人还有很多,他们也成为福建省曲协进一步发展和培养的人才对象。
2.通过赛事促进曲艺创作人才涌现
好文本是优秀曲艺作品的源头关键所在,重视创作人才的激励是提升曲艺综合实力的一大根本。近年来,福建省曲协积极探索在全省比赛中为新创作品的加分方式,希望借此提振全省创作热情,改变福建疲软的曲艺创作现状。“新创作品”特指已取得作者授权、近两年新创、未公开发表、并且尚未参赛获奖的作品。相关参赛单位须在赛前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新创作品承诺书》并提交大赛评审组审核,待审核确认后这些作品将在最后得分的基础上加分。这一举措效果显著,激发了福建曲艺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2018年第三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少儿大赛上新创作品的比例为66.7%,到2019年第三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成人)大赛时,新创作品参赛比例激增为91%,福建省曲协也因此掌握了一批写曲艺文本的潜力股。
3.通过赛事栽培曲艺幼苗
孩子是曲艺的希望,从小培养孩子对曲艺艺术的兴趣,是曲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为了让更多的少年儿童能够参与到大赛中。从2016年第二届少儿赛开始,大赛由福建省文联和福建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福建省教育厅的加盟,让全省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认识曲艺“丹桂奖”,也更容易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每一届参赛的少年儿童人数均在300人以上。
4.通过赛事树立曲艺高峰
“丹桂奖”少儿赛和成人赛交替举办,恰与两年一届的全国少儿曲艺展演和中国曲艺牡丹奖等全国重点曲艺活动的举办时间相衔接,为福建曲艺在全国舞台上展示风采、冲击国家大奖提供了丰富的节目资源和人才资源,有力推动了福建曲艺的良性循环。2014年,福建省曲协推荐4个在首届“丹桂奖”少儿曲艺大赛中表现优秀的作品参加第六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夺得1金2银1铜的好成绩。2015年第一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成人)大赛举办,漳州锦歌《凌波情》荣获一等奖,2016年福建省曲协推荐该作品参加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在奖项比例极度缩减的情况下赢得“文学奖”。2020年,福建省曲协力推第三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成人)大赛中(专业组)一等奖作品南词说唱《国系九零后》冲刺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獎全国曲艺大赛,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打磨完善之后成为南词说唱精品节目《晶晶当兵》,其表演者肖向丽一举夺得“表演奖”……包括肖向丽在内,中国曲艺牡丹奖得主杨雪莉、庄丽芬,她们都是曾经活跃在“丹桂奖”舞台上的耀眼明星,一批批曲艺从业者和爱好者通过大赛提高了表演水平、磨练了实战能力,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脱颖而出,成为福建曲艺的领军人物。 5.通过赛事提高福建曲艺知名度
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曲艺艺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曲艺艺术的讯息,为人才培养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一项隐性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多年来福建省曲协一直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福建曲艺的知名度。
2014年“首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大赛”不仅组织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而且在大赛现场开设直播平台,依托微信和微博进行“微直播、微互动、微投票”,现场观众、家长、选手们纷纷通过扫描二维码参与到互动中。共计刊发36条微博,78张照片,网民累计点击阅读4.5万多次。“微直播、微互动、微投票”为福建文艺赛事创新宣传形式开了一个好头。
从2015年开始,福建省曲协先后与福建电视台都市频道、福建教育电视台、福建广电网络、福建少儿频道、厦门卫视等密切合作,将赛况搬上荧幕,扩大赛事覆盖面。省级官方文艺赛事与电视媒体“联姻”,算是福建省曲协的又一创举,在福建省尚属首例,几年来赛事知名度显著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高“丹桂奖”赛事的知晓度和美誉度,福建省曲协尝试“借梯登高”,将大赛与“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融合——2015年11月,第一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成人)大赛决赛移站晋江,成为第五届海峡两岸欢乐汇的子项。20个业余组节目和14个专业组节目在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最终在当届欢乐汇“泉安新声”“青春丹桂”两个演出篇章中陆续亮相。选手们精湛的艺术不仅为本次大赛划上圆满句点,也成为本届欢乐汇一大亮点,让海峡两岸曲艺界同仁对福建曲艺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综上所述,作为省级曲艺赛事,福建省曲协一直努力创新思路,要将这一带动全省曲艺事业的龙头功效发挥到最大。除了上述的一些做法之外,还通过邀请全国曲艺名家坐镇评审、细致大赛分组、现场亮分、公证员公证、邀请港澳台曲艺爱好者参与、在福建大剧院办赛等多种方式,不断擦亮“丹桂奖”品牌。在这一福建曲艺最高奖项的运作日趋成熟的基础上,福建省曲协配套采取多种举措,全方位助推人才队伍构建、八闽曲艺繁荣。
(二)征集曲艺作品、培训骨干人才
近年来,福建省曲协组织开展“福建人·曲艺情·中国梦”曲艺创演骨干培训班,持续办班5期。培训内容围绕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曲艺理论、曲艺创作、曲艺表演、曲艺美学等多方面,采取现场教学、艺术采风等方式。福建省曲协邀请省内外的曲艺创演名家为广大学员传经送宝,累计500余人参训受益。为了进一步提高办班质量,从2020年开始,培训班与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相融合,学员除了参加高密度的培训课之外,还有机会观摩海峡两岸欢乐汇中的展演、送欢笑、讲座、研讨会等高规格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培训内容,提高了培训质量。
为了进一步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福建曲艺创作实力,近年来福建省曲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先后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曲艺作品征集评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主题曲艺作品征集等5场创作征集活动,一大批紧跟时代脉搏的曲艺佳作诞生。随着活动逐年推进,福建曲艺队伍的创作热情有所提振,以2020年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品为例,福建省曲协通过微信群发布征集令,陆续收到抗“疫”曲艺作品音视频45个,曲艺文本21篇,福建省曲协通过微信平台每日推送的方式,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了福建曲艺力量。
(三)发挥曲艺优势、凝聚“曲艺两新”
“曲艺两新”是繁荣文艺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2017年,福建省曲協创建“福建曲艺志愿服务队”,以杜文广、于永祺等十多名“曲艺两新”为主力,他们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等表演。迄今为止,该队伍已开展“送欢笑到基层”曲艺惠民演出、公益讲座等活动近50场次,受到了广泛关注,省市级媒体争相报道宣传。2020年,福建省曲协“送欢笑到基层”曲艺惠民演出活动还被福建省直机关文明办评为省直机关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四)创建曲艺基地、发挥示范作用
近年来,福建省曲协成功申创了漳州市东山县、泉州南安市两个“中国曲艺之乡”,并在曲艺之乡开展“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曲艺下基层”等活动,为助力曲艺薪传、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除了主动挖掘培育创建国字号品牌基地,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在省内创建曲艺传承示范基地,以基地带动人才队伍建设,以点带面盘活全省曲艺资源。
为了进一步促进曲艺在青年中的传承与发展,福建省曲协尝试拓展高校曲艺阵地。2017年3月,福建省曲协与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了共建“中华曲艺传承示范基地”协议,挂牌成立全省第一家高校曲艺传承示范基地。经过双方共同努力,近几年来,该校的曲艺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不仅在福建曲艺丹桂奖赛事中勇夺金牌,而且还参加了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大学生曲艺周等重要活动,广受好评。曲艺教学已成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艺术教育品牌,范华斌、莫祡嫣、王智丽、罗华等一批学生通过丰富的曲艺实践活动脱颖而出,成为福建高校曲艺人才中的代表。
(五)出台培养计划、精心培育“头雁”
福建省文联、福建省曲协于2021年3月出台《福建省文联“十四五”时期“文艺英才计划”——曲艺青年人才培养实施细则(试行)》,计划以3年为期限,通过资金支持、专家指导、研讨培训、采风创作、宣传推介、汇报演出等多种培养方式重点培养20名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青年曲艺人才,形成“头雁效应”。经过报送、评审与公示等环节,目前已经产生了首批20名“文艺英才计划”曲艺青年人才培养对象。
曲艺人才的培养、曲艺事业的发展,其根本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推动,离不开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例如,推进高校曲艺学科建设、增加曲艺院团人员编制、给予民间曲艺院团经费补助、注重地方方言的保护传承、提高曲艺从业者的社会地位等。除却这些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就福建而言,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现有活动还存在提升空间 福建省曲协举办的福建省曲艺“丹桂奖”、曲艺培训班、曲艺作品征集等品牌活动有待提高质量。
(二)福建曲艺人才发展不平衡
福建省曲协目前偏重对表演和创作人才的挖掘,总体人才发展不够均衡。福建省曲协在引领“曲艺两新”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福建曲艺对青少年的普及力度不够。
(三)福建基层曲艺发展不平衡
福建省各地市尚余宁德市未成立市级曲协,个别地区曲艺实力长期处于弱势,不利于福建曲艺的长远发展。
(一)将现有活动品牌做大做细做强
1.进一步规范福建曲艺“丹桂奖”赛事
首先,建立完善大赛专家评委库。福建省曲协将尝试吸纳文学界、戏剧界、音乐界等相关艺术领域的专家充实评委队伍,力求让大赛的评审团队更加多元化、全面化,进而带动福建曲艺的广域发展。其次,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曲艺评奖工作。福建省曲协将参照中国曲协和兄弟协会奖项的评奖经验做法,进一步细化福建曲艺“丹桂奖”的评奖工作,出台《福建曲艺“丹桂奖”评奖细则》,切实加强规范化管理。再次,加大对曲艺演奏的重视。鉴于近几年参赛作品大多数节目没有独立的演奏员,因此我们将考虑在大赛奖项设置中,对现场演奏的节目进行适当加分,并设立“演奏奖”等。
2.进一步提高培训办班质量
一是建立福建曲艺培训云端资料库。依托福建省曲协的微信公众号,开设“福建曲艺培训课”板块,将历年培训课程上传至云端,方便老学员复习、新学员充电。二是提高培训课程系统性。细化培训人才,划分为表演型、编导型、创作型、演奏型等,按照人才的不同属性进行分类教学,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建立课程反馈机制。建立培训反馈机制,以问卷调查、学员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收集学员的意见建议。四是凝聚参训学员。福建省曲协计划在培训课程的设计中加设“学员艺术交流”环节。建立培训班学员人才库,着重跟踪参训人员的发展轨迹。
3.进一步提高曲艺创作水平
首先,邀请名师改稿与辅导。我们计划在曲艺作品征集活动中增设“名师改稿”环节,邀请全国曲艺创作名家对拔尖作品进行改稿,对个别优秀作者实行一对一创作辅导。其次,跟着名师采风创作。在征集作品的同时增设名师采风创作环节,将福建省曲艺创作精英与名师配对,以“师带徒”模式开展采风创作,合力完成作品。
(二)注重曲艺人才队伍的均衡发展
首先,加大对各领域曲艺人才的关注。通过赛事、活动等,对曲艺音乐、曲艺演奏、曲藝编导等方面的人才予以关注,积极吸纳为会员,建立长效联络服务机制,在曲艺培训课程中根据需要增加曲艺作曲、曲艺演奏、曲艺编导等方面课程。其次,进一步凝聚“曲艺两新”力量。福建省曲协将开展全省“曲艺两新”的摸底,建立福建“曲艺两新”人才库,适时成立福建省曲协“曲艺两新专业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并在福建省曲协现有各项赛事活动中加大对其吸引力度,适当予以扶持照顾。福建省曲协将配合有关部门协助推进“曲艺两新”职称评定的有关工作等。再次,大力实施“曲艺进校园”工程。福建省文联、福建省曲协将联合福建省教育厅,共商对策,细化方案,在全省全面实施“曲艺进校园”工程。
(三)努力做好基层曲艺建设工作
首先,补齐短板弱项。加大对三明市、龙岩市及宁德市等曲艺发展薄弱区域的关注,可以通过将曲艺活动移师至当地举办等方式,带动该地区的曲艺发展氛围。对来自曲艺力量较弱的地区的曲艺作品,在赛事活动中可适当予以照顾。待宁德市曲艺人才达到一定量后,福建省曲协将与宁德市文联合力推动当地成立市曲协,完善基层曲艺队伍。其次,促进基层协会争先创优。基层曲协的工作人员均为义务兼职者,投入曲艺事业的精力有限,福建省曲协拟采取措施定期评选出优秀基层曲艺工作者或先进个人,在协会内部树立典型,带动全省曲艺工作者的热情,营造福建曲艺大家庭的浓厚氛围。
干事业、创伟业,关键在用人才。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和经验总结,福建省曲协已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工作模式,现有“福建曲艺‘丹桂奖’”“福建人·中国梦·曲艺情”“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曲艺作品征集活动”和“送欢笑到基层”五大品牌活动,分别对应曲艺赛事、人才培养、对台交流、曲艺创作、文艺志愿服务等方面工作,当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提升空间。如何在新时代中找准自身定位,如何运用好新发展理念,更好地凝聚曲艺人才、提高人才吸引力,福建省曲协将继续摸索、不断进步。
一、经验与成效
(一)创设赛事品牌,发挥龙头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福建省曲协于2013年开始酝酿,着手搭建一个福建全省曲艺大赛的框架,经过多方协商谋划,2014年,由福建省文联与福建省文化厅共同设立的福建省曲艺“丹桂奖”正式成型,成为福建省唯一的曲艺类专业赛事品牌,下设少儿曲艺大赛和(成人)曲艺大赛两个子项,分别面向16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和16周岁以上的曲艺爱好者,两个子项赛事每年交替举办。
迄今,“丹桂奖”已成功举办6届。经过多年实践,福建省曲协对赛事深入开掘,不断提升办赛水准,品牌赛事对地方曲艺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效用初步显现:
1.通过赛事开发曲艺作品、挖掘曲艺人才
2014年3月,首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少儿大赛启动,作为“丹桂奖”“试声”之赛,为确保参赛曲种的丰富性,福建省曲协持续深入基层调研,积极动员当地曲艺从业者和爱好者参赛,并以专属定制的方式向基层要作品。因此,在第一届“丹桂奖”赛事中,梆鼓咚、莆仙八乐说唱、将乐南词、建瓯唱曲子、东山歌册、东山渔歌渔鼓和宁德畲族绍鹊苟等近20年来鲜见于正式舞台的原生态曲艺曲种得到展示。有了第一次成功展示,福建的许多濒危曲种及其曲艺工作者逐渐活跃了起来。
以建瓯唱曲子为例,2014年建瓯当地会这门曲种的仅有一两位耄耋老者,在福建省曲协的大力支持下,当地文化馆专门组织人员学习排练节目,6年时间建瓯唱曲子从未缺席“丹桂奖”,经过多年竞赛磨练,其艺术呈现、文本创作、表演技巧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现有传承人20余名。再以将乐南词为例,2014年以前这个曲种也只是少数会说当地方言老人家的自娱形式,而今也已有新鲜血液注入,传承队伍有30余人,几乎各中小学校开设有南词班,少儿曲艺普及工作可圈可点。2018年,福建省曲协还推荐将乐南词演员赴台湾参加第八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活动,为广大台胞表演献艺。与上述两个濒危曲种情况类似的还有东山歌册、渔鼓说唱、莆田俚歌、梆鼓咚、竹板歌等,是“丹桂奖”给这些曲种搭建了一个活态传承的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福建全省有累计近3000人登上曲艺“丹桂奖”大赛的舞台,随着“丹桂奖”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曲艺从业者、爱好者和对曲艺感兴趣的年轻人愿意为福建曲艺发展贡献力量。漳州市龙海县的卢炳全是一位南音爱好者,有志于在当地传承南音,但是漳州相比于泉州、厦门,其南音发展水平较弱,困难不小。2016年,卢炳全组织排练的南音节目《元宵十五》参加了第二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少儿大赛并获得少年组二等奖,引起了当地政府、学校对南音传承的重视。现在漳州地区许多学校都开设了南音学习班,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学习曲艺,卢老师逐渐成为漳州地区发展南音的一个带头人。2019年闽南师范大学邀请他辅导南音节目《颂龙江》参加第三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大赛,该节目荣获南音专场比赛三等奖。像卢炳全这样的曲艺人还有很多,他们也成为福建省曲协进一步发展和培养的人才对象。
2.通过赛事促进曲艺创作人才涌现
好文本是优秀曲艺作品的源头关键所在,重视创作人才的激励是提升曲艺综合实力的一大根本。近年来,福建省曲协积极探索在全省比赛中为新创作品的加分方式,希望借此提振全省创作热情,改变福建疲软的曲艺创作现状。“新创作品”特指已取得作者授权、近两年新创、未公开发表、并且尚未参赛获奖的作品。相关参赛单位须在赛前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新创作品承诺书》并提交大赛评审组审核,待审核确认后这些作品将在最后得分的基础上加分。这一举措效果显著,激发了福建曲艺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2018年第三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少儿大赛上新创作品的比例为66.7%,到2019年第三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成人)大赛时,新创作品参赛比例激增为91%,福建省曲协也因此掌握了一批写曲艺文本的潜力股。
3.通过赛事栽培曲艺幼苗
孩子是曲艺的希望,从小培养孩子对曲艺艺术的兴趣,是曲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为了让更多的少年儿童能够参与到大赛中。从2016年第二届少儿赛开始,大赛由福建省文联和福建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福建省教育厅的加盟,让全省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认识曲艺“丹桂奖”,也更容易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每一届参赛的少年儿童人数均在300人以上。
4.通过赛事树立曲艺高峰
“丹桂奖”少儿赛和成人赛交替举办,恰与两年一届的全国少儿曲艺展演和中国曲艺牡丹奖等全国重点曲艺活动的举办时间相衔接,为福建曲艺在全国舞台上展示风采、冲击国家大奖提供了丰富的节目资源和人才资源,有力推动了福建曲艺的良性循环。2014年,福建省曲协推荐4个在首届“丹桂奖”少儿曲艺大赛中表现优秀的作品参加第六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夺得1金2银1铜的好成绩。2015年第一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成人)大赛举办,漳州锦歌《凌波情》荣获一等奖,2016年福建省曲协推荐该作品参加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在奖项比例极度缩减的情况下赢得“文学奖”。2020年,福建省曲协力推第三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成人)大赛中(专业组)一等奖作品南词说唱《国系九零后》冲刺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獎全国曲艺大赛,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打磨完善之后成为南词说唱精品节目《晶晶当兵》,其表演者肖向丽一举夺得“表演奖”……包括肖向丽在内,中国曲艺牡丹奖得主杨雪莉、庄丽芬,她们都是曾经活跃在“丹桂奖”舞台上的耀眼明星,一批批曲艺从业者和爱好者通过大赛提高了表演水平、磨练了实战能力,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脱颖而出,成为福建曲艺的领军人物。 5.通过赛事提高福建曲艺知名度
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曲艺艺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曲艺艺术的讯息,为人才培养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一项隐性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多年来福建省曲协一直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福建曲艺的知名度。
2014年“首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大赛”不仅组织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而且在大赛现场开设直播平台,依托微信和微博进行“微直播、微互动、微投票”,现场观众、家长、选手们纷纷通过扫描二维码参与到互动中。共计刊发36条微博,78张照片,网民累计点击阅读4.5万多次。“微直播、微互动、微投票”为福建文艺赛事创新宣传形式开了一个好头。
从2015年开始,福建省曲协先后与福建电视台都市频道、福建教育电视台、福建广电网络、福建少儿频道、厦门卫视等密切合作,将赛况搬上荧幕,扩大赛事覆盖面。省级官方文艺赛事与电视媒体“联姻”,算是福建省曲协的又一创举,在福建省尚属首例,几年来赛事知名度显著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高“丹桂奖”赛事的知晓度和美誉度,福建省曲协尝试“借梯登高”,将大赛与“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融合——2015年11月,第一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成人)大赛决赛移站晋江,成为第五届海峡两岸欢乐汇的子项。20个业余组节目和14个专业组节目在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最终在当届欢乐汇“泉安新声”“青春丹桂”两个演出篇章中陆续亮相。选手们精湛的艺术不仅为本次大赛划上圆满句点,也成为本届欢乐汇一大亮点,让海峡两岸曲艺界同仁对福建曲艺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综上所述,作为省级曲艺赛事,福建省曲协一直努力创新思路,要将这一带动全省曲艺事业的龙头功效发挥到最大。除了上述的一些做法之外,还通过邀请全国曲艺名家坐镇评审、细致大赛分组、现场亮分、公证员公证、邀请港澳台曲艺爱好者参与、在福建大剧院办赛等多种方式,不断擦亮“丹桂奖”品牌。在这一福建曲艺最高奖项的运作日趋成熟的基础上,福建省曲协配套采取多种举措,全方位助推人才队伍构建、八闽曲艺繁荣。
(二)征集曲艺作品、培训骨干人才
近年来,福建省曲协组织开展“福建人·曲艺情·中国梦”曲艺创演骨干培训班,持续办班5期。培训内容围绕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曲艺理论、曲艺创作、曲艺表演、曲艺美学等多方面,采取现场教学、艺术采风等方式。福建省曲协邀请省内外的曲艺创演名家为广大学员传经送宝,累计500余人参训受益。为了进一步提高办班质量,从2020年开始,培训班与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相融合,学员除了参加高密度的培训课之外,还有机会观摩海峡两岸欢乐汇中的展演、送欢笑、讲座、研讨会等高规格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培训内容,提高了培训质量。
为了进一步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福建曲艺创作实力,近年来福建省曲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先后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曲艺作品征集评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主题曲艺作品征集等5场创作征集活动,一大批紧跟时代脉搏的曲艺佳作诞生。随着活动逐年推进,福建曲艺队伍的创作热情有所提振,以2020年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品为例,福建省曲协通过微信群发布征集令,陆续收到抗“疫”曲艺作品音视频45个,曲艺文本21篇,福建省曲协通过微信平台每日推送的方式,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了福建曲艺力量。
(三)发挥曲艺优势、凝聚“曲艺两新”
“曲艺两新”是繁荣文艺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2017年,福建省曲協创建“福建曲艺志愿服务队”,以杜文广、于永祺等十多名“曲艺两新”为主力,他们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等表演。迄今为止,该队伍已开展“送欢笑到基层”曲艺惠民演出、公益讲座等活动近50场次,受到了广泛关注,省市级媒体争相报道宣传。2020年,福建省曲协“送欢笑到基层”曲艺惠民演出活动还被福建省直机关文明办评为省直机关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四)创建曲艺基地、发挥示范作用
近年来,福建省曲协成功申创了漳州市东山县、泉州南安市两个“中国曲艺之乡”,并在曲艺之乡开展“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曲艺下基层”等活动,为助力曲艺薪传、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除了主动挖掘培育创建国字号品牌基地,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在省内创建曲艺传承示范基地,以基地带动人才队伍建设,以点带面盘活全省曲艺资源。
为了进一步促进曲艺在青年中的传承与发展,福建省曲协尝试拓展高校曲艺阵地。2017年3月,福建省曲协与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了共建“中华曲艺传承示范基地”协议,挂牌成立全省第一家高校曲艺传承示范基地。经过双方共同努力,近几年来,该校的曲艺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不仅在福建曲艺丹桂奖赛事中勇夺金牌,而且还参加了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大学生曲艺周等重要活动,广受好评。曲艺教学已成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艺术教育品牌,范华斌、莫祡嫣、王智丽、罗华等一批学生通过丰富的曲艺实践活动脱颖而出,成为福建高校曲艺人才中的代表。
(五)出台培养计划、精心培育“头雁”
福建省文联、福建省曲协于2021年3月出台《福建省文联“十四五”时期“文艺英才计划”——曲艺青年人才培养实施细则(试行)》,计划以3年为期限,通过资金支持、专家指导、研讨培训、采风创作、宣传推介、汇报演出等多种培养方式重点培养20名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青年曲艺人才,形成“头雁效应”。经过报送、评审与公示等环节,目前已经产生了首批20名“文艺英才计划”曲艺青年人才培养对象。
二、存在的问题
曲艺人才的培养、曲艺事业的发展,其根本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推动,离不开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例如,推进高校曲艺学科建设、增加曲艺院团人员编制、给予民间曲艺院团经费补助、注重地方方言的保护传承、提高曲艺从业者的社会地位等。除却这些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就福建而言,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现有活动还存在提升空间 福建省曲协举办的福建省曲艺“丹桂奖”、曲艺培训班、曲艺作品征集等品牌活动有待提高质量。
(二)福建曲艺人才发展不平衡
福建省曲协目前偏重对表演和创作人才的挖掘,总体人才发展不够均衡。福建省曲协在引领“曲艺两新”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福建曲艺对青少年的普及力度不够。
(三)福建基层曲艺发展不平衡
福建省各地市尚余宁德市未成立市级曲协,个别地区曲艺实力长期处于弱势,不利于福建曲艺的长远发展。
三、解决的对策
(一)将现有活动品牌做大做细做强
1.进一步规范福建曲艺“丹桂奖”赛事
首先,建立完善大赛专家评委库。福建省曲协将尝试吸纳文学界、戏剧界、音乐界等相关艺术领域的专家充实评委队伍,力求让大赛的评审团队更加多元化、全面化,进而带动福建曲艺的广域发展。其次,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曲艺评奖工作。福建省曲协将参照中国曲协和兄弟协会奖项的评奖经验做法,进一步细化福建曲艺“丹桂奖”的评奖工作,出台《福建曲艺“丹桂奖”评奖细则》,切实加强规范化管理。再次,加大对曲艺演奏的重视。鉴于近几年参赛作品大多数节目没有独立的演奏员,因此我们将考虑在大赛奖项设置中,对现场演奏的节目进行适当加分,并设立“演奏奖”等。
2.进一步提高培训办班质量
一是建立福建曲艺培训云端资料库。依托福建省曲协的微信公众号,开设“福建曲艺培训课”板块,将历年培训课程上传至云端,方便老学员复习、新学员充电。二是提高培训课程系统性。细化培训人才,划分为表演型、编导型、创作型、演奏型等,按照人才的不同属性进行分类教学,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建立课程反馈机制。建立培训反馈机制,以问卷调查、学员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收集学员的意见建议。四是凝聚参训学员。福建省曲协计划在培训课程的设计中加设“学员艺术交流”环节。建立培训班学员人才库,着重跟踪参训人员的发展轨迹。
3.进一步提高曲艺创作水平
首先,邀请名师改稿与辅导。我们计划在曲艺作品征集活动中增设“名师改稿”环节,邀请全国曲艺创作名家对拔尖作品进行改稿,对个别优秀作者实行一对一创作辅导。其次,跟着名师采风创作。在征集作品的同时增设名师采风创作环节,将福建省曲艺创作精英与名师配对,以“师带徒”模式开展采风创作,合力完成作品。
(二)注重曲艺人才队伍的均衡发展
首先,加大对各领域曲艺人才的关注。通过赛事、活动等,对曲艺音乐、曲艺演奏、曲藝编导等方面的人才予以关注,积极吸纳为会员,建立长效联络服务机制,在曲艺培训课程中根据需要增加曲艺作曲、曲艺演奏、曲艺编导等方面课程。其次,进一步凝聚“曲艺两新”力量。福建省曲协将开展全省“曲艺两新”的摸底,建立福建“曲艺两新”人才库,适时成立福建省曲协“曲艺两新专业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并在福建省曲协现有各项赛事活动中加大对其吸引力度,适当予以扶持照顾。福建省曲协将配合有关部门协助推进“曲艺两新”职称评定的有关工作等。再次,大力实施“曲艺进校园”工程。福建省文联、福建省曲协将联合福建省教育厅,共商对策,细化方案,在全省全面实施“曲艺进校园”工程。
(三)努力做好基层曲艺建设工作
首先,补齐短板弱项。加大对三明市、龙岩市及宁德市等曲艺发展薄弱区域的关注,可以通过将曲艺活动移师至当地举办等方式,带动该地区的曲艺发展氛围。对来自曲艺力量较弱的地区的曲艺作品,在赛事活动中可适当予以照顾。待宁德市曲艺人才达到一定量后,福建省曲协将与宁德市文联合力推动当地成立市曲协,完善基层曲艺队伍。其次,促进基层协会争先创优。基层曲协的工作人员均为义务兼职者,投入曲艺事业的精力有限,福建省曲协拟采取措施定期评选出优秀基层曲艺工作者或先进个人,在协会内部树立典型,带动全省曲艺工作者的热情,营造福建曲艺大家庭的浓厚氛围。
干事业、创伟业,关键在用人才。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和经验总结,福建省曲协已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工作模式,现有“福建曲艺‘丹桂奖’”“福建人·中国梦·曲艺情”“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曲艺作品征集活动”和“送欢笑到基层”五大品牌活动,分别对应曲艺赛事、人才培养、对台交流、曲艺创作、文艺志愿服务等方面工作,当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提升空间。如何在新时代中找准自身定位,如何运用好新发展理念,更好地凝聚曲艺人才、提高人才吸引力,福建省曲协将继续摸索、不断进步。